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为了更好地在信息技术日常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笔者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建立了一套称为“柳暗花明”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法。方案是:①准备前提:学生分成小组,长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评价工作量从全班人数的60个分子改为十个小组。②教师的教学设计模式:分析教材后,将教学进程分为两个阶梯,为完成教学重难点将教学任务分为两个小任务;任务为“明线”、知识与技能为“暗线”。③具体实施时——目标明确的小任务通过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后当“小老师”分享交流,热热闹闹,好似春天的“明花”,而其中渗透的千头万绪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就好比春天柳枝上挡不住“暗暗发出的嫩芽”;明暗两条线相应平行发展,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会了知识与技能,教学效果明显。
比如,在学习相对枯燥的数据处理软件Excel的公式与函数时,本节课将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Excel强大的数据计算功能。三维目标设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Excel有强大的数据计算的功能,理解公式和函数的概念,掌握用公式和SUM、Average等函数在Excel中进行计算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任务驱动,在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用传统的计算手段与Excel2003的公式与函数作对比,形成鲜明对照,体现
Excel的强大优势;(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加强对电子表格Excel软件的认识,培养学生应用此软件解决现实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Excel公式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分为两个阶梯。
课的导入承上启下,简单明了:(1)温习物理实验“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原理:(2)展示样例“测量固体密度.xls”明确任务
为了完成新课教学的“任务一:物质体积的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后展示探究成果:方法一、用数据列式计算;方法二、用单元格名称列式计算(公式),然后教师小结:公式的方法更简便——能使用自动填充,数据改变时计算结果随之改变。
“任务二:求出5次实验平均值”闪亮登场,向教学难点推进。教师先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石块的5次实验平均值,然后教师对比演示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方法,并自动填充。学生一片惊叹,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最后学生展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相对于传统计算器等计算方法来说,Excel的数据计算——公式与函数简洁明了,事半功倍。教学效果明显。
此“柳暗花明”法可操作性很强,使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思路更明晰,在课堂教学实施时更加得心应手。
(作者单位 河南省洛阳外国语学校)
比如,在学习相对枯燥的数据处理软件Excel的公式与函数时,本节课将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Excel强大的数据计算功能。三维目标设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Excel有强大的数据计算的功能,理解公式和函数的概念,掌握用公式和SUM、Average等函数在Excel中进行计算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任务驱动,在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用传统的计算手段与Excel2003的公式与函数作对比,形成鲜明对照,体现
Excel的强大优势;(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加强对电子表格Excel软件的认识,培养学生应用此软件解决现实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Excel公式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分为两个阶梯。
课的导入承上启下,简单明了:(1)温习物理实验“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原理:(2)展示样例“测量固体密度.xls”明确任务
为了完成新课教学的“任务一:物质体积的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后展示探究成果:方法一、用数据列式计算;方法二、用单元格名称列式计算(公式),然后教师小结:公式的方法更简便——能使用自动填充,数据改变时计算结果随之改变。
“任务二:求出5次实验平均值”闪亮登场,向教学难点推进。教师先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石块的5次实验平均值,然后教师对比演示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方法,并自动填充。学生一片惊叹,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最后学生展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相对于传统计算器等计算方法来说,Excel的数据计算——公式与函数简洁明了,事半功倍。教学效果明显。
此“柳暗花明”法可操作性很强,使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思路更明晰,在课堂教学实施时更加得心应手。
(作者单位 河南省洛阳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