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视频”带进英语课堂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的渠道”。这条实施建议与时俱进,充满“新”意,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与优化落到了实处,为教学指明了方向。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多媒体、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子教材等现代信息技术,早已引入课堂但却停留在早期的“课件”年代,课堂缺乏互动,学生只是跟着“课件”走,缺乏实践,很难“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笔者在课件设计的基础上,聚焦“微视频”的信息技术,尝试以镜头捕捉生活中最新鲜的教学资源,并将其融入课堂,通过一个个来自生活的“小视频”,打造具有浓浓生活味儿的英语课堂。
  一、趣味导入,捕捉生活微掠影
  生活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教学素材。在“小视频”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预设上下一些功夫,用手中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照相机等工具,捕捉生活中与话题相关的小镜头,找一些更加具有感染力、吸引力的生活掠影,将它们变成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入资料,让课堂从一开始就充满生活趣味,激发学生心中的那抹童真童趣。在“小视频”的制作中,教师要立足教学目标,扣紧教学主题,围绕“教”制造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不可本末倒置,把导入环节设计得过于冗长,反倒使视频材料成了课堂的“鸡肋”。因此,在导入情境中,教师设计的“小视频”要尽量做到小而精。镜头不多,但是要对准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以趣味的生活情境,又快又准地切入到教学主题。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Unit 5 “What do they do?”一课时,教师以采访班级学生家长的形式,拍摄小视频,记录了家长们各种各样的工作。同时,还让家长以反问的方式,提出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do?”学生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突然从生活中跳到课堂里,一下子都惊呆了,听到他们抛出的问题,纷纷开始讨论。整个视频内容,诙谐有趣,以学生熟悉的人物为主角,更加具有生活趣味,在这样的话题采访中,学生与家长之间既有沟通也有互动,学生在观看小视频的过程中,自然地走进了本单元的讨论话题,而在家长的反问中,又将话题从生活转回课堂,巧妙地实现了话题的转移。
  通过视频导入,生活由一个大而泛的形象,转变成一个更加生动、具体的缩影,学生在“小视频”中往往能欣喜地找到自己熟悉的身影,如此亲民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营造出轻松温馨的教学氛围,而且能在趣味化的生活影像中,诱发他们“说”的渴望,扫除学生内心羞涩、畏难的消极情绪。
  二、设计情境,制造生活小话题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点。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有唱“独角戏”的无奈,往往是抛出一个话题或几个问题,学生怯生生地围绕教材中的一个点,说上几句,便无事可做。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想说,只是把教材中现有的几句话说完后,不知道再说什么了,话题难以进行,便结束了小组讨论。这样的讨论有名无实,冷场又尴尬,不仅学生high不起来,就连教师也深感惆怅。这时,“小视频”就能起到制造话题,缓解尴尬气氛的有效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拍摄与话题相关的生活视频,在原有教材话题的基础上,制造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情境,为学生的开口表达提供灵感,弥补他们在英语交际、跨文化交际上经验不足的缺陷,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以此激活话题讨论,提高课堂教学张力。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五年级下册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时,在“Match and say”这个小活动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按照语篇内容,完成连线任务,还播放了一個课前录制的小视频“How do they come to school?”在这个视频中,教师将“they”的范围,从教材转移到生活中,以采访的形式,调查了身边同学及老师到达学校的交通方式,并且帮助学生们拓展了“say”的范围,让学生讨论的范围从课本上的几幅画,延伸到生活中和熟悉的人中,这样,话题的范围拓宽,英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根据视频的内容展开讨论,而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模拟视频,以采访的形式,大胆地展开探究实践。
  又如,在教学译林版四年级上册Unit 8 “How are you?”这单元时,教师本色出演,邀请班级两名学生,出演了学生因感冒向“我”请假的通话录音。这个通话录音,以情境重现的形式,呈现了班级学生生病请假的过程,并开展了听录音、猜声音、猜病情的小游戏,鼓励学生通过听录音,猜一猜电话中请假的分别是班级哪位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互动中,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教学讨论中。对于这种形式新颖,内容又贴近生活的视频与音频,学生表现得更有兴趣,这也为生活话题的嵌入与教学话题的展开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三、任务留白,设计生活小实验
  学生“能用英语做什么事”是教学目标的设计标准,可见,“用英语”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归宿,而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英语的生活化,则是教学的有效举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一些“用”英语的机会,尤其是創造“用”英语的学习平台,除了常见的话题讨论、对话练习、阅读活动等,还可以创设一些来自生活的小任务,如生活小实验,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用英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六年级下册Unit 3 “A healthy diet”一课的口语训练中,教师模拟央视二套的综艺节目《是真的吗?》,创设“Is it true?”的生活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中,教师播放了班级三位学生早、中、晚三餐的就餐情况,鼓励学生以“健康饮食”展开探究,说说自己对他们饮食安排的看法,评一评他们的饮食安排是否真的健康、科学、合理,并分享自己一天的饮食安排。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有的小组就食物的营养安排及搭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小组则火眼金睛地就他们的就餐方式,如饭前先喝汤、是否挑食、是否暴饮暴食等,进行了讨论。在这个探究任务中,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模拟“Is it true?”的节目形式,就视频内容展开讨论,就连平日不爱参与的学生,也表现得很活跃。可见,生活化、趣味化的探究任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
  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 3 “Asking the way”这单元时,教师创设了一个“寻找到达学校的绿色通道”的生活小实验。在这个小实验中,教师结合一张学校周边的地形图,要求学生从各个地点出发,寻找一条到达学校的最佳道路。在这个小实验中,教师引导各小组通过情景模拟的对话方式,开展指路与问路实践,以实验探究的形式,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在这样强烈的教学信号下,如何将更具活力的信息技术,从生活中引入课堂,焕发课堂的生命力,是必须直面的一大挑战。“小视频”短小精悍,又富有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容易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这也为教师制造话题、创设任务、开展活动带来了更多的机会。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小视频”,构造生活课堂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它将生活浓缩成一个个小视频,形成了课堂中活灵活现的“微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下原小学)
  (责任编辑 岳 舒)
其他文献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习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生成知识的思想方法,学会用所学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本文从“经历过程体验,感悟思想方法”“经历建
在江浙一带,丰田雅力士是一款很常见的车,这是一款对于男人而言彰显大气,对于女人而言颇显精致的车型,即便自08年进军中国市场以来,就有许多人纠结于雅力士的消费群问题,认为
以某局部开口单双层球面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支座间净跨102m,网壳矢高35.558m,采用一致缺陷模态法和改进的随机缺陷模态法分析结构的静力稳定性,并探讨了活载半跨分布的影响.
1994年是鞍山市人民保险公司最难忘的一年,这年车辆赔付率是近些年来日趋上升的最高一年.赔付率达75%,未结案件为10304个,有近6000万元的赔款未支付.这惊人的数字,使在全省保
环状施肥法在树冠外缘的下垂处挖一条深、宽各为30~60厘米的环状沟,然后将肥料放入沟中,上盖20厘米土。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树冠较小的幼龄果园,基施、追施均可。放射状施肥法
1986年4月,大连市营城子镇由日本青森、岩手引进北斗接穗380枚,截止目前,全镇共培育北斗苗木21,510株,高接换头471株,建北斗乔化密植园76亩。其中1986年5月1日高接在7年国光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既要培养学生掌握英语基本技能的能力,也要加强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文化是一门语言的母体,高中英语学习既要学习单纯的语言要素、语言能力,也要学习相关背景文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本研究就对跨文化交际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高中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将文化
随着既有空间结构的可靠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检测及监测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既有空间结构,简要介绍了结构变形、位移、结构损伤、涂装、结构动力
本文对基于点云数据的自由形态的网格生成、网格质量评价指标、网格优化方法的发展现状进行整理与总结.首先基于逆向工程及有限元方法分类阐述在网格生成中常用的六种方法:De
会议
本文基于某钢结构网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中的零阶近似算法以及一阶算法,对该工程项目进行优化设计,调整网架结构中构件的截面尺寸,节省了材料及成本;根据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