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基础。精品课程和微课程是两种典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对比分析这两种学习资源产生、发展及其特点,我们认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将朝着“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而且“宏观”和“微观”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各有其特点和优势。最后,文章分析了微课程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作用,认为它可使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 “大众建设,大众共享” 的模式。
关键词:精品课程;微课程;数字化学习资源;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6-0011-04
2000年6月,以“数字化学习的力量:整合数字化内容”为题的ET-CEO论坛(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总裁论坛)第三次年会上,有学者首次提出了数字化学习概念。在国内,2001年,李克东教授首次阐明了“数字化学习”的概念。十四年过去了,数字化学习已经被认为是当代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研究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基础之一的数字资源建设与发展趋势,不言而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数字化学习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 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数字化学习包括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三个基本要素。从上面定义我们看出数字化学习资源是进行数字化学习的基础,没有数字化学习资源就不可能进行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质量和使用水平直接影响到数字化学习的效果。所谓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1]。例如数字视频,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微课程等等,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数字化学习资源分为不同种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学习所具有的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使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由好未来和艾瑞咨询合作,通过艾瑞iClick社区、好未来家长帮论坛、家长帮(app)、学而思网校等渠道的调研制作而成的2014年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习现状调查报告指出有49%的中小学生目前已经使用着互联网科技化的教育产品,并且有36%的人表示想尝试使用。[2]这说明数字化学习在不断发展,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实现机制主要有五种:国家项目引动机制、产业发展驱动机制、公众媒体推动机制、多方合作联动机制、网众互动生成机制,分别适用于不同形态的资源建设项目。[3] 这五种机制各有其特色,促进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精品课程属于国家项目引动机制,而微课程则属于符合网众互动生成机制。因机制的不同,这两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各有其特点。
二、精品课程与微课程的产生和发展
1.精品课程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长,教育质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国家教育部制定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所谓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4]国家实施精品课程建设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与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我国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划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和广大教师高度重视,全国各高校先后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的同时,形成了数万门的省级、校级精品课程。据统计从2003年到2010年期间,教育部从746所高校的课程中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3862门。[5]
2.微课程的产生与发展
(1)学习方式改变促使微课程的诞生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碎片化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碎片化学习是指在自然情境中根据自我学习需求,利用多样化学习媒体、零散时间和分布式的空间,学习零碎知识内容的学习方式。[6]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自由时间变的越来越零碎,很少有大段时间去学习,碎片化的学习更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脑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单位时间内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都是有限的,当信息量达到一定程度人就没办法加工和处理这些信息。碎片化学习更多关注知识内容碎片化,强调利用碎片化知识进行个体学习或组织学习,这种模块化组织知识的学习方式更利于人们对信息的处理。[7]碎片学习这种灵活的、开放的、微型化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现代学习方式的发展趋势。从微视频发展而来的微课程因其主题突出、情景真实、短小精悍、半结构化易于扩展的特点,兼具易获得、易传播、易共享等优点,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持,丰富了学习资源,促进了学习环境发展。
(2)技术的发展促进微课程的发展
微课程简称“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8]微课程由微视频发展而来。微视频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可通过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9]微视频短、快、精的特点恰好方便于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则从根本上促进了微视频的快速传播和共享。
三、精品课程与微课程的比较
我们从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内容、课程应用与共享、课程管理等方面对精品课程和微课程进行了比较研究。
1.课程设计方面。精品课程的设计可以分为教学内容的设计、内容承载平台的设计(网站的设计)、教学内容学习帮助设计三个部分。其中教学内容设计是精品课程设计的主体,教学内容设计要按照网络环境的需要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与重组,并根据不同内容的知识特点选择不同的媒体表现形式,以便使教学内容适于以网络化形式和手段表现出来。[10]内容承载平台的设计也就是网站的设计,包括网站导航设计、网站结构设计、网站风格设计等内容。良好的结构和导航能为学习者提供便利,方便学习者找到学习内容和资源,网站风格设计则给人视觉上的美感。内容学习帮助的设计包括学习过程中交流讨论的设计、学习帮助资源或工具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等,这些部分都为学习者更好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微课程的设计一般包括选题设计、时间设计、教学过程结构设计、资源设计、教学语言设计。[11]我们可以看到在设计方面精品课程和微课程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相比较而言微课程的设计更偏重于课堂教学层次的教学设计,精品课程的设计属于更宏观的产品层次的设计。 五、总结
在数字化学习日益普遍的今天,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逐渐成为影响数字化学习的核心因素。对比分析精品课程和微课程这两种典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精品课程和微课程在课程内容及开发难度等方面沿着相反的方向在发展,虽然这两种数字化学习资源沿着不同的去向发展但是各有优点,可以在以后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相互借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课程的出现和发展不仅能够促进一线教师更广泛的参与到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还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涌现和共享,微课程从开发到共享的过程其实质是大众建设,大众共享的过程,这一过程促进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大众建设、大众共享模式”的产生,这一资源建设模式具有建设成本低,建设平台多样,资源共享性强,参与人员广,便于优秀资源涌现等优点。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8):46-49.
[2]E-learning之家.2014年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习现状调查报告[EB/OL].http://www.aieln.com/article-7482
-1.html#fromemail.
[3]祝智庭,许 哲,刘名卓.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动向与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2):1-5.
[4]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
[5]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EB/OL]. http://www.jingpinke.com/ about/jinppinke.
[6] [7]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9):20.
[8]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黴课发展的三个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9]苏岩.微视频发展历史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1):33-35.
[10]郭玉娟,袁晓斌.精品课程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9(2):46-49.
[11]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
[12]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7(3):77-81.
[13]E-learning之家.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察报告:“新浪潮”来袭[EB/OL].http://www.aieln.com/article-7954-1.html.(编辑:郭桂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微课程;数字化学习资源;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6-0011-04
2000年6月,以“数字化学习的力量:整合数字化内容”为题的ET-CEO论坛(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总裁论坛)第三次年会上,有学者首次提出了数字化学习概念。在国内,2001年,李克东教授首次阐明了“数字化学习”的概念。十四年过去了,数字化学习已经被认为是当代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研究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基础之一的数字资源建设与发展趋势,不言而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数字化学习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 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数字化学习包括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三个基本要素。从上面定义我们看出数字化学习资源是进行数字化学习的基础,没有数字化学习资源就不可能进行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质量和使用水平直接影响到数字化学习的效果。所谓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1]。例如数字视频,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微课程等等,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数字化学习资源分为不同种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学习所具有的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使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由好未来和艾瑞咨询合作,通过艾瑞iClick社区、好未来家长帮论坛、家长帮(app)、学而思网校等渠道的调研制作而成的2014年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习现状调查报告指出有49%的中小学生目前已经使用着互联网科技化的教育产品,并且有36%的人表示想尝试使用。[2]这说明数字化学习在不断发展,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实现机制主要有五种:国家项目引动机制、产业发展驱动机制、公众媒体推动机制、多方合作联动机制、网众互动生成机制,分别适用于不同形态的资源建设项目。[3] 这五种机制各有其特色,促进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精品课程属于国家项目引动机制,而微课程则属于符合网众互动生成机制。因机制的不同,这两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各有其特点。
二、精品课程与微课程的产生和发展
1.精品课程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长,教育质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国家教育部制定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所谓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4]国家实施精品课程建设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与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我国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划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和广大教师高度重视,全国各高校先后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的同时,形成了数万门的省级、校级精品课程。据统计从2003年到2010年期间,教育部从746所高校的课程中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3862门。[5]
2.微课程的产生与发展
(1)学习方式改变促使微课程的诞生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碎片化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碎片化学习是指在自然情境中根据自我学习需求,利用多样化学习媒体、零散时间和分布式的空间,学习零碎知识内容的学习方式。[6]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自由时间变的越来越零碎,很少有大段时间去学习,碎片化的学习更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脑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单位时间内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都是有限的,当信息量达到一定程度人就没办法加工和处理这些信息。碎片化学习更多关注知识内容碎片化,强调利用碎片化知识进行个体学习或组织学习,这种模块化组织知识的学习方式更利于人们对信息的处理。[7]碎片学习这种灵活的、开放的、微型化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现代学习方式的发展趋势。从微视频发展而来的微课程因其主题突出、情景真实、短小精悍、半结构化易于扩展的特点,兼具易获得、易传播、易共享等优点,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持,丰富了学习资源,促进了学习环境发展。
(2)技术的发展促进微课程的发展
微课程简称“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8]微课程由微视频发展而来。微视频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可通过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9]微视频短、快、精的特点恰好方便于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则从根本上促进了微视频的快速传播和共享。
三、精品课程与微课程的比较
我们从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内容、课程应用与共享、课程管理等方面对精品课程和微课程进行了比较研究。
1.课程设计方面。精品课程的设计可以分为教学内容的设计、内容承载平台的设计(网站的设计)、教学内容学习帮助设计三个部分。其中教学内容设计是精品课程设计的主体,教学内容设计要按照网络环境的需要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与重组,并根据不同内容的知识特点选择不同的媒体表现形式,以便使教学内容适于以网络化形式和手段表现出来。[10]内容承载平台的设计也就是网站的设计,包括网站导航设计、网站结构设计、网站风格设计等内容。良好的结构和导航能为学习者提供便利,方便学习者找到学习内容和资源,网站风格设计则给人视觉上的美感。内容学习帮助的设计包括学习过程中交流讨论的设计、学习帮助资源或工具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等,这些部分都为学习者更好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微课程的设计一般包括选题设计、时间设计、教学过程结构设计、资源设计、教学语言设计。[11]我们可以看到在设计方面精品课程和微课程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相比较而言微课程的设计更偏重于课堂教学层次的教学设计,精品课程的设计属于更宏观的产品层次的设计。 五、总结
在数字化学习日益普遍的今天,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逐渐成为影响数字化学习的核心因素。对比分析精品课程和微课程这两种典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精品课程和微课程在课程内容及开发难度等方面沿着相反的方向在发展,虽然这两种数字化学习资源沿着不同的去向发展但是各有优点,可以在以后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相互借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课程的出现和发展不仅能够促进一线教师更广泛的参与到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还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涌现和共享,微课程从开发到共享的过程其实质是大众建设,大众共享的过程,这一过程促进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大众建设、大众共享模式”的产生,这一资源建设模式具有建设成本低,建设平台多样,资源共享性强,参与人员广,便于优秀资源涌现等优点。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8):46-49.
[2]E-learning之家.2014年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习现状调查报告[EB/OL].http://www.aieln.com/article-7482
-1.html#fromemail.
[3]祝智庭,许 哲,刘名卓.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动向与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2):1-5.
[4]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
[5]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EB/OL]. http://www.jingpinke.com/ about/jinppinke.
[6] [7]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9):20.
[8]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黴课发展的三个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9]苏岩.微视频发展历史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1):33-35.
[10]郭玉娟,袁晓斌.精品课程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9(2):46-49.
[11]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
[12]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7(3):77-81.
[13]E-learning之家.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察报告:“新浪潮”来袭[EB/OL].http://www.aieln.com/article-7954-1.html.(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