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探析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ich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对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访谈、个案分析等方法,掌握学生对传统文化及相关校园文化活动的认知、态度及需求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与学生提出的需求、建议,探索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传承的内容与方式,寻求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的新路径、新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活动;现状;问题;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智慧结晶与精神血脉,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在信息化时代,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不断通过日益开放的校园文化渠道入侵大学生的行为意识,高校亟须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培育来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目前各大高校普遍意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上的价值与意义,并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等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育人功能。其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设计出高质量、品牌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是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在大学生中进行了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10份,回收405份,问卷回收率98.7%,有效率100%,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均衡,年级、专业分布合理,以调查数据为基础,探析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质量的路径与方法。
  一、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现状
  1.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基本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95.8%的学生表示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其中有42.22%学生表示十分感兴趣,仅有4.2%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同时在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动机调查中有72.35%的学生表示参与活动是由于对活动感兴趣。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具备了最大的动力需求——学生兴趣。
  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度却不乐观,只有15.06%学生表示非常了解,9.88%的学生表示不了解,75.06%的学生表示不是很了解。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知识的普及在校园中十分必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中传承的需求度调查中,只有10.86%的学生明确表示不需要在校园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89.12%的学生表示需要在校园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其中35.06%的学生表示非常需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认知调查中,开阔眼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被认为是参与相关活动的最大意义,锻炼提升个人能力、拓展交际、加深与同学的交流接触、增加团队默契等意义也被学生认可。这说明在一般校园文化活动意义的基础上,中国传统文化类活动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2.大学生对本校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满意度
  在调查中,只有11.11%的学生对本校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表示非常满意,表示基本满意的占46.91%,而不满意的占比高达35.56%,还有6.42%的学生表示不关心。其中,表示不满意的原因集中在此类活动数量太少、宣传力度不够这两个选项上。这说明,目前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质量还有待提升。
  二、当前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1.活动数量不足
  调查中有52.59%的学生将对学校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不满意的原因归于活动数量太少,目前,学校共有17个学院,只有个别学院有固定的传统文化类活动与传统文化类社团,学校层面也没有专门的传统文化节。以当前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需求度来说,活动数量还有待增加。
  大多数的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由学院支持社团举办,活动的主题、宣传、参与奖励、内容等各方面都处于较简陋的水平。首先,活动类型单一,大都是书画竞赛、诗词歌咏类,需要参加者具备一定的技能与知识积 累,将大批传统文化爱好者拒之门外;其次,活动范围较小,除个别校级活动外,大部分的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局限在学院、低年级范围内;最后,活动硬件设施配备不足,活动场地、参与奖励、服装道具等都有待完善。
  2.活动品牌化意识欠缺
  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是校园文化成果化建设、品牌化培育的产物,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意义,是一种影响较大、 深受师生喜爱和广泛认同的标志性、示范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它以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普及度区别于一般校园文化活动。调查显示,60.49%的学生建议学校增加更有吸引力的品牌活动,侧面反映出当前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化意识不足,没有打造出被学生广泛知晓、认可的高质量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活动。
  三、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提升路径、方法
  本次调查设计了两个开放式问题:“你所知道的我校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有哪些?”“如果让你组织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类的活动,你会怎样设计活动去吸引同学们参加?”第一个问题直观反映出当前学校各传统文化类活动的知名度、普及度,除汉字听写大赛、经典诵读大赛、曲艺专场等个别活动知名度较高外,被调查者列出的其他活动均为所在学院的院级或社团活动。被调查者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可直接借鉴到传统文化活动的提升路径研究中来,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创新活动设计
  明确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活动目的;扩大活动对象,不仅局限于个别专业、年级、学院,以整个校园为对象来设计活动,增加活动参与率;丰富活动内容,可参照表1的调查结果,来选取活动内容;灵活设置活动方式,线上线下相互结合,可参照表2调查结果,多种方式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固定时间与随意时间相结合,形成固定的活动时间,如设置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月,提前征集各学院各社团的优质的、内容各异的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方案在活动月集中开展,形成浓厚的传统文化活动氛围;其他时间同样鼓励各学院、社团自主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做好活动的费用预算、意外防范和效果预估,更要做好活动的总结反思,为下一次开展活动提供实践经验。   2.增加活动频率
  根据调查,有52.59%的学生表示传统文化类校园活动的数量太少或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应适当增加此类活动的数量与频率。首先,应鼓励扶持中国传统文化类社团的成立,并支持已有的社团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其次,每个学院应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活动项目,并保持每学期1~2次的举办频率;最后,学校有关部门(校团委、学工处)可设立固定的传统文化活动月,并发掘优质的传统文化活动项目,每学期或每学年定期在全校开办大型系列传统文化活动。
  3.形成品牌活动
  传统文化校园活动的品牌化是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的关键点,泛泛的传统文化校园活动参与率低、影响力不足,不仅起不到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作用,还会浪费物力、财力和学生精力。传统文化校园活动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学校至少要形成1~2个品牌活动,成为传统文化活动月的标志性活动。目前,山东农业大学的博雅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月中已经设置了传统文化活动版块,也征集了汉字听写大赛等一批优质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每年寒假的学生社会实践安排中也设置了寻根民俗风主题活动,活动参与门槛低,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结合,考评合理,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但还没有做好品牌活动的打造。品牌活动打造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是要选好活动内容,可参照表1调查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度选择;二是要创新活动形式,根据表2的调查结果,打造比较常见的歌舞娱乐类传统文化活动,同时发掘社会实践型的传统文化活动,比如寻根民俗风、非物质文化保护行之类;三是要形成固定时间,品牌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次两次活动就能树立起来的;四是加强活动的经费支持,选择品牌项目重点支持,在活动的宣传、设备材料、道具、参与者纪念品与奖励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活动质感。
  4.注重宣传和总结提升
  活动的宣传直接决定了活动的参与率,因此要注重活动的宣传,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不满意原因,“宣传力度不够”高达60.49%,常常是活动举办了,只有个别学院、社团学生知道,因此降低了活动参与率。目前,山东农业大学有本部、南校区、东校区三个校区,对活动的宣传以及学生的活动参与带来困难,但只要有足够的活动经费与人力、时间支持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在活动的宣传发动阶段不仅要注意宣传范围,更要提升宣传的质量,新颖别致的海报设计、简洁明了的方案展示、活动参与的奖励展示、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推送都可以迅速地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学生活动参与兴趣。另外,对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活动要及时考查活动效果,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根据活动现场效果及后期的参与者体验回访,及时调整活动的方案设计,对活动进行提升完善。
  参考文献:
  [1]侯旻翡,谭 钊.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培育探究——以广东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优秀品牌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3).
  [2]余守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路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3).
其他文献
人文学科领域,一直存在着普遍主义和历史主义两大学派。普遍主义学派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而人们的任务就是理解把握这些规律。历史主义学派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需要放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结合当时的复杂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  20世纪60年代,人类学领域中的阐释人类学派继承了历史主义的内核,将文化的概念放在具体背景中去理解,由此“地方性知识”概念首次提出。随后,众多学科开始引入“地方性知识”概念
期刊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又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创新创业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1.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创新创业教育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需要。当前地方高校生源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生源层次却参差不
期刊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开展背景  1.现代学徒制的含义  “现代学徒制”简称“学徒制”,是美国和加拿大解决大规模青年就业问题的主要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学徒制强调学徒从师傅那里得到教育和指导,专注于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并且在学习中做。现代学徒制在当前教学模式中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2.我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开展的基本条件  我校是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综合发展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在成都市天府新区新征地10
期刊
爱是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有爱心的班主任,才会把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精力倾注于他的学生,才能对学生负责。  中职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受到的批评往往多于表扬,而中职生中的后进生更加难管理。但是作为班主任,不应该简单地以成绩论“英雄”,而应该尽可能转化后进生,给他们希望,让他们健康成长。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应该如何做,才能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使班主任的工作做好?笔者认为,后进生的进步
期刊
从教28年,有23年一如既往地坚持做同一件事——生活化语文教学。二十年风雨砥砺,他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二十年躬耕坚守,为的是心中的信念,他就是全国模范教师、中学特级教师——董旭午。笔者结合自身的思考,通过分析董旭午老师的教学成长经历和教育情怀来探讨董旭午老师的为人及教学方法对年轻教师的引导意义。  一、董旭午老师的成长介绍  自1993年起,他自发开始生活化语文教学专题实践研究。研究初衷有二:一是
期刊
摘 要: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既是民族地区园本课程开发的需要,也是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课程开发应以幼儿发展为本位,以文化传承为根基。民族文化与幼儿园环境创设、主题活动、领域活动、区域活动、专题活动等相融合是课程开发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开发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衡量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幼儿园教育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
期刊
摘 要: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一种现象,本土的词汇通过跨文化旅行,融入异域文化,变成异域文化当中的“他者”,“他者”经过源语读者和译者的解读,重新回归到源语,经历过文化旅行的他者的回译会发生许多变化。本文通过对桂林餐馆名称的回译与原名称对比,可以发现“他者”回归过程当中的问题。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桂林餐馆名;回译  一、引言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当前翻译研究的视角已经转向文化。文化与
期刊
摘 要:对于旅行目的地来说,要接待来自不同文化的境外游客,就存在着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文化差异如何呈现、怎样才能更好理解这些差异、如何应对这些差异、提供让游客满意度更高的服务是旅行目的地需要注重的内容。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旅游网站TripAdvisor上的桂林的高满意度旅游服务为对象,以这些评价反馈为素材分析,希望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给旅游从业人员一些参考。  关键词:桂
期刊
摘 要:学习力多用于形容学生在知识获得方面的能力,本文通过对学习力概念的理论研究和实证调研,依据小学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将它概括为学习的动力、能力、毅力以及创造力四个方面。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学习还处于一个不均衡状态,“3+1”的学习模式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力”这一载体,载体的使用让孩子体会“把一个陌生的东西,经过各个角度研究,变成一个熟悉的东西”的过程。这就是“1+1”学习
期刊
摘 要:大学图书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处与于基础性地位,而大学图书馆管理对大学图书馆效能发挥与大学人文环境建立与发展有关键作用。在此过程中,通过以人为本,以发展的方式适应现代大学师生对于学习科研的需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本文认为在思想指导下通过对图书馆文化作用、图书馆整体环境构建与制度改革以及作为基础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为切入点,通过人性化的人文素质培养使大学图书馆的在大学中的地位得到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