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春来,万象更新。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刘大为在驻地接受专访。温润晴朗的午后,当记者按照约定时间来到文艺组驻地门口时,刚刚结束小组讨论的刘大为已在门口站着等候。初见刘大为主席“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一派谦和庄重的儒者风范,而在随后谈话中,却感受到刘大为醇厚亲切的长者之风。
“在国际美术交流中,当前明显的西强我弱,差之甚远,可以说不只是美术专业人员,即使其他专业人士,对西方艺术也能有所认知,而其他国家的人们对中国美术却知之甚少,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美术整体面貌缺乏了解,中国美术若要走向世界,任重而道远。”刚一在驻地采访区的沙发上落座,刘大为便首先讲起2015年向全国政协递交的提案《中国美术 走向世界》,其言灼灼,视野高远。
根植于人民的创作
“荣幸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作为一名文艺作品的创作者和文艺工作的组织者,倍受鼓舞、收获很大,同时也更加感到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神圣和社会责任的重大。文艺工作座谈会,再次表明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文艺创作的人民性、时代性以及创作优秀作品的重要性,这对今后中国美术的发展,必将起到引领作用。”2014年10月15日,刘大为受邀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在随后的《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及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感想》中,刘大为写下这样的文字。在文章中,他特别谈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
“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这正是刘大为数十年来的美术之路。刘大为1945年10月出生在山东年画之乡潍坊。祖父喜爱诗文书法,祖母擅长扎风筝、剪窗花。他的父母在青岛做工,他幼年由祖父、祖母带大,读唐诗,写正楷,扎风筝,画图画。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民间艺术环境的浸染,使他从小喜爱上诗书绘画。6岁时刘大为随父亲支边移居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小学美术启蒙老师韩维祥发现了他的绘画天赋,从此倍加呵护。刘大为11岁时创作的第一张大幅水彩画《五一群众集会游行》被老师装框挂在学校办公室门口,这对于少年刘大为而言无疑是莫大的鼓舞,他也从此与水彩画结下难解之缘。刘大为读中学时正逢“大跃进”大炼钢铁,还是初中生的他就帮街道画壁画,“既是难得的锻炼,也是让我感受到人民的情感与现实的生活”。
长河落日,纵马草原。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刘大为被分到《包头日报》当记者,这使他的足迹得以遍及内蒙古大草原。“10年的记者生涯让我能够接触到工农商学等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是一般人没有的经历。当年我们到草原采访写生,不像现在走到哪里都住宾馆、招待所,我们就住在牧民的蒙古包里,跟他们一样喝冰化的水,吃风干的牛羊肉,没有青菜,完全跟牧民打成一片,这样他们才会从心里接纳我们。”
中原文化的儒雅和草原文化的雄健最终融汇在刘大为的作品中。著名作家李存葆评论说:“刘大为笔下的少数民族人物,造型优美,神情毕肖,意趣高雅。读他的工笔系列《马背上的民族》,如同读一个英雄民族的秘史;读他的工笔巨制《草原上的歌》,宛若与历史老人进行命运的对话;读他的写意小品《任重道远》,我们从骆驼和旅人身上,均能领悟到人生的况味;读他在八尺宣上泼墨的《百驼图》,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座座力的山峰……”
刘大为的画风刚健俊朗,风骨清雅,一扫旧人物画柔靡琐细、单薄苍白的积习,淳朴而诗,生活而歌,被称为当代中国美术界之“边塞诗人”。蒙古族和其他一些西部少数民族人物画也成为给他带来无数荣誉的题材之一。谈及此,刘大为眼底流露出特别的淳朴之色,言语也沉缓深情:“几十年在内蒙古的生活积累,使我对草原生活非常熟悉。每次去新疆看那里的集市巴扎,维吾尔族群众买上东西,骑着毛驴归来的场景,印象很深。生活的积累、提炼与自己创作的艺术观点是一致的。虽然少数民族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自然资源、气候条件都很恶劣,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淳真乐观、积极向上。这种乐天精神对我的精神境界影响很大,所以我在作品中非常希望能把这些曾给我带来激励、愉悦、明亮的他们展现出来。”
1978 年,中央美院停招十几年后恢复研究生招生,但仅收录十几人,刘大为金榜题名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主攻工笔重彩人物画专业。刘大为日后对自己的老师们多有回忆:“有幸亲聆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刘凌沧等一代名师教诲,亦有幸与当时小有成就的诸位同窗朝夕为伴,相互学习,是我艺术之旅中最为重要的一程”。
研究生班毕业后,刘大为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任教,1991年12月,他被任命为美术系主任。在军艺,刘大为担起培养美术人才的重任。他每学期都带领学生到部队以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体验生活,多年来走遍了大江南北、高原、塞上、边陲、海防,并两次身先士卒上正在转战的前线写生。“1979年底到1980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最激烈时,我带着学生每年上前线,为官兵画速写。虽然危险虽然艰苦,但这是一般人没有的体验。停战后我又到猫耳洞去了三四次。我还随官兵紧张地闯过雷区,攀上高地。当时我依稀听见心跳的声音,几分钟的路犹如走了一个世纪。”
美术家该有几多担当
文以载道,书画亦然。自2008年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以来,刘大为将关切的目光投向新时期的中国美术。“我1997年就来到中国美协担任党组书记,在第五届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常务副主席,因此对美协的职责非常清晰。作为国家的社会团体,中国美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美术界的桥梁和纽带,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切实履行协调、服务的重要职能,为促进当代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繁荣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今我要为全国美术家尽心竭力地做好服务工作,使美协真正成为全国‘美术家之家’。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国美术界空前团结,大家共同携手创造中国美术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个艺术家应该担当社会责任。”刘大为倡导创作要关注时代,关注生活。“我读中学的时候就热爱艺术,参加美术组,励志走艺术这条道路。我觉得任何一个艺术家,在他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少年到青年这段时期,甚至是中年这个时期,都是基本功和知识修养的积累提升时期。这段时期要求艺术家具有勤奋刻苦追求理想的毅力和耐心,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当然还包括对社会的了解和对生活的体验。所以,初期的积累、磨练,还有知识的丰富、生活的经历,都成为艺术家在实现自我追求的过程中的一种铺垫。”
刘大为便是如此。“关注社会、体味民生、深入生活、表现时代”是他的艺术宗旨。不论是呈现史诗般的质朴厚重风格的中国现代和当代题材的历史画,《晚风》、《人民公仆》、《朱德和史沫特莱》、《刘少奇在延安》等,还是富有真情实感和生活气息的少数民族主题画作,《巴扎归来》、《雪域生灵》、《丝绸之路》等,都是这样。时代和人民,是刘大为作画的背景和支撑。“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有成就的艺术家,他的社会阅历、知识修养也是出类拔萃的。到了中年以后,艺术家会在实现艺术个性、艺术风格等方面下功夫。对艺术家来说,这个时期甚至比基本功的积累更为重要,更需要艺术家的思考、创新、开拓进取。”
2012年12月,刘大为带中国美协画家采风团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南糯山脚下,他们即将上山到哈尼族丫口老寨绘画采风。一次原本平常的旅程因为一场雨而变得不同,刘大为讲起上山时遇到的一幕:“在我们去之前,当地已经提前通知山寨,为了我们上山方便,百姓特意把唯一一条傍山土路用土垫平。结果不想我们到达前夜一场突然下雨,新垫的土全变成泥浆,反倒更使车轮打滑,我们的车差点翻进万丈深渊。在村里,我们还看到因为交通不便,给当地茶叶外运、孩子上学、百姓看病等带来的种种困难,于是决定号召大家集资为当地修一条通往山下的路。”半年之后,一条水泥路修好,正式通车时,刘大为一行再次来到丫口老寨,在一片锣鼓喧天的喜庆气氛中再次挥笔作画,记录下哈尼族同胞的笑脸。
“一名现实主义艺术家,一定要有丰富的生活、亲身的阅历跟社会的各种感受。我的创作始终坚持表现生活,坚持为人民服务,现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提出来要扎根生活,要克服浮躁心态,现在创作有高原缺高峰,我们美协更有这个决心,准备进一步到生活中扎下去,不是浮光掠影地走马观花,而是真正选好点扎下去,跟百姓在一起,用画笔记录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我想这能真正创作出厚重、有分量,人民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再为“中国美术走向世界”鼓与呼
“当代中国已今非昔比,我国正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促进几千年积淀的中国优秀主流艺术走出国门,向世界人民展示东方绘画艺术的神奇和力量,这是当代中国艺术家的责任,也是全民责任。这些年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科学技术交流频繁,但对外文化交流当中,美术这一块比较少。作为中国美术家,我们需努力为中国美术走向世界,弘扬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作出应有贡献。”话题再次回到“中国美术走向世界”,刘大为显然思虑很久,侃侃而谈。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深厚的优秀文化传统,几千年来以其独特的文明传承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华文明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但是近200年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的西学东渐实际上已逐渐形成了一个全面学习西方,包括文化西化的格局,已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在慢慢缺失。近些年,刘大为越发强烈地感受到这种状态:“因为在中国美协的工作关系,我这些年和国外的交流很多,在跟他们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对我们古代的东西有所熟悉,比如说我们古代山水画,甚至有的家里还有收藏,而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美术,不是特别了解。他们了解一些我们最前卫的作品和艺术家,能如数家珍,对我们中国美术的基本状况不是太了解,所以他们看到精彩的画作,优秀的展览,也觉得吃惊。”
2012年6月,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刘大为在法国巴黎举办展览“东方之美”个人画展。展览展出了《雪域生灵》《敦煌印象》《龟兹古乐》等28幅刘大为的国画代表作品。参加本次画展的法国艺术家协会主席雷米·阿隆说,对刘大为画作的第一印象是“很神奇,作为笔墨大师,他可以驾驭光影,唤起无声的想象力与生命力”。然而,这次引起轰动效应的画展,却让刘大为看到当代中国美术在世界上的“失语”。
“中国有大量优秀的主流美术作品,却因为经费问题,很难走出去,如何让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真正的艺术魅力,是我一直都在想的事。”日后回顾这次巴黎之行时,刘大为不提辉煌,而是屡屡重复他的心愿。谈及中国美术被世界艺术界认知的情况,刘大为不无感慨:“国外对中国古代的艺术有一定了解,但对近现代中国美术知之甚少,尽管一些中国前卫艺术或者符合西方价值观的艺术作品走了出去,但中国主流艺术的对外影响力仍然很弱。“中国的艺术系大学生乃至中学生都知道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三杰,但知道齐白石、徐悲鸿的外国艺术家却寥寥无几,更不论外国普通民众。之所以产生这种反差,除了东西方文化差异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近代以来中国国力衰弱,科技文化教育一直在学习借鉴西方,因此也长期受制于西方,使外国人对中国民族素质和中华文化怀有成见。”
带着所见所闻所思,刘大为在2013年、2015年两次向全国政协递交委员提案谏言:“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所在。文化艺术是时代的号角,最能引领一个时代风气。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越来越重视大力发展自己的文化,我国近些年来也大力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提升文化软实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大加强,在世界事务的国际交流中已产生相当的影响,但相对应的文化影响力却远远不够,世界各国人民缺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认知,以及感情沟通,这将影响我们在国际交流中的应有地位和话语权。”
“我在美协工作,希望有真正代表中国美术最高水准、代表中国面貌的东西拿出去。据我们了解,过去由于我们的经济实力关系,我们对外美术展览并不是太多,大型的展览,一些有影响力的展览并没有整体介绍出去,往往是个人通过各种关系送出去。”2014年,5年一届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举办,这次刘大为终于为获奖作品争取到国家文化基金支持,有机会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观众感受中国美术的魅力。“作为中国美术家,我们需努力为中国美术走向世界,弘扬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作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 李娜
“在国际美术交流中,当前明显的西强我弱,差之甚远,可以说不只是美术专业人员,即使其他专业人士,对西方艺术也能有所认知,而其他国家的人们对中国美术却知之甚少,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美术整体面貌缺乏了解,中国美术若要走向世界,任重而道远。”刚一在驻地采访区的沙发上落座,刘大为便首先讲起2015年向全国政协递交的提案《中国美术 走向世界》,其言灼灼,视野高远。
根植于人民的创作
“荣幸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作为一名文艺作品的创作者和文艺工作的组织者,倍受鼓舞、收获很大,同时也更加感到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神圣和社会责任的重大。文艺工作座谈会,再次表明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文艺创作的人民性、时代性以及创作优秀作品的重要性,这对今后中国美术的发展,必将起到引领作用。”2014年10月15日,刘大为受邀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在随后的《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及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感想》中,刘大为写下这样的文字。在文章中,他特别谈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
“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这正是刘大为数十年来的美术之路。刘大为1945年10月出生在山东年画之乡潍坊。祖父喜爱诗文书法,祖母擅长扎风筝、剪窗花。他的父母在青岛做工,他幼年由祖父、祖母带大,读唐诗,写正楷,扎风筝,画图画。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民间艺术环境的浸染,使他从小喜爱上诗书绘画。6岁时刘大为随父亲支边移居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小学美术启蒙老师韩维祥发现了他的绘画天赋,从此倍加呵护。刘大为11岁时创作的第一张大幅水彩画《五一群众集会游行》被老师装框挂在学校办公室门口,这对于少年刘大为而言无疑是莫大的鼓舞,他也从此与水彩画结下难解之缘。刘大为读中学时正逢“大跃进”大炼钢铁,还是初中生的他就帮街道画壁画,“既是难得的锻炼,也是让我感受到人民的情感与现实的生活”。
长河落日,纵马草原。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刘大为被分到《包头日报》当记者,这使他的足迹得以遍及内蒙古大草原。“10年的记者生涯让我能够接触到工农商学等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是一般人没有的经历。当年我们到草原采访写生,不像现在走到哪里都住宾馆、招待所,我们就住在牧民的蒙古包里,跟他们一样喝冰化的水,吃风干的牛羊肉,没有青菜,完全跟牧民打成一片,这样他们才会从心里接纳我们。”
中原文化的儒雅和草原文化的雄健最终融汇在刘大为的作品中。著名作家李存葆评论说:“刘大为笔下的少数民族人物,造型优美,神情毕肖,意趣高雅。读他的工笔系列《马背上的民族》,如同读一个英雄民族的秘史;读他的工笔巨制《草原上的歌》,宛若与历史老人进行命运的对话;读他的写意小品《任重道远》,我们从骆驼和旅人身上,均能领悟到人生的况味;读他在八尺宣上泼墨的《百驼图》,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座座力的山峰……”
刘大为的画风刚健俊朗,风骨清雅,一扫旧人物画柔靡琐细、单薄苍白的积习,淳朴而诗,生活而歌,被称为当代中国美术界之“边塞诗人”。蒙古族和其他一些西部少数民族人物画也成为给他带来无数荣誉的题材之一。谈及此,刘大为眼底流露出特别的淳朴之色,言语也沉缓深情:“几十年在内蒙古的生活积累,使我对草原生活非常熟悉。每次去新疆看那里的集市巴扎,维吾尔族群众买上东西,骑着毛驴归来的场景,印象很深。生活的积累、提炼与自己创作的艺术观点是一致的。虽然少数民族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自然资源、气候条件都很恶劣,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淳真乐观、积极向上。这种乐天精神对我的精神境界影响很大,所以我在作品中非常希望能把这些曾给我带来激励、愉悦、明亮的他们展现出来。”
1978 年,中央美院停招十几年后恢复研究生招生,但仅收录十几人,刘大为金榜题名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主攻工笔重彩人物画专业。刘大为日后对自己的老师们多有回忆:“有幸亲聆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刘凌沧等一代名师教诲,亦有幸与当时小有成就的诸位同窗朝夕为伴,相互学习,是我艺术之旅中最为重要的一程”。
研究生班毕业后,刘大为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任教,1991年12月,他被任命为美术系主任。在军艺,刘大为担起培养美术人才的重任。他每学期都带领学生到部队以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体验生活,多年来走遍了大江南北、高原、塞上、边陲、海防,并两次身先士卒上正在转战的前线写生。“1979年底到1980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最激烈时,我带着学生每年上前线,为官兵画速写。虽然危险虽然艰苦,但这是一般人没有的体验。停战后我又到猫耳洞去了三四次。我还随官兵紧张地闯过雷区,攀上高地。当时我依稀听见心跳的声音,几分钟的路犹如走了一个世纪。”
美术家该有几多担当
文以载道,书画亦然。自2008年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以来,刘大为将关切的目光投向新时期的中国美术。“我1997年就来到中国美协担任党组书记,在第五届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常务副主席,因此对美协的职责非常清晰。作为国家的社会团体,中国美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美术界的桥梁和纽带,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切实履行协调、服务的重要职能,为促进当代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繁荣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今我要为全国美术家尽心竭力地做好服务工作,使美协真正成为全国‘美术家之家’。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国美术界空前团结,大家共同携手创造中国美术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个艺术家应该担当社会责任。”刘大为倡导创作要关注时代,关注生活。“我读中学的时候就热爱艺术,参加美术组,励志走艺术这条道路。我觉得任何一个艺术家,在他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少年到青年这段时期,甚至是中年这个时期,都是基本功和知识修养的积累提升时期。这段时期要求艺术家具有勤奋刻苦追求理想的毅力和耐心,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当然还包括对社会的了解和对生活的体验。所以,初期的积累、磨练,还有知识的丰富、生活的经历,都成为艺术家在实现自我追求的过程中的一种铺垫。”
刘大为便是如此。“关注社会、体味民生、深入生活、表现时代”是他的艺术宗旨。不论是呈现史诗般的质朴厚重风格的中国现代和当代题材的历史画,《晚风》、《人民公仆》、《朱德和史沫特莱》、《刘少奇在延安》等,还是富有真情实感和生活气息的少数民族主题画作,《巴扎归来》、《雪域生灵》、《丝绸之路》等,都是这样。时代和人民,是刘大为作画的背景和支撑。“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有成就的艺术家,他的社会阅历、知识修养也是出类拔萃的。到了中年以后,艺术家会在实现艺术个性、艺术风格等方面下功夫。对艺术家来说,这个时期甚至比基本功的积累更为重要,更需要艺术家的思考、创新、开拓进取。”
2012年12月,刘大为带中国美协画家采风团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南糯山脚下,他们即将上山到哈尼族丫口老寨绘画采风。一次原本平常的旅程因为一场雨而变得不同,刘大为讲起上山时遇到的一幕:“在我们去之前,当地已经提前通知山寨,为了我们上山方便,百姓特意把唯一一条傍山土路用土垫平。结果不想我们到达前夜一场突然下雨,新垫的土全变成泥浆,反倒更使车轮打滑,我们的车差点翻进万丈深渊。在村里,我们还看到因为交通不便,给当地茶叶外运、孩子上学、百姓看病等带来的种种困难,于是决定号召大家集资为当地修一条通往山下的路。”半年之后,一条水泥路修好,正式通车时,刘大为一行再次来到丫口老寨,在一片锣鼓喧天的喜庆气氛中再次挥笔作画,记录下哈尼族同胞的笑脸。
“一名现实主义艺术家,一定要有丰富的生活、亲身的阅历跟社会的各种感受。我的创作始终坚持表现生活,坚持为人民服务,现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提出来要扎根生活,要克服浮躁心态,现在创作有高原缺高峰,我们美协更有这个决心,准备进一步到生活中扎下去,不是浮光掠影地走马观花,而是真正选好点扎下去,跟百姓在一起,用画笔记录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我想这能真正创作出厚重、有分量,人民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再为“中国美术走向世界”鼓与呼
“当代中国已今非昔比,我国正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促进几千年积淀的中国优秀主流艺术走出国门,向世界人民展示东方绘画艺术的神奇和力量,这是当代中国艺术家的责任,也是全民责任。这些年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科学技术交流频繁,但对外文化交流当中,美术这一块比较少。作为中国美术家,我们需努力为中国美术走向世界,弘扬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作出应有贡献。”话题再次回到“中国美术走向世界”,刘大为显然思虑很久,侃侃而谈。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深厚的优秀文化传统,几千年来以其独特的文明传承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华文明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但是近200年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的西学东渐实际上已逐渐形成了一个全面学习西方,包括文化西化的格局,已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在慢慢缺失。近些年,刘大为越发强烈地感受到这种状态:“因为在中国美协的工作关系,我这些年和国外的交流很多,在跟他们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对我们古代的东西有所熟悉,比如说我们古代山水画,甚至有的家里还有收藏,而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美术,不是特别了解。他们了解一些我们最前卫的作品和艺术家,能如数家珍,对我们中国美术的基本状况不是太了解,所以他们看到精彩的画作,优秀的展览,也觉得吃惊。”
2012年6月,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刘大为在法国巴黎举办展览“东方之美”个人画展。展览展出了《雪域生灵》《敦煌印象》《龟兹古乐》等28幅刘大为的国画代表作品。参加本次画展的法国艺术家协会主席雷米·阿隆说,对刘大为画作的第一印象是“很神奇,作为笔墨大师,他可以驾驭光影,唤起无声的想象力与生命力”。然而,这次引起轰动效应的画展,却让刘大为看到当代中国美术在世界上的“失语”。
“中国有大量优秀的主流美术作品,却因为经费问题,很难走出去,如何让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真正的艺术魅力,是我一直都在想的事。”日后回顾这次巴黎之行时,刘大为不提辉煌,而是屡屡重复他的心愿。谈及中国美术被世界艺术界认知的情况,刘大为不无感慨:“国外对中国古代的艺术有一定了解,但对近现代中国美术知之甚少,尽管一些中国前卫艺术或者符合西方价值观的艺术作品走了出去,但中国主流艺术的对外影响力仍然很弱。“中国的艺术系大学生乃至中学生都知道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三杰,但知道齐白石、徐悲鸿的外国艺术家却寥寥无几,更不论外国普通民众。之所以产生这种反差,除了东西方文化差异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近代以来中国国力衰弱,科技文化教育一直在学习借鉴西方,因此也长期受制于西方,使外国人对中国民族素质和中华文化怀有成见。”
带着所见所闻所思,刘大为在2013年、2015年两次向全国政协递交委员提案谏言:“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所在。文化艺术是时代的号角,最能引领一个时代风气。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越来越重视大力发展自己的文化,我国近些年来也大力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提升文化软实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大加强,在世界事务的国际交流中已产生相当的影响,但相对应的文化影响力却远远不够,世界各国人民缺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认知,以及感情沟通,这将影响我们在国际交流中的应有地位和话语权。”
“我在美协工作,希望有真正代表中国美术最高水准、代表中国面貌的东西拿出去。据我们了解,过去由于我们的经济实力关系,我们对外美术展览并不是太多,大型的展览,一些有影响力的展览并没有整体介绍出去,往往是个人通过各种关系送出去。”2014年,5年一届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举办,这次刘大为终于为获奖作品争取到国家文化基金支持,有机会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观众感受中国美术的魅力。“作为中国美术家,我们需努力为中国美术走向世界,弘扬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作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