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渣饭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1987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油渣子好吃。
  得用火炼过。
  需是土灶,里头嵌着高碳铁,即人们口中生铁铸成的那种大锅,锅比人大,儿时的我望上去,眼光只能挨到锅沿。
  锅沿下,黑黑的底子被爷爷擦得锃亮。“孩子,得用心对待人生中每一件事。”爷爷常絮叨着这么说。年幼的我自然悟不透其中深意,只知道,爷爷很善良。
  从村里人对爷爷的態度便能看出,东家长李家短,日子时常泛起波澜。那年月,土地即是粮食和钱,比金子还要金贵,因土地而起的争执不在少数。这时候,便该爷爷上场了,他不偏不倚的善良本性能让双方都信服。
  活在别人夸赞里却丝毫没有飘飘然的爷爷,依旧寒来暑往地侍弄着自家的小菜园,瓜菜半年粮。菜地分两片,一块在稻田边上,家门口那块为后来新开垦的,可不像小说里描述的那般丰茂,菜地也分人,有时候用心侍弄并不一定能换来茁壮的成长,一场大雨,或者一场干旱,就能坏了收成,只能靠着人工来弥补老天的淘气。
  至此,红胶桶就该出场了,和爷爷在村里做和事佬类似,胶桶就是老天跟土地的和事佬,一上一下,红胶桶在菜地旁的池塘里画出好看的曲线。水被装进桶里,再泼洒到菜地。
  它也会累吧。嗯,一定会,那时我坚信,万物如童话书中写的那样,皆有灵。不然那些比头发丝还要细小的褐色小颗粒,怎么落到土里就大变样咧。
  包心白菜那么瓷实,冬瓜那么壮实!比冬瓜还要壮的是瓜菜喂养的年猪。
  猪是旧年买回来的,经手人越少越佳,时运好的年头,有贩子蹬电动三轮在路上吆喝,你只需呼应一声,他便停下来,看你是选长白条还是黑毛猪。种类就那么几样,看各家的需求。
  爷爷买猪就一条法则,得有膘子,肯长。那年月,农村市场化经济处于自给自足阶段,壶装油有,但没人舍得花钱去买。农家锅台上,猪油和盐,是毫无争议的标配。
  就这样,地里菜长着,日子过着,到了滴水成冰的日子,猪顺理成章给喂肥了。乡下人不吃的红薯,这异常抗旱的作物是猪一年四季的绝佳营养品。
  数着雪花的棱角,杀猪匠来了,在火塘边掸掉满身风尘,冷意渐消时,锅中水烧至沸腾,那口杀猪的腰盆对当时的我而言与澡盆无异。猪未必这么认为,面对着巨大的腰盆,它抗拒着不肯前行,还发出惊天动地的嚎叫声。
  抗议无效,血液喷薄而出,拿盆子接住,然后,烫猪,去毛,开膛。
  杀猪匠熟练地将猪的各个部位与身体分离,猪肚子上的板油,猪肠子上的花油,被一旁的爷爷接过,拿刀切成麻将块大小,此时的厨房里,灶火已热。
  将白花花的猪油块放置滚锅,加水,一遍遍地熬,三十分钟过去,水变少油成型,香气扑鼻时,再将残余的肉渣捞出即可。
  我是不吃猪油渣的,总觉得有股腥气在腻味里掺杂。虽然年幼,但我说一不二,面对爷爷的好意和爹娘的劝导,我意志坚定,尽管爷爷特地在我那碗猪油渣里放了花椒。
  娘偷偷跑去问奶奶,才知道花椒是用来压制食材腥味的,奶奶还告诉娘,1945年爷爷出生的时候,赶上战乱,全靠一罐猪油渣子把爷爷养大。
  如今,猪油渣已不再稀缺,昔日嗷嗷待哺的小孩也已迟暮。
  虽然小,但妈妈眼里的泪花还是触动我的孝心,赶忙屁颠颠跑到厨房告诉爷爷,不是不想吃,只是觉得太腻味,得配点饭,才好下咽。
  无形中印证了老话编排馋嘴的话,想吃猪油渣炒现饭,想吃绿壳子腌鸭蛋。没吃过猪油渣炒现饭的人,不懂这话多么经得起推敲。
  太香了,香到从回忆里抽不出身,以至于我拉着刚上三年级的儿子边讲述往事边推开家门时,一度以为产生了幻觉。
  厨房里,是娘忙碌的身影。
  娘不常来。下意识,我瞅眼墙上挂历,才想起来今天是元日,旧时老家杀猪的大日子。
  快,你去帮奶奶滤猪油渣子。将儿子招呼进厨房,我自个回到了卧室。尾随进屋的妻子肯定知道,我想吃油渣饭了。
  两碗。一碗,是帮1945年出生的爷爷吃的。
  刘博文:1998年出生,十八岁开始小说写作,十九岁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二十岁出版作品集《至尊荣耀》,先后在多家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
  编辑    沈不言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师兄张生,教授兼小说家,每逢弟子们发表了什么文章,出了什么书,推荐到朋友圈的同时,言必称“爱徒”。看得次数多了,我忍不住开他玩笑:张教授能否明示一下,哪个弟子算是孽畜?他哈哈一笑:都是爱徒!  张师兄如今翼护学生有加,颇有师道尊严,不过他当年做弟子时候,据说也不像个“爱徒”,因为课堂讨论上,他喜欢干架,一个人干一群同门。他喜欢写小说,大概持的是理论无用论,争得不可开交。事后,还一鼓作气写了一篇批评
期刊
惊蛰后,邻居群里6位女性相约见面,出发去东郊植物园赏春——这是她们“奔现”后的第五次线下行动。她们还不太熟,在200人的社区大群里互相端详打量,觉得投缘,就尝试着约一次茶;聊得不错,又约过江边看夕阳……因为是微信群里的“轻关系”,即兴随意、去留自便、不设纪律。独独这一次远足,出发的前一晚,6人在小群里叽叽喳喳,呼吁群主Lucy带上那只野餐篮,约定各人随身备上一只“魔盒”,装上些吃的,无须特意采购,
期刊
游弋在水里,味道是新鲜的密码,所谓“咸鱼淡肉齁韭菜”——鱼是被赋予了味觉重任的。南角墩碗里的鱼在三荡河里游来游去,这条据说通往东海的大河里总是有无尽无私的给予。但即便成为顶级盛宴的珍馐之后,在碗里的鱼味中依旧可以看到他们曾经在三荡河里的游动。  一月,糊涂呆子煮咸菜。糊涂呆子是土话,土话说的是小名,小名比学名亲切,大名说起来陌生。糊涂呆子学名叫塘鳢,这大概是苏州人的叫法。大才子袁枚说塘鳢:“肉最松
期刊
1  窯湾是老的,1000多岁了,它老得都不愿动了,静着静着却美得让人刮目相看。  曾经烧砖的窑不在了,还好,大运河的拐弯处依旧是弯的,弯着弯着连思绪也变得曲曲折折。  窑湾是老的,它甚至不再记得繁华的过去,无论是多愁的唐宋,还是善感的明清,也无论是会馆和代办处,还是桨声或者灯影,即使爱得再深,也不能把打碎的记忆重新拢起,还原成从前的样子。  它或许只记着自己的名字,所以忽略身外的一切,用戴着老花
期刊
宋人尤袤说及读书的妙处:“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老先生的话看似不合时宜,但读书的妙处也绝非简单的修身养性、消闲逸致能概括的。对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读书的理由各不相同,但书中风情书里乾坤的个中滋味,也是各有玄机的。  1  在我十余平方米的书屋里,倚墙而立的是整整一壁的书,此外,台上堆的是书,地下放的也是书;在睡觉的床头,在客厅的沙发上,
期刊
說到门里师,在江汉平原的黑王寨,当首推厨子,没办法,民以食为天。  我是在看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时,想起老家的一个厨子,严格说,是个厨娘,姓陈,年纪很有一些了,小九十,依然健在。  早先的江汉平原,机械化还没代替体力劳动,人们忙死忙活一天下来,骨头都累散了架,一般是吃罢饭推倒碗倒头便睡。第二天还要早起呢,老话说得好,三早一个工。如此一来,走夜路的人就不多,喜欢熬夜的则更寥寥无几了,那年月的狗,
期刊
储福金,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协委员会顾问,著有长篇小说《心之门》《奇异的情感》《羊群的领头狮》,中篇小说集《神秘的蓝云湖》,散文集《禅院小憩》《放逐青春地》《中国当代文学百家——储福金小说精选集》等。《心之门》获江苏省政府文学艺术獎,《黑白·白之篇》获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镜中三十》获第七届紫金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我曾经模仿过很多作家  创作是从模仿开始的,这是哪一个作家都无法避免的路
期刊
春饿时,黄岭坡的原野不缺吃的。  豌豆荚、油菜薹、野草莓、刺儿果……都是美食,现在的孩子娇贵,估计很少吃这些东西了。  春饿是难熬的,过年的东西都吃完了。过完年,农家也开始节俭了。厨房里再很难找到熟食,连锅巴团也没有。床底下的坛子也空了,花生、米子糖、豌豆……渣都没有了。农家只吃两顿饭,早上九点一顿,下午三点一顿。农忙时节才有夜饭,天麻麻黑吃一顿。  平时也饿,饿习惯了也就没感觉了。春饿,强烈的饥
期刊
我的家乡是芦荡水乡。  沟河纵横,水网密布,一望无垠的大芦荡里芦苇青青,绿波荡漾,水产品极为丰富,螺蛳是常见之物。  春天来了,气温渐暖,河水清澈见底,河底密布着蠕动的一颗颗青如翡翠、状如玲珑宝塔的螺蛳,它们是天赐的美味,而初春的螺蛳最为鲜美。  春日的星期天,约上几个玩伴,去村西的芦荡里摸螺蛳,那儿的柴根上,总是依附着大大的肥肥的螺蛳。我们卷起裤腿,站到水下,从柴根上轻轻地把螺蛳拽下来。这时,受
期刊
读明朝才子陈继儒写的《小窗幽记》一书,书中写道:“木香盛开,把杯独坐其下,遥令青奴吹笛,止留一小奚侍酒,才少斟酌便退,立迎春架后。花看半开,酒饮微醉。”觉得依稀步入了花开的意境中,顿感深远而清美,妙趣难以对人言。  晴日风柔,坐在书案前,白纸落墨,单单写了这两个字:花开。凝眸静观,觉得横竖都洋溢着风情,不觉感叹汉字真的很美,仅是“花开”这两个简单的字,便恰似仕女图中那佳人眉间动人的痣。  幼时居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