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教学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在初中阶段,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上好每节实验课
教学中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实验,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独特的作用,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①教师要有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知识;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亲手实践;②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通过不断学习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③有钻研和创新精神;对疑難实验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改进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教学实践;④积极参加针对物理实验中对实验的设计,测量操作技巧、改进方法及排除故障的创造性能力,实验考核的命题能力等培训及各级物理实验研讨会,提高自身素质。
二.重视演示实验效果,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沒有演示实验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生动、真实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印象深刻。教学中要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例如:利用鸡蛋可做多个实验。(1)做大气压实验。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颗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2)做压强实验。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于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就破。这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此外,还可做物理的沉浮实验等。总之,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都可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指导好分组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如果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的物理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实验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恰恰具备这一功能。例如:《电路的连接方法》一节,可引导学生做如下探究:1.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线成一个电路,是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2.教师从中选择几组相类似的电路,指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直连接方法:串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灯泡,其余的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3.由于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不同的连接方法,当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灯泡任然发光,此时他们会提出异议。当投影他们连接的电路时,大多数同学会发现他们所连接的电路域前面所示的电路有区别,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进行简短的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下来大家会发现用这种方法也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灯泡,其余的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并示意用实验进行检验,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了对并联电路的了解。4.结束学生实验,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这样组织学习,学生们基本能较好的达到教学所预期的目标。
四.用好教材中的“小实验”,训练动手制作能力
物理教材中的小实验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例如:电磁铁一节中,提供了如何自制电磁铁的方法,我让一个班级的同学利用假期进行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在此后的几天中陆续有不少同学前来询问如何能提高电磁铁的磁性,以求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佳,这样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五.多注意引导学生的操作实验,以利于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提高问题的分析能力
观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感知过程中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物理课本中的每个概念和规律一般由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概念、规律应用、实际问题等构成,为了提高观察能力,在引导观察实验现象时应注意:①从什么地方观察,发生什么现象?现象发生变化过程的条件是什么?②观察同时思考、分析、比较、归纳此现象有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③如何判断推理,概括有关性质和规律?逐步形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掌握观察方法和提高观察能力。如:观察水被加热至沸腾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A、开始加热的烧杯底和内壁是否有小气泡?怎样产生的?B、初始阶段如水温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小气泡在上升至水面过程中其体积有什么变化?C、当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并迅速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到水面破裂时,温度是否变化?瓶口出现的“白气”是什么?D、如果沸腾时间较长,还会看到水位比加热前有些下降为什么?这将膨胀、热传递、气化、液化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观察和思维分析能力。
六.多开展课外动手实验,以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不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毕竟是有限的,由此,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开设课外实验,以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发展动手实验的创造力。如:①组织物理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指导动手搞小制作。如:制作橡皮测力计、潜望镜、土电话等;②组织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开展实地测量、电路安装等社会实践活动;③开展科技活动,如:举办物理晚会、撰写物理论文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悉心辅导,帮助克服困难,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互帮互学,逐步培养有趣的爱好和创造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从中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能发展创造力。
总之,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充分能挖掘各种智力因素,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上好每节实验课
教学中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实验,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独特的作用,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①教师要有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知识;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亲手实践;②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通过不断学习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③有钻研和创新精神;对疑難实验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改进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教学实践;④积极参加针对物理实验中对实验的设计,测量操作技巧、改进方法及排除故障的创造性能力,实验考核的命题能力等培训及各级物理实验研讨会,提高自身素质。
二.重视演示实验效果,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沒有演示实验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生动、真实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印象深刻。教学中要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例如:利用鸡蛋可做多个实验。(1)做大气压实验。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颗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2)做压强实验。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于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就破。这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此外,还可做物理的沉浮实验等。总之,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都可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指导好分组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如果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的物理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实验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恰恰具备这一功能。例如:《电路的连接方法》一节,可引导学生做如下探究:1.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线成一个电路,是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2.教师从中选择几组相类似的电路,指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直连接方法:串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灯泡,其余的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3.由于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不同的连接方法,当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灯泡任然发光,此时他们会提出异议。当投影他们连接的电路时,大多数同学会发现他们所连接的电路域前面所示的电路有区别,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进行简短的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下来大家会发现用这种方法也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灯泡,其余的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并示意用实验进行检验,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了对并联电路的了解。4.结束学生实验,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这样组织学习,学生们基本能较好的达到教学所预期的目标。
四.用好教材中的“小实验”,训练动手制作能力
物理教材中的小实验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例如:电磁铁一节中,提供了如何自制电磁铁的方法,我让一个班级的同学利用假期进行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在此后的几天中陆续有不少同学前来询问如何能提高电磁铁的磁性,以求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佳,这样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五.多注意引导学生的操作实验,以利于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提高问题的分析能力
观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感知过程中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物理课本中的每个概念和规律一般由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概念、规律应用、实际问题等构成,为了提高观察能力,在引导观察实验现象时应注意:①从什么地方观察,发生什么现象?现象发生变化过程的条件是什么?②观察同时思考、分析、比较、归纳此现象有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③如何判断推理,概括有关性质和规律?逐步形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掌握观察方法和提高观察能力。如:观察水被加热至沸腾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A、开始加热的烧杯底和内壁是否有小气泡?怎样产生的?B、初始阶段如水温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小气泡在上升至水面过程中其体积有什么变化?C、当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并迅速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到水面破裂时,温度是否变化?瓶口出现的“白气”是什么?D、如果沸腾时间较长,还会看到水位比加热前有些下降为什么?这将膨胀、热传递、气化、液化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观察和思维分析能力。
六.多开展课外动手实验,以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不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毕竟是有限的,由此,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开设课外实验,以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发展动手实验的创造力。如:①组织物理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指导动手搞小制作。如:制作橡皮测力计、潜望镜、土电话等;②组织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开展实地测量、电路安装等社会实践活动;③开展科技活动,如:举办物理晚会、撰写物理论文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悉心辅导,帮助克服困难,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互帮互学,逐步培养有趣的爱好和创造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从中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能发展创造力。
总之,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充分能挖掘各种智力因素,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