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十大事件中,毒胶囊事件对行业公信力的影响和破坏,大型化药企业的困难重重、中药企业的剑走偏锋和外资药企的布局布点,资本经营和并购整合逐渐成为产业竞争的利器,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有些进退两难。
2012年是国民经济运行较为困难的一年,GDP增速首次破8,降为7.5%。医药产业的产值和利润增速也在放缓,但仍接近20%,产值超过1.7万亿元,占GDP总量的3%,从规模、盈利和成长性的角度看,医药行业是典型的朝阳产业。
医药产业在世界各国都是政府管制性行业,在产业政策导向和监管下,我们看到化学制药日落西山,传统和现代中药如日中天,生物制药红日初升。在逐鹿市场的三股势力中,国药和华润医药等央企继续扬鞭策马进行大规模和大范围的投资并购,辉瑞和默沙东等跨国药企在新兴市场进行全面布局,并向产业纵深推进,科伦药业和沃森生物等新兴民营势力在登陆资本市场之后,也开始逐步发力进行优质医药资产和资源的整合并购。
在2012年,医药改革继续领先,医疗和医保改革依旧滞后,尽管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已经初步成型,但公立医院改革仍然原地踏步,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于是业内人士寄希望于医保改革推动医疗改革,寄希望于新任行业分管领导、医改办主任和卫生部长等大人物的灵光一现,寄希望于改革试点成功。
在十大事件中,包括医药行业的成长性和朝阳前景,毒胶囊事件对行业公信力的影响和破坏,大型化药企业的困难重重、中药企业的剑走偏锋和外资药企的布局布点,资本经营和并购整合逐渐成为产业竞争的利器,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有些进退两难,2012年新版基药目录逾期未出,基层医疗体系患者数量连年下降。公立医院改革依然是核心难点,通过医保制度改革进行推动,通过北京友谊医院等改革试点进行探索。2012年度医药行业十大事件如下:
1 行业增速放缓,利润增速落后于营收增速。2012年制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7083亿元,利润总额为173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8%和16%。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由快到慢依次为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化学制剂、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和化药原料药;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依次为医疗器械、化药制剂、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生物制品和化药原料药。
2 “毒胶囊”事件引发行业信任危机。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作坊用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企业制成药用胶囊。节目一经播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在国内药品市场总体规模近万亿的今天,伪劣药品依然困扰着我国医药行业。在我国医药经济高速发展、新医改如火如荼的时期,各种药害事件时有发生,毒胶囊事件成为年度十大事件之一,绝不偶然。中国制药企业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三聚氰胺之后,中国还有安全食品吗?毒胶囊之后,中国还有安全药品吗?
3 化学药大企业遭遇大困难。如果说这两年我国抗生素行业遭遇着寒冬,那么2012年算得上数九寒天:各生产企业业绩纷纷呈现“大跳水”,中小型企业面临破产,大型抗生素生产企业生存维艰。限抗令和基药招标从需求量和供应价格两个角度影响化药企业,诸多传统大型抗生素生产企业如哈药、石药、华药、东药、联邦制药、新华和鲁抗等在2012年出现业绩大幅下滑,纷纷报亏。大企业原本希望依托规模优势实现“剩”者为王,如今不得不调整经营思路,实施战略转型。
4 中药企业纷纷试水大健康产业。当传统业务遭遇产业政策或发展空间瓶颈,通过相关多元化进军大健康产业构建新增长点,成为制药企业的新话题。云南白药和天士力率先突围,收获颇丰。广州医药、同仁堂、片仔癀和康恩贝等也纷纷试水。制药企业进军大健康产业主要为两种模式,一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拓展,包括技术延伸、品牌延伸、治疗功能延伸;二是进行资源占领。其中,中药企业,OTC企业更具发展大健康产业优势,这些企业经过多年发展,都已经形成自己的品牌、渠道等资源优势,能够将各自独特的优势延伸至大健康产业领域。中药企业主打传统文化品牌优势,拥有药食同源属性和资源多样性属性,可以以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以中医养生及诊疗技术为诉求进行大健康产业延伸布局。OTC企业则依靠与快消品更为接近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和推广模式,在大健康布局上也具有天然优势。
5 外资药企积极寻求合资合作。2012年是外资药企在国内加快布局布点的一年,辉瑞与海正合资,先声与默沙东合资,智飞与默沙东深入合作。在此之前,赛诺菲收购太阳石,奈科明收购天普,诺华收购天元等。自打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从最初的合资,到后来的独资,再到如今的合资,兜兜转转走出一条闭合环路,撮合抑或拆分,推动它的显然是政策环境和产业机会这双无形的手。合资企业往往貌似集合了国内外两家企业的先天优势,将来发展的道路就是一帆风顺了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6 行业并购逐步加速。2012年我国医药行业被披露的并购案接近300起,其中所涉金额过亿者超过60起,医药行业的并购整合开始逐步加速。典型案例包括:华润医药收购顺峰药业和天和药业,美敦力收购康辉控股,沃森生物收购上海泽润和河北大安等。医药并购案在交易形式上,一方面多数采用现金收购、增资扩股、股权置换等常规支付手段,而鲜有涉及复杂衍生工具或大幅举债大的并购案例;另一方面通过收购股权实现控股的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少数交易为收购资产,合并且原法人资格注销的方式则甚为罕见。这两种现象体现了当前医药产业并购是以战略为导向,而并购双方均偏好干净利落且简洁易行的交易方式的特点。
7 新版基药目录逾期未出。从2009年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提到基本药物目录三年一调,到2012年年初《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里明确“完成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的制订工作”,再到之后不断流传的各种基本药物目录及卫生部官员在正式场合上的表态,新版基本药物目录确定年内出台。所有迹像似乎都表明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在2012年的出台是铁板钉钉的事情。然而随着2012年悄然过去,新版基药目录的出台如同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一样并未发生。新版基药目录具体在2013年什么时候出台,出台后具体怎么实施,这也许又将成为2013年最具悬念的事件。
8 基层医疗体系事与愿违。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数据显示:连续两年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体系的诊疗人次总数在下降。新医改投入重金打造的乡镇卫生院服务量为什么会减少呢?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和君咨询医药医疗医疗事业部走访了部分省属的乡镇卫生院,以期望揭开数据背后的故事。调研表明:随着中国新医改的全面实施,中国完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医保体系,中国居民的医疗需求基本上能被满足,未来几年,中国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将会平稳缓慢增长。而中国的乡镇卫生院在看小病的功能定位中,面临县医院的强大竞争和村卫生室更加方便性竞争,乡镇卫生院处在尴尬的中间位置,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君咨询预测,未来乡镇卫生院的诊疗人次数和住院人数都会缓慢下降。
9 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新医保付费方式包括按单病种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一预付款制度(DRGs-PPS),总治疗总额预付和按人头付费等。解决方案倾向于多种付费方式的综合。“预付制”代替“后付制”,医疗费用从政府控制转向到医院自我控制,药品从增收手段变为成本项目。医院有动力合理控制医疗费用,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药品。
10 北京友谊医院领跑公立医院改革。2012年5月16日《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颁布实施,探索实施“两个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建立“三个机制”(法人治理运行机制、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保付费机制),把北京医改向纵深推进,友谊医院是北京市唯一试点公立医院全部改革任务的综合医院。
2012年是国民经济运行较为困难的一年,GDP增速首次破8,降为7.5%。医药产业的产值和利润增速也在放缓,但仍接近20%,产值超过1.7万亿元,占GDP总量的3%,从规模、盈利和成长性的角度看,医药行业是典型的朝阳产业。
医药产业在世界各国都是政府管制性行业,在产业政策导向和监管下,我们看到化学制药日落西山,传统和现代中药如日中天,生物制药红日初升。在逐鹿市场的三股势力中,国药和华润医药等央企继续扬鞭策马进行大规模和大范围的投资并购,辉瑞和默沙东等跨国药企在新兴市场进行全面布局,并向产业纵深推进,科伦药业和沃森生物等新兴民营势力在登陆资本市场之后,也开始逐步发力进行优质医药资产和资源的整合并购。
在2012年,医药改革继续领先,医疗和医保改革依旧滞后,尽管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已经初步成型,但公立医院改革仍然原地踏步,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于是业内人士寄希望于医保改革推动医疗改革,寄希望于新任行业分管领导、医改办主任和卫生部长等大人物的灵光一现,寄希望于改革试点成功。
在十大事件中,包括医药行业的成长性和朝阳前景,毒胶囊事件对行业公信力的影响和破坏,大型化药企业的困难重重、中药企业的剑走偏锋和外资药企的布局布点,资本经营和并购整合逐渐成为产业竞争的利器,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有些进退两难,2012年新版基药目录逾期未出,基层医疗体系患者数量连年下降。公立医院改革依然是核心难点,通过医保制度改革进行推动,通过北京友谊医院等改革试点进行探索。2012年度医药行业十大事件如下:
1 行业增速放缓,利润增速落后于营收增速。2012年制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7083亿元,利润总额为173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8%和16%。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由快到慢依次为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化学制剂、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和化药原料药;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依次为医疗器械、化药制剂、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生物制品和化药原料药。
2 “毒胶囊”事件引发行业信任危机。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作坊用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企业制成药用胶囊。节目一经播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在国内药品市场总体规模近万亿的今天,伪劣药品依然困扰着我国医药行业。在我国医药经济高速发展、新医改如火如荼的时期,各种药害事件时有发生,毒胶囊事件成为年度十大事件之一,绝不偶然。中国制药企业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三聚氰胺之后,中国还有安全食品吗?毒胶囊之后,中国还有安全药品吗?
3 化学药大企业遭遇大困难。如果说这两年我国抗生素行业遭遇着寒冬,那么2012年算得上数九寒天:各生产企业业绩纷纷呈现“大跳水”,中小型企业面临破产,大型抗生素生产企业生存维艰。限抗令和基药招标从需求量和供应价格两个角度影响化药企业,诸多传统大型抗生素生产企业如哈药、石药、华药、东药、联邦制药、新华和鲁抗等在2012年出现业绩大幅下滑,纷纷报亏。大企业原本希望依托规模优势实现“剩”者为王,如今不得不调整经营思路,实施战略转型。
4 中药企业纷纷试水大健康产业。当传统业务遭遇产业政策或发展空间瓶颈,通过相关多元化进军大健康产业构建新增长点,成为制药企业的新话题。云南白药和天士力率先突围,收获颇丰。广州医药、同仁堂、片仔癀和康恩贝等也纷纷试水。制药企业进军大健康产业主要为两种模式,一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拓展,包括技术延伸、品牌延伸、治疗功能延伸;二是进行资源占领。其中,中药企业,OTC企业更具发展大健康产业优势,这些企业经过多年发展,都已经形成自己的品牌、渠道等资源优势,能够将各自独特的优势延伸至大健康产业领域。中药企业主打传统文化品牌优势,拥有药食同源属性和资源多样性属性,可以以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以中医养生及诊疗技术为诉求进行大健康产业延伸布局。OTC企业则依靠与快消品更为接近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和推广模式,在大健康布局上也具有天然优势。
5 外资药企积极寻求合资合作。2012年是外资药企在国内加快布局布点的一年,辉瑞与海正合资,先声与默沙东合资,智飞与默沙东深入合作。在此之前,赛诺菲收购太阳石,奈科明收购天普,诺华收购天元等。自打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从最初的合资,到后来的独资,再到如今的合资,兜兜转转走出一条闭合环路,撮合抑或拆分,推动它的显然是政策环境和产业机会这双无形的手。合资企业往往貌似集合了国内外两家企业的先天优势,将来发展的道路就是一帆风顺了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6 行业并购逐步加速。2012年我国医药行业被披露的并购案接近300起,其中所涉金额过亿者超过60起,医药行业的并购整合开始逐步加速。典型案例包括:华润医药收购顺峰药业和天和药业,美敦力收购康辉控股,沃森生物收购上海泽润和河北大安等。医药并购案在交易形式上,一方面多数采用现金收购、增资扩股、股权置换等常规支付手段,而鲜有涉及复杂衍生工具或大幅举债大的并购案例;另一方面通过收购股权实现控股的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少数交易为收购资产,合并且原法人资格注销的方式则甚为罕见。这两种现象体现了当前医药产业并购是以战略为导向,而并购双方均偏好干净利落且简洁易行的交易方式的特点。
7 新版基药目录逾期未出。从2009年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提到基本药物目录三年一调,到2012年年初《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里明确“完成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的制订工作”,再到之后不断流传的各种基本药物目录及卫生部官员在正式场合上的表态,新版基本药物目录确定年内出台。所有迹像似乎都表明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在2012年的出台是铁板钉钉的事情。然而随着2012年悄然过去,新版基药目录的出台如同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一样并未发生。新版基药目录具体在2013年什么时候出台,出台后具体怎么实施,这也许又将成为2013年最具悬念的事件。
8 基层医疗体系事与愿违。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数据显示:连续两年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体系的诊疗人次总数在下降。新医改投入重金打造的乡镇卫生院服务量为什么会减少呢?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和君咨询医药医疗医疗事业部走访了部分省属的乡镇卫生院,以期望揭开数据背后的故事。调研表明:随着中国新医改的全面实施,中国完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医保体系,中国居民的医疗需求基本上能被满足,未来几年,中国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将会平稳缓慢增长。而中国的乡镇卫生院在看小病的功能定位中,面临县医院的强大竞争和村卫生室更加方便性竞争,乡镇卫生院处在尴尬的中间位置,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君咨询预测,未来乡镇卫生院的诊疗人次数和住院人数都会缓慢下降。
9 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新医保付费方式包括按单病种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一预付款制度(DRGs-PPS),总治疗总额预付和按人头付费等。解决方案倾向于多种付费方式的综合。“预付制”代替“后付制”,医疗费用从政府控制转向到医院自我控制,药品从增收手段变为成本项目。医院有动力合理控制医疗费用,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药品。
10 北京友谊医院领跑公立医院改革。2012年5月16日《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颁布实施,探索实施“两个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建立“三个机制”(法人治理运行机制、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保付费机制),把北京医改向纵深推进,友谊医院是北京市唯一试点公立医院全部改革任务的综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