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运用于语篇教学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篇教学;小学英语
思维导图(Mind map)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提出的。作为一种思维发散和导向的工具,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知识点融合的思考框架,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我使用的教材是外研版《新标准英语》,本套教材以题材为纲,以结构、功能为目的,采用模块教学体系,在同一模块中,围绕一个话题提供对话和语篇两个单元;在不同学段,重复出现同一话题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
同一话题的反复出现,学生只是略有熟悉的感觉,不能较好地梳理学过的知识、进行语言循环、发展深层次的语言实践、开展话题拓展。因此,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语言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我以外研社新标准(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Module 6 Unit 2“They got seventy points.”为例,谈谈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教学模式。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学习包括语言的可理解的输入、吸收以及可理解的输出等一系列完整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地梳理文本,帮助学生将潜在的语言能力转化为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本课中,思维导图的使用贯穿始终,且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逐步生成和完善,并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一、导入部分:呈现主题。激发思维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基本语言素养,而且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习文本前,我引导学生先观图,从图中了解信息,并回答:What are they doing?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中心主题:A basketballmatcho我接着问: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about the match?根据学生的回答,将“When”“Where”“Who”“How”呈现在思维导图的第一层分支,也就是主节点,主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推动课堂教学的开展。(见图1)该环节我鼓励学生自主发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阅读和口语活动做好铺垫。
二、新授部分:循序渐进。构建导图
思维导图除了激发思维,还能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在阅读时介入思维导图,给学生提供一种信息处理与加工的支架,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联系和归纳。当学生把上面的关键词作为第一分支加入思维导图中,我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Q1:When did Sam、Amy and Linging play basket-ball?Q2:Where did they play basketball?进行听音、理解,并找出When...?Where...?答案;接着要求学生运用细读策略,从语篇中找出Sam、Amy、Lin-gling的得分情况补充在图中,形成第二层分支:Samgot thirty-six points.Amy got thirteen points.Lin-ging got twenty-one points.-How many pointsdid they got?They got seventy points.(见图2))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对语篇内容进行梳理,并授人以漁,给予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在细化思维导图中,也提高了从语篇中获取关键信息、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
三、练习部分:借助导图。有效复述
文本信息梳理完后,形成图3的思维导图,我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合作的方式,根据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复述课文。大部分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组织已知信息,使用思维导图作为支架,用逻辑复述文本,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本课的知识点也得到扎实的操练。在介绍其他比赛时,学生也能按照when,where,who,how等引导词有逻辑地、系统地阐述,不会“无话可说”。
四、拓展部分:内化导图。拓展提升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永远在演进中,它是一个不断构造和改组的过程。”文本学完后,进入拓展环节。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即描写本市少儿组轮滑队参加“海峡杯”两岸轮滑交流赛的简况。(见图4)2019全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福建站)暨“海峡杯”两岸轮滑交流赛等赛事,于9月14至15日在泉州市举行。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及台湾地区的34支参赛队伍及300余名个人项目运动员报名参赛。学生通过完成相应的任务来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发展。
五、作业布置:延伸课堂。关注差异
英语教学要遵循学习、理解语言——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活动的策略,层层递进,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强调了不断使用语言的重要性。
文本内容掌握后,还应进行适度的创新迁移。我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Watch a sport match,draw a mind map and try to describe the match.下一节课来展示。让学生通过绘制相关赛事的思维导图来谈论比赛简况,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联系,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见图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不断革新,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教学已是大势所趋。思维导图运用于语篇教学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学习,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篇教学;小学英语
思维导图(Mind map)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提出的。作为一种思维发散和导向的工具,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知识点融合的思考框架,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我使用的教材是外研版《新标准英语》,本套教材以题材为纲,以结构、功能为目的,采用模块教学体系,在同一模块中,围绕一个话题提供对话和语篇两个单元;在不同学段,重复出现同一话题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
同一话题的反复出现,学生只是略有熟悉的感觉,不能较好地梳理学过的知识、进行语言循环、发展深层次的语言实践、开展话题拓展。因此,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语言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我以外研社新标准(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Module 6 Unit 2“They got seventy points.”为例,谈谈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教学模式。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学习包括语言的可理解的输入、吸收以及可理解的输出等一系列完整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地梳理文本,帮助学生将潜在的语言能力转化为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本课中,思维导图的使用贯穿始终,且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逐步生成和完善,并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一、导入部分:呈现主题。激发思维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基本语言素养,而且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习文本前,我引导学生先观图,从图中了解信息,并回答:What are they doing?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中心主题:A basketballmatcho我接着问: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about the match?根据学生的回答,将“When”“Where”“Who”“How”呈现在思维导图的第一层分支,也就是主节点,主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推动课堂教学的开展。(见图1)该环节我鼓励学生自主发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阅读和口语活动做好铺垫。
二、新授部分:循序渐进。构建导图
思维导图除了激发思维,还能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在阅读时介入思维导图,给学生提供一种信息处理与加工的支架,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联系和归纳。当学生把上面的关键词作为第一分支加入思维导图中,我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Q1:When did Sam、Amy and Linging play basket-ball?Q2:Where did they play basketball?进行听音、理解,并找出When...?Where...?答案;接着要求学生运用细读策略,从语篇中找出Sam、Amy、Lin-gling的得分情况补充在图中,形成第二层分支:Samgot thirty-six points.Amy got thirteen points.Lin-ging got twenty-one points.-How many pointsdid they got?They got seventy points.(见图2))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对语篇内容进行梳理,并授人以漁,给予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在细化思维导图中,也提高了从语篇中获取关键信息、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
三、练习部分:借助导图。有效复述
文本信息梳理完后,形成图3的思维导图,我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合作的方式,根据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复述课文。大部分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组织已知信息,使用思维导图作为支架,用逻辑复述文本,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本课的知识点也得到扎实的操练。在介绍其他比赛时,学生也能按照when,where,who,how等引导词有逻辑地、系统地阐述,不会“无话可说”。
四、拓展部分:内化导图。拓展提升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永远在演进中,它是一个不断构造和改组的过程。”文本学完后,进入拓展环节。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即描写本市少儿组轮滑队参加“海峡杯”两岸轮滑交流赛的简况。(见图4)2019全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福建站)暨“海峡杯”两岸轮滑交流赛等赛事,于9月14至15日在泉州市举行。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及台湾地区的34支参赛队伍及300余名个人项目运动员报名参赛。学生通过完成相应的任务来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发展。
五、作业布置:延伸课堂。关注差异
英语教学要遵循学习、理解语言——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活动的策略,层层递进,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强调了不断使用语言的重要性。
文本内容掌握后,还应进行适度的创新迁移。我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Watch a sport match,draw a mind map and try to describe the match.下一节课来展示。让学生通过绘制相关赛事的思维导图来谈论比赛简况,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联系,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见图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不断革新,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教学已是大势所趋。思维导图运用于语篇教学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学习,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