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情境刺激下开展与“角色”身份相当的探究性活动。本文以《基础会计》课程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描述通过“10分钟课程”探究性主题活动提供的实践平台,让学生亲历“角色扮演”情境下带来的多方位体验所实现的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角色扮演 探究性学习 基础会计 教学 应用
会计课程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尤其是《基础会计》,需要引导初学者由“不懂”到“懂”:理解会计是什么,能做什么和如何做的过程。《基础会计》课程学习涉及众多的概念、方法、原理、账务处理等,学生在本课程中掌握了多少,虽然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与作业中能够了解到一些“静态”情况,可学生对所学会计知识与技能的领悟力和表达力却是常规教学活动反映不出的。基于这样一种情况,为了能够找到一个切入点,笔者在《基础会计》应用“角色扮演”法设计了“10分钟课程”探究性学习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应用已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创设的情境中当10分钟老师,给全班同学上10分钟课,通过学生—一教师角色转换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的体验。如此,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及其活动小组的表现力,在10分钟课程提供的实践操作平台上“动态”地直接展示,再加上期末进行的基础会计模拟操作较全面的检验学生业务技能操作的情况,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的“立体”效果就能很清晰地呈现。
一、“10分钟课程”教学案例
探究性学习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习者(学生)在创设的特定情境下主动运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探究并获取与学习者未来目标相关的知识或技能。“10分钟课程”让学生在“学生一一老师”角色互换的情境下,提出“任务”——完成一个10分钟的教学内容。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学生成立自主探究活动小组,自行选择具体和教学任务和上课的方式方法,活动小组的每一位学习者(学生)一起分工与合作完成任务,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团队(学习活动小组)互助合作的精神,体验教与学角色互换的实践感受,立体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我以“10分钟课程”为主题开展的《基础会计》课程探究性学习活动课的实施过程如下:
(一)主题与活动课程目的
1 主题
以自由组合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所学习过的课程内容中自行选择一项内容,进行讨论、分工和编写教案,在lO分钟内由学习小组完成所选择内容的授课任务。
2 活动课程目的
①让同学们体验怎样把学会的知识传递和表达给他人,培养同学之间协作与互动的团队意识,并在10分钟课程活动中体验教与学的角色互换,达到认识如何学与如何听课的目的。
②建立《基础会计》课程学习评价档案,记录自己学习过程心得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情况,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活动课题的评价方式
采取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三)活动课题的实施过程
1 各小组选择10分钟课程的上课内容
各小组需要梳理自己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小组讨论并选定上课的内容。这一过程,提供了有利于触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感悟的情境和契机,学生通过选择和讨论10分钟课程的上课内容而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
2 各小组人员进行分工并根据上课内容进行集体备课
各小组成员要选出组长,并从资料收集、教案编写、提问的问题、上课人、上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工。在这个阶段,由学生——,教师角色的转换,需要小组成员将选定的内容讨论决定用何种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从常规学习中的被动接收知识到主动输出知识,这种过程准备得是否充分,将决定lO分钟课程的效果与成绩。
3 各小组教案的确定与教法选择
10分钟课程主题活动方案中,要求各小组编写教案,而10分钟课程的上课方式可是传统的上课方式,也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甚至表演的形式。这个过程于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作为活动课的必要环节,学生模仿老师提供的教案样板,回顾老师在小组选定的相关内容时上课的笔记和方式方法,结合活动课小组的讨论,形成本小组10分钟课程的教案。在教法的选择上,一些学习小组的团队协作式的上课方法让人耳目一新。
4 10分钟课程的实施
用10分钟的时间讲授选定的内容,能否表述清楚,能否从容不迫?活动课未实施之前,对于师生而言都是一个谜。这一过程,是几许期待,几许担忧交织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都能够体验到知识的原创过程。
以上活动课题的实施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课题活动记录评价表”(见二、(二)上课个案)记录下来。
二、“10分钟课程”的结果与评析
(一)总体评析
总体上,在10分钟课程的探究性主题活动中,3个班总计168人共分成24个小组在每班2次课共4个学时的时间里,各小组选取的上课内容很广泛,有基本原理方面的,有会计业务的具体处理,还有实际操作类型(如日记账的登记等);从上课的情况看,各小组的“角色扮演”基本到位:台上的“老师”有板有眼地讲课,上课小组的其他成员则配合台上“老师”的讲解,团队的协作精神充分表现出来;在讲台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听台上的“老师”讲课,在“提问与答疑”环节上课小组与台下听课的同学善意互动,学生—一教师——+学生的角色都很在状态,课堂气氛活跃;当然,各小组因对所选择的上课内容的理解,在具体实施上课时“老师”也有讲解错误的。
对于10分钟课程的探究性主题活动的上课质量,在由学生一教师的角度看,从导入到教学、板书、讲解与举例已经是“中规中矩”,让我很有一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感觉。在上课方式上,各小组表现出了团队的协作精神。不少活动课程小组一人主讲,一人板书,其他小组成员则在提问与解答环节配合默契,给10分钟课程活动增添了很多情趣。在上课当中既有切入点独特的表述方法,也有只能照本宣科的表述。在讲解内容时,对所讲知识点理解程度好的讲解就比较准确,也有知识点理解了,但语言表达欠妥引起误会。板书情况既有条理分明的,也有杂乱无章的。在10分钟课程评价方面,各小组对本小组做出了较符合实际的评价,对其他上课小组互评也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另一方面,作为任课教师和这次活动的策划者,自己也由“教师—一学生”的角色互换认真听课和做记录,最后再回归到教师角色本位对lO分钟课程中各上课小组的情况进行点评,肯定成绩,赞扬各小组的表现,指出上课小组扮演角色时担当“老师”讲解时的失误所在,整个过程的互动效果“一级棒”,即便有个别小组因准备不足或其他原因而怯场,同学们也都能给予理解和鼓励。此外,教师听了24个小组的24个“10分钟课程”就相当于听了24次“同行”的课,无论这些“同行”“教学活动”精彩 或不精彩,都会收益良多。
总的来说,10分钟课程探究性学习主题活动使师生在“角色扮演”的特定情境中各有所获,达到了预期的活动效果。
(二)上课个案:教学评价表与评析
1 会计分录(会计电算化0532班第8小组)
会电0532班第8小组选取的上课内容为:会计分录。这项内容是会计业务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该小组在10分钟课程主题活动中最大的优点在于将会计分录的核心内容以图表列示(下图),然后举例说明会计分录的编制。从板书内容到讲解,显然该小组对选取的上课内容理解到位,讲解时切入点好(将会计分录的核心内容以图表列示),准备充分,师生评价均为优。
2 错账更正法(会计电算化0533班第2小组)
会电0533班第2小组在10分钟课程主题活动中小组成员以表演的方式讲解错账更正方法,与当时正进行的期末基础会计模拟操作贴近。学生进行手工会计模拟操作登记账簿时发生笔误情况较多,对该小组这样的上课形式,其中的一个听课小组(该班第7小组)的学生是这样评价的:(1)板书时间过长(在黑板上画出账页格式,然后登账再讲解出错如何更正——笔者注);(2)上课气氛生动活泼,以类似话剧的形式讲解错账的坏处,让人印象深刻。
学生自评正好表现出当时学生的最大感受和对该小组上课的基本描述。虽然该小组在讲解登账出错的更正方法并没有完全讲解正确,但经过点评对学生当时的模拟操作有很大的帮助。
3 资产类和负债类中的特殊科目(会计电算化0534班第4小组)
该小组成员挑选了资产类和负债类很具代表性的个科目,“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是学生在学习会计课程时很容易搞乱科目的性质;而“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的关系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有特殊的数据填制关系;举例时再点出“其他应收款”和“预提费用”科目,可以说该小组的思路和板书设计是很好的,只是讲解时未能把本小组的意图都表述清楚,但其归纳的思路尤为让我受益。
三、启示与思考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和提供受他们欢迎的合格的能够从事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人才。职业技能课程是承担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载体,在职业技能课程教学中如果能够思考和寻找一个切入点,使之既符合职业技能课程教学要求,又可与学生职业素养挂钩,能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不但能够使教学活动丰富而生动,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的一次教学做合一的实践。
10分钟课程探究性主题课活动,在教学层面上:一方面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特定情境,利用“10分钟课程”这个实践平台,实现了立体检验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的效果的主题活动课的目的;另一方面,3个班24个活动课学习小组的24个“10分钟课程”,相当于听了24位“同行”的课,这些非正式的“同行”以他们特别的方式,给了我今后教学上不少有益的借鉴。
10分钟课程探究性主题课活动,于非师范教育的高职院学生而言:基础会计是会计职业技能课程中的入门钥匙,学习并能融会贯通对后续相关课程学习乃至未来在相关职业岗位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10分钟课程”提供了一种“学生—一教师”角色换位的机会,让他们亲历“角色扮演”情境下带来的多方位体验,对于学生领悟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解老师在教学中付出的心血与劳动有很大启发作用。
(责编 覃柏生)
[关键词]角色扮演 探究性学习 基础会计 教学 应用
会计课程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尤其是《基础会计》,需要引导初学者由“不懂”到“懂”:理解会计是什么,能做什么和如何做的过程。《基础会计》课程学习涉及众多的概念、方法、原理、账务处理等,学生在本课程中掌握了多少,虽然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与作业中能够了解到一些“静态”情况,可学生对所学会计知识与技能的领悟力和表达力却是常规教学活动反映不出的。基于这样一种情况,为了能够找到一个切入点,笔者在《基础会计》应用“角色扮演”法设计了“10分钟课程”探究性学习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应用已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创设的情境中当10分钟老师,给全班同学上10分钟课,通过学生—一教师角色转换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的体验。如此,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及其活动小组的表现力,在10分钟课程提供的实践操作平台上“动态”地直接展示,再加上期末进行的基础会计模拟操作较全面的检验学生业务技能操作的情况,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的“立体”效果就能很清晰地呈现。
一、“10分钟课程”教学案例
探究性学习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习者(学生)在创设的特定情境下主动运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探究并获取与学习者未来目标相关的知识或技能。“10分钟课程”让学生在“学生一一老师”角色互换的情境下,提出“任务”——完成一个10分钟的教学内容。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学生成立自主探究活动小组,自行选择具体和教学任务和上课的方式方法,活动小组的每一位学习者(学生)一起分工与合作完成任务,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团队(学习活动小组)互助合作的精神,体验教与学角色互换的实践感受,立体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我以“10分钟课程”为主题开展的《基础会计》课程探究性学习活动课的实施过程如下:
(一)主题与活动课程目的
1 主题
以自由组合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所学习过的课程内容中自行选择一项内容,进行讨论、分工和编写教案,在lO分钟内由学习小组完成所选择内容的授课任务。
2 活动课程目的
①让同学们体验怎样把学会的知识传递和表达给他人,培养同学之间协作与互动的团队意识,并在10分钟课程活动中体验教与学的角色互换,达到认识如何学与如何听课的目的。
②建立《基础会计》课程学习评价档案,记录自己学习过程心得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情况,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活动课题的评价方式
采取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三)活动课题的实施过程
1 各小组选择10分钟课程的上课内容
各小组需要梳理自己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小组讨论并选定上课的内容。这一过程,提供了有利于触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感悟的情境和契机,学生通过选择和讨论10分钟课程的上课内容而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
2 各小组人员进行分工并根据上课内容进行集体备课
各小组成员要选出组长,并从资料收集、教案编写、提问的问题、上课人、上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工。在这个阶段,由学生——,教师角色的转换,需要小组成员将选定的内容讨论决定用何种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从常规学习中的被动接收知识到主动输出知识,这种过程准备得是否充分,将决定lO分钟课程的效果与成绩。
3 各小组教案的确定与教法选择
10分钟课程主题活动方案中,要求各小组编写教案,而10分钟课程的上课方式可是传统的上课方式,也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甚至表演的形式。这个过程于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作为活动课的必要环节,学生模仿老师提供的教案样板,回顾老师在小组选定的相关内容时上课的笔记和方式方法,结合活动课小组的讨论,形成本小组10分钟课程的教案。在教法的选择上,一些学习小组的团队协作式的上课方法让人耳目一新。
4 10分钟课程的实施
用10分钟的时间讲授选定的内容,能否表述清楚,能否从容不迫?活动课未实施之前,对于师生而言都是一个谜。这一过程,是几许期待,几许担忧交织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都能够体验到知识的原创过程。
以上活动课题的实施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课题活动记录评价表”(见二、(二)上课个案)记录下来。
二、“10分钟课程”的结果与评析
(一)总体评析
总体上,在10分钟课程的探究性主题活动中,3个班总计168人共分成24个小组在每班2次课共4个学时的时间里,各小组选取的上课内容很广泛,有基本原理方面的,有会计业务的具体处理,还有实际操作类型(如日记账的登记等);从上课的情况看,各小组的“角色扮演”基本到位:台上的“老师”有板有眼地讲课,上课小组的其他成员则配合台上“老师”的讲解,团队的协作精神充分表现出来;在讲台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听台上的“老师”讲课,在“提问与答疑”环节上课小组与台下听课的同学善意互动,学生—一教师——+学生的角色都很在状态,课堂气氛活跃;当然,各小组因对所选择的上课内容的理解,在具体实施上课时“老师”也有讲解错误的。
对于10分钟课程的探究性主题活动的上课质量,在由学生一教师的角度看,从导入到教学、板书、讲解与举例已经是“中规中矩”,让我很有一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感觉。在上课方式上,各小组表现出了团队的协作精神。不少活动课程小组一人主讲,一人板书,其他小组成员则在提问与解答环节配合默契,给10分钟课程活动增添了很多情趣。在上课当中既有切入点独特的表述方法,也有只能照本宣科的表述。在讲解内容时,对所讲知识点理解程度好的讲解就比较准确,也有知识点理解了,但语言表达欠妥引起误会。板书情况既有条理分明的,也有杂乱无章的。在10分钟课程评价方面,各小组对本小组做出了较符合实际的评价,对其他上课小组互评也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另一方面,作为任课教师和这次活动的策划者,自己也由“教师—一学生”的角色互换认真听课和做记录,最后再回归到教师角色本位对lO分钟课程中各上课小组的情况进行点评,肯定成绩,赞扬各小组的表现,指出上课小组扮演角色时担当“老师”讲解时的失误所在,整个过程的互动效果“一级棒”,即便有个别小组因准备不足或其他原因而怯场,同学们也都能给予理解和鼓励。此外,教师听了24个小组的24个“10分钟课程”就相当于听了24次“同行”的课,无论这些“同行”“教学活动”精彩 或不精彩,都会收益良多。
总的来说,10分钟课程探究性学习主题活动使师生在“角色扮演”的特定情境中各有所获,达到了预期的活动效果。
(二)上课个案:教学评价表与评析
1 会计分录(会计电算化0532班第8小组)
会电0532班第8小组选取的上课内容为:会计分录。这项内容是会计业务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该小组在10分钟课程主题活动中最大的优点在于将会计分录的核心内容以图表列示(下图),然后举例说明会计分录的编制。从板书内容到讲解,显然该小组对选取的上课内容理解到位,讲解时切入点好(将会计分录的核心内容以图表列示),准备充分,师生评价均为优。
2 错账更正法(会计电算化0533班第2小组)
会电0533班第2小组在10分钟课程主题活动中小组成员以表演的方式讲解错账更正方法,与当时正进行的期末基础会计模拟操作贴近。学生进行手工会计模拟操作登记账簿时发生笔误情况较多,对该小组这样的上课形式,其中的一个听课小组(该班第7小组)的学生是这样评价的:(1)板书时间过长(在黑板上画出账页格式,然后登账再讲解出错如何更正——笔者注);(2)上课气氛生动活泼,以类似话剧的形式讲解错账的坏处,让人印象深刻。
学生自评正好表现出当时学生的最大感受和对该小组上课的基本描述。虽然该小组在讲解登账出错的更正方法并没有完全讲解正确,但经过点评对学生当时的模拟操作有很大的帮助。
3 资产类和负债类中的特殊科目(会计电算化0534班第4小组)
该小组成员挑选了资产类和负债类很具代表性的个科目,“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是学生在学习会计课程时很容易搞乱科目的性质;而“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的关系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有特殊的数据填制关系;举例时再点出“其他应收款”和“预提费用”科目,可以说该小组的思路和板书设计是很好的,只是讲解时未能把本小组的意图都表述清楚,但其归纳的思路尤为让我受益。
三、启示与思考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和提供受他们欢迎的合格的能够从事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人才。职业技能课程是承担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载体,在职业技能课程教学中如果能够思考和寻找一个切入点,使之既符合职业技能课程教学要求,又可与学生职业素养挂钩,能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不但能够使教学活动丰富而生动,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的一次教学做合一的实践。
10分钟课程探究性主题课活动,在教学层面上:一方面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特定情境,利用“10分钟课程”这个实践平台,实现了立体检验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的效果的主题活动课的目的;另一方面,3个班24个活动课学习小组的24个“10分钟课程”,相当于听了24位“同行”的课,这些非正式的“同行”以他们特别的方式,给了我今后教学上不少有益的借鉴。
10分钟课程探究性主题课活动,于非师范教育的高职院学生而言:基础会计是会计职业技能课程中的入门钥匙,学习并能融会贯通对后续相关课程学习乃至未来在相关职业岗位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10分钟课程”提供了一种“学生—一教师”角色换位的机会,让他们亲历“角色扮演”情境下带来的多方位体验,对于学生领悟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解老师在教学中付出的心血与劳动有很大启发作用。
(责编 覃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