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尝试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欲望号街车》里布兰奇精神崩溃的过程。布兰奇的心理矛盾和现实世界的冲突均可以通过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焦虑论,压抑论来解释。布兰奇神经官能症的病例很大程度地印证了弗洛伊德的学说。由此可见,剧作家威廉姆斯在塑造这一人物时受到了弗洛伊德心理哲学的很大影响。
关键词:弗洛伊德;神经官能症;焦虑;压抑;布兰奇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2
作为世界公认的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田纳西•威廉姆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大胆的尝试将当时美国社会极为敏感的同性恋题材的作品搬上舞台并获得巨大成功。作品中塑造的美国南方淑女布兰奇这一形象更成为了各评论家笔下最有争议的热点人物。本文尝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角度解析布兰奇患精神官能症的必然性。
一、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和布兰奇前期神经官能症表征
弗氏理论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包括了所有原始的遗传的本能和欲望,宛如“一口充满着沸腾的激动的大锅”,其中最根本的是性欲冲动,即所谓的利比多。“自我”所代表的是理性和判断,它既要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使之符合“现实”,调节两者之间的冲突。“超我”则代表一种对本我的道德限制(即良心),与“本我”处于对立地位,它不仅使“本我”推迟得到满足,而且使之不能得到满足,它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在一般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处于平衡状态,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失调就是人的一切行为失常的根源。
威廉姆斯自小在两种传统(Puritan和Cavalier)的影响下长大,两种传统的夹击使威廉姆斯对性欲既渴望又深觉负罪。他将其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布兰奇体现出来。在布兰奇身上,“本我”是一个充满了各种欲望的风华正茂的美丽女性,“自我”则显现为典雅、温柔、自信、聪慧的南方淑女。当“自我”具有足够的理性和判断力的时候,它能够将“本我”压抑,使之不显现。因此,她能够按部就班的生活,找到合适的男子并与之成婚,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以填充精神上的空虚感。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和谐却将布兰奇带向了一条死胡同:她的丈夫是同性恋者。这一发现给了布兰奇致命的一击。她不假思索对其丈夫表示出了鄙夷,这种绝然的态度导致了丈夫的自尽。
弗洛伊德理论认为:“自我”协调着“超我”和“本我”,依照现实原则,采取适当的行为措施;“超我”和“本我”则威胁着“自我”,从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布兰奇失去了丈夫,其“本我”便找不到符合“现实检验”的途径得以发泄;同时,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南方闺秀,其“超我”也对“自我”施以严密的约束。因此,处于双重威胁下的布兰奇的“自我”便陷入了焦虑之中。其实,布兰奇早在目睹美丽庄园由于遭到父辈们的肆意挥霍而断送之后,其“自我”已经找不到归属了。弗氏还认为:“自我”在功能上的重要性表现为它把能动性的正常控制转移给个体的力量。“自我”和“本我”关系,犹如一个骑士在骑马。马提供了动力的能量,而骑者则有权力决定方向目的,有权力引导这强壮有力的动物的运动方向。但是自我与本我之间,只是极端经常地会产生显而易见、非属理想的情境,意即骑士有时不得不被马所牵引,依随马的意志而往不同的方向奔驰。因此,笔者认为,由于布兰奇对于自身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的无意识,她在本质上绝不是一些批评者眼中的放荡堕落的,无可救药的妓女。而剧作家本人在描述布兰奇同收订报费的年轻人的调情这一场景时,也有意识的将更多的同情给与了她的女主人公。他没有让布兰奇重蹈她的不光彩的堕落的过去,而是让“超我”在合适的时候发挥作用,强迫“自我”产生压抑抑制“本我”的冲动。
这种结论很明显可以从布兰奇的自言自语中得到:
布兰奇:“……过来,我想亲吻你,只吻一下,轻轻地甜蜜地在你的嘴上吻一下!(他还没来得及表示接受,布兰奇便迅速地向他跑过去,重重的在他的嘴上亲吻起来)现在,你走吧,快走!虽然我想让你留下来,但这样做不行,我得远离未成年人。”
(他盯了她一会儿。她为他打开了门,当他晕晕乎乎走下楼梯的时候,布兰奇还给了他一个飞吻。他消失在视线里的时候,她恍如梦境地又在原地站了一小会儿。)
这时,布兰奇的“超我”强迫“自我”产生压抑将“本我”的冲动成功的控制住了。但是“自我”有时不得不被“本我”所牵引,依随“本我”的意志而向不同的方向奔驰。要么违反道德(犯罪),要么转为焦虑(神经官能症的征兆)。
二、弗洛伊德的焦虑论和布兰奇的神经官能症
布兰奇的种种神经质的表现诸如:与斯黛拉重逢时的极度兴奋和她难以掩饰的紧张与不安;斯黛拉将可乐溅在她的裙子上时她所发出的刺耳的尖叫;谎言被揭穿后她和卖花的墨西哥女人的梦呓般的对白都影射了她内心各意识的强烈冲撞和激烈的斗争,而这种冲撞和斗争正是神经官能症的前期征兆。
弗氏认为,童年时期的焦虑和恐惧是神经官能症的根源,而儿童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同成人神经官能症的焦虑一样,是起源于不能发泄的原欲。儿童一旦不见了或失去了其所爱的对象,便利用此种恐惧,来取代外在对象或某些情景。威廉姆斯的童年是在沉默与压抑中度过的。他经常见不到父亲,大部分时间与母亲和姐姐相依为命,在保守和女性占多数的环境中成长。写作对于他成了一种解脱。姐姐罗丝的病是田纳西最大的梦魇,他害怕自己和姐姐一样患上精神分裂症,害怕自己也被迫做脑叶切除手术。压抑和恐惧一直是威廉姆斯的精神生活所不能摆脱的枷锁。
从威廉姆斯在方方面面(穿着、言谈、趣味)把布兰奇描绘成为一个尽管饱受精神和心灵创伤却依然优雅、敏感、温柔、善良的女性来看,他给予了布兰奇深切的同情和爱,并想让读者领悟到布兰奇乃是其本人的女性化身。因此,威廉姆斯的童年可作为布兰奇童年生活的参照。另外,剧本也简略描述了布兰奇童年时期的生活状态:堕落的南方贵族——布兰奇的父辈和兄长们死守传统生活方式,不思改变,沉湎于纸醉金迷的幻想,耽溺于欲望。布兰奇目睹这一切,其内心也必会产生恐惧。
但成人的原欲纵使不能发泄,也不足以转变成焦虑不安。但是,假如原欲系附着于一种曾经受压抑作用的心理的兴奋,那么类似于儿童的情形——即在他们身上,尚未有意识和潜意识的区别——便随之而在出现。因为其人已由于退化作用,而回复至儿童时代的恐惧,于是乃形成一座桥梁,而使原欲很容易地过渡成为焦虑。但焦虑并不是受压抑的原欲所有的唯一的最后的命运。在精神官能症中,还有一种程序的目的在于阻止焦虑的发展形成,而其所用于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则不止一种,其中便包括释放原欲(布兰奇的同许多陌生人发生性关系)和进入压抑状态进而导致异常性取向(威廉姆斯的同性恋倾向)。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切的发生,既非有意识的,又非潜意识的,乃是在其人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发生的。由此看来,种种对于威廉姆斯的指责和对布兰奇的贬低(一位违反道德的,堕落的妓女)都是毫无意义的。
三、以弗洛伊德的压抑论分析布兰奇的神经官能症
自恋、虚荣的布兰奇成长于被陈旧的生活方式腐蚀了的美国南方,她的生命只能依附于男人和婚姻。但是,她的同性恋丈夫在尚未给她带来舒适安逸的生活之前就丧命了,而其对于人生的种种美好幻想也灰飞烟灭。她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看不到留给余生的任何光明。悲伤、压抑、自责成了她生命的主题。这种压抑乃成为了毁灭布兰奇的罪魁祸首。
弗氏认为:压抑产生的条件是由不愉快招致的动机力量超过了由满足而带来的愉快;而其本质在于将某些东西从意识中移开,并保持一定的距离。本能表征在压抑下会使心理产生衍生物,这些衍生物或因其间接性或因其曲解性,都可以通过意识的稽查,因此会成为潜意识的。当潜意识的贯注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终止——超过了这一程度就会寻求满足。它导致的结果在个体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就压抑而言,对潜意识能量贯注越多,那么,压抑的倾向会通过厌恶度的减弱找到压抑的替代(或寻求满足或转为焦虑)。
风华正茂的布兰奇在历经了婚姻的受挫,丈夫的自杀,家园的沦失和亲人的逝去之后,巨大的压抑感便牢牢地占据了她的内心。压抑所产生的心理衍生物便是“重新寻找生活的寄托”(父权制度下的一种典型的女性生存状态,就好像布兰奇在毫无退路的时候选择妹妹和妹夫的寓所作为庇护一样。实际上,我们也完全可以理解:她的此次行动实际上是奔了其妹夫斯坦利而去的。如果不去,结果就是自生自灭;或者幻想同一个莫须有的Shep Huntleigh一起过上一种奢华的生活,而这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便以寻找生命的救星(心理衍生物)为借口而“同陌生人亲近”(具有间接性和曲解性),并通过了意识的稽查而进入潜意识里。当布兰奇越来越痛恨厌恶这种压抑的时候,她就会转入焦虑(压抑的替代),而这正是被驱逐之后的布兰奇到达新奥尔良其妹妹寓所的时候的精神状态。弗洛伊德认为:压抑如果不能避免不愉快情感或焦虑的出现,那么,就可以说是失败了。因此,这种焦虑乃是布兰奇走向精神奔溃的前奏。
四、结束语
弗洛伊德认为性的因素是现代社会文化危机、人生的焦虑与神经症的主要根源,性本能的强烈的冲动是常人难以控制。依靠升华,即将性本能由性目标移至更高级的文化目标,也只有极少数人间断地才能做到,在炽热强盛的青春期最难做到。至于其他人,则要么是犯罪,要么是患上神经症。婚姻的幻灭会使女性患上严重的神经症,并使她们终生蒙上阴影……婚后的偷情倒可以医治神经症。然而,女性受到的教育越严格,对文明的要求就越服从,也就越害怕采取这种方式。为了摆脱欲望与责任感的冲突,她仍需要通过神经症加以庇护,疾病成了保护她美德的最安全的港湾。
参考文献:
[1]Felica Haridison Londre,in Tennessee Williams (New York Frederick Publishing CO,1979),p.34.
[2][美]苏珊•C•W•阿博森 Masterpieces of 20th-Century American Drama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C.W.E.Bigsby, Modern American Drama 1945-199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50-51.
[4]Kolin Philip C.ed Confronting Tennessee Williams’s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Essays in Critical Pluralism, Westport CN: Greenwood,1993.
[5]凯瑟琳•休斯.当代美国剧作家[M].谢榕津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6]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智慧——弗洛伊德心理哲学解读[M].刘烨编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关键词:弗洛伊德;神经官能症;焦虑;压抑;布兰奇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2
作为世界公认的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田纳西•威廉姆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大胆的尝试将当时美国社会极为敏感的同性恋题材的作品搬上舞台并获得巨大成功。作品中塑造的美国南方淑女布兰奇这一形象更成为了各评论家笔下最有争议的热点人物。本文尝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角度解析布兰奇患精神官能症的必然性。
一、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和布兰奇前期神经官能症表征
弗氏理论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包括了所有原始的遗传的本能和欲望,宛如“一口充满着沸腾的激动的大锅”,其中最根本的是性欲冲动,即所谓的利比多。“自我”所代表的是理性和判断,它既要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使之符合“现实”,调节两者之间的冲突。“超我”则代表一种对本我的道德限制(即良心),与“本我”处于对立地位,它不仅使“本我”推迟得到满足,而且使之不能得到满足,它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在一般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处于平衡状态,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失调就是人的一切行为失常的根源。
威廉姆斯自小在两种传统(Puritan和Cavalier)的影响下长大,两种传统的夹击使威廉姆斯对性欲既渴望又深觉负罪。他将其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布兰奇体现出来。在布兰奇身上,“本我”是一个充满了各种欲望的风华正茂的美丽女性,“自我”则显现为典雅、温柔、自信、聪慧的南方淑女。当“自我”具有足够的理性和判断力的时候,它能够将“本我”压抑,使之不显现。因此,她能够按部就班的生活,找到合适的男子并与之成婚,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以填充精神上的空虚感。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和谐却将布兰奇带向了一条死胡同:她的丈夫是同性恋者。这一发现给了布兰奇致命的一击。她不假思索对其丈夫表示出了鄙夷,这种绝然的态度导致了丈夫的自尽。
弗洛伊德理论认为:“自我”协调着“超我”和“本我”,依照现实原则,采取适当的行为措施;“超我”和“本我”则威胁着“自我”,从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布兰奇失去了丈夫,其“本我”便找不到符合“现实检验”的途径得以发泄;同时,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南方闺秀,其“超我”也对“自我”施以严密的约束。因此,处于双重威胁下的布兰奇的“自我”便陷入了焦虑之中。其实,布兰奇早在目睹美丽庄园由于遭到父辈们的肆意挥霍而断送之后,其“自我”已经找不到归属了。弗氏还认为:“自我”在功能上的重要性表现为它把能动性的正常控制转移给个体的力量。“自我”和“本我”关系,犹如一个骑士在骑马。马提供了动力的能量,而骑者则有权力决定方向目的,有权力引导这强壮有力的动物的运动方向。但是自我与本我之间,只是极端经常地会产生显而易见、非属理想的情境,意即骑士有时不得不被马所牵引,依随马的意志而往不同的方向奔驰。因此,笔者认为,由于布兰奇对于自身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的无意识,她在本质上绝不是一些批评者眼中的放荡堕落的,无可救药的妓女。而剧作家本人在描述布兰奇同收订报费的年轻人的调情这一场景时,也有意识的将更多的同情给与了她的女主人公。他没有让布兰奇重蹈她的不光彩的堕落的过去,而是让“超我”在合适的时候发挥作用,强迫“自我”产生压抑抑制“本我”的冲动。
这种结论很明显可以从布兰奇的自言自语中得到:
布兰奇:“……过来,我想亲吻你,只吻一下,轻轻地甜蜜地在你的嘴上吻一下!(他还没来得及表示接受,布兰奇便迅速地向他跑过去,重重的在他的嘴上亲吻起来)现在,你走吧,快走!虽然我想让你留下来,但这样做不行,我得远离未成年人。”
(他盯了她一会儿。她为他打开了门,当他晕晕乎乎走下楼梯的时候,布兰奇还给了他一个飞吻。他消失在视线里的时候,她恍如梦境地又在原地站了一小会儿。)
这时,布兰奇的“超我”强迫“自我”产生压抑将“本我”的冲动成功的控制住了。但是“自我”有时不得不被“本我”所牵引,依随“本我”的意志而向不同的方向奔驰。要么违反道德(犯罪),要么转为焦虑(神经官能症的征兆)。
二、弗洛伊德的焦虑论和布兰奇的神经官能症
布兰奇的种种神经质的表现诸如:与斯黛拉重逢时的极度兴奋和她难以掩饰的紧张与不安;斯黛拉将可乐溅在她的裙子上时她所发出的刺耳的尖叫;谎言被揭穿后她和卖花的墨西哥女人的梦呓般的对白都影射了她内心各意识的强烈冲撞和激烈的斗争,而这种冲撞和斗争正是神经官能症的前期征兆。
弗氏认为,童年时期的焦虑和恐惧是神经官能症的根源,而儿童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同成人神经官能症的焦虑一样,是起源于不能发泄的原欲。儿童一旦不见了或失去了其所爱的对象,便利用此种恐惧,来取代外在对象或某些情景。威廉姆斯的童年是在沉默与压抑中度过的。他经常见不到父亲,大部分时间与母亲和姐姐相依为命,在保守和女性占多数的环境中成长。写作对于他成了一种解脱。姐姐罗丝的病是田纳西最大的梦魇,他害怕自己和姐姐一样患上精神分裂症,害怕自己也被迫做脑叶切除手术。压抑和恐惧一直是威廉姆斯的精神生活所不能摆脱的枷锁。
从威廉姆斯在方方面面(穿着、言谈、趣味)把布兰奇描绘成为一个尽管饱受精神和心灵创伤却依然优雅、敏感、温柔、善良的女性来看,他给予了布兰奇深切的同情和爱,并想让读者领悟到布兰奇乃是其本人的女性化身。因此,威廉姆斯的童年可作为布兰奇童年生活的参照。另外,剧本也简略描述了布兰奇童年时期的生活状态:堕落的南方贵族——布兰奇的父辈和兄长们死守传统生活方式,不思改变,沉湎于纸醉金迷的幻想,耽溺于欲望。布兰奇目睹这一切,其内心也必会产生恐惧。
但成人的原欲纵使不能发泄,也不足以转变成焦虑不安。但是,假如原欲系附着于一种曾经受压抑作用的心理的兴奋,那么类似于儿童的情形——即在他们身上,尚未有意识和潜意识的区别——便随之而在出现。因为其人已由于退化作用,而回复至儿童时代的恐惧,于是乃形成一座桥梁,而使原欲很容易地过渡成为焦虑。但焦虑并不是受压抑的原欲所有的唯一的最后的命运。在精神官能症中,还有一种程序的目的在于阻止焦虑的发展形成,而其所用于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则不止一种,其中便包括释放原欲(布兰奇的同许多陌生人发生性关系)和进入压抑状态进而导致异常性取向(威廉姆斯的同性恋倾向)。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切的发生,既非有意识的,又非潜意识的,乃是在其人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发生的。由此看来,种种对于威廉姆斯的指责和对布兰奇的贬低(一位违反道德的,堕落的妓女)都是毫无意义的。
三、以弗洛伊德的压抑论分析布兰奇的神经官能症
自恋、虚荣的布兰奇成长于被陈旧的生活方式腐蚀了的美国南方,她的生命只能依附于男人和婚姻。但是,她的同性恋丈夫在尚未给她带来舒适安逸的生活之前就丧命了,而其对于人生的种种美好幻想也灰飞烟灭。她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看不到留给余生的任何光明。悲伤、压抑、自责成了她生命的主题。这种压抑乃成为了毁灭布兰奇的罪魁祸首。
弗氏认为:压抑产生的条件是由不愉快招致的动机力量超过了由满足而带来的愉快;而其本质在于将某些东西从意识中移开,并保持一定的距离。本能表征在压抑下会使心理产生衍生物,这些衍生物或因其间接性或因其曲解性,都可以通过意识的稽查,因此会成为潜意识的。当潜意识的贯注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终止——超过了这一程度就会寻求满足。它导致的结果在个体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就压抑而言,对潜意识能量贯注越多,那么,压抑的倾向会通过厌恶度的减弱找到压抑的替代(或寻求满足或转为焦虑)。
风华正茂的布兰奇在历经了婚姻的受挫,丈夫的自杀,家园的沦失和亲人的逝去之后,巨大的压抑感便牢牢地占据了她的内心。压抑所产生的心理衍生物便是“重新寻找生活的寄托”(父权制度下的一种典型的女性生存状态,就好像布兰奇在毫无退路的时候选择妹妹和妹夫的寓所作为庇护一样。实际上,我们也完全可以理解:她的此次行动实际上是奔了其妹夫斯坦利而去的。如果不去,结果就是自生自灭;或者幻想同一个莫须有的Shep Huntleigh一起过上一种奢华的生活,而这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便以寻找生命的救星(心理衍生物)为借口而“同陌生人亲近”(具有间接性和曲解性),并通过了意识的稽查而进入潜意识里。当布兰奇越来越痛恨厌恶这种压抑的时候,她就会转入焦虑(压抑的替代),而这正是被驱逐之后的布兰奇到达新奥尔良其妹妹寓所的时候的精神状态。弗洛伊德认为:压抑如果不能避免不愉快情感或焦虑的出现,那么,就可以说是失败了。因此,这种焦虑乃是布兰奇走向精神奔溃的前奏。
四、结束语
弗洛伊德认为性的因素是现代社会文化危机、人生的焦虑与神经症的主要根源,性本能的强烈的冲动是常人难以控制。依靠升华,即将性本能由性目标移至更高级的文化目标,也只有极少数人间断地才能做到,在炽热强盛的青春期最难做到。至于其他人,则要么是犯罪,要么是患上神经症。婚姻的幻灭会使女性患上严重的神经症,并使她们终生蒙上阴影……婚后的偷情倒可以医治神经症。然而,女性受到的教育越严格,对文明的要求就越服从,也就越害怕采取这种方式。为了摆脱欲望与责任感的冲突,她仍需要通过神经症加以庇护,疾病成了保护她美德的最安全的港湾。
参考文献:
[1]Felica Haridison Londre,in Tennessee Williams (New York Frederick Publishing CO,1979),p.34.
[2][美]苏珊•C•W•阿博森 Masterpieces of 20th-Century American Drama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C.W.E.Bigsby, Modern American Drama 1945-199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50-51.
[4]Kolin Philip C.ed Confronting Tennessee Williams’s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Essays in Critical Pluralism, Westport CN: Greenwood,1993.
[5]凯瑟琳•休斯.当代美国剧作家[M].谢榕津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6]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智慧——弗洛伊德心理哲学解读[M].刘烨编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