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跌宕添神韵

来源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w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扬法,通俗地说,就是褒贬法。“抑”就是贬,批评的意思;“扬”就是褒,赞美的意思。抑扬法指的是在一篇文章中,褒与贬先后出现在同一人物或同一事物上,以此强化感情,造成文笔跌宕起伏,突出人物形象,增强表达的艺术性。抑扬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欲扬先抑,即为了肯定和褒扬某人或物,先作某些退让,有意贬抑或否定,而后再着力褒扬。
   二是欲抑先扬,又叫抬高跌重法,本意在贬抑,却先以扬入手,竭力加以抬高。
   运用抑扬法,必须着重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明确“抑”与“扬”的辩证关系。“抑”是手段,“扬”是目的。“抑”不过是虚张声势,撩人眼目;“扬”才是真情所寄。前面的“抑”是为后面的“扬”蓄势,前面“抑”得越低,后面便“扬”得越高。人物或事物的价值,可在一抑一扬、一起一落之间表现得更充分、更彻底。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丑石》就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文中先“抑”:丑石极不规则,不能垒墙,不细腻,不光滑,不能刻字雕花,不能浣纱捶布,是一块毫无用处的丑到极处的丑石。然后笔锋一转“扬”:丑石原来是几千年前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块陨石,它补过天,发过热,闪过光,给了祖先光明、向往、憧憬,掉下来默默地忍受误解和寂寞。由于作者处理好了抑与扬的辩证关系,文中“抑”的内容不仅没有损害丑石的形象,而且有助于彰显出丑石是一块伟大的石块。
    其二,把握“抑”与“扬”的分寸。是不是“抑”到极处,也就是“扬到极处”呢?不能这样笼统地说。“抑”的分寸,一要掌握在现象或外形的极处;二要掌握在“迫于反击”的极处。反击战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开始的,文章的“抑”也止于“撩拨”到顶的时候。假如蒲松龄的《促织》里那个少年在三“笑”后,在“屡撩”的情况下,小虫还不暴怒反击,就说明少年“笑”得有理,小虫真的无用。而作品恰选在这里起“扬”,有分寸,用得恰到好处。
其他文献
那座古城以光洁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民居以及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而闻名遐迩。城里四季开满鲜花,整座古城浸透在水一般的诗意之中。这是10年前去过这个地方的人的观感。10年后,这座古城已经被鳞次栉比的商铺覆盖,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摩肩擦背,人声鼎沸。诗情画意已经荡然无存。   理想也是一种诗意。有一篇文章谈到牛津大学为何一直领先其他有名的大学,一个因素就在于它始终保持着古朴的风格。让初到牛津的
期刊
小学四年级那年,为了让我能在一个更好的环境里读书,爸爸帮我转学到了县城里的一所重点实验小学。带着一丝不舍和担忧,我迈进了新学校的大门。和原来的学校相比,这里很漂亮,各种设施都很齐全。高大的教学楼、现代化的操场、柔软平整的草坪、四处飘香的食堂……让我觉得新奇,暂时抚平了我内心的不安,甚至还生出了一丝小小的期待。   随着一声清脆急促的上课铃声,我被班主任老师领进了教室。当我踏进教室的第一步起,就
期刊
时间:寒冬的一个早上。   地点:一片茫茫的荒原上。   人物:善良、金钱、地位、权力、时光老人。   背景:善良被人们扔到了一片寒风呼啸的茫茫荒原上,那儿荒无人烟,只有善良一人在无边无际的荒原中走着。   (画外音:善良正急切地想着回家,想着回到人们的心中。)   (突然,远处有一辆奔驰轿车从善良身边疾驰而过,是金钱的车,善良似乎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善良:停车!停车!(满怀希望地招着手。)
期刊
因为猴年的缘故,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今年格外抢眼,他致力于在国内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故事,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久前,六小龄童版孙悟空作为中国首个文学形象,进驻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在杜莎夫人蜡像馆近200年的历史上,中国神话人物进驻还是第一次。六小龄童说:“这不仅是对我所塑造的孙悟空形象的肯定,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元素不断地在与西方文化交汇相融。这就是超越了政治、经济和种族的文化力量。”  如果说六小
期刊
去过庙里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地管理账务,所以常常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俩放在同一个
期刊
娄城三老翰墨展上,少长咸集,群贤毕至。   开幕式上,应众人之求,三老联袂挥毫献艺。赵老不假思索泼墨画出水上水下几许荷叶,中有荷花含苞待放,煞是喜人;钱老成竹在胸,只寥寥几笔,三两游鱼跃然纸上,一条条栩栩如生;孙老略一凝神,一株岸边杨柳迎风摇曳,婀娜多姿。   孙老画罢,回头对赵老、钱老的高足说:“来,添一笔,助助兴。”   不知是不敢在“班门”前弄斧,还是中国文人固有的君子之风,几位
期刊
攀比是学海上千帆竞发的船只,因为它,才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攀比是攀登生命高峰的一根绳索,因为它,才能奋然前行到达光辉的顶点;攀比是中学生奔赴考场的一阵阵嘹亮的号角,因为它,才能不断冲刺、超越,笑傲考场。   攀比是一种进取,是一种竞争,更是一种超越。   攀比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它是面对前辈们的权威,敬而不畏,敢于向他们提出挑战,一比高下的豪情与气魄。明朝梅之焕看到
期刊
一个不到5岁的孩子,帮助我度过了一个儿童神经外科医生的最初阶段。她叫内奥米,病危住进我们医院时只有4岁。她患了一种极为复杂的脑瘤,昏迷不醒。   这是25年前的事。第一次手术后,内奥米恢复了知觉,甚至在绷带还缠着她的头时,就表现出孩子充满活力的神态。我第一次和她交谈时,她缓缓地抬起自己的脚,以挑战者的口气说:“假如我能活到5岁,我要学会骑两轮车!”   在等待内奥米恢复体力、准备给她做第二
期刊
四周好安静呢。  我呆坐在床前,怀着崇高的敬意,仔细地聆听着手腕上时间流动的声音。  声波不停地在房间里回旋,然后,被我的耳朵捕捉到,不甘心地化作清脆而又富有节奏感的旋律,萦绕在我的心间。  也只有在这样绝对安静的时候,才能听到这样动听的乐曲吧。  我压抑住呼吸,不敢发出一点声响,害怕这易碎的玻璃杯会在我的轻轻触碰之下,化为一地的碎片。  然而,现实又常常那么不尽如人意。一阵杂乱无章的声音不请自来
期刊
退休女教师露泽娜·斯坦利是捷克的犹太人,二战期间,她的全部亲人都惨死在奥斯威辛纳粹集中营,只有她一个人死里逃生。她是幸存者。   一位名叫山下正男的日本男人,他的全家人都在数年前的阪神地震中死去,唯有他因碰巧出门才幸免于难。他也是幸存者。   然而他们是否真的幸存着?   1996年9月,人们在神户震后简易棚户屋区内发现山下正男的尸体时,他过世已近一年。据当地报纸报道,他是这样孤独死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