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临新课程改革的挑战,语文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鼓励质疑、发展个性、倡导自主等角度入手,优化教学模式,创新阅读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创新
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和创造思维的基本途径,因此,打破以往教育教学常规,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手段取代传统教学中的种种陈规陋习,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有创新意识,要在阅读教学中注入新的元素,给学生以新的活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形势。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应紧紧围绕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来开展,不可脱离文本的阅读来分析、感悟。新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有效的阅读,就必须对阅读者阅读的速度、方法、选择、筛选阅读材料的能力以及在阅读中需要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综合能力都提出相当高的要求。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本人不但要认真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理论,树立创新观念,而且教师在阅读教学上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让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
(一)学生创新。创新是对过去的遗忘,是对现实的不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当孩子充满好奇,带着无限疑问走进学校时,我们应该充分保护他们的好奇心,而不是把他们放进“套子”里让他们按统一的模式成长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是我们教师的责任;让他们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开发他们创造的潜力,能动的追求知识的创新,使他们在创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向成功,是我们的义务。写作教学中,好的作文题目首先应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其写出富有情感而且富有个性的文章。否则只能是空对空,空来空去空成空。在分体裁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写一些幻想型文章,这样可以使他们突破思维定势,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另外像续写小说,把诗歌改写成散文,古文改写成话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与满足。
(二)教师创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论,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尊重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一篇课文,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重点,设计风格多样的教案。在教学中,要把课前预设与教学过程的随机生成结合起来,不能死板的照搬教案设计。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比如《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我们应首先引导学生从矛盾的主体东郭先生方面考虑,批判他的不学无术,不思进取;也可以从矛盾的客体齐宣王和齐缗王的角度进行分析,批判宣王好大喜功,爱面子,导致庸才盛行或者赞扬缗王明查秋毫,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从乐师的角度进行思考,批判他们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通过这种思维体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创新能力
(一)鼓励质疑。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读有所疑,方能读有所思;读有所思,方能读有所得。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哟啊鼓励学生质疑,敢于向教材,标新立异,而且还要善于抓住课文中那些富有创意的地方对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训练,变单一定向的固定思维为逆向或多向的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认识事物,创造性地发现、想象事物的未知领域,想象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趋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以前我们比较注重教师的提问设计,以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当今社会需要创新,这种需要反映在教育上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指向从“学”到“问”到“做”,要做到这一点,唯一可行的便是转变教师的观念,自觉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成长,师生间平等地探讨科学知识。
如果我们能营造一种新的阅读课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发问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它需要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等,是在原有知识上的再创造。因此我们就要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在头脑中逐渐形成“问题意识”,教师要不断诱发其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鼓励其问得深、问得妙。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为本。
(二)发展个性。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必须以学生原有的素质的基础为基点,发挥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释放、张杨个性,尊重学生的新见解,使学生在阅读中将注意的中心由作者、文本转移到自身,超越文本,建构新意。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大力提倡个性化阅读----即引导学生遵循基本的阅读方法,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做或浅或深、或寡或多的感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三)倡导自主。《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将“积极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并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面对新课程,只有创新观念,敢于探索,努力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鼓励质疑,倡导学生自主,发展个性,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冯永兰.《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甘肃教育》.2007.09(27-27)CN62-1024
[2]朱超.《人文精神: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调》.《现代语文:中旬.教育研究》.2007.07(13-14)
[3]兰秀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福建教学研究》.2007.06(7-8)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创新
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和创造思维的基本途径,因此,打破以往教育教学常规,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手段取代传统教学中的种种陈规陋习,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有创新意识,要在阅读教学中注入新的元素,给学生以新的活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形势。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应紧紧围绕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来开展,不可脱离文本的阅读来分析、感悟。新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有效的阅读,就必须对阅读者阅读的速度、方法、选择、筛选阅读材料的能力以及在阅读中需要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综合能力都提出相当高的要求。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本人不但要认真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理论,树立创新观念,而且教师在阅读教学上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让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
(一)学生创新。创新是对过去的遗忘,是对现实的不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当孩子充满好奇,带着无限疑问走进学校时,我们应该充分保护他们的好奇心,而不是把他们放进“套子”里让他们按统一的模式成长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是我们教师的责任;让他们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开发他们创造的潜力,能动的追求知识的创新,使他们在创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向成功,是我们的义务。写作教学中,好的作文题目首先应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其写出富有情感而且富有个性的文章。否则只能是空对空,空来空去空成空。在分体裁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写一些幻想型文章,这样可以使他们突破思维定势,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另外像续写小说,把诗歌改写成散文,古文改写成话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与满足。
(二)教师创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论,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尊重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一篇课文,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重点,设计风格多样的教案。在教学中,要把课前预设与教学过程的随机生成结合起来,不能死板的照搬教案设计。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比如《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我们应首先引导学生从矛盾的主体东郭先生方面考虑,批判他的不学无术,不思进取;也可以从矛盾的客体齐宣王和齐缗王的角度进行分析,批判宣王好大喜功,爱面子,导致庸才盛行或者赞扬缗王明查秋毫,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从乐师的角度进行思考,批判他们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通过这种思维体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创新能力
(一)鼓励质疑。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读有所疑,方能读有所思;读有所思,方能读有所得。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哟啊鼓励学生质疑,敢于向教材,标新立异,而且还要善于抓住课文中那些富有创意的地方对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训练,变单一定向的固定思维为逆向或多向的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认识事物,创造性地发现、想象事物的未知领域,想象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趋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以前我们比较注重教师的提问设计,以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当今社会需要创新,这种需要反映在教育上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指向从“学”到“问”到“做”,要做到这一点,唯一可行的便是转变教师的观念,自觉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成长,师生间平等地探讨科学知识。
如果我们能营造一种新的阅读课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发问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它需要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等,是在原有知识上的再创造。因此我们就要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在头脑中逐渐形成“问题意识”,教师要不断诱发其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鼓励其问得深、问得妙。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为本。
(二)发展个性。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必须以学生原有的素质的基础为基点,发挥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释放、张杨个性,尊重学生的新见解,使学生在阅读中将注意的中心由作者、文本转移到自身,超越文本,建构新意。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大力提倡个性化阅读----即引导学生遵循基本的阅读方法,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做或浅或深、或寡或多的感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三)倡导自主。《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将“积极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并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面对新课程,只有创新观念,敢于探索,努力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鼓励质疑,倡导学生自主,发展个性,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冯永兰.《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甘肃教育》.2007.09(27-27)CN62-1024
[2]朱超.《人文精神: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调》.《现代语文:中旬.教育研究》.2007.07(13-14)
[3]兰秀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福建教学研究》.2007.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