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袱瓶是清人的首创,又名袱系纹瓶、布袋瓶。它创烧于清康熙年间,流行于乾隆和嘉庆时期。其器型通常是在瓶身肩部,装饰一条凸雕的包袱带或束带,再于瓶肩围过来,在中间自然地打个蝴蝶结。而器身饰凸雕的包袱纹褶皱清晰,造型独具特色、颇有创意。且施釉肥厚,釉彩艳丽,褶皱起伏明显、自然,增添了器物的雍容华贵之感。此外“包袱”与“包福”谐音,寓意幸福吉祥。又因其器型独特,纹饰优美,令其不仅受当朝统治者的喜爱,成为宫廷皇家常见的御用之物,更成为了后世争相仿制的精品。
2019年,香港苏富比以港币2.07亿元“天价”,拍卖成交了一件“清乾隆·料胎黄地画珐琅凤舞牡丹包袱瓶”(图1),并引起了艺术市场的轰动。其以玻璃胎制作包袱式瓶,过程繁复,难度极高。此瓶束口皱褶,凸饰红带系结,丰腴饱满。沿边缀小花璎珞,随起伏曲褶而绘,模拟锦布结集,妙不可言。再巧施珐琅彩,黄地明亮,犹如晨光和煦,祥云中天凤临,仪态雍容万方。而飞凤顶红冠,翎毛柔密轻巧,多彩缤纷,描金添饰,细腻入微。曦照下金凤翅展于牡丹、雏菊丛之上,翔舞颂升平。内书“乾隆年制”,浑然天成。
无独有偶,香港艺术馆也藏有一件相似的包袱式瓶,名“清乾隆制料胎黄地画珐琅龙游花卉包袱瓶”(图2)。两瓶的包袱式造型、乳白色的玻璃胎料、柠檬黄彩的地色,尤其是“乾隆年制”署款方式都一样;只是纹样不同,香港艺术馆馆藏之瓶装饰的,是十二螭龙游翔纏枝花卉纹间,构图更见紧密。这是一对同时制作的精品,也是目前所见尺寸最大的瓶。仅是瓶的成型也有一定的难度,瓶身有棱状,需要有模具吹制,而瓶口的褶皱,则需要工匠手快、眼快、技术好,因玻璃在瞬间就凝固了,至少在成型时需要反复几次,才能制作出如此漂亮美观的器型。故此,两瓶或应出自不同匠人之手。
清雍正时期的包袱瓶
清雍正、乾隆时期,袱系纹是宫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装饰题材,并在玻璃器、瓷器、珐琅器上常见。其中雍正御窑瓷器素以秀美端庄见长,而包袱瓶可谓最是俊雅秀逸。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仿哥釉包袱式瓶”(图3),虽施有仿哥釉,但瓷器的器型却为清代新创的包袱瓶。此瓶撇口、束颈、溜肩、弧腹、近底处下收、四瓣海棠形圈足。颈、肩部塑贴包袱形系带,腹部作海棠形委角。通体施灰青色仿哥釉,釉面满布不规则开片纹,片纹呈灰黑色。足端刷黑褐色护胎釉。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另外,南京博物院也藏有一件高19厘米的“雍正仿哥釉瓷瓶”,器型是与此瓶相同的包袱式。
2016年,香港保利以港币295万元,拍卖成交了一件“清雍正·天蓝釉包袱瓶”(图4)。此包袱瓶敞口外撇,长束颈,折肩弧腹下敛,底承矮圈足,周身内凹数道倭棱线。瓶身颈部系一条线绳,犹如捆绑袋子的麻绳。其线条柔美起伏,尽见迤逦之姿;所施天蓝一色,匀净莹亮,静穆古雅;胎骨细薄坚致,丽质怡人,远视之宛若佳人玉立,风韵无限。釉水于线条凹陷处流淌积聚,积釉而使蓝釉渐深极富玻璃质感,别有韵致。天蓝釉自康熙朝景德镇创烧后,至雍正时在前朝的基础上又更进一步,其釉色可分为深浅两种:深的如雨后晴空,浅的近似月白。而此瓶通体所施的天蓝釉则属后者,釉面滋润,釉色匀净。积釉处色蓝如雨后晴空,极为古雅。整器造型独特,工艺到位,其包袱式器型、天蓝釉色,皆颇具雍正单色釉之风韵。
清乾隆时期的包袱瓶
乾隆时期,国力空前强盛,经济高度繁荣,上到皇室、下到百姓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愿望,祈祷吉祥富足也因此成了当时社会艺术的主流。由于“包袱”与“包福”谐音,寓意幸福吉祥,故包袱瓶在当时的宫廷御用器中,流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此时的包袱瓶一改雍正时期灵秀典雅的风格,而倾向追求制作工艺精细,纹饰华丽繁缛。不仅在造型方面趋于多样化,在设色用彩等装饰工艺上更有其独特的表现。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帝比较喜爱的各类器皿都会要求造办处专门配做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装,并将器物的名称、年号刻在匣盖上以示珍藏,其藏品中就不乏包袱瓶。
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清乾隆粉彩花卉凸三婴戏瓶”(图5),就富含“五子登科,位列三甲”的吉祥寓意。此瓶形状呈三瓣花式,长颈、圆腹、圈足。口、足沿饰红釉边,外体施白釉,上绘粉彩花卉纹。内壁施松石绿釉,紧贴外壁以堆塑法塑出三婴嬉戏。其中三婴或攀爬,或站立,玩耍着瓶颈束的一条红色锦地丝带,而红色锦地丝带即象征着官爵之位。瓶足底留白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施松石绿釉。另外在清宫造办处档案中的乾隆二十年《记事档》里,载有“四月二十六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着交唐英照从前烧造过三子、五子瓶,并今日所进瓶等样款式烧造五十件。要赶在七月初一日送到,赏人用。钦此”文字,说明此包袱瓶应是《记事档》中所言类,同时也说明了由于寓意好、受欢迎,乾隆时期此类包袱瓶的烧制至少有过两次。
2011年,北京盈时以2070万元拍卖成交的“清乾隆·松绿地粉彩缠枝莲纹浮雕五子登科包袱瓶”(图6),也是传统的吉祥纹样题材“五子登科”。此瓶敞口、细颈、美人肩,圆腹、圈足,是典型的乾隆时期瓶类造型。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款识。通体施松石绿釉,器身束红色锦地丝带,将瓶身分为上下两层。缠枝莲纹作平面主题纹饰,蝙蝠纹点缀其间。缠枝莲枝蔓绵绵中祥蝠飞舞,寓意乾隆时期的太平盛世与吉祥。纹饰皆以金彩沟边,工艺精湛。五个动作各异的瓷塑童子,装饰在瓶的肩部、腹部和足部。或手捧如意,或手持寿桃,或手拿竹笙,或攀爬嬉戏,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五子登科图,完美展示出乾隆制瓷的最高水平。
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一件“清乾隆制蓝地粉彩花卉纹包袱瓶”(图7),于平稳、大气中体现了“福地洞天”。包袱瓶撇口,粗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敛至胫部外撇,圈足。器蓝地绘粉彩纹饰,外口沿绘有寓意“洪福齐天”的如意云纹,颈部绘缠枝番莲纹,肩部绘如意云纹、变体莲瓣纹,腹部胭脂红彩绘缠枝牡丹和包袱巾纹。器内施蓝釉,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中联国际拍卖在2014年以103万元拍卖成交的“清乾隆·粉彩锦地折枝花卉纹包袱联体瓶” (图8),则蕴含着“福慧双修”的吉祥寓意。此瓶直口溜肩,弧腹圈足,作双联形,系以绶带花结。两瓶分别以红、蓝彩轧道工艺为地,绘莲花、牡丹、忍冬、西番莲等吉祥花卉,花叶舒展,藤蔓蜿蜒,笔触细腻柔美。近足处绘变形蕉叶一周,内有花卉联珠点缀,装饰性极强。底足内施松石绿釉,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红料楷书款。整器构思奇特,连接两瓶的“袱(福)”“卉(慧)”装饰华丽精美,观赏性强。 诸如此类的,还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乾隆款掐丝珐琅袱系纹双连瓶”(图9)。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乾隆时,景泰蓝的制作有了新的发展,从数量看超过了康雍两朝,器型更为丰富多彩。此包袱瓶是宫廷巧匠迎合乾隆品位所作景泰蓝精品。瓶体双连式,大瓶为敞口,细长颈,垂腹,圈足微撇,颈上有双螭龙耳衔环;小瓶为侈口,细颈,溜肩,敛腹袖长,圈足微撇。两瓶连为一体,雕塑一包袱将二者捆在一起,结扣置于中间,形象生动,足具趣味。底书“乾隆年制”款。此器造型独特,敷色浓艳,还有“福慧双修”之意。
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其既可为华夏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可是忠贞友谊的借喻。而法国吉美博物馆藏“清乾隆制珐琅彩松竹梅纹包袱瓶”(图10),又名“洋彩包袱系纹瓶”,瓶型秀美。它不仅以蓝料彩绘松竹梅纹作为衬托,淡雅简洁;而且其上还以珐琅彩装饰黄、红色相间的袱系纹,更显色彩艳丽、雍容华贵。同时包袱纹、松竹梅纹两个主题纹饰,是否又含“有福同享”的高尚人品之寓意呢?
清嘉庆时期的包袱瓶
清嘉庆时期的器物,一般沿袭了乾隆时期的旧制。其烧造出的器物造型、施彩、纹饰等,仍保留着乾隆年间的遗风,有如包袱瓶。此装饰技法虽然鼎盛于乾隆朝,但是在嘉庆时期也十分流行。
如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一件“清嘉庆铜胎画珐琅四季花卉包袱瓶”(图11)。此包袱瓶铜胎,微侈口,短颈,斜肩,敛腹,外撇圈足。以画珐琅为饰,全器浅蓝地,口沿绘五瓣朵花纹,颈部绘蕉叶纹,器身绘缠枝四季花卉纹腹下缘绘蕉叶纹,圈足饰回纹;瓶身外裹一条蓝边绿里的红色包袱巾。包袱巾的纹样细致,表面为红地龟甲锦纹,镶蓝地缠枝花纹,作绿地团花纹内裡。瓶口口缘及足底露胎镀金,底为白地,有红书“嘉庆年制”四字双行楷书双方框款。
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件“清嘉庆制松绿地粉彩包袱瓶”(图13)。其撇口,粗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敛至胫部外撇,圈足。器松绿地绘粉彩纹饰,外口沿绘如意云纹,颈部绘缠枝番莲纹,肩部绘变体莲瓣纹,腹部饰锦地包袱纹。器内施松石绿釉,外底松石绿釉地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另外,观复博物馆也藏有一件与之相似的“清嘉庆制粉彩缠枝莲纹包袱瓶” (图13),其画面繁缛,色泽艳丽明亮。
海外的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珍藏的则是一件“清嘉庆制粉彩描金团花包袱瓶”(图14)。景德镇陶工在此瓶的外壁装饰上,模仿木、锡、铜和漆器等材质,给人一种木纹的视觉效果;同时给瓷器肩部装饰了一条打了个结的丝巾,表现出精湛的制瓷技艺;而蓝色的片状纹,是仿罗甸(贝壳)装饰,彰显了古人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值得一提的是丝巾上的描金团花,是效仿源自日本的刺绣图案,别有情趣。
1922年出版的《浅野氏藏中国名瓷图录》里,还著录了一件“清嘉庆·金地粉彩八仙三连葫芦包袱瓶”(图15)。此瓶呈葫芦形,作三连体形,同腹三孔,造型自然流畅。整器以松石绿釉为底,外壁粉彩满绘藤蔓葫芦,其上更有葫芦形开光,内绘仕女童子图;腹部饰锦地包袱纹,施粉红色釉。器身因饰凸雕的包袱纹,故称为“包袱瓶”。葫芦因其独有的外形和特征,被赋予许多美好的寓意:葫芦形状似“吉”字,寓意吉祥;葫芦的谐音似“福、禄”,又是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葫芦是由圆构成的,象征着和谐美满。另外因葫芦藤蔓绵延,结子繁盛,它又被视为祈求子孙万代的吉祥物。此包袱瓶造型殊特,纹饰精美,又蕴含吉祥寓意。
清道光时期的包袱瓶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道光时期的国力不比清前朝,制器水平也有所下降。但因有前朝的借鉴,此时也不乏精品佳作的出现,有如包袱瓶。像南京博物院藏“清道光制青花暗八仙皮球锦纹包袱式瓷”(图16),就非常的清新独特、不拘一格。由丝织品中的图案演化而来的皮球锦纹,又称皮球花纹,在清代的官窑、民窑瓷器中均可一见,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纹饰,构图能给人以庄重、稳定、富贵之感。其画面由散点透视法(即众多随意零散分布的点状图案)组成,并通过单个或二三个组合的重叠变化,如随意抓将一把彩球散落于盘里。而此包袱瓷随机定位的纹饰,无拘无束,错落有致,全然是自然天成之态。
“清道光·黄地粉彩开光凤鸟纹包袱瓶”(图17),是2010年广州华艺国际以31.36万元成交的拍品。此瓶颈部,有白地红蓝花相间“彩带”束之。通体施黄釉,开光图纹遍绘全器,以鸾凤和鸣、雉鸡牡丹、荷塘鸳鸯等为主题纹饰,有幸福吉祥、四海升平、花开富贵等寓意。作为特种工艺瓷的延续,此瓶给中规中矩的清代晚期瓷器带来了活泼的气氛。
2012年,北京瀚海还以20.7万元,拍卖成交了一件“清道光·蓝地描金皮球花包袱瓶”(图18)。此瓶造型设计奇巧,巧设锦缎包裹瓶颈,结系彩带。通体施祭蓝釉,上绘描金皮球花卉纹,工整秀丽。其制作精美,寓仕途锦绣、福保平安、平步青云。底书有“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除上述18件之外,另有两件馆藏清代包袱瓶在材质、造型、技法等方面,也尤其独具特色。其中一件“清中期制广珐琅袱系纹瓶”(图19),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包袱瓶多为瓷制,较少见于金属胎珐琅器。此瓶撇口,短颈,圈足。瓶胎通体錾刻水波纹,口沿、圈足鎏金。瓶身以錾银花叶拼贴成的缠枝番莲为底纹,其上以金片贴肩、腹部的“八寶”纹及口沿、圈足处的花叶纹,除贴金处外,皆罩以蓝色透明珐琅釉。包袱部分纹样以金片剪成的细线为界区别于底纹,并以金片贴包袱边缘的卷草、连珠纹,以银片贴方格四叶纹底纹,其上再贴錾金花蝶纹。包袱底纹上除贴金处外,皆罩以绿色透明珐琅釉,边缘花纹间填棕黄色透明珐琅釉。全器花纹满布,银片若隐若现,金片璀璨耀眼,让人有冷峻而华丽之感。
另一件“清制画珐琅包袱瓶”(图20),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其铜胎,敞口短直颈,丰肩下敛,撇足。全器以画珐琅技法装饰,器内施浅蓝釉,器身除局部以浅蓝釉为地外,全器满施黄釉为地,颈部由口缘而下依次饰如意云头、番莲、蕉叶纹。器腹绘红面蓝边的包袱半掩,红色部份绘内含菊花的龟甲锦间装饰对蝶、桃实等;包袱背面浅绿色地绘团花,包袱以外之隙地绘黄地番莲纹为饰,富丽堂皇。
2019年,香港苏富比以港币2.07亿元“天价”,拍卖成交了一件“清乾隆·料胎黄地画珐琅凤舞牡丹包袱瓶”(图1),并引起了艺术市场的轰动。其以玻璃胎制作包袱式瓶,过程繁复,难度极高。此瓶束口皱褶,凸饰红带系结,丰腴饱满。沿边缀小花璎珞,随起伏曲褶而绘,模拟锦布结集,妙不可言。再巧施珐琅彩,黄地明亮,犹如晨光和煦,祥云中天凤临,仪态雍容万方。而飞凤顶红冠,翎毛柔密轻巧,多彩缤纷,描金添饰,细腻入微。曦照下金凤翅展于牡丹、雏菊丛之上,翔舞颂升平。内书“乾隆年制”,浑然天成。
无独有偶,香港艺术馆也藏有一件相似的包袱式瓶,名“清乾隆制料胎黄地画珐琅龙游花卉包袱瓶”(图2)。两瓶的包袱式造型、乳白色的玻璃胎料、柠檬黄彩的地色,尤其是“乾隆年制”署款方式都一样;只是纹样不同,香港艺术馆馆藏之瓶装饰的,是十二螭龙游翔纏枝花卉纹间,构图更见紧密。这是一对同时制作的精品,也是目前所见尺寸最大的瓶。仅是瓶的成型也有一定的难度,瓶身有棱状,需要有模具吹制,而瓶口的褶皱,则需要工匠手快、眼快、技术好,因玻璃在瞬间就凝固了,至少在成型时需要反复几次,才能制作出如此漂亮美观的器型。故此,两瓶或应出自不同匠人之手。
清雍正时期的包袱瓶
清雍正、乾隆时期,袱系纹是宫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装饰题材,并在玻璃器、瓷器、珐琅器上常见。其中雍正御窑瓷器素以秀美端庄见长,而包袱瓶可谓最是俊雅秀逸。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仿哥釉包袱式瓶”(图3),虽施有仿哥釉,但瓷器的器型却为清代新创的包袱瓶。此瓶撇口、束颈、溜肩、弧腹、近底处下收、四瓣海棠形圈足。颈、肩部塑贴包袱形系带,腹部作海棠形委角。通体施灰青色仿哥釉,釉面满布不规则开片纹,片纹呈灰黑色。足端刷黑褐色护胎釉。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另外,南京博物院也藏有一件高19厘米的“雍正仿哥釉瓷瓶”,器型是与此瓶相同的包袱式。
2016年,香港保利以港币295万元,拍卖成交了一件“清雍正·天蓝釉包袱瓶”(图4)。此包袱瓶敞口外撇,长束颈,折肩弧腹下敛,底承矮圈足,周身内凹数道倭棱线。瓶身颈部系一条线绳,犹如捆绑袋子的麻绳。其线条柔美起伏,尽见迤逦之姿;所施天蓝一色,匀净莹亮,静穆古雅;胎骨细薄坚致,丽质怡人,远视之宛若佳人玉立,风韵无限。釉水于线条凹陷处流淌积聚,积釉而使蓝釉渐深极富玻璃质感,别有韵致。天蓝釉自康熙朝景德镇创烧后,至雍正时在前朝的基础上又更进一步,其釉色可分为深浅两种:深的如雨后晴空,浅的近似月白。而此瓶通体所施的天蓝釉则属后者,釉面滋润,釉色匀净。积釉处色蓝如雨后晴空,极为古雅。整器造型独特,工艺到位,其包袱式器型、天蓝釉色,皆颇具雍正单色釉之风韵。
清乾隆时期的包袱瓶
乾隆时期,国力空前强盛,经济高度繁荣,上到皇室、下到百姓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愿望,祈祷吉祥富足也因此成了当时社会艺术的主流。由于“包袱”与“包福”谐音,寓意幸福吉祥,故包袱瓶在当时的宫廷御用器中,流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此时的包袱瓶一改雍正时期灵秀典雅的风格,而倾向追求制作工艺精细,纹饰华丽繁缛。不仅在造型方面趋于多样化,在设色用彩等装饰工艺上更有其独特的表现。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帝比较喜爱的各类器皿都会要求造办处专门配做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装,并将器物的名称、年号刻在匣盖上以示珍藏,其藏品中就不乏包袱瓶。
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清乾隆粉彩花卉凸三婴戏瓶”(图5),就富含“五子登科,位列三甲”的吉祥寓意。此瓶形状呈三瓣花式,长颈、圆腹、圈足。口、足沿饰红釉边,外体施白釉,上绘粉彩花卉纹。内壁施松石绿釉,紧贴外壁以堆塑法塑出三婴嬉戏。其中三婴或攀爬,或站立,玩耍着瓶颈束的一条红色锦地丝带,而红色锦地丝带即象征着官爵之位。瓶足底留白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施松石绿釉。另外在清宫造办处档案中的乾隆二十年《记事档》里,载有“四月二十六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着交唐英照从前烧造过三子、五子瓶,并今日所进瓶等样款式烧造五十件。要赶在七月初一日送到,赏人用。钦此”文字,说明此包袱瓶应是《记事档》中所言类,同时也说明了由于寓意好、受欢迎,乾隆时期此类包袱瓶的烧制至少有过两次。
2011年,北京盈时以2070万元拍卖成交的“清乾隆·松绿地粉彩缠枝莲纹浮雕五子登科包袱瓶”(图6),也是传统的吉祥纹样题材“五子登科”。此瓶敞口、细颈、美人肩,圆腹、圈足,是典型的乾隆时期瓶类造型。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款识。通体施松石绿釉,器身束红色锦地丝带,将瓶身分为上下两层。缠枝莲纹作平面主题纹饰,蝙蝠纹点缀其间。缠枝莲枝蔓绵绵中祥蝠飞舞,寓意乾隆时期的太平盛世与吉祥。纹饰皆以金彩沟边,工艺精湛。五个动作各异的瓷塑童子,装饰在瓶的肩部、腹部和足部。或手捧如意,或手持寿桃,或手拿竹笙,或攀爬嬉戏,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五子登科图,完美展示出乾隆制瓷的最高水平。
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一件“清乾隆制蓝地粉彩花卉纹包袱瓶”(图7),于平稳、大气中体现了“福地洞天”。包袱瓶撇口,粗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敛至胫部外撇,圈足。器蓝地绘粉彩纹饰,外口沿绘有寓意“洪福齐天”的如意云纹,颈部绘缠枝番莲纹,肩部绘如意云纹、变体莲瓣纹,腹部胭脂红彩绘缠枝牡丹和包袱巾纹。器内施蓝釉,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中联国际拍卖在2014年以103万元拍卖成交的“清乾隆·粉彩锦地折枝花卉纹包袱联体瓶” (图8),则蕴含着“福慧双修”的吉祥寓意。此瓶直口溜肩,弧腹圈足,作双联形,系以绶带花结。两瓶分别以红、蓝彩轧道工艺为地,绘莲花、牡丹、忍冬、西番莲等吉祥花卉,花叶舒展,藤蔓蜿蜒,笔触细腻柔美。近足处绘变形蕉叶一周,内有花卉联珠点缀,装饰性极强。底足内施松石绿釉,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红料楷书款。整器构思奇特,连接两瓶的“袱(福)”“卉(慧)”装饰华丽精美,观赏性强。 诸如此类的,还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乾隆款掐丝珐琅袱系纹双连瓶”(图9)。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乾隆时,景泰蓝的制作有了新的发展,从数量看超过了康雍两朝,器型更为丰富多彩。此包袱瓶是宫廷巧匠迎合乾隆品位所作景泰蓝精品。瓶体双连式,大瓶为敞口,细长颈,垂腹,圈足微撇,颈上有双螭龙耳衔环;小瓶为侈口,细颈,溜肩,敛腹袖长,圈足微撇。两瓶连为一体,雕塑一包袱将二者捆在一起,结扣置于中间,形象生动,足具趣味。底书“乾隆年制”款。此器造型独特,敷色浓艳,还有“福慧双修”之意。
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其既可为华夏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可是忠贞友谊的借喻。而法国吉美博物馆藏“清乾隆制珐琅彩松竹梅纹包袱瓶”(图10),又名“洋彩包袱系纹瓶”,瓶型秀美。它不仅以蓝料彩绘松竹梅纹作为衬托,淡雅简洁;而且其上还以珐琅彩装饰黄、红色相间的袱系纹,更显色彩艳丽、雍容华贵。同时包袱纹、松竹梅纹两个主题纹饰,是否又含“有福同享”的高尚人品之寓意呢?
清嘉庆时期的包袱瓶
清嘉庆时期的器物,一般沿袭了乾隆时期的旧制。其烧造出的器物造型、施彩、纹饰等,仍保留着乾隆年间的遗风,有如包袱瓶。此装饰技法虽然鼎盛于乾隆朝,但是在嘉庆时期也十分流行。
如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一件“清嘉庆铜胎画珐琅四季花卉包袱瓶”(图11)。此包袱瓶铜胎,微侈口,短颈,斜肩,敛腹,外撇圈足。以画珐琅为饰,全器浅蓝地,口沿绘五瓣朵花纹,颈部绘蕉叶纹,器身绘缠枝四季花卉纹腹下缘绘蕉叶纹,圈足饰回纹;瓶身外裹一条蓝边绿里的红色包袱巾。包袱巾的纹样细致,表面为红地龟甲锦纹,镶蓝地缠枝花纹,作绿地团花纹内裡。瓶口口缘及足底露胎镀金,底为白地,有红书“嘉庆年制”四字双行楷书双方框款。
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件“清嘉庆制松绿地粉彩包袱瓶”(图13)。其撇口,粗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敛至胫部外撇,圈足。器松绿地绘粉彩纹饰,外口沿绘如意云纹,颈部绘缠枝番莲纹,肩部绘变体莲瓣纹,腹部饰锦地包袱纹。器内施松石绿釉,外底松石绿釉地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另外,观复博物馆也藏有一件与之相似的“清嘉庆制粉彩缠枝莲纹包袱瓶” (图13),其画面繁缛,色泽艳丽明亮。
海外的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珍藏的则是一件“清嘉庆制粉彩描金团花包袱瓶”(图14)。景德镇陶工在此瓶的外壁装饰上,模仿木、锡、铜和漆器等材质,给人一种木纹的视觉效果;同时给瓷器肩部装饰了一条打了个结的丝巾,表现出精湛的制瓷技艺;而蓝色的片状纹,是仿罗甸(贝壳)装饰,彰显了古人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值得一提的是丝巾上的描金团花,是效仿源自日本的刺绣图案,别有情趣。
1922年出版的《浅野氏藏中国名瓷图录》里,还著录了一件“清嘉庆·金地粉彩八仙三连葫芦包袱瓶”(图15)。此瓶呈葫芦形,作三连体形,同腹三孔,造型自然流畅。整器以松石绿釉为底,外壁粉彩满绘藤蔓葫芦,其上更有葫芦形开光,内绘仕女童子图;腹部饰锦地包袱纹,施粉红色釉。器身因饰凸雕的包袱纹,故称为“包袱瓶”。葫芦因其独有的外形和特征,被赋予许多美好的寓意:葫芦形状似“吉”字,寓意吉祥;葫芦的谐音似“福、禄”,又是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葫芦是由圆构成的,象征着和谐美满。另外因葫芦藤蔓绵延,结子繁盛,它又被视为祈求子孙万代的吉祥物。此包袱瓶造型殊特,纹饰精美,又蕴含吉祥寓意。
清道光时期的包袱瓶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道光时期的国力不比清前朝,制器水平也有所下降。但因有前朝的借鉴,此时也不乏精品佳作的出现,有如包袱瓶。像南京博物院藏“清道光制青花暗八仙皮球锦纹包袱式瓷”(图16),就非常的清新独特、不拘一格。由丝织品中的图案演化而来的皮球锦纹,又称皮球花纹,在清代的官窑、民窑瓷器中均可一见,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纹饰,构图能给人以庄重、稳定、富贵之感。其画面由散点透视法(即众多随意零散分布的点状图案)组成,并通过单个或二三个组合的重叠变化,如随意抓将一把彩球散落于盘里。而此包袱瓷随机定位的纹饰,无拘无束,错落有致,全然是自然天成之态。
“清道光·黄地粉彩开光凤鸟纹包袱瓶”(图17),是2010年广州华艺国际以31.36万元成交的拍品。此瓶颈部,有白地红蓝花相间“彩带”束之。通体施黄釉,开光图纹遍绘全器,以鸾凤和鸣、雉鸡牡丹、荷塘鸳鸯等为主题纹饰,有幸福吉祥、四海升平、花开富贵等寓意。作为特种工艺瓷的延续,此瓶给中规中矩的清代晚期瓷器带来了活泼的气氛。
2012年,北京瀚海还以20.7万元,拍卖成交了一件“清道光·蓝地描金皮球花包袱瓶”(图18)。此瓶造型设计奇巧,巧设锦缎包裹瓶颈,结系彩带。通体施祭蓝釉,上绘描金皮球花卉纹,工整秀丽。其制作精美,寓仕途锦绣、福保平安、平步青云。底书有“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除上述18件之外,另有两件馆藏清代包袱瓶在材质、造型、技法等方面,也尤其独具特色。其中一件“清中期制广珐琅袱系纹瓶”(图19),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包袱瓶多为瓷制,较少见于金属胎珐琅器。此瓶撇口,短颈,圈足。瓶胎通体錾刻水波纹,口沿、圈足鎏金。瓶身以錾银花叶拼贴成的缠枝番莲为底纹,其上以金片贴肩、腹部的“八寶”纹及口沿、圈足处的花叶纹,除贴金处外,皆罩以蓝色透明珐琅釉。包袱部分纹样以金片剪成的细线为界区别于底纹,并以金片贴包袱边缘的卷草、连珠纹,以银片贴方格四叶纹底纹,其上再贴錾金花蝶纹。包袱底纹上除贴金处外,皆罩以绿色透明珐琅釉,边缘花纹间填棕黄色透明珐琅釉。全器花纹满布,银片若隐若现,金片璀璨耀眼,让人有冷峻而华丽之感。
另一件“清制画珐琅包袱瓶”(图20),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其铜胎,敞口短直颈,丰肩下敛,撇足。全器以画珐琅技法装饰,器内施浅蓝釉,器身除局部以浅蓝釉为地外,全器满施黄釉为地,颈部由口缘而下依次饰如意云头、番莲、蕉叶纹。器腹绘红面蓝边的包袱半掩,红色部份绘内含菊花的龟甲锦间装饰对蝶、桃实等;包袱背面浅绿色地绘团花,包袱以外之隙地绘黄地番莲纹为饰,富丽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