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约车在我国是先有市场存在,后有行政监管。因此,已经从事网约车业务的平台、车辆和司机都面临事后合规化的要求。2016年7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7月1日,成都网约车新政正式落地,不符合条件的网约车司机将会被淘汰出局。2018年9月10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和公安部办公厅联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2018年12月31日前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打击非法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退不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并基本实现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和驾驶员合规化”。
通知下达以来,全国各地开始贯彻落实通知要求,逐步对不合规网约车进行清退。随着清退与惩治力度加大,网约车数量极度紧缩,打车难的问题也逐步凸显,2019年元旦,杭州甚至出现了订单量与空闲车辆1154比1的极端供需不平衡状态。如此不但会出现出行服务与便利的倒退,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倒逼。
一、网约车合规化过程中有关问题
(一)从业人员极度紧缩
截止2018年6月份数据显示,全国网约车合规率不到1%。纵观各地所出台的网约车细则,本地户口、车牌限制,车辆的轴距、排量、总价要求,网约车运营证要求,营运车辆商业保险要求是阻碍网约车行业从业人员合规化进程的重要原因。归根结底,就是目前网约车的利润无法负担合规后的成本问题。高额的合规成本不但会直接导致无法承担的兼职从业人员退出行业,也会导致有选择的全职从业人员对从业价值进行重新评估。
(二)市民打车难度上升
经过6年的发展,原本网约车只是出租车之外的补充初衷,已发展成为了用户量极大的刚需,线下已无法消化严重膨胀的出行需求。网约车平台受政策收紧影响,滴滴出行从业人员大量观望或退出,直接导致滴滴出行平台车辆锐减,增加了打车难度。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滴滴运量减少,也影响到整个网约车行业运转,通知发布以来,各大城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清退不合规车辆可能诱发其他社会问题
据调查统计,全职网约车司机以收入地区、低收入群体、文化素质和技能较低人员、异地务工就业人员、已婚已育有家庭负担人员等为主。大部分网约车从业人员办证遭遇户籍、车牌、车价、私车改营运属性、交高额商业保险等一系列高不可及的门槛而办不了证的,就只能放弃这一行业,另谋生路了。在全社会被房价、教育、医疗、养老、租房等居高不下的成本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情况下,千万网约车司机背后的就业压力、社会压力,是不可被忽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网约车合规化过程中的建议
(一)研究一套适合网约车的合规新模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9月发布的司法大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全年,传统出租车司机万人发案率是网约车司机的13倍,合规并不是保障乘客安全的唯一渠道。而目前,本地户口、本地车牌、车辆的轴距、排量、总价,车辆属性变更,车辆保险变更等要求,都是堵在网约车合规化面前过不去的坎,网约车行业特殊的人员车辆组成方式,如果用传统的租车办法来管理,势必将这一新兴行业扼杀在摇篮之中。行业和市场的发展,需要一套全新的管理体系来适应,政府应研究一种新模式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更。
(二)引导巡游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
网约车合规化整治在各地不断推进,巡游出租车正重新进入网约车平台视野,成为重要的“开垦地”。推动出租车领域新老业态的融合发展,借鉴和利用网约车模式目前已经取得的一些运营和管理成果,实现从运营模式到管理模式的真正革新。无论是之于网约车的规范发展,还是传统出租车的改革转型,两者融合都是大势所趋,多赢之举。融合发展借助技术优势和统一平台,实现新老业态更充分更公平的竞争,在此基础上共同提高出租车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增进社会的出行福利。网约车平台、出租车企业、监管部门,都应该敞开心怀,转变观念,为新老业态的融合与革新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适当提升收费标准,限制恶意市场竞争
网约车价格长期低廉,并不是他们成本低,网约车本身成本比巡游车低,加之网约车公司在疯狂砸钱培养市场,给司机和乘客做补贴。所以限制企业通过大量资金补贴抢占市场,适当提升用车价格,支付给司机和服务商合理应有的报酬,是市场的基本原则。如此也能过滤掉被过度放大的打车需求,让拥挤到线上的打车需求,在线下各种出行方式中消化掉,让网约车市场回到健康的发展道路上来。
在共享经济领域率先趟出一条新路的网约车,对社會公共出行系统的改善已被证明。但时至今日,包括网约车在内的共享经济,还远未达到红利最大化之时。放宽不必要的准入限制,建设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推动新业态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实现融合发展,以及在智能交通的打造上,都还大有发展潜力。而激发这种潜力,最重要的便是在公共管理层面突破观念阻力,将包容审慎落到实处,给予企业更多的信任,真正为市场创新提供更大空间。(作者单位:中共成都市委党校)
通知下达以来,全国各地开始贯彻落实通知要求,逐步对不合规网约车进行清退。随着清退与惩治力度加大,网约车数量极度紧缩,打车难的问题也逐步凸显,2019年元旦,杭州甚至出现了订单量与空闲车辆1154比1的极端供需不平衡状态。如此不但会出现出行服务与便利的倒退,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倒逼。
一、网约车合规化过程中有关问题
(一)从业人员极度紧缩
截止2018年6月份数据显示,全国网约车合规率不到1%。纵观各地所出台的网约车细则,本地户口、车牌限制,车辆的轴距、排量、总价要求,网约车运营证要求,营运车辆商业保险要求是阻碍网约车行业从业人员合规化进程的重要原因。归根结底,就是目前网约车的利润无法负担合规后的成本问题。高额的合规成本不但会直接导致无法承担的兼职从业人员退出行业,也会导致有选择的全职从业人员对从业价值进行重新评估。
(二)市民打车难度上升
经过6年的发展,原本网约车只是出租车之外的补充初衷,已发展成为了用户量极大的刚需,线下已无法消化严重膨胀的出行需求。网约车平台受政策收紧影响,滴滴出行从业人员大量观望或退出,直接导致滴滴出行平台车辆锐减,增加了打车难度。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滴滴运量减少,也影响到整个网约车行业运转,通知发布以来,各大城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清退不合规车辆可能诱发其他社会问题
据调查统计,全职网约车司机以收入地区、低收入群体、文化素质和技能较低人员、异地务工就业人员、已婚已育有家庭负担人员等为主。大部分网约车从业人员办证遭遇户籍、车牌、车价、私车改营运属性、交高额商业保险等一系列高不可及的门槛而办不了证的,就只能放弃这一行业,另谋生路了。在全社会被房价、教育、医疗、养老、租房等居高不下的成本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情况下,千万网约车司机背后的就业压力、社会压力,是不可被忽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网约车合规化过程中的建议
(一)研究一套适合网约车的合规新模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9月发布的司法大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全年,传统出租车司机万人发案率是网约车司机的13倍,合规并不是保障乘客安全的唯一渠道。而目前,本地户口、本地车牌、车辆的轴距、排量、总价,车辆属性变更,车辆保险变更等要求,都是堵在网约车合规化面前过不去的坎,网约车行业特殊的人员车辆组成方式,如果用传统的租车办法来管理,势必将这一新兴行业扼杀在摇篮之中。行业和市场的发展,需要一套全新的管理体系来适应,政府应研究一种新模式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更。
(二)引导巡游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
网约车合规化整治在各地不断推进,巡游出租车正重新进入网约车平台视野,成为重要的“开垦地”。推动出租车领域新老业态的融合发展,借鉴和利用网约车模式目前已经取得的一些运营和管理成果,实现从运营模式到管理模式的真正革新。无论是之于网约车的规范发展,还是传统出租车的改革转型,两者融合都是大势所趋,多赢之举。融合发展借助技术优势和统一平台,实现新老业态更充分更公平的竞争,在此基础上共同提高出租车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增进社会的出行福利。网约车平台、出租车企业、监管部门,都应该敞开心怀,转变观念,为新老业态的融合与革新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适当提升收费标准,限制恶意市场竞争
网约车价格长期低廉,并不是他们成本低,网约车本身成本比巡游车低,加之网约车公司在疯狂砸钱培养市场,给司机和乘客做补贴。所以限制企业通过大量资金补贴抢占市场,适当提升用车价格,支付给司机和服务商合理应有的报酬,是市场的基本原则。如此也能过滤掉被过度放大的打车需求,让拥挤到线上的打车需求,在线下各种出行方式中消化掉,让网约车市场回到健康的发展道路上来。
在共享经济领域率先趟出一条新路的网约车,对社會公共出行系统的改善已被证明。但时至今日,包括网约车在内的共享经济,还远未达到红利最大化之时。放宽不必要的准入限制,建设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推动新业态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实现融合发展,以及在智能交通的打造上,都还大有发展潜力。而激发这种潜力,最重要的便是在公共管理层面突破观念阻力,将包容审慎落到实处,给予企业更多的信任,真正为市场创新提供更大空间。(作者单位:中共成都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