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编辑素质深刻影响着期刊质量,社科期刊编辑要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最新高科技的成果,具有创新精神,重视读者的需要,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学术交流与导向作用。
关键词:社科期刊; 编辑素质; 创新精神
随着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社科编辑与科技编辑之间日益呈现出互补性特征和综合发展趋势。因此,在新形势下,社科编辑和科技编辑都面临着知识更新的考验。对社科编辑来说,主要任务是弥补在科技知识方面的薄弱,多用科学的眼光、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社会问题;对科技编辑来说,对待科技问题则要多一点人文关怀和宏观思维的社会审视。如此发展下去,编辑的知识结构才能日趋完善、均衡发展,从而适应科技人文知识大融合的挑战。
社科编辑工作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反映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要求,受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并对它们产生反作用。因此,社科编辑工作总是有一定的政治思想倾向,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社科编辑只有具备一定的政治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才能准确辨清哪些信息是正确有用的、哪些信息是谬误无用的,才能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
一、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期刊编辑应始终将社会责任意识放在编辑工作的首位,时刻不忘自己的神圣使命。要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编辑工作的根本宗旨。在策划、选稿、组稿过程中,弘扬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正确引导、刺激读者的文化选择,积极传播有益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自觉进行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期刊编辑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充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要适时组织策划热点栏目,加大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其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人文期刊常常涉及当前国家和社会的热点话题以及敏感问题。作为期刊(包括学报)编辑,并不是机械地编稿、组稿、校稿,而是在从事一项政策性、政治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审稿中,对涉及政党、国家、民族、宗教等关系中的现实问题,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把好政治关、政策关。所以, 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式增长、更新的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为了生存立足和业务发展,编辑必须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修养,关注时事,才能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更新意识。
要增强责任意识,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用心做事并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尽一切努力想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对期刊定位和读者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对本刊特色做到心中有数,对作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期刊的出版流程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新时期的期刊编辑,除了对期刊事业的真正热爱和奉献外,当务之急是培养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和理性精神。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期刊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具有期刊的品牌意识,做到专业化
品牌是期刊的生命,决定着期刊在出版市场中的竞争力,在众多的期刊中,谁闯出了品牌,谁树立了品牌,谁将率先占领市场。
因此,期刊编辑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推动期刊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必须具有促进和增强固有品牌知名度或创造新品牌的强烈意识,将品牌战略作为现代期刊发展的根本任务和长期任务,以创建品牌为突破口,形成期刊的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精心策划和打造响亮的期刊品牌。编辑应在本学科或研究领域优势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拓展和追踪,逐步形成特色栏目、精品栏目,最终将期刊塑造成品牌期刊。
期刊品牌的基础是质量,没有期刊的高质量,就没有期刊的品牌。编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期刊品牌战略的实现,编校质量不高或通篇出错的期刊,是不会拥有忠诚读者的。编辑的再创造过程是建立在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准之上的,没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编辑就很难独具慧眼,从稿件中优中选优,也很难通过对文章的加工润色,使文章的价值得到提升。
编辑们只有善于策划,挖掘、突出期刊的特色和优势,使自己期刊的个性和特质优于其他同类期刊,才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读者。
这就要求编辑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客观公平地选稿、用稿,择善从之,做到精选、精编、精校。编辑的劳动是一种“高级的创造”活动,对传播先进思想、推进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编辑进行广泛的知识积累和知识储备,建立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期刊编辑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水平,而是必须沉下去最后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作为专门性期刊的编辑,必须在某一个领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并因此形成科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驾轻就熟地进行专门化期刊的运作。那种只懂编辑学或处理文字功夫的编辑已经过时了。一个优秀的期刊编辑,除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素养,还应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涉猎甚至造诣。
没有编辑的专业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期刊专业化,同样也就没有市场。
三、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文化底蕴,增进创新和应变能力
对学术期刊的编辑,一般应首先要求他们有学者那样广博的知识和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就稿件和作者对话交流,才能创造性地组织、策划栏目,才有资格伏在案头加工作者的稿件。此外,还要求编辑能依据学术发展的情况策划新的选题,培植作者和读者队伍。编辑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凝聚和挖掘作者能力决定着其执行力的高低,而这些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需要学术期刊的编辑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反思,脚踏实地,具有实干作风,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增进创新和应变能力。
期刊编辑的创新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创新,一是思维创新。所谓语言创新,就是如何告别正渐渐被市场离弃的媒体语音,适应商业化写作规律。换言之,学院化教育所形成的写作风格、传统期刊编辑的实践积累——扎实的语文功底不在其内——与实际的商业写作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需要加以调整和克服。
当然,与语言方面的创新相比,思维方面的创新能力更重要。
所以除了语言方面的创新,现代期刊编辑还必须培养创造性思维,对社会思潮、时尚趋势有良好的把握、感悟和判断力,尤其要敢于突破、不断发现新事物、制造新概念和挖掘新观点,从而牢牢抓住读者的心。
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意识要求期刊编辑在选题与策划上要保持先进性和独创性。编辑要发挥主动性,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能把握时代脉搏,使所办的期刊(包括学报)能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创新和变化。科学地进行栏目策划和选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变”“人优我特”。要进行选题的独家策划、特色策划和错位策划,从创新、挖掘和培育特色、彰显特色上下功夫。挖掘、突出期刊的特色和优势,打造精品期刊和特色栏目,如开设特色专栏,使一些代表期刊学科优势的专题栏目相对稳定等。在期刊市场品种和数量日益增多,期刊产品日益同质化的新竞争态势下,编辑只有善于策划,挖掘、突出期刊的特色和优势,使自己期刊的个性和特质优于其他同类期刊,才能以独特魅力吸引读者。
创新意识要求期刊编辑大胆突破旧的期刊运营模式,把求创新、出精品当作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增强生存意识、责任意识。转变以往来什么稿编什么稿,内容和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封闭、被动的“编稿”模式和思维定式,树立新的办刊理念。
四、成为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
21世纪的编辑,不应只是编校稿件的编辑,而应同时具备经营管理能力,懂市场,懂经营,懂管理,在期刊的经营、发行等方面,也能成为行家里手。
社科编辑工作要求编辑人员具有学术研究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判断能力和文字能力。
要使自己成为既有专业素质、熟悉现代市场运营方式、头脑灵活、又有公关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编辑必须树立以刊物发展和编辑流程为本的大局意识,熟知出版流程和各环节的要求,合理安排时间,必须全程关注、组织、协调与沟通,促使整个团队更加和谐,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以保证期刊的质量和最佳效益。
编辑必须从传统的相对封闭的地域性视野和自足自满意识,向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和外向开拓意识转变。从选题策划、作者选择、出书取向、出版理念、价值追求等方面,都能体现出两种编辑、两种观念的显著差别。
要将期刊的导向性、专业性、学术性与可读性结合起来,从内容、封面、版式诸形式要素的设计上增加期刊的趣味性、亲和力、可读性,给读者以视觉冲击力和阅读兴趣的召唤力。
要走出去,深入读者中征求意见,倾听读者的反馈。同时也要开阔新思路,吸收新气息,与时俱进,赢得作者。编辑应走出书斋,培养锻炼自己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公关能力,学会与学者专家交朋友,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向有关作者约稿,建立高水平的作者队伍。真正通过期刊编辑创造性的劳动,使编出的稿件能充分体现期刊的独特性、新颖性、科学性,给读者以精神上的启迪。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上网浏览已经成为社科编辑了解和收集信息资料的主要渠道,编辑必须学会利用搜索引擎、联机检索数据库、光盘检索系统等等,同时编辑也必须学会如何有效地进行搜索,包括在查詢过程中的关键词的选取、组合等。身处网络时代,社科编辑只有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网络的运用能力,才能灵活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及时和作者进行联系沟通、掌握大量的信息。
五、 结语
编辑工作是一种“知识信息密集型职业”,知识更新就显得尤其重要。期刊编辑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思想;不仅要有庸常的思想,还要有高深的思想。可以说,没有善于学习、不断进取、自我更新的职业编辑群体,就不可能有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出版业。
关键词:社科期刊; 编辑素质; 创新精神
随着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社科编辑与科技编辑之间日益呈现出互补性特征和综合发展趋势。因此,在新形势下,社科编辑和科技编辑都面临着知识更新的考验。对社科编辑来说,主要任务是弥补在科技知识方面的薄弱,多用科学的眼光、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社会问题;对科技编辑来说,对待科技问题则要多一点人文关怀和宏观思维的社会审视。如此发展下去,编辑的知识结构才能日趋完善、均衡发展,从而适应科技人文知识大融合的挑战。
社科编辑工作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反映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要求,受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并对它们产生反作用。因此,社科编辑工作总是有一定的政治思想倾向,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社科编辑只有具备一定的政治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才能准确辨清哪些信息是正确有用的、哪些信息是谬误无用的,才能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
一、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期刊编辑应始终将社会责任意识放在编辑工作的首位,时刻不忘自己的神圣使命。要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编辑工作的根本宗旨。在策划、选稿、组稿过程中,弘扬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正确引导、刺激读者的文化选择,积极传播有益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自觉进行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期刊编辑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充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要适时组织策划热点栏目,加大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其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人文期刊常常涉及当前国家和社会的热点话题以及敏感问题。作为期刊(包括学报)编辑,并不是机械地编稿、组稿、校稿,而是在从事一项政策性、政治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审稿中,对涉及政党、国家、民族、宗教等关系中的现实问题,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把好政治关、政策关。所以, 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式增长、更新的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为了生存立足和业务发展,编辑必须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修养,关注时事,才能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更新意识。
要增强责任意识,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用心做事并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尽一切努力想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对期刊定位和读者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对本刊特色做到心中有数,对作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期刊的出版流程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新时期的期刊编辑,除了对期刊事业的真正热爱和奉献外,当务之急是培养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和理性精神。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期刊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具有期刊的品牌意识,做到专业化
品牌是期刊的生命,决定着期刊在出版市场中的竞争力,在众多的期刊中,谁闯出了品牌,谁树立了品牌,谁将率先占领市场。
因此,期刊编辑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推动期刊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必须具有促进和增强固有品牌知名度或创造新品牌的强烈意识,将品牌战略作为现代期刊发展的根本任务和长期任务,以创建品牌为突破口,形成期刊的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精心策划和打造响亮的期刊品牌。编辑应在本学科或研究领域优势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拓展和追踪,逐步形成特色栏目、精品栏目,最终将期刊塑造成品牌期刊。
期刊品牌的基础是质量,没有期刊的高质量,就没有期刊的品牌。编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期刊品牌战略的实现,编校质量不高或通篇出错的期刊,是不会拥有忠诚读者的。编辑的再创造过程是建立在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准之上的,没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编辑就很难独具慧眼,从稿件中优中选优,也很难通过对文章的加工润色,使文章的价值得到提升。
编辑们只有善于策划,挖掘、突出期刊的特色和优势,使自己期刊的个性和特质优于其他同类期刊,才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读者。
这就要求编辑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客观公平地选稿、用稿,择善从之,做到精选、精编、精校。编辑的劳动是一种“高级的创造”活动,对传播先进思想、推进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编辑进行广泛的知识积累和知识储备,建立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期刊编辑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水平,而是必须沉下去最后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作为专门性期刊的编辑,必须在某一个领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并因此形成科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驾轻就熟地进行专门化期刊的运作。那种只懂编辑学或处理文字功夫的编辑已经过时了。一个优秀的期刊编辑,除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素养,还应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涉猎甚至造诣。
没有编辑的专业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期刊专业化,同样也就没有市场。
三、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文化底蕴,增进创新和应变能力
对学术期刊的编辑,一般应首先要求他们有学者那样广博的知识和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就稿件和作者对话交流,才能创造性地组织、策划栏目,才有资格伏在案头加工作者的稿件。此外,还要求编辑能依据学术发展的情况策划新的选题,培植作者和读者队伍。编辑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凝聚和挖掘作者能力决定着其执行力的高低,而这些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需要学术期刊的编辑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反思,脚踏实地,具有实干作风,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增进创新和应变能力。
期刊编辑的创新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创新,一是思维创新。所谓语言创新,就是如何告别正渐渐被市场离弃的媒体语音,适应商业化写作规律。换言之,学院化教育所形成的写作风格、传统期刊编辑的实践积累——扎实的语文功底不在其内——与实际的商业写作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需要加以调整和克服。
当然,与语言方面的创新相比,思维方面的创新能力更重要。
所以除了语言方面的创新,现代期刊编辑还必须培养创造性思维,对社会思潮、时尚趋势有良好的把握、感悟和判断力,尤其要敢于突破、不断发现新事物、制造新概念和挖掘新观点,从而牢牢抓住读者的心。
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意识要求期刊编辑在选题与策划上要保持先进性和独创性。编辑要发挥主动性,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能把握时代脉搏,使所办的期刊(包括学报)能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创新和变化。科学地进行栏目策划和选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变”“人优我特”。要进行选题的独家策划、特色策划和错位策划,从创新、挖掘和培育特色、彰显特色上下功夫。挖掘、突出期刊的特色和优势,打造精品期刊和特色栏目,如开设特色专栏,使一些代表期刊学科优势的专题栏目相对稳定等。在期刊市场品种和数量日益增多,期刊产品日益同质化的新竞争态势下,编辑只有善于策划,挖掘、突出期刊的特色和优势,使自己期刊的个性和特质优于其他同类期刊,才能以独特魅力吸引读者。
创新意识要求期刊编辑大胆突破旧的期刊运营模式,把求创新、出精品当作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增强生存意识、责任意识。转变以往来什么稿编什么稿,内容和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封闭、被动的“编稿”模式和思维定式,树立新的办刊理念。
四、成为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
21世纪的编辑,不应只是编校稿件的编辑,而应同时具备经营管理能力,懂市场,懂经营,懂管理,在期刊的经营、发行等方面,也能成为行家里手。
社科编辑工作要求编辑人员具有学术研究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判断能力和文字能力。
要使自己成为既有专业素质、熟悉现代市场运营方式、头脑灵活、又有公关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编辑必须树立以刊物发展和编辑流程为本的大局意识,熟知出版流程和各环节的要求,合理安排时间,必须全程关注、组织、协调与沟通,促使整个团队更加和谐,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以保证期刊的质量和最佳效益。
编辑必须从传统的相对封闭的地域性视野和自足自满意识,向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和外向开拓意识转变。从选题策划、作者选择、出书取向、出版理念、价值追求等方面,都能体现出两种编辑、两种观念的显著差别。
要将期刊的导向性、专业性、学术性与可读性结合起来,从内容、封面、版式诸形式要素的设计上增加期刊的趣味性、亲和力、可读性,给读者以视觉冲击力和阅读兴趣的召唤力。
要走出去,深入读者中征求意见,倾听读者的反馈。同时也要开阔新思路,吸收新气息,与时俱进,赢得作者。编辑应走出书斋,培养锻炼自己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公关能力,学会与学者专家交朋友,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向有关作者约稿,建立高水平的作者队伍。真正通过期刊编辑创造性的劳动,使编出的稿件能充分体现期刊的独特性、新颖性、科学性,给读者以精神上的启迪。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上网浏览已经成为社科编辑了解和收集信息资料的主要渠道,编辑必须学会利用搜索引擎、联机检索数据库、光盘检索系统等等,同时编辑也必须学会如何有效地进行搜索,包括在查詢过程中的关键词的选取、组合等。身处网络时代,社科编辑只有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网络的运用能力,才能灵活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及时和作者进行联系沟通、掌握大量的信息。
五、 结语
编辑工作是一种“知识信息密集型职业”,知识更新就显得尤其重要。期刊编辑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思想;不仅要有庸常的思想,还要有高深的思想。可以说,没有善于学习、不断进取、自我更新的职业编辑群体,就不可能有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出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