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避免“贴标签”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nli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一篇以“诱惑”为话题的考场习作: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
  蓠笆那边/有草莓一棵……草莓,真甜!如果上帝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
  ——狄金森《蓠笆那边》
  鲜红的草莓就是诱惑,诱惑之大,上帝都无力抗拒!而茫茫人世、滚滚红尘中,金钱美色、香车宝马、功名利禄等诱惑无处不在。为诱所惑者,如飞蛾扑火、身败名裂;抵制诱惑者,藐权贵如草芥,视金钱如粪土,名垂千古。
  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勾践任用文仲与吴国讲和,表示甘愿成为吴国附庸。吴国重臣太宰嚭在越国钱财和美女的诱惑下,利令智昏,反而在夫差面前大讲越国的好话。而夫差也被西施的美色弄得晕头转向,亲小人、远贤臣,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哪还有心思理会朝政?吴国的君君臣臣在诱惑面前吃了败仗,虽拥有号称十万的大军,却落得个被三千越甲踏破吴宫的可耻下场。
  面对诱惑,有人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
  他无望地盘坐在路边,容颜像枯干了的木柴。他面前放着一只残破的碗,空的。他那无助的双眼似乎在乞求每一个路人:行行好吧,施舍一点吧,我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这时,一个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弄来了一碗饭菜,远远地放着,用唤狗一样的声音对他嚷嚷:“来,吃啊!”乞丐坚决地摇了摇头。这个快要锇死的乞丐告诉我们:在诱惑面前,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大帅哥邹忌面对巧言令色的诱惑,清醒处事,悟出了讽谏齐王的治国之道。陶渊明面对官职的俸禄,大喊一声:“我决不为五斗米折腰!”且不说那在国家大义面前最终拒绝了母爱私情诱惑的赵威后,也不说那面对楚国相国的官帽头也不抬的庄周先生,单从那司马迁对皇权意志的抗拒中,我们便能感受到“史家之绝唱”的浩然正气!
  面对诱惑,有人安贫乐道;面对诱惑,有人成就理想。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学者朱自清先生,面对美国人施舍而来的救济粮的诱惑,他毅然绝食,宁死不屈,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在痛苦地思考着生与死的问题。对于弱者而言,生之艰难,也许死亡就是一种诱惑,有的人也许抵挡不住而寻求解脱。而史铁生的这句话表明他是一名抵挡诱惑的胜利者,是生活的强者。
  无论是英雄,还是智者,能抵制诱惑就一定具有伟大的品格。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各种诱惑层出不穷的今天,中学生应如何抵制诱惑,不为物质所诱惑呢?那就“打开窗子,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罗曼•罗兰《名人传》),我们应该像英雄一样,正直、仁慈、无私,保持纯洁高尚的心灵,做一名拒绝诱惑的中学生,绝不做被外物驱使的奴隶!
  笔者曾向一些高三学生做过调查,结果有多半的同学认为这是一篇“好作文”,理由是内容充实,旁征博引,用了那么多的例子,有浓浓的书卷气。在某次课堂教学大赛上,某老师也用这篇文章做靶子,给学生示范如何运用从课文中积累的材料,并且进行了如下的归纳:概述评价,表明观点;联想想象,神思飞扬;刻画场景,细节动人;列举排比,气势非凡;引用名句,增添文采。
  一篇材料堆积、明显存在“贴标签”嫌疑的习作,竟然在中学师生群中有一定的拥趸,这是多么尴尬、可怕的现实啊!所以,有必要对这篇习作做具体深入的解剖,“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诱惑,是指人受某种事物的吸引而使自己的心智迷乱。写作的落脚点应该是告诉读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人们应当怎样面对生活,保持理智,战胜诱惑,守住精神家园,成就人生与事业的辉煌,这样的文章才有实际意义。可是,被一些师生推崇的这篇习作,距离今日现实太遥远了。习作者只是翻来覆去、变着花样地捣腾自己积累的一些材料,是典型的“掉书袋”,整篇习作充满了书柜的霉气。
  
  【升格指导】此文可从以下几点着手改进:
  事例要少而精
  “理不够,事来凑”的弊端在一些同学的习作中表现得很明显。用多少例子,不是取决于分析说理与行文的需要,而是看字数是否达到了要求。其实,文章内容是否充实,不是看你用了多少个例子,而是看例子用得是否恰当、准确,看你对事例的分析是否入情入理。另外,议论文的写作,还要在思维的层次化、立体化上下功夫。用了十个例子,如果只是从同一个层面对文章中心做简单的阐释和支撑,那么这十个例子就不是“充实”,而是“赘余”,是叠床架屋,说白了就是啰嗦,且是极度的啰嗦。
  例文第一段第一句“为诱所惑者,如飞蛾扑火、身败名裂;抵制诱惑者,藐权贵如草芥,视金钱如粪土,名垂千古”,从“禁不住诱惑”与“战胜诱惑”正反两个方面对拒绝诱惑的重要性做了概括,那么下面的举例,就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举例的多少没有严格的量的限定:如果对所举事例作较为详细的表述,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各一个昀多两个就可以了;如果是概括性的举例,一两句话就能把一个事例表述清楚,那么也不妨多些。但不管哪种情况,都应该以把道理说清、说明白为宗旨,否则就成了简单的“罗列”与“堆积”。
  避免“贴标签”
  审清题意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由于作者对“诱惑”概念的理解是模糊的,所以对有些事例的分析就有明显“贴标签”的嫌疑。比如,“邹忌面对巧言令色的诱惑”,赵威后“拒绝了母爱私情诱惑”,司马迁抗拒了“皇权意志”,对史铁生而言“也许死亡就是一种诱惑”等就很牵强很可笑。
  对邹忌而言,妻、妾、朋友的称赞各有其原因,而且他们的语言都很简洁,算不上“巧言令色”,当然也算不上什么“诱惑”;赵太后送儿子去做人质,其实就是为大爱而舍小爱,这是一个清醒的政治家在国家安危与母子亲情之间所作出的理性选择与取舍,“母爱私情诱惑”是什么意思?表述很生硬。司马迁,他是因与李陵关系甚好且认为朝廷对李陵不公说了几句辩解的话而已,算不得抗拒“皇权意志”,也根本就没有受到过什么“诱惑”,他的遭遇与“诱惑”一点儿也不搭界。至于“死亡就是一种诱惑”,好像死亡是很美好的事情,完全是小作者一厢情愿的想法。
  另外,习作昀后虽然也提到了“中学生应如何抵制诱惑,不为物质所诱惑”,但统观全篇似乎找不到明确的让人豁然开朗的答案。如何抵制诱惑,习作除了几句口号,没有直抵问题关键的解析。只是说面对诱惑,有人做出了正面回答,有人做出了反面选择,就是没有写他们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回答与选择。全篇就处于同一个层面,思维认识缺少层递性。
  力戒胡编乱造
  准确、典型、新颖是对材料的基本要求。当然考场上考生凭记忆可能造成有些事例的“失真”,只要无伤宏旨,且又数量极少,这是可以理解且“忽略不计”的。但有些考生不知从哪来学的“诀窍”,实在不行就“编”,编名人名言,编名人故事。比较常见的则是对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极其轻率地改造。比如朱自清仅仅是不领美国的“救济面粉”,但并没有“绝食”。“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的话说得很清楚,“饿死”不等于“绝食而死”。还有对那个饿死的乞丐所作的想象、刻画,在有历史知识的读者百前,很是滑稽可笑。看《礼记》的相关记载: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衭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因不食而死。
  “左奉食,右执饮”这是很诚挚的助人态度,只不过喊了一声“嗟”而没有说“请”显得有些粗鲁。习作者那种所谓的“细节”描写,是在按照自己的需要胡乱修改历史。
  
  【升格作文】“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
  蓠笆那边/有草莓一棵……草莓,真甜!如果上帝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
  ——狄金森《蓠笆那边》
  鲜红的草莓就是诱惑,诱惑之大,上帝都无力抗拒!茫茫人世、滚滚红尘,金钱美色、香车宝马、功名利禄等诱惑无处不在。为诱所惑者,常常如飞蛾扑火,身败名裂;抵制诱惑者,则能保全名节,成就理想功业。(这样表述更能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
  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本可乘胜追击,根除隐忧,一雪前耻;但吴国重臣太宰嚭在越国钱财和美女的诱惑下,在夫差面前大讲越国的好话;而夫差也被西施的美色弄得晕头转向,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哪还有心思理会朝政?吴国的君臣在诱惑面前吃了败仗,虽拥有号称几十万大军,却落得个被三千越甲踏破吴宫的可悲下场。
  被金钱美色所惑,曾经雄才大略的英雄失去了理性与基本的定力,成为悲剧的主角,留给后人的只能是无尽的叹惋。(要对事例进行分析,从事例中抽象出能支撑文章中心的概括性句子)
  “嗟来之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得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引用《孟子》的话,令材料更准确)对于饥饿的行人和乞丐来说,“食”和“羹”的诱惑是巨大的,甚至攸关生死。但如果为此必须以屈辱与羞辱为交换条件,稍有羞恶之心的人,都会大声地说:NO!
  当然,为了这一声“NO”,必须有忍受腹内咕噜之声的耐力,有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的坚决。(面对诱惑,理性取舍,这样的分析才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今天,经济高度发达、各种诱惑层出不穷,作为普通人,面对着花花世界,面对着物质享受与精神享乐,面对着鲜艳、甘甜的”草莓”,不动心是不可能的。适度放松是可以的,但如果控制不好,过度了,过“界”了,更多的时候你所得到的只能是苦涩、是失落。(辩证分析,令人信服)如何抵制诱惑,不让自己成为灵魂的游荡者、奋斗途中的溜号者、一无所成的赤贫者?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与实践的课题。(提出“怎么做”的问题)
  罗曼•罗兰说:“打开窗子,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从英雄的身上汲取精神的营养,磨砺自己的品格,做一个正直、仁慈、无私的人,保持自己纯洁高尚的心灵,就能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奋斗的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淡然面对“外面世界的精彩”,执著前行,一直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事业与人生的辉煌!(给出答案:砥砺品格,执著前行)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 年生,陕西省丹凤县人,著名作家。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    现在的时代竟是一个宜于产生散文的时代呢。散文是昀易于表现情绪的,而现在的情绪却比任何时代都来得充分:振奋的有之,消沉的有之,健康的有之,颓废的有之,激动,冷漠,欢呼,反对……矛盾是愈
期刊
站在秋与冬的交界线上,闭着眼,朔风夹杂着冬天的嘶吼席卷而来。整片天地,又要经历一次撕心裂肺的疼。  枯死的枝条,嶙峋的树干,完全没有了昔日的光华。深浅不一的灰色纹路布满了树干,像细细的恐怖的疤痕,爬在大地的身体上,肆意扩张。秋日里落下的带着黄斑的叶子层层叠叠,黑色的蚀边似乎会无尽地放大,像饱经风霜的老人的皮肤,斑斑点点,沟壑纵横,让人不忍再多看一眼,似乎目光再多停留那么一秒,干涩的眼睛也要被凛冽的
期刊
一、“支招”,为什么选择以结构为突破口  首先声明,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支招”范围仅限于考场作文。既然是考试,毋庸置疑,应该关注“评价标准”。有经验的教师在作文评分过程中,无论评分细则如何复杂,其评价仍旧大体围绕四个维度来进行:1.题意是否切合;2.内容是否充实;3.结构是否明晰;4.语言是否具有表现力。简单做个分析,不难发现,这四者当中,“切合题意”属于“立意”层面,与一个人的“见识”“见解”关联
期刊
马璐瑶,1992年出生于河南,一度喜欢用“我们中原”开头造句。2009年离开“我们中原”到祖国东南边缘的厦门大学念中文,继任鼓浪文学社社长。交友、吃喝、扯淡、文学、写字,组成我不太靠谱的大学生活。文字《我们》《青丝结》《南有乔木》《嫁》《断指》《崖壁》等发表于《萌芽》《盛开》《荣光》等刊物、书籍中。曾获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第十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    我喜欢“回家”这个意象,一如
期刊
【主题导入】  (一)切莫告诉你的爱情,爱情是永远不可以告诉的,因为它像微风一样,不做声不做气地吹着。  (二)我曾经把我的爱情告诉而又告诉,我把一切都披肝沥胆地告诉爱人了,打着寒战,耸头发地告诉,然而她终于离我去了!  (三)它离我去了,不多时一个过客来了。不做声不做气地,只微叹一声,便把她带去了。  ——布莱克《爱情之秘》  【主题解读】  爱情是不可言说的,因为爱情是一种心灵感应,非语言可以
期刊
电影往事(关于电影的电影)    片名:天堂电影院  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  主演:菲利浦诺瓦雷、萨瓦特利卡西欧  元素:乡愁、怀旧、旧电影时代的终结在20 世纪40 年代的意大利小镇,电影在放映前都要经过牧师严格的检查,由放映员把牧师认为不合“教义”的镜头(类似于今天的“少儿不宜”)剪掉之后,才可以公开放映。  当时,西西里岛的吉安加村有一家名为“天堂戏院”的电影院。这是图图最喜欢呆的地方。图图
期刊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著名教育家和作家。20世纪30年代,路易·艾黎来到上海,并在中国大地上留下浓重墨彩的一笔。他是一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战士,也是一位在教育思想上有独到见解的教育家,更是一位为推进中国正面形象走向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家。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聚集在艾黎独特的教育思想和诗歌创作上时,或许会忽略他作品中塑造的中国形象。艾黎以他者的眼光看待中国,以他者的眼光审视了自我以及世界,建构了一幅中国之人、之景、之事互为交织的全景图。艾黎对中国形象的塑造为中新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世界了解中国拓展了
梦想是一种奢侈。在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我们只好崇拜权力和金钱。但没有梦想的人生是可悲的,没有梦想的青春是可怕的。读马璐瑶的《梦想家园》,我感受到了她小小的内心充满着一种纯粹的梦想,一种执著的追求,那就是对自由、对精神的渴望。  茶(咖啡)和书,是文人的消遣方式,也是一种诗意的生活状态。在《梦想家园》里,马璐瑶希望自己能开个书店,养一只蓝蓝的眼睛带点忧郁的白猫,惬意地与三五好友读书闲聊。我想这是谁都
期刊
远征1578年,一名意大利传教士,沿着达伽马开辟的航线来到印度,5年后踏上澳门土地。从此,他把后半生交给了中国。  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是第一位把近代西方科技和艺术成就介绍到中国的欧洲人,是中国宫廷的第一位外籍音乐教师,还直接培养了中国昀初的西洋画家。他引进西方逻辑思维,其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其他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所制的世界地
期刊
厦门是个清新素雅的村姑。没有大家闺秀那种厚重的风范,也没有江南碧玉那种温婉可人的娇羞,却有那种见过世间芬芜繁杂后洗尽铅华的淡然。  厦门有着缤纷的历史。但我想,它真正的魅力应在于每一个市民——他们最平凡的生活。因此我没有去过鼓浪屿的任何一个著名景点,只是花了大把的时间和十七游走在各个平凡的巷子里。  仿欧式的建筑,历经近百年的风雨,剥落了原本的斑斓,却别有一种败落的美。双层的折衷式别墅,红砖垒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