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理应激对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TNF-α和IL-6的影响

来源 :心理与行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5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测试,用公共演讲作为应激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旨在探讨急性心理应激对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理应激后内向组和情绪稳定组TNF-α的明显升高,其余变化均不显著。这说明急性心理应激引起内向、情绪稳定的个体自然免疫增强的现象较明显,而对外向、情绪不稳定个体的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心理应激,人格类型,免疫功能,放射免疫法。
  分类号 B842.6
  
  1 前言
  
  1936年,加拿大生理学家Selye提出应激学说,开辟了心理生理学研究的新课题。此后,众多学者从生理应激到心理应激,对应激反应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1975年Ader和Cohen开创了心理神经免疫学,为心理应激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成为当今应激对机体神经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热点。实验证实,不论是实验室诱发的急性应激或者是生活事件的自然应激,均可影响机体的神经免疫功能,这种改变亦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应激反应表现为心率、呼吸、血压等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也表现为儿茶酚胺、外周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等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尤其值得研究的是免疫系统的改变。应激反应不仅与应激源的性质、强度和时间有关,而且受个体的个性、情绪、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程度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1]。
  心理应激引起免疫系统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是目前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但是,该领域以人为对象研究心理因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报道较少。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人格类型为切入点,探讨不同人格类型的个体急性心理应激后免疫功能的变化,以期为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2 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2006年4~5月,选取皖南医学院在校1~3年级大学生志愿者56名,随机分为两组即应激组和对照组,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2]进行心理测试,依据测试结果把两组被试再分为内向组(E≤50)、外向组(E>50)、情绪稳定组(N≤50)和情绪不稳定组(N>50)。经均衡性检验,应激组和对照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2方法
  2.2.1心理应激实验
  采用公共演讲作为心理应激源,实验组进入实验室后休息20分钟,现场随机抽取2个演讲题目,准备4分钟,演讲6分钟,总时间为10分钟。演讲时,台下有大学生志愿者和老师23人作为听众。演讲结束后即刻抽取静脉血3ml作为实验样本。对照组学生进入实验室休息20分钟后,直接抽取静脉血3ml作为对照样本。
  2.2.2试剂和仪器
  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试剂购自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射免疫所,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所用仪器包括心理测试仪器(第二军医大学的DXC-Ⅳ型多项心理测评仪),放射免疫仪器有GC-911伽玛免疫计数器和KDC-2042低速冷冻离心机(中国科技大学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LXJ-2型离心沉淀机(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和ASS180PLUS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美国Chiron公司)。
  2.2.3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内、外向型大学生对照组与心理应激组TNF-α和IL-6浓度比较
  表1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内向应激组血清TNF-α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组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3.2情绪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大学生对照组与心理应激组TNF-α和IL-6浓度比较
  表2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情绪稳定应激组血清TNF-α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组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4 讨论
  
  细胞因子被认为是免疫和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主要联系物质,目前的研究认为,与神经系统关系最为密切的细胞因子是白细胞介素1(IL-1)、IL-6、TNF-α和干扰素[3]。急性心理应激后引起的免疫系统的变化与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的激活有关,IL-6具有激活HPA轴的作用[4]。TNF-α和IL-6主要由参与自然免疫的巨噬细胞所产生,巨噬细胞能够“攻击”很多种类的抗原,但作用时间非常短暂(数分钟到几小时)[5]。IL-6具有调节免疫应答、急性期反应,并参与机体炎症反应的抗感染防御作用;TNF-α主要作用是介导抗肿瘤及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参与炎症反应。
  传统的观点认为,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主要是抑制性的。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急性短暂心理应激加强快速的、聚合能量的自然免疫,同时消耗时间和能量的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被抑制;慢性应激则同时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5,6]。动物实验发现,急性心理应激(如固定应激、约束应激)能影响促炎细胞因子生成,如IL-1,IL-6和TNF-α,其中IL-6的浓度含量一般都升高,约束应激引起血浆IL-6升高的同时导致TNF-α水平下降[7]。对于人类的研究资料显示,在对健康志愿者进行的急性心理应激实验中发现,免疫系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细胞因子IL-6和干扰素r(IFNr)生成增加等[5]。但是也有报道急性心理应激引起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IL-6浓度出现降低的现象[8]。本研究结果证实,急性心理应激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引起TNF-α和IL-6浓度升高,说明机体的自然免疫功能增强。
  心理应激引起的免疫系统的变化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应激作用过程中,个性与各种应激因素(比如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等)存在广泛联系,个性通过与各因素间的互相作用,最终影响应激心身反应的性质和程度[9]。研究发现,急性应激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与个性因素有关。例如,军事火炮实验应激前后免疫参数的改变有显著性,也与个体EPQ的P分和N分相关[10]。Dolbier等发现高坚韧组的淋巴细胞对刀豆凝集素a(Con A)等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强于低坚韧组[11]。黄文英等[12]采用心算进行急性心理应激实验,发现人格特质EPQ-L因子、EPQ-E因子显著影响IgG的变化,人格特质EPQ-N显著影响TCD4+的变化。Peters等认为人格特质是通过影响对应激情形的感知,从而对应激反应产生影响[13]。本研究依据EPQ-E因子分把实验对象分为两组,≤50为内向组,>50为外向组;依据EPQ-N因子分把实验对象分为两组,≤50为情绪稳定型组,>50为情绪不稳定型组。结果发现,不同人格类型的个体急性心理应激后血清TNF-α和IL-6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内向组和稳定组TNF-α有显著性升高(p<0.01),外向组和不稳定组TNF-α和IL-6的变化不明显。心理应激后TNF-α和IL-6变化的不同,可能主要与巨噬细胞表面参与TNF-α和IL-6生成的受体不同有关。由于不同人格的个体在面临相同的心理应激时,其对应激事件的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不同,获得社会支持程度也不同,通过大脑皮质的整合后发放的神经冲动也不同,通过广泛而复杂的机制,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其确切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 结论
  
  心理应激对内向、稳定类型的个体影响更大,自然免疫功能加强的作用较明显,而对外向、情绪不稳定个体的作用不明显。这说明人格类型可能是影响应激后个体的免疫功能改变的因素之一,可以作为对不同人格的个体进行心理应激干预的一个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程灵芝. 急性心理应激致免疫改变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心理科学, 2003, 26(2): 315~318
   2 龚耀先. 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 长沙: 湖南医学院出版社, 1986
   3 Freda D K. Psychoneuroimmunolog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Psychoneuroimmunology, 2003, 14(1): 25~32
   4 Marion U G, Paul J M, Michael R I, et al. Interleukin-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 production after acute psychological stress, exercise, and infused Isoproterenol: Differential effects and pathway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2000, 62(1): 591~598
   5 Suzanne C S, Gregory E M.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A meta-analytic study of 30 years of inquiry.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4, 130(4): 601~630
   6 Laura R, Shanna S, Paul M, et al. Acute psychological stress: Effects on chemotaxis and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expression. Psychosomatic Medicine, 2003, 65(4): 598~603
   7 Kim Y K, Maes M. The role of the cytokine network in psychological stress. Acta Neuropsychiatrica, 2003, 15(3): 148~155
   8 曾凡星, 刘新民. 急性心理应激对不同特质焦虑大学生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14(9): 832~834
   9 姜乾金. 医学心理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0 王鲁豫, 仇运国, 焦传广. 火炮实验应激对军人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14(1): 14~15
  11 Dolbier C, Cocke R, Leiferman J, et al. Differences in functional immune responses of high vs. low hardy healthy individuals. Journal of Behavior Medicine, 2001, 24(3): 219~229
  12 黄文英, 吴纪饶. 心理应激对不同人格特质运动员TCD4+、TCD8+及IgG、IgA、IgM的影响.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5(7): 2250~2252
  13 Peters M L, Godaert G L, Ballieux R E, et al. Moderation of physiological stress responses by personality traits and daily hassles: Less flexibility of immune system responses. Biological Psychology, 2003, 65, 21~48
其他文献
摘 要 采用GNAT范式,以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20位闽北语系及27位闽南语系大学生进行听觉实验,考察方言群体对中性词与评价词汇的联结差异,探究方言与思维的关系。结果:对方言呈现的词,闽北语系内隐态度消极,闽南语系内隐态度积极,二者差异显著;对普通话呈现的词,两种语系均趋于消极,差异不显著。结论:特定方言呈现词汇将引发相应的内隐态度,闽南语引发积极内隐态度。闽北语和普通话引发消极内隐态度。  关
期刊
摘要用A型行为类型量表和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对21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大学生中A型行为者(A和A-)约占25%。大学生的学业情绪以正性情绪为主,A型行为者的比例和学业情绪的得分在性别、年级、专业变量上无显著差异。不同行为类型者学业情绪的特点:B型者(B和B-)的羞愧、气愤、厌烦、焦虑、自豪、希望、愉快情绪均明显低于A型者(A或A-);B型者(B或B-)的羞愧、气愤情绪明显低于极
期刊
摘要 通过文献综述、理论分析、个别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了农民工感恩问卷初卷。对671名江苏苏南地区农民工进行施测,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检验。并使用该问卷进行初步调查。结果发现:(1)最终形成16个题目的农民工感恩问卷,问卷包含频度方面、密度方面、广度方面三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2.06%;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模型拟合得较好;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该问
期刊
摘要 在两个教师群体样本中,对Cheney编制的组织认同问卷(OIQ)进行修订。对338名中小学教师施测结果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教师组织认同为单因素结构模型;对256名高校教师施测结果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了单因素模型的观点。在两个样本中,教师组织认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为0.92;教师组织认同问卷的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良好。  关键词 组织认同,情感承诺,自尊。 分类号B849:C93
期刊
摘要 以220名5~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个别测查法,考察了幼儿策略选择和策略执行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5~6岁幼儿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加法算术题,包括5种基本加法类型与3种数数亚类型。(2)幼儿主要选择支持性策略。(3)5~6岁幼儿策略执行呈多样性特点,各策略的执行正确率与速度不相同。(4)题目难度对幼儿的策略选择与执行存在影响。  关键词 加法策略,策略选择,策略执行,幼儿。  分类号 B8
期刊
摘要 归纳推论一演绎推论的不对称性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会做出较多的归纳推论,而较少做出演绎推论,但这种社会推论倾向亦受到了文化及语言的影响。本研究目的是检验该现象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表现。采用Maass等人提出的研究范式,在一个实验中同时引发被试做出归纳和演绎两种推论,使用特别选取的特质形容词和相应的行为信息,用录音呈现实验材料。因变量为:(1)正确再认实际呈现过的材料;(2)正确拒绝没有呈现过的材
期刊
摘要 以广东省佛山市“升中”考试为例,分析和探讨如何选用合适的等值设计与方法来解决普教“升中”考试不同地区分数转换的问题。采用非随机组锚测验等值设计对三种经典测验等值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Tuck-er线性等值方法最优,Levine线性等值方法次之,等百分位等值方法(频数估计)不适合此类等值。等值方差分析表明题型与等值方法具有交互作用,这说明不同的题型宜选用不同的等值方法来进行等值。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采用Ponser的实验范式,以判断“壹”到“玖”的汉字数字奇偶为任务,探讨不同提示线索时在注意条件与非注意条件下的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NARC效应)。实验结果发现:(1)当有效提示线索为80%时,注意条件下汉字数字出现了SNARC效应,而非注意条件下对汉字数字的加工没有出现SNARC效应;(2)当有效提示线索为50%时,在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汉字数字都出现了明显的SNARC效应。结果表
期刊
摘要 心理韧性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而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为有利于国内心理韧性研究的开展,选定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进行中文版修订。以初中二年级学生884人(男生468人,女生416人)为被试。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共提取11个因子,其中外部保护因子7个,心理韧性特质因子4个,各个题目在相应因子上的载荷在0.34~0.88之间,各个因子的同质性信度在0.62~0.84之
期刊
摘要 以判断正误的得分和原因解释的得分作为测量指标,以90名儿童为被试,采用信念状态推理任务来考察3~5岁儿童对信念状态推理的偏差状况。结果表明在信念状态推理任务中,儿童对他人信念的推理都受到自身信念状态的影响,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当儿童与他人信念状态相同时推理成绩更高。此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支持表征不可通达假设。  关键词 心理理论,信念,偏差,儿童。  分类号 B844.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