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应有所改变,要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质量,从教学本身来看根本的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效益。要给学生“减负”,教师必须自我“加压”,切实保证备课质量;要给学生“减负”,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创设情境 学会学习 指导学法 深化学习
新课程是素质教育从形式走向实质、从探索走向实施的标志,它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作为实施新课程改革主阵地的课堂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适合新课程的特点,这是每一个教学者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应有所改变,要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质量,提高课堂效益。要给学生“减负”,教师必须自我“加压”,切实保证备课质量;要给学生“减负”,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课堂教学中的前几分钟,通常称为新课引入,也就是提出课题,课题就是“悬念”,它应是主体(学生)想要解决的“悬念”,是主体的追求。提出课题时,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能产生激情,引起兴趣、好奇和思考,运用“趣味引入”、“故事引入”、“类比引入”、“问题追溯引入”等都是一些引入课题的好方法。当然,引入课题,设置悬念,必要的准备是需要的,这就是复习,但复习的内容应是展开课题的需要,无关的或只是上一堂课的内容的复习对于引入课题是无益的,因为这样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均能各有所得。
教师“施教之初,贵在引导”。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会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教学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认识活动,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唱得再好,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并注重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
如职专一年级代数幂函数的图象情况非常复杂,学生往往很难辨别,我在小结幂函数图象性质时,就在黑板上写下了顺口溜:“正抛负双,大上小右。奇偶性决定象限,偶一、二;奇一、三;非奇非偶则第一。”学生们看后都摇头摆脑地念起来,一会儿,大多数学生都能背出来,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然后我引导学生结合图象归纳:
①“正抛负双”:即在第一象限内,当a>0时,图象是以原点为顶点过点(1,1)的抛物线一半(简称抛物线型);当a<0时,图象是过点(1,1)的双曲线一支(简称双曲线型)。
②“大上小右”:即当a>1时,第一象限内的图象所在抛物线开口向上;当0<a<1时,第一象限内图象所在抛物线开口向右,对于双曲线无须研究。
③“奇偶性决定象限”:“偶一、二;奇一、三;非奇非偶则第一”,即由函数解析式判断出函数的奇偶性,如是偶函数,函数关于y轴对称,图象在一、二象限;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图象在一、三象限;非奇非偶函数则图象在第一象限。我用此法指导学生判别幂函数图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由于每节课的容量大、节奏快,为避免“吃夹生饭”现象发生,我平时很注重学法指导,同时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辅导,教会他们如何分析思考;如何去做课堂笔记;如何写数学日记;如何收集错题,编成自己的“错题集”;如何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如何编拟数学题;如何解答填空题;如何解答选择题等等。通过个别辅导,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对于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的实际,编拟出具有导向性的自学提纲,自学提纲以问题形式出现,应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层次性。如在教学“函数的奇偶性”时,学生要完成的自学提纲是:
(1)函数f(x)=x 与f(x)=|x|的图象关于?摇 ?摇?摇轴对称;自变量x的定义域关于?摇?摇?摇 ?摇对称;函数f(x)=x与f(x)= 的图象关于?摇?摇 ?摇?摇对称,自变量x的定义域关于?摇 ?摇?摇?摇对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利用书中表格,探究函数数量变化的特征,试用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说明函数f(x)=|x|是偶函数,f(x)= 是奇函数。
(3)叙述函数奇、偶性的定义。
解决这3个问题后,再让学生思考:判断函数奇、偶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在前三问的基础上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学生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除了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外,还要根据学习内容,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了,并得到了解决,也就学到了知识。
四、抓住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应明了学情,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精讲,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已知量与未知量,抓住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要领,揭示规律和渗透思想方法,从而使知识系统化。如:在“函数奇偶性”一节中,可总结出如下规律:在函数f(x),g(x)的定义域的公共区域内,当f(x)与g(x)均为奇函数时,它们的和函数f(x)+g(x)是奇函数,它们的积函数f(x)·g(x)是偶函数。在学生接受并掌握了的基础上,再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变式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训练效果。
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面对具体的课程作出科学的设计,科学地组织教学,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以及教师的课堂操纵能力等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只有灵活地处理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课堂才会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湖北大学,1997.6.
[2]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2001.4.
[3]中学数学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创设情境 学会学习 指导学法 深化学习
新课程是素质教育从形式走向实质、从探索走向实施的标志,它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作为实施新课程改革主阵地的课堂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适合新课程的特点,这是每一个教学者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应有所改变,要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质量,提高课堂效益。要给学生“减负”,教师必须自我“加压”,切实保证备课质量;要给学生“减负”,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课堂教学中的前几分钟,通常称为新课引入,也就是提出课题,课题就是“悬念”,它应是主体(学生)想要解决的“悬念”,是主体的追求。提出课题时,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能产生激情,引起兴趣、好奇和思考,运用“趣味引入”、“故事引入”、“类比引入”、“问题追溯引入”等都是一些引入课题的好方法。当然,引入课题,设置悬念,必要的准备是需要的,这就是复习,但复习的内容应是展开课题的需要,无关的或只是上一堂课的内容的复习对于引入课题是无益的,因为这样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均能各有所得。
教师“施教之初,贵在引导”。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会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教学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认识活动,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唱得再好,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并注重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
如职专一年级代数幂函数的图象情况非常复杂,学生往往很难辨别,我在小结幂函数图象性质时,就在黑板上写下了顺口溜:“正抛负双,大上小右。奇偶性决定象限,偶一、二;奇一、三;非奇非偶则第一。”学生们看后都摇头摆脑地念起来,一会儿,大多数学生都能背出来,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然后我引导学生结合图象归纳:
①“正抛负双”:即在第一象限内,当a>0时,图象是以原点为顶点过点(1,1)的抛物线一半(简称抛物线型);当a<0时,图象是过点(1,1)的双曲线一支(简称双曲线型)。
②“大上小右”:即当a>1时,第一象限内的图象所在抛物线开口向上;当0<a<1时,第一象限内图象所在抛物线开口向右,对于双曲线无须研究。
③“奇偶性决定象限”:“偶一、二;奇一、三;非奇非偶则第一”,即由函数解析式判断出函数的奇偶性,如是偶函数,函数关于y轴对称,图象在一、二象限;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图象在一、三象限;非奇非偶函数则图象在第一象限。我用此法指导学生判别幂函数图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由于每节课的容量大、节奏快,为避免“吃夹生饭”现象发生,我平时很注重学法指导,同时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辅导,教会他们如何分析思考;如何去做课堂笔记;如何写数学日记;如何收集错题,编成自己的“错题集”;如何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如何编拟数学题;如何解答填空题;如何解答选择题等等。通过个别辅导,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对于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的实际,编拟出具有导向性的自学提纲,自学提纲以问题形式出现,应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层次性。如在教学“函数的奇偶性”时,学生要完成的自学提纲是:
(1)函数f(x)=x 与f(x)=|x|的图象关于?摇 ?摇?摇轴对称;自变量x的定义域关于?摇?摇?摇 ?摇对称;函数f(x)=x与f(x)= 的图象关于?摇?摇 ?摇?摇对称,自变量x的定义域关于?摇 ?摇?摇?摇对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利用书中表格,探究函数数量变化的特征,试用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说明函数f(x)=|x|是偶函数,f(x)= 是奇函数。
(3)叙述函数奇、偶性的定义。
解决这3个问题后,再让学生思考:判断函数奇、偶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在前三问的基础上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学生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除了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外,还要根据学习内容,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了,并得到了解决,也就学到了知识。
四、抓住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应明了学情,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精讲,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已知量与未知量,抓住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要领,揭示规律和渗透思想方法,从而使知识系统化。如:在“函数奇偶性”一节中,可总结出如下规律:在函数f(x),g(x)的定义域的公共区域内,当f(x)与g(x)均为奇函数时,它们的和函数f(x)+g(x)是奇函数,它们的积函数f(x)·g(x)是偶函数。在学生接受并掌握了的基础上,再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变式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训练效果。
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面对具体的课程作出科学的设计,科学地组织教学,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以及教师的课堂操纵能力等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只有灵活地处理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课堂才会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湖北大学,1997.6.
[2]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2001.4.
[3]中学数学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