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韩愈、柳宗元读经典

来源 :意林绘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phinro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分享:读书是最好的美容之法,不仅是对心中理想的坚持,更是对我们思想的升华。然而是不是所有的开卷都有益?中国古典文化、文学,这些恒定的东西无疑就是经过时间的淘洗留下来的闪闪发光的金子。那么如何捡拾这些金子呢?可以跟着韩愈、柳宗元的脚步学习。(特约教师:广东省鹤山市鶴华中学 李素芹)



  古代的文学家,到底要读多少书呢?不好定论,但对于韩愈、柳宗元到底读了多少书,曾国藩倒是有些说法。

买书不可不多,看书不可不择


  韩愈一生重点研读的书有哪些呢?据曾国藩的研究,韩愈是千古大儒,他自述说一生奉行的经典就是《周易》《尚书》《诗经》《左氏春秋》《庄子》《离骚》《史记》以及司马相如、扬雄的文赋。
  所谓的买书不可不多,那是因为要泛读广读;所谓的读书不可不择,那就是精读。读很多书,真的能树立你的世界观,形成你的文风。《周易》《诗经》等应该形成了韩愈的世界观,而《庄子》《离骚》《史记》等则形成了韩愈的文风。例如韩愈的《原道》,将儒家思想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晰透彻。而另一方面呢,他写的《送穷文》《毛颖传》,将抽象的贫穷具体为几个鬼怪,将毛笔化身为人,分明是庄子和屈原的文风。他写的《张中丞传后叙》,则有着《史记》的文风。从韩愈的这些代表作来看,影响他一生的主要是这几部作品。
  和韩愈比起来,柳宗元熟读的经典相对广泛一点,儒家经典方面,多了《孟子》《礼记》《谷粱》。诸子百家方面,多了《荀子》《老子》,史书方面,多了一部《国语》。而比起韩愈来,少了《诗经》、司马相如和扬雄。这些经典对柳宗元文风的形成,也具有莫大的影响。柳宗元善于写寓言,例如《黔之驴》就有庄子的味道。柳宗元在说理以及制度史方面,更胜韩愈一筹,这和他熟悉《荀子》《孟子》《礼记》有很大的关系,他的《封建论》篇幅不长,却把周朝到唐朝的行政制度讲得极其通透。

四书五经之外,熟读七种书


  曾国藩虽然忙着跑军务,却还有一颗不息的读书之心,总想着熟读自己向往的经典,将自己的知识架构再整理一次。他心里是这么琢磨的,除了读应试教育的课本“四书五经”,他还喜欢读《庄子》《史记》《汉书》《韩愈文集》这四种。十多年来,他一直想要“熟读精考”这四部书籍。熟读好理解,所谓“精考”就是要仔细研究考据,从中发出新的思想。
  然而,形势的发展比人预设的要快,总不能安静读书。“时事日艰,所志不克成就”,曾国藩想起这个就惭愧。从曾国藩重点所读书目来看,“四书五经”已经涵括了韩愈、柳宗元的书目。《周易》《诗经》等都在其中,此外重合的还有《史记》《庄子》《昭明文选》,可见曾国藩的必读熟读书目,是建立在韩愈、柳宗元这两位大贤的基础上的。由此可见,中国古典文化、文学的发展脉络,日新月异地发展同时秉承了一些恒定的东西。

写作无捷径但许专耳


  今天,我们要读的书目当然不可能和韩愈、柳宗元一模一样,但是,古人的读书方法和经典,还是可借鉴的。
  用十多年的时间去熟读一部经典,作为最基本的知识储备、品德基础,这是古今相通的。例如《史记》,它在文史界的地位至今都很崇高。用到现代经典和国外经典上也是如此,反复琢磨和推敲模仿,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哪怕是汉译本的“莎士比亚戏剧”,如果能熟悉其中的几部悲剧、戏剧,即使对于网络写作、新媒体写作,都会大有裨益,因为莎翁的笔法往往一针见血,叙述中见性情,见哲理,极其合适网络写作。
  学习韩愈、柳宗元专攻数本经典的读书方法,收益肯定大有,不妨试试。
  王传生摘自《广州日报》
其他文献
青山说:学跳伞的人,各种各样,但在面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时,却是一样纯真。就如这世上,有許多人都本能地在世俗之外探索,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2017年11月3日9点20分,喜马拉雅山中的宁静被直升机的轰鸣声打破。飞机升至23000英尺的高空,于音打开舱门,冷冽的空气急速袭向她的每个毛孔,深吸了一口气稳稳站住。此刻,于音将要身着翼装服,以性命为筹码,从这23000英尺的高空跳下,完成世界上第一次在
期刊
用情感去写作  30年前,我在写文章时并没想到这么多朋友会看我的文章。一个作家创作的过程是非常孤单寂寞的,可能你在30年后才能得到掌声。好作品不是文字本身,而是从感情开始,感情从哪里来?从感受、感觉、感动中来。当我们有真感情的时候才会有好文章。  有独到的观点  作家要在平凡无奇的事情里,找出不同的东西和大家分享。如果大家观点都一样,那么派一个代表来写文章就足够了。我記得女儿写日记的时候,老师定了
期刊
蓝色的大海里,一群鱼儿正在自由自在地游动。四只正在觅食的海豚发现了它们,这是多么诱人的美味啊!于是,既兴奋又谨慎地悄悄向它们靠近。可鱼儿多么灵活啊!它们早就发现了敌情,没等海豚靠近就迅速游开了。  海豚尾随在鱼群后面紧追不舍,可始终连一条鱼也抓不住。海豚毕竟是聪明的动物,它们见再追下去也是徒劳,于是就改变了一味跟随鱼群被动追击的策略,而是想着法子让鱼群朝自己设定的路线逃窜,逃到自己想让它们去的地方
期刊
人们通常认为,用火是人类独有的能力。但科学家的新近报告说,有切实证据表明,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几种猛禽会有意纵火,将藏身于草木中的猎物驱赶出来。  鸟儿从火堆里捡起燃烧的树枝,扔到其他地方引发新的火情,澳大利亚一直有对这类现象的目击报告。但一些质疑者认为,这可能是无意的偶然事件。  澳大利亚中央土地理事会的鸟类学家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研究人员在美国《民族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在长达6年的研究中,他
期刊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回大地,让人感觉最为舒适、温暖的季节来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来了,我们也结束了寒假生活,開始了新学期、新征程。喜欢传统文化的同学们都知道,古代有很多文人都是勤学苦思的典范,所以本期小编特意邀请了四位老师,为大家解读古代文人深入骨髓的勤勉,希望能对你有些启发哦。  柏学士茅屋  [唐]杜甫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
期刊
“三脚猫”最早的确指三只脚的猫,指做事技艺不精。但关于“三脚猫”的来历,民间也有一个传说,却不是指一种猫。相传光绪年间,有一武林高手經常在上海十六铺江边卖艺,他十八般兵器无所不精,最后一招即提举起江边的铁锚当作武器表演。艺人走后,许多人即上前试提铁锚,均败下阵来。铁锚有三只脚,于是,人们便戏称某种技艺懂而不精的人为“三脚铁锚”,后简称为“三脚锚”。“锚”“猫”谐音,日久,“三脚锚”居然讹传为“三脚
期刊
“元帅”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军衔称号。在中国,汉语“元帅”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其名源于《左傳》的“谋元帅”,南北朝起,元帅成为统军征战官职名称,如北周宣帝任命其叔父宇文盛为“行军元帅”。而在西方,军衔中“元帅”最初来源竟然是“弼马温”。元帅作为最高军衔是从16世纪的法军开始的。而法语中“元帅”一词则来源于德国词汇“马”和“仆人”,最初指的是给国王看守马厩的官员。  杨贺
期刊
冬天的蚂蚁颤抖的翅膀,  等待瘦瘦的冬天结束。  我用缓慢的,呆笨的方式爱你,  几乎不说话,仅有只言片语。  是什么导致我们各自隐藏生活?  一个伤口,风,一个言词,一个起源。  我们有时用一种无助的方式等待,  笨拙地,并非全部也未愈合。  当我们藏起伤口,我们从一个人  退缩到一个带壳的生命。  现在我们触摸到蚂蚁坚硬的胸膛,  那背甲。那沉默的舌头。  这一定是蚂蚁的方式,  冬天的蚂蚁的
期刊
“新郎官”现指新婚的男子,在古代,则多指刚刚金榜题名的新科进士。“郎”在古代是指年轻的男子。从汉朝开始,“郎”还成為一般官员的代名词。到唐朝,六品以下官员统统称为“郎”,身居“郎”职的人称“郎君”或“郎官”。从隋朝开始,朝廷采用科举制(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隋唐两代对科举考试极为重视,当时朝廷规定:凡考中进士的人,都要先分配到中央官署中挂职锻炼,所任官职一般为校书郎、秘书郎。虽无实权,且多为文
期刊
生活在中国,在吃这件事上百无禁忌,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变成食物的。但有一种东西,把它变成食物,似乎总有点儿舍不得,总觉得不大可能。它怎么能吃呢?它怎么可以当作食物呢?不是山珍,不是海味,而是花。  花的存在,本身就是有点儿不可思议的。花是神迹,仅仅是观看,已经觉得是亵渎了,怎么可以吃它呢?然而,我们还是小心翼翼地去吃花了。  小的时候吃过槐花。初春,几乎一夜之间,开遍街巷旷野,真是不可思议。我们用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