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视阈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o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中高职衔接对高职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针对中高职衔接后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与中职衔接不够紧密、专业设置与中职存在重复和断裂现象、课程体系与中职缺乏一体化设计、教学实施与中职缺乏衔接贯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中职缺乏衔接等问题,提出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建议: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布局,以品牌建设引领专业衔接;完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分层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衔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实现质量评价衔接。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一体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104-03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加强中高职衔接。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推进,中高职衔接对高职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国在实施中高职衔接办学过程中,中高职各自为政现象比较严重,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以往文献在研究中高职衔接问题时,更多的是注重中高职衔接的培养模式、体系构建和运行机制等,而对实施中高职衔接办学后高职院校对中职生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关注不够,缺乏深入研究。在广泛查阅国家相关政策和文献基础上,本文从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视角,以高职院校作为中职生源的培养主体,探讨高职院校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有效破解中高职教育衔接办学后存在的问题。
  一、中高职衔接对高职教育教学提出新要求
  (一)高职是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职业技术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为了完成自己使命,需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相配套。中高职衔接办学对高职教育在产教融合发展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高职院校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方面起到引领作用。高职院校作为中高职衔接办学的主体,也是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在推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特别是经过国家级、省级示范(骨干、重点)建设的院校,具有丰富的办学资源,可以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模式,引领中职学校与企业在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材开发和实习实训等方面深化改革,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二)高职是优化中高职专业结构布局的主导。改善专业结构是优化职业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可以引导高职院校利用自身优势,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并在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通过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作为实施中高职衔接办学的主体,其专业调整对中职学校专业调整有直接动态关联,在中高职衔接机制日益健全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将打造的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辐射到中职学校,带动中职学校专业的调整和优化,引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三)高职是实现中高职人才衔接培养的关键。高职教育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中高职衔接是构建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高职教育是中职教育与高等职业本科教育的承接点,能否在高职院校将中职生源的学生培养成才,关系到高职教育办学质量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目前,我国开展中高职衔接培养的学校主要以国家级、省级示范(骨干、重点)院校为主,这些高职院校经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大力推进优质学校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专业设置渐趋合理,产教融合不断深化,师资队伍持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因此,在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过程中,高职院校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
  (四)高职是推进中高职课程一体化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当前,高职院校特别是国家级、省级示范(骨干、重点)院校在专业课程改革方面力度最大,主要是通过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基于实际工作任务过程开发和设计课程,不断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深化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高职必须承担起推进中高职专业课程一体化改革的重任,带领中职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在制定专业课程标准、调整专业课程结构与内容以及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和设计方面起到核心引领作用。
  二、实施中高职衔接后高职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全面掌握实施中高职衔接后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立交桥”建设研究》课题组从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实施和质量评价等5个大方面设计问卷,对广西已开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16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研。经过分析,在实施中高职衔接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中职衔接不够紧密。人才培養目标衔接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基本前提。当前,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都瞄准行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在培养目标层次上区分度不高,导致难以在培养目标上实现紧密衔接。从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政策文件来看,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中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两者在培养目标上具有明确的层次性。目前大数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并没有充分考虑中职和普高生源的不同,没有专门为已有一定职业技能基础的中职生源制订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尚无职业认知的普高生源采用一样的培养模式。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没有体现出与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差异,更谈不上培养目标的紧密衔接。由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不能与中职教育很好区分层次,更没有严格考虑如何将这种层次差异有效衔接,导致后继中高职衔接办学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以及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出现脱节。   (二)高职专业设置与中职存在重复、断裂现象。专业是中高职衔接教育共同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载体。目前,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主要存在专业重复建设和专业衔接出现断裂两种状况。在专业重复建设方面,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度不高,导致在专业建设中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重复率比较高,在中职已开设的课程和技能在高职再次简单重复,不利于提升中职生源学生的培养质量。在专业衔接断裂方面,由于教育部在颁布中高职专业目录时,在专业大类划分、专业名称和专业数量上并不完全一致,导致很多中职专业无法与高职专业对接。此外,很多高职院校经过国家示范和骨干建設后,在专业建设上更注重专业内涵建设,专业数量呈不断压缩势态。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较少考虑中职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导致高职院校所开设专业与中职学校专业不匹配,专业衔接出现断裂现象。
  (三)高职课程体系与中职缺乏一体化设计。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当前,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课程体系一体化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较少考虑中职学校课程开设状况。由于每年来自中职学校对口招生生源相对比较少,很多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并没有专门为中职生源学生制订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方面与普高生源学生完全一样。对有些已熟练掌握技能的中职毕业生,在高职再次学习和训练,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当前中高职衔接办学的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中高职课程体系不能很好衔接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往往隶属不同的主管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途径和载体,难以在课程衔接上形成共识。因此,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需要加强中高职衔接办学保障机制建设,不断倡导中高职课程一体化设计理念,由高职院校牵头组织中职学校进行课程开发研讨,共同推进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四)高职教学实施与中职缺乏衔接贯通。教学实施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必须推进中高职教学实施衔接贯通。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办学成本等因素较少兼顾不同生源学生的实际需要,将中职生源学生和普高生源学生同编排在一个班级进行授课和管理。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高职院校无法有效区分中职毕业生是否具有一定的技能基础,更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授课和实训。在教学方式方面,高职院校也很少根据中职生源学生文化课程比较薄弱而技能相对熟练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调整。在选用教材方面,高职院校往往忽略所选用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是否与中职生源学生匹配,很少考虑所选用的教材与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是否有连贯。从整体来看,高职院校不管是课程资源、师资配备还是实训条件都比中职学校要优异,但由于较少考虑中职生源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很难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贯通。
  (五)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中职缺乏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衔接是中高职衔接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对中职生源学生的评价较为单一,难以体现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衔接。高职院校每年招生包含不同群体的生源,但在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上较少区分中职生源学生与普高生源学生的差异,而是采用同样的考核和评价标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和评价方面更侧重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而忽略中职生源学生的文化基础评价。总体上,由于普高生源学生经过高考磨炼,其文化基础明显优于中职生源学生,而中职生源由于经过职业技能训练,其专业技能明显好于普高生源学生,高职院校采用统一的考核和评价标准,无法全面评价学生培养的质量。此外,高职院校现有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往往忽视了中高职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没有专门针对中职生源学生设立独立的评价体系,不利于提高中职生源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三、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建议
  当前,我国要实现中高职业教育有效衔接,除了加强政策引领、落实政府层面的衔接规划外,更需要作为中高职衔接办学主要主体—— 高职院校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根据中高职衔接办学对高职教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实施中高职衔接后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实施和培养质量评价等五个方面提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建议。
  (一)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将不同职业岗位目标分析内化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不同阶段和层次学生的发展、衔接提供科学依据。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分析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方面,应深入市场调研,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由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的规律,厘清中职和高职各自的培养层次定位,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的目标。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高职院校需要调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发挥集团办学优势,充分利用集团内企业、行业、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等优质资源,共同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变职业院校“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打通中高职办学衔接的通道,实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等全方位衔接。
  (二)优化专业布局,以品牌建设引领专业衔接。专业布局的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关键条件。中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在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优化专业布局,实现中高职专业建设和发展有效衔接。根据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对不同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状况,确定中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并在专业建设中明确中高职培养不同职业岗位和不同层次能力要求,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以优势产业带动核心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和发展。通过优化专业布局,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区域专业品牌和特色,可以有效解决高职专业建设与中职存在的重复、断裂现象,实现中高职专业有效衔接。   (三)完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一体化建设。针对目前高职课程体系与中职难以形成一体化衔接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在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带领中职学校共同制定中高职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只有遵循同一个体系内进行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思路对中高职课程体系统一规划,高职院校才能保证与中职学校在课程目标、内容框架和实施策略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推进中高职课程一体化建设既可以保证中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的相对独立与完整性,又能较好兼顾中职毕业生就业和升学。此外,在统一课程标准的体系下,高职院校还可以带领中职学校对接行业企业实际需求,组建由高职、中职、企业组成的开发团队,共同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和一体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中高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四)实施分层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衔接。高职院校在教学实施过程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丰富教学策略、建设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不同类型生源中实施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在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无法为中职生源学生独立编班授课的情况下,可制订切实可行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并通过建设统一规划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采用灵活机动的分层教学策略。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为中高职教学衔接提供良好的平台和载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教学组课、资源推送、智能查询、在线组卷和学习评价等功能。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将线上数字资源与线下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整合教学资源,为实施分层教学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保障,从而有效解决中高职教学衔接贯通的问题。
  (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实现质量评价衔接。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衔接,需要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多维化和评价标准多层化等四个方面。评价主体多元化主要是通过组织中高职院校及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共同参与质量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主要是针对同一专业不同类型生源学生,除了常规的考核评价方式,还引入弹性学分制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评价方式进行多样化考核。评价内容多维度主要是对教学内容的评价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单维评价,而是从知识、技能、方法、态度、能力等多维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多层化主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根据不同生源学生基础和能力差异,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课题组通过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有效解决不同生源群体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差异,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衔接。
  【参考文献】
  [1]关剑,王玲启.中高職衔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9)
  [2]堵有进.中高职衔接的现实问题与破解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13)
  [3]刁洪斌,于进亮.基于职教集团化办学视角的中高职有效衔接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6(5)
  [4]杨成明.有效性视角下中高职衔接的关键问题与完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2)
  [5]金盛.涨落中的协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6]王荣,李曙生,张斌.中高职衔接协同专业群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7(14)
  [7]杨理连.基于高职引领视角下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8)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正>一朋友对我说过一件事,去年暮春,广东某企业集团举办了主题为"禅与工匠精神"的讲座,邀请六祖惠能思想文化研究会会长开讲,他运用身边鲜活事例、禅宗公案等,深入浅出地讲
邓小平是在不同层次上使用“文化”一词的,即与经济、政治相并列,作为人民精神活动总和的文化;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科技、教育等相并列,作为具体工作部门的文化;与物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结果:3
【目的】开展海南省香蕉病毒病害调查研究,为海南香蕉病毒病检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在海南省海口、澄迈、儋州、白沙、昌江、东方、乐东、三亚等市(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高职院校的特点,探索广西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特点和方式,有利于促进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和广西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广西高职院校 服务 地方经济特点方式    一、高职院校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一)培养目标明确  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型人才,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需要作
欧洲鳗鲡主要产于法国、西班牙沿海。苗期为每年的12月―翌年的5月,白仔鳗苗的规格为3000-3600尾/千克。南美洲鳗鲡主产于中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多米尼加、尼加拉瓜、海地等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