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有“提出—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之语。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先生疑后释疑”,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有问题问,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会答问题。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求把问的机会,答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
一、学生的状况——对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又爱又怕
我们对两个班共124人进行了“你喜欢课堂上老师向你提问吗?请简单说明理由”的摸底调查,得到如下结果:
近一半的人表示喜欢,其理由是①可以展示自己观点,交流看法;②有利于自己掌握知识;③督促自己学习和听课,提高听课的专注度。
约1/3的人表示有条件喜欢,其理由是①懂的时候喜欢,不懂的时候不喜欢;②有的科目喜欢,有的科目不喜欢;③其他原因。
还有近1/5的人表示不喜欢,其理由是①害怕,紧张;②不懂回答;③其他原因。
我们注意到,喜欢被提问的学生当中,有一部分是理智地强迫自己,他们认为“不被提问我会不专心”“被提问确实能加深自己对知识的印象”等;很在意回答得“对”还是“错”的学生占很大一部分,当懂的时候很希望被提问,当不懂或模糊时则很怕被提问;能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思想的人只占少数。可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适时合理的有效提问对学生掌握知识,启迪思维,提高学习专注度,提升学习兴趣等有很大的作用。
二、应对的策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师生思想交流,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能否在教师的提问中进行思考、联想、追忆等学习活动,也是衡量课堂是否尊重学生主体的重要标志。因此,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开放式的提问,把机会让给更多的学生
开放式问题的设计可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问题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适合学生选择自己合适的回答角度,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避免由于对个别问题不懂而心情紧张,害怕回答。一位语文教师在复习“文言文的翻译”时,先在黑板上画了7把钥匙,指出这节课的目标是复习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用“留、删、换……”7个字作为7把钥匙,然后将31道对应的练习印发给学生,请学生用这7把钥匙中的一把或多把解决这31道练习中的任何一道或多道题。全班学生马上进入了状态,回答问题非常主动、积极,几乎所有学生的思维活动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因为能用钥匙解决问题(哪怕是一个问题)而收获成功的快乐,并且又非常专注地聆听其他同学如何用其他钥匙解决其他的问题。一位物理教师在讲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时,提问:“从电磁感应现象的四个实验中,你认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会跟哪些因素有关,说说你推理的依据”这样的提问,涉及四个演示实验。可回答的角度、内容非常广泛,学生可以不按顺序,选择一个或多个自己有想法(哪怕是错的)的点作为突破口,无疑大大提高了问题的可答性和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多种问答方式,让大家都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回答者
在课堂上。能回答问题,有机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是一件乐事。而没话可说,有话不敢说就是一件苦事。为了让大家都能分享快乐,在课堂上除老师问学生外,还可以采取学生问学生,学生问老师。回答问题时除口头回答外还可以采取书面回答、合作回答等多种形式。
在引入新课前复习旧知识时,可让学生针对自己认为最难理解的或感到困惑的问题向周围同学提问。对胆小内向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先书面作答,然后再当众回答。在个别提问时,可允许学生不直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反问一个自己的疑问作为回答,提问的对象可以是老师或同学,可指定对象回答或由学生自主选答。还可在学生中开展“自己认为一天最有水平的两个问题”评选活动等。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那么,对学生来讲,就应该是“提问得好即学得好”。一节物理公开课上,教师就电能输送中线路损耗P损=I2及P=UI,I=U/4问一位学生:“U增大时,线路损耗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了?”这个学生想了想,反问一个问题:“这电路是纯电阻电路吗?”教师又问:“那你认为这个电路是纯电阻电路吗?”学生恍然大悟,其实当他提出这个问题时,问题本身就已经是答题的敲门砖。每天老师的提问、同学的提问中都有许多精彩的高水平问题,留心别人的问题就会关注别人的回答,关注别人回答就会主动去学习,同时也学会提问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合作学习,合作问答,发挥集体的智慧
课堂上提出一些涉及面广的问题时,几乎没有谁主动回答,这就可能不是一个同学的智慧可以解决的。这时可采取学习小组集体讨论,再由代表来回答的做法。学习小组是临时组建的,可以是同桌,可以是邻桌,你想跟谁讨论就跟谁组合。你一个点子,我一个主意,达成共识,得出结论。讨论过后注意把发言机会留给平时不太敢于回答问题的同学。这样课堂上就会出现一个学生回答,组员补充,其他组同学提问的活跃场面。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从中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参与精神。
4 提出认知问题,促进对知识的思考及掌握
就物理学习而言,掌握一个概念(规律),离不开理解这个概念(规律)的产生及其确切含义、适用条件等,简单地说,就是要认识概念的内涵、外延。另外,对称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从对称去认识问题,往往能帮助掌握新知。学生知道了这样的学习规律,在学习新概念前,可先由学生针对新知识问几个诸如“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掌握新知识?”“根据对称能找出什么相关的知识?”的问题,然后对照检查。
如学习《电场》,首先是电场的产生(电荷周围有电场),其次是电场的特点(电场强度、电势),最后是应用(带电粒子的平衡、加速与偏转);到学习《磁场》时就应该首先是磁场的产生(电流周围,永磁体,地球),其次是磁场的特点(磁感应强度),最后是应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又如由对称思想,与“电生磁”相应的是“磁生电”,与“自感”相应的是“互感”,与“F=G Mm/R2相应的是“F=K Qq/r2,找到这些相应关系,对形成知识结构,构建知识体系,有很大的作用。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怎样引出疑问,如何把握提问的时机,选择提问的对象,掌握答问的尺度,对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就不一而述。
责编 王学军
一、学生的状况——对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又爱又怕
我们对两个班共124人进行了“你喜欢课堂上老师向你提问吗?请简单说明理由”的摸底调查,得到如下结果:
近一半的人表示喜欢,其理由是①可以展示自己观点,交流看法;②有利于自己掌握知识;③督促自己学习和听课,提高听课的专注度。
约1/3的人表示有条件喜欢,其理由是①懂的时候喜欢,不懂的时候不喜欢;②有的科目喜欢,有的科目不喜欢;③其他原因。
还有近1/5的人表示不喜欢,其理由是①害怕,紧张;②不懂回答;③其他原因。
我们注意到,喜欢被提问的学生当中,有一部分是理智地强迫自己,他们认为“不被提问我会不专心”“被提问确实能加深自己对知识的印象”等;很在意回答得“对”还是“错”的学生占很大一部分,当懂的时候很希望被提问,当不懂或模糊时则很怕被提问;能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思想的人只占少数。可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适时合理的有效提问对学生掌握知识,启迪思维,提高学习专注度,提升学习兴趣等有很大的作用。
二、应对的策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师生思想交流,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能否在教师的提问中进行思考、联想、追忆等学习活动,也是衡量课堂是否尊重学生主体的重要标志。因此,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开放式的提问,把机会让给更多的学生
开放式问题的设计可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问题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适合学生选择自己合适的回答角度,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避免由于对个别问题不懂而心情紧张,害怕回答。一位语文教师在复习“文言文的翻译”时,先在黑板上画了7把钥匙,指出这节课的目标是复习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用“留、删、换……”7个字作为7把钥匙,然后将31道对应的练习印发给学生,请学生用这7把钥匙中的一把或多把解决这31道练习中的任何一道或多道题。全班学生马上进入了状态,回答问题非常主动、积极,几乎所有学生的思维活动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因为能用钥匙解决问题(哪怕是一个问题)而收获成功的快乐,并且又非常专注地聆听其他同学如何用其他钥匙解决其他的问题。一位物理教师在讲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时,提问:“从电磁感应现象的四个实验中,你认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会跟哪些因素有关,说说你推理的依据”这样的提问,涉及四个演示实验。可回答的角度、内容非常广泛,学生可以不按顺序,选择一个或多个自己有想法(哪怕是错的)的点作为突破口,无疑大大提高了问题的可答性和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多种问答方式,让大家都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回答者
在课堂上。能回答问题,有机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是一件乐事。而没话可说,有话不敢说就是一件苦事。为了让大家都能分享快乐,在课堂上除老师问学生外,还可以采取学生问学生,学生问老师。回答问题时除口头回答外还可以采取书面回答、合作回答等多种形式。
在引入新课前复习旧知识时,可让学生针对自己认为最难理解的或感到困惑的问题向周围同学提问。对胆小内向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先书面作答,然后再当众回答。在个别提问时,可允许学生不直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反问一个自己的疑问作为回答,提问的对象可以是老师或同学,可指定对象回答或由学生自主选答。还可在学生中开展“自己认为一天最有水平的两个问题”评选活动等。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那么,对学生来讲,就应该是“提问得好即学得好”。一节物理公开课上,教师就电能输送中线路损耗P损=I2及P=UI,I=U/4问一位学生:“U增大时,线路损耗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了?”这个学生想了想,反问一个问题:“这电路是纯电阻电路吗?”教师又问:“那你认为这个电路是纯电阻电路吗?”学生恍然大悟,其实当他提出这个问题时,问题本身就已经是答题的敲门砖。每天老师的提问、同学的提问中都有许多精彩的高水平问题,留心别人的问题就会关注别人的回答,关注别人回答就会主动去学习,同时也学会提问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合作学习,合作问答,发挥集体的智慧
课堂上提出一些涉及面广的问题时,几乎没有谁主动回答,这就可能不是一个同学的智慧可以解决的。这时可采取学习小组集体讨论,再由代表来回答的做法。学习小组是临时组建的,可以是同桌,可以是邻桌,你想跟谁讨论就跟谁组合。你一个点子,我一个主意,达成共识,得出结论。讨论过后注意把发言机会留给平时不太敢于回答问题的同学。这样课堂上就会出现一个学生回答,组员补充,其他组同学提问的活跃场面。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从中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参与精神。
4 提出认知问题,促进对知识的思考及掌握
就物理学习而言,掌握一个概念(规律),离不开理解这个概念(规律)的产生及其确切含义、适用条件等,简单地说,就是要认识概念的内涵、外延。另外,对称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从对称去认识问题,往往能帮助掌握新知。学生知道了这样的学习规律,在学习新概念前,可先由学生针对新知识问几个诸如“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掌握新知识?”“根据对称能找出什么相关的知识?”的问题,然后对照检查。
如学习《电场》,首先是电场的产生(电荷周围有电场),其次是电场的特点(电场强度、电势),最后是应用(带电粒子的平衡、加速与偏转);到学习《磁场》时就应该首先是磁场的产生(电流周围,永磁体,地球),其次是磁场的特点(磁感应强度),最后是应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又如由对称思想,与“电生磁”相应的是“磁生电”,与“自感”相应的是“互感”,与“F=G Mm/R2相应的是“F=K Qq/r2,找到这些相应关系,对形成知识结构,构建知识体系,有很大的作用。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怎样引出疑问,如何把握提问的时机,选择提问的对象,掌握答问的尺度,对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就不一而述。
责编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