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入馔 食与美两不误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uan415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原在《离骚》里面咏叹:“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每次读到这一部分,都会让人感觉飘飘欲仙。实际上,作为一个美食国度,民间一直就有“春吃鲜花夏吃果,秋食野菌冬喝汤”的古谚。宋代林洪所著《山家清供》中,也有十几则实实在在的花馔记载。
  所以,吃花,我们可是一直很有典故、很有文化的哦。
  這个初夏,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吃花的。
  第一个引领风潮的,是女皇武则天。《隋唐佳话录》里记载,有一年花朝节,武则天带领宫女游园赏花,看到百花齐放,尤其是牡丹开得正好,她突发奇想,让宫女采下各种各样的花朵,回宫后把花朵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并命名为“百花糕”。从此每逢花朝之日,她都用这种香糯可口的点心,赏赐群臣。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引领饮食潮流上自是不甘人后。东坡先生十分喜欢食用春天松树抽新芽出来的花骨朵。他曾咏道:“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要摘取这恰到好处的松花,也是得时刻伺机而动啊。
  作为南宋进士,林洪的追求和抱负更接近于一名隐士,他效仿前辈高人,躲入山中,将才学化为一本文艺范儿十足、流传千古的“菜谱”——《山家清供》,里面记录的全是浙闽地区的“山林之味”,其中以花为原料的菜,有十余则。
  清代宫廷在吃方面也是“花样”迭出。据说慈禧太后喜欢荷花,每当夏日,她都会让御膳房到湖里采摘新鲜的荷花,取用最完整的花瓣,蘸上用鸡汁调和的面粉放在油锅里炸透,做成美味小食。春天里,则用玉兰花代替,同样煎成又香又清脆的玉兰片儿当零嘴消闲。
  到了近代,北京著名的才女凌淑华用花馔征服过泰戈尔。20世纪20年代初,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当时北京的兼画家、作家于一身的凌淑华,邀请泰戈尔、徐志摩等人到她的家中作客,她亲手用鲜花烤制藤萝花饼、玫瑰花饼招待贵客。泰戈尔品尝到了春天的味道,十分感动她花的心思和一双巧手。看过凌淑华留下来的照片,就会感觉到她果然是一个如兰之馨的妙人啊。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宁夏南部山区居民农业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探索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我区农业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估计宁夏南部山区居民农业伤害的疾病负
针对陆相地层发育特点,讨论了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在陆相地层中应用的可行性.指出陆相层序发育晚期常出现强制性湖退,从而在湖平面由相对稳定的高水位下降到相对稳定的低水位
POP(流行)文化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经过了艰难的孕育、胚胎的催生、雨露中发芽、阳光下成长、风雨里飘摇……终于在20世纪末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神奇与腐朽并存、过于强化
生物学家很早就发现,在蜂群中以蜂王浆为食的蜂王寿命长达5~6年;而相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工蜂,一生食用蜂蜜、花粉,寿命却只有35~40天,就是在不参加采集活动的越冬期也只能活5~6个月,从而充分
我国的学校审美教育往往以绘画、音乐等传统艺术形式为主要途径实际上,在大众传媒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必说各类所谓“通俗”艺术的审美合法性地位不容抹煞,即使有着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