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这既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随着新课程计划的实施,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全新的必修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这是新颁布实施的数学大纲的一个闪光点,也是走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情境 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
传统的课程理论认为教学是传授知识,即将前人的经验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而现代课程理论则认为,教学还是一种对话、交流、体验和发展。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数学教学所得经验与体会,谈谈对“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认识、探索和实践。
一、重过程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有制作成品,可以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次活动,等等。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所追求的结果。
二、重应用
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掌握知识的量。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则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第三个层次的学习,其目的是发展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的学习的根本区别。
案例:指数函数与《增长的极限》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经济高速增长,一派繁荣景象。正当人们沾沾自喜时,罗马俱乐部却给狂热的“增长率”当头一瓢凉水。1972年3月,它的首部报告《增长的极限》问世,作者梅多斯等人预言:“我们这个星球增长的极限将在今后100年内发生。最可能的结果,是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这两方面,发生颇为突然、无法控制的衰退和下降。”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有关增长极限的大讨论。学生阅读后,反响热烈,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学生研究的一些结果。
1.倍增时间的简便计算方法
所谓倍增时间,指某个量按指数增长1倍所需要的时间。它的简便计算方法是用70 除以增长率的数值,如人口增长率为2%,那么,人口番一番的时间大约35年。
2.我看梅多斯等人的“世界末日”模型
梅多斯等人在《增长的极限》中指出,该文研究的五项基本因素——人口、工业化、粮食生产、污染以及资源消耗,都是指数增长。就人口来说,1970年,世界人口总数达到36亿,增长率为每年2.1%,倍增时间只要33年。据此预期,再过33年,世界人口将达到72亿人口左右。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36年,世界人口将高达144亿!世界末日要来了,在不到100年内将走向毁灭。许多人将梅多斯等人的模型,称之为“世界末日”模型。我对此的看法是:把人口、经济、资源等因素的增长率固定在某一时期的水平上,是不合实际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上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会变缓,甚至有时还会出现负增长。尽管“世界末日”模型受到种种抨击和责难,但不管怎么说,它不是无中生有,它也是在提醒人们高度关注,若不加节制地任意索取,终会有山穷水尽的一天。因此,要综合看问题。我的结论是:“不要盲目反对发展,但反对盲目的发展。”
3.科学发展的定量描述
恩格斯曾对科学的发展作过定量的描述:“在最普遍的情况下,科学也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的”,这同时告诉我们,我们将在校(包括大学)学习,只能获得今后工作所需知识的10%左右,其余的90%要靠今后在工作中自学。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时间,打好知识基础,同时逐步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独立获取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参与
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重过程而非重结果,因此,从理论上说,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论,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取得高质量的成果。
案例:一道例题引发的研究
例题:已知函数f(x)的周期为4,且等式f(2 x)=f(2-x)对一切x∈R均成立。
求证:f(x)为偶数。
这道例题很普遍,但内涵丰富,颇具研究价值。例题教学后,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对这个问题进行多方位的研究,然后交流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也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1)要学会知识间的综合和融合。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及其图象的对称性密不可分。
(2)形数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同学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深刻地意识到,在未来强调竞争的社会里,其实还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因为,没有合作,人们将一事无成。
四、重体验
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这主要是因为学习体验可以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更重要的是,“创造”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能力和方法,而且是一种意识、态度和观念。有创造的意识,才会创造实践。上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至少使学生有如下体验:一是数学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二是计算机、网络将是今后学习和工作中获取信息、研究问题的重要工具;三是要不断提高自身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这既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研究性学习和现有的学科教学这两者之间,不是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而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
参考文献:
[1]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课程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情境 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
传统的课程理论认为教学是传授知识,即将前人的经验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而现代课程理论则认为,教学还是一种对话、交流、体验和发展。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数学教学所得经验与体会,谈谈对“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认识、探索和实践。
一、重过程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有制作成品,可以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次活动,等等。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所追求的结果。
二、重应用
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掌握知识的量。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则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第三个层次的学习,其目的是发展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的学习的根本区别。
案例:指数函数与《增长的极限》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经济高速增长,一派繁荣景象。正当人们沾沾自喜时,罗马俱乐部却给狂热的“增长率”当头一瓢凉水。1972年3月,它的首部报告《增长的极限》问世,作者梅多斯等人预言:“我们这个星球增长的极限将在今后100年内发生。最可能的结果,是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这两方面,发生颇为突然、无法控制的衰退和下降。”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有关增长极限的大讨论。学生阅读后,反响热烈,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学生研究的一些结果。
1.倍增时间的简便计算方法
所谓倍增时间,指某个量按指数增长1倍所需要的时间。它的简便计算方法是用70 除以增长率的数值,如人口增长率为2%,那么,人口番一番的时间大约35年。
2.我看梅多斯等人的“世界末日”模型
梅多斯等人在《增长的极限》中指出,该文研究的五项基本因素——人口、工业化、粮食生产、污染以及资源消耗,都是指数增长。就人口来说,1970年,世界人口总数达到36亿,增长率为每年2.1%,倍增时间只要33年。据此预期,再过33年,世界人口将达到72亿人口左右。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36年,世界人口将高达144亿!世界末日要来了,在不到100年内将走向毁灭。许多人将梅多斯等人的模型,称之为“世界末日”模型。我对此的看法是:把人口、经济、资源等因素的增长率固定在某一时期的水平上,是不合实际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上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会变缓,甚至有时还会出现负增长。尽管“世界末日”模型受到种种抨击和责难,但不管怎么说,它不是无中生有,它也是在提醒人们高度关注,若不加节制地任意索取,终会有山穷水尽的一天。因此,要综合看问题。我的结论是:“不要盲目反对发展,但反对盲目的发展。”
3.科学发展的定量描述
恩格斯曾对科学的发展作过定量的描述:“在最普遍的情况下,科学也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的”,这同时告诉我们,我们将在校(包括大学)学习,只能获得今后工作所需知识的10%左右,其余的90%要靠今后在工作中自学。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时间,打好知识基础,同时逐步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独立获取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参与
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重过程而非重结果,因此,从理论上说,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论,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取得高质量的成果。
案例:一道例题引发的研究
例题:已知函数f(x)的周期为4,且等式f(2 x)=f(2-x)对一切x∈R均成立。
求证:f(x)为偶数。
这道例题很普遍,但内涵丰富,颇具研究价值。例题教学后,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对这个问题进行多方位的研究,然后交流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也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1)要学会知识间的综合和融合。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及其图象的对称性密不可分。
(2)形数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同学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深刻地意识到,在未来强调竞争的社会里,其实还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因为,没有合作,人们将一事无成。
四、重体验
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这主要是因为学习体验可以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更重要的是,“创造”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能力和方法,而且是一种意识、态度和观念。有创造的意识,才会创造实践。上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至少使学生有如下体验:一是数学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二是计算机、网络将是今后学习和工作中获取信息、研究问题的重要工具;三是要不断提高自身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这既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研究性学习和现有的学科教学这两者之间,不是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而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
参考文献:
[1]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