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刍议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数字图书馆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的背景、意义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阐述,探讨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对加强两者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两者之间的联系 加强两者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a)-0254-03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种类和形式也越来越多,其传播途径和方式也更为丰富。传统图书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因此人们提出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设想。数字化图书馆的诞生不仅给图书馆业带来一场革命,而且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为完善服务手段,提高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国家于2002年启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建设,图书馆服务由此迈入了一个崭新的、令人振奋的时代。本文拟就共享工程建设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等相关问题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1 数字图书馆
  1.1 数字图书馆的由来
  “数字图书馆”一词是由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而来。1945年美国著名科学家布什(V·Bush)发表了《诚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文。文中,他首次提出将传统的图书馆馆藏文献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以求增强馆藏量,改善服务手段,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更好地服务社会,为人们展示了未来图书馆发展一个美好而发达的愿景。这应该是数字图书馆的最早雏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1978年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F·W·Laneaster)第一次向世人详细描述了电子图书馆的前景,从而为电子技术在图书馆的运用拉开了帷幕。但数字图书馆的最早提出却是在1988年。当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伍尔夫(W·Wulf)在其撰写的国际合作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模式。此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欧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并随即付诸实施,美、英两国率先开始建设数字图书馆,之后法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也相继展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1.2 数字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在欧美的迅猛发展,一经实施,就得到了我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但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发起步较晚,始于1995年。经过几年研究,1997年,“中国实验性数字图书馆项目”由文化部向国家计委立项,拉开了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序幕;1998年,“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立;1999年,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与首都图书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就建立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示范试点单位一事签订了合作意向书,首都图书馆成为第一个“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单位;2000年底,文化部在海南召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一期规划(2000—2005年)》,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绘制了蓝图。2001年年初,国家计委批准“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立项,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研究的高潮。2001年5月23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通过专家技术鉴定。至此,中国数字图书馆进入初步实用阶段。
  虽然起步晚,但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势头却异常迅猛。短短几年,我国数字图书馆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个别领域甚至已经超越了一些发达国家。尽管如此,但其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推广和普及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基层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可谓进展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以焦作市为例,焦作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应该来说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其下辖的七个公共图书馆中,仅有焦作市图书馆一家实施了数字图书馆建设,且规模不大,资源量较少。全国的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令人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力推进,除了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之外,各地数字图书馆建设也在蓬勃发展。许多地区在规划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同步规划了数字图书馆建设。2010年,国家图书馆在山东、新疆、厦门、黑龙江等省市进行了国家数字图书馆区域全覆盖的试点工作,为在全国推广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成果提供了经验。2011年9月,文化部、财政部共同推出“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此项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数字图书馆在广大基层的普及和发展,标志着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迈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轨道。
  1.3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优点
  1.3.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个不断发展的新生事物。它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下一代因特网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它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可以说,数字图书馆是超大规模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文献信息中心。
  数字图书馆是网络环境和数字环境下图书馆新的发展形态,是利用高新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跨越区域面向公众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更便利于公民查阅资料及终身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内涵还将不断丰富和拓展。
  1.3.2 数字图书馆的优点
  作为新生事物的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其主要具有以下三个优点:一是先进性。传统图书馆采用人工作业为主,计算机技术为辅的服务方式。而在数字图书馆,一切信息都是由计算机管理的,主要的作业方式是自动化管理。各种载体形式的原始信息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转化为数字形式,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统一存贮、传输和管理,其科技含量之高,服务手段之先进是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二是储量大。传统图书馆由于受其空间、经费等因素限制,馆藏量有限。而数字图书馆在馆藏上,由于其多样的储存方式,如磁盘、光盘、磁带等,使得数字图书馆馆藏不再受制于物理空间,所能收藏的信息资源也没有空间制约,其资源容量是海量的;三是便利性。传统图书馆位置固定,相对较远的读者来说,需花费大量时间在往返路上,同时还要受开馆时间的制约。而数字图书馆它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拥有计算机终端网络,登录网站,轻点鼠标,即使和图书馆相隔再远,也可以在几秒种内看到自己想要查阅的信息,这种便捷是传统图书馆做不到的。   2 共享工程建设
  2.1 实施共享工程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各级文化单位尤其是基层文化单位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能力较差、服务手段单一的问题。据有关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50个,约48万人才能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图书0.3册,远远低于国际图联每5万人应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藏书最少3册的标准;有41个地市、445个县没有图书馆,769个县级图书馆全年无购书费,而且大部分图书馆现有的图书存在着“老、旧、破、残”现象。图书馆发展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文化信息的传播。为改变这一现状,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2002年,文化部、财政部在全国范围组织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此项工程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被列为“十一五”期间三大重要文化工程之一。该工程主要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建立国家、省、市、县中心,在乡镇(街道)文化站、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中心)建立基层服务点,以卫星网、互联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实现优秀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2.2 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2.2.1 共享工程是适应时代要求,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
  近20年来,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推动了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卫星传输、互联网络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文化信息资源的制作、传播和保存更为便捷。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引入文化领域,提高了文化工作的科技含量,实现了文化传播和保存载体的转变,使文化传播和保存方式产生了革命性飞跃,对促进内容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对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2.2 共享工程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民心工程
  文化共享工程是政府实现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它的实施,对激发各级文化单位的活力,转变工作机制,提高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还将逐步丰富互联网上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健康、文明的绿色网上空间,对用先进文化占领互联网阵地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力度,将进一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增强先进文化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共享工程是各级政府实施的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2.2.3 共享工程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消除数字鸿沟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文化信息资源建设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状况,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广大边远地区和农村面临着“信息贫困”的局面,难以获取和利用丰富的优秀数字文化资源。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将开辟一条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将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以先进的传播方式传输到广大基层群众,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群众手中。对于打破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状况,消除“数字鸿沟”,提高广大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地区的增产增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2.3 共享工程成效显著
  在党和国家、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十年努力,共享工程六级网络建设(国家、省、市、县、乡、村)业已建成,并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截止目前,中央财政已下拨工程专项建设资金20.7亿元,各地累计投入27亿元,已建成了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867个县级支中心,2.3万个乡镇基层服务点,59.7万个村基层服务点,覆盖了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由光缆连接和卫星接发的两种网络通道已基本建成,并开通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国家数字文化网),数字资源总量28.4TB,包括近百场著名专家讲座、电影300部、地方戏曲122部、图片资料30万幅、图书8万册、期刊篇名40万条。就焦作市来说,目前全市建成了1个市级支中心、10个县级支中心、58个乡镇(办事处)服务点以及1880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覆盖了全市各个地方,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向基层、向群众提供无偿服务。几年来,通过共享工程平台共播放电影100多场次、地方戏曲122部,提供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农业科技和医药保健知识等信息,惠及群众达100多万人次。
  3 数字图书馆与共享工程之间的联系
  一般说来,数字图书馆建设侧重于数字资源建设,共享工程建设重在共建共享。但无论是数字图书馆建设,还是共享工程建设,其核心都是资源建设,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海量信息资源的存储与利用。因此两者既一脉相承、紧密相连,又各具特色、相互区别,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1 实施共享工程为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共享工程始于2002年,当时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刚刚起步,尚不具备向基层提供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因此,为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国家将共享工程作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早期实现形式来实施。经过近10年的建设,共享工程已初步建成国家、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服务网络,各类资源建设总量达108TB。这些已形成的服务网络、数字资源,使得建立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成为可能,为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共享工程与数字图书馆的区别   共享工程与数字图书馆无论在服务手段上,还是在资源建设标准上均存在共性,但又各有差异。服务手段上:数字图书馆主要依托互联网基础,通过国家骨干通信网向全球提供高效服务,以满足网络用户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以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域等限制提供优质服务。而共享工程则是通过覆盖全国的工程网络传输系统传播各种数字文化信息,从而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其传播方式既有互联网,也有卫星、有线电视、光盘等形式。资源建设标准上: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内容偏重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特色馆藏等方面,共享工程则把重点放在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普通百姓上,偏重大众性、实用性。
  3.3 数字图书馆与共享工程相互促进
  3.3.1 共享工程取得的成效为数字图书馆的全面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共享工程经过多年建设,已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工程网络。整个工程中既有场所、房屋、计算机、网络等基础硬件,也有经费保障、资源、队伍水平等软实力,而且也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为数字图书馆的全面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3.2 数字图书馆建设进一步促进共享工程发挥作用
  近年来,我国电子出版物飞速发展,全国各出版机构已出版了3000多种电子出版物,国内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建设也相继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如,维普、万邦、超星等大型数据库)。电子版图书、报纸和期刊的出现与发展以及国内出版发行的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日益丰富,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源数据。而这些资源也恰恰是共享工程开展服务所必备的信息资源。因此将共享工程与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结合起来,有利于丰富共享工程的资源量,提高共享工程的社会效益。2008年7月国家图书馆通过共享工程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5万种330万册电子图书以及19万种、38万册电子图书的远程账号访问服务,这些数字资源投入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2011年12月26日开通的河南省数字图书馆就与共享工程结合,使广大读者可以浏览全文图书200多万种,全文期刊9000多种,原版原貌当天更新的报纸500多种和实时更新主流畅销类期刊3000多种等。
  4 大力加强工程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4.1 加大宣传,形成共识
  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都是新时期党和国家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完善基层文化设施,提高基层文化服务能力的重大惠民工程,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必然需求。两者面向的服务对象都是广大群众,惠及的也同样是全社会各阶层。因此,作为新生事物,如何使受众了解其用途并熟练使用,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是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其基本情况和功能、作用,提高社会各界对两者的认知度,使各级领导、广大群众、全社会更多地了解它、走进它,从而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4.2 完善制度、提供保障
  4.2.1 建立人力物力保障制度
  由于配套政策的缺失和滞后,导致各地区在工程建设时寻求人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无据可依或者是依据很少。这种情况与“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地方配套资金的不到位原因如出一辙。因此,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在人员、场地、经费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既要保障建设资金足额到位,也要保障日常的运行经费(用于宽带、耗材、维护、设备更新等),同时还要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并加大督察力度,抓好落实。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规章制度,为两大民心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4.2.2 建立合作共建制度
  数字图书馆和共享工程都是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的重大惠民工程。两者一脉相承,应紧密结合,互为支撑,形成合力,共同在公共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应建立两者共建制度,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在技术平台和网络建设上,做好协调,不重复建设;在标准规范上,统一规则,相互兼容。
  4.3 强化培训,提高能力
  无论是共享工程建设,还是数字图书馆建设,都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素质要求很高。近些年来,由于图书馆地位未得到足够重视,各级公共图书馆馆员与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等仿佛是两个相差极大的级别而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致使图书资料专业、计算机专业、自动化专业等方面的人才择业时很少会将图书馆置之优先考虑的范围,这也是一直以来图书馆难以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原因。随着馆员队伍中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减少、年龄老化等问题的加重,现有馆员又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在职学习和培训,馆员业务水平难以出现质的提高,这些无法适应工程建设要求的现象是不容忽视的,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加以改观。应建立科学、灵活的人才进出和培养机制,并对现有人员加强培训;应按照逐级负责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即国家、省、市、县、乡村(社区)一级培训一级,尽快培养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能服务的人才队伍。
  4.4 不断创新,提高服务
  共享工程与数字图书馆均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产物,而且其内涵和外延都随着科技的发展还在不断地拓展和延伸。因此,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服务上,都需要紧跟时代脉搏,不断创新,才能满足群众需要。在服务上。目前两者开展服务的方式主要由数字资源供应、图书馆平台、传输平台以及终端这4个环节组成。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着访问接口(目前图书馆界没有通用的接口)、数字资源存储格式、使用权限获取方式各自为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服务的延伸,不方便用户使用,需要我们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手段,改变以往的模式,制定出统一的访问接口,使用一致的储存格式,规范访问权限的获取,为读者提供便利。在技术上,应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互联网、卫星网、有线(数字)电视、移动通信网、电子政务网等多种传输渠道,积极探索网络电视、IPTV、3G等新兴技术手段在图书馆的运用,让科技发展的成果与服务群众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共享工程建设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结果,是新的历史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将两者紧密结合,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效,为广大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人类丰富的文化成果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实惠,实现提高全民素质、传播先进文化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欢.浅谈数字图书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的重要地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0):11-12.
  [2] 彭敏.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11x):23.
  [3] 焦风满,刘振芳.试论“共享工程”与基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Z].
  [4] 郑蜀.与数字图书馆紧密结合,推动共享工程高速发展[Z].
  [5] 伍清霞.数字图书馆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关系[J].图书馆学刊,2011(1):9-12.
  [6] 周和平.加快公共图书馆立法[N].光明日报,2011-03-04.
其他文献
自主创新:从内容上讲包括三方面,一是原始创新.即通过科研和开发,努力获得更多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即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
摘 要:中共中央下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政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曾说: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变化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信仰;二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责任感;三是中国的下一代能否实现廉政。广大青少年是社会的一个群体,祖国的未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作为全社会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天的宝宝,总是会给父母出许多饮食方面的难题,或者食欲不振,饭量锐减,或者消化不良,挑食偏食,从而导致宝宝体重下降,让父母愁肠百结。那么,该怎么调理夏季饮食,才能让自己可爱的小宝
当今高校教育体系中,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力军,在高校人才培养和维护校园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下高校不断扩张,学生人数逐年增长,辅导员工作内容也愈加繁
目的:分析改良Chevron截骨法联合软组织松解术应用于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患者疗效,观察足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31例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患
分析了中关两国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结构的差异,探讨了中关两国能源消费差异的经济学内涵,认为经济指标GDP并不能完全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却很可能影响后
物质流指标及其分析方法,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颖而简捷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利用软锰矿浆进行烟气脱硫,并副产电解锰、高纯碳酸锰及尾渣综合利用生产水泥辅料的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
德,人的生存之基础,立足之根本。中职院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绝大部分的中职毕业生通过此平台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到属于自己的工作岗
在音乐欣赏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审美价值,同时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力,以音乐触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赏析作品让学生获得精准的理解力.本文将从音乐欣赏教育出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