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在校园文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欲和成功欲,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具体体现。在校园文学活动中,学生牢记“勤、真”二字箴言,即可激发自我的参与欲和成功欲。
【关键词】语文素养;以人为本;校园文化;教育观念;培养兴趣
新时期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校园文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欲和成功欲,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具体体现。这里所研究的“校园文学”,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而是围绕着写作目标而开展的校园文学活动,它以写作为中心,向外展开,包括阅读、社会实践、生活体验等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如何激发学生在校园文学活动中积极参与文学活动的欲望,和努力获得文学成功的欲望?笔者试着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去展开研究以期探寻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最终激发学生的欲望,提高激发的效果。
1. 学校角度
学校要确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积极创造净化、美化、静化、绿化的人文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
校园文化不仅具有美化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着隐性教育的作用。积极营造“修德、笃学、励志、尚美”的校风,能够引导学生建立互助、坦诚、友善的同学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人际交往氛围,引导全体师生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奋进。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的精神环境,如同一个无形模型,塑造着人的心灵,其影响是深远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
首先,学校要坚持校园整体文化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一致,浑然一体。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的一部分,但不是孤立的,充分体现出和谐之美,符合建设和谐校园的理念。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辅,精神文化建设为主。倡导师生共同制作校园海报、黑板报,征集校园标语等等,让每一个橱窗、每一块黑板、每一个花圃、每一条标语都成为和谐校园整体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再次,学校要大力支持建设课余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丰富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又可以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既能够增长学生的才干,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师角度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科学研究、观察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尤其要树立新的人才素质观。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教师眼中的“人才”,不应只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而应从多方面来评价。“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抓牢课内外两大阵地。
首先,立足课堂——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它感兴趣,是否爱学、乐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兴趣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强烈欲望,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明显的动力作用。而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往往与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艺术密切相关。
其次,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学活动。比如文学社活动,广播站、电视台校园小记者采访活动,诗歌朗诵会、读书讨论会、文学笔会和校园文学论坛,“文学进校园——与著名作家面对面”的作家文学创作讲座,读书节期间,全校师生读书笔记展示,师生网络写手博客展示,还有组织作文大赛、指导学生发表作品以及与同类学校文学社团的户外联谊活动等,这些活动都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文学活动的参与欲和成功欲。
兴趣和热情被激发了,写作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文学创作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学习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之中的,也就是说,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本,培养起学生的兴趣点,语文教学才会成功。
3. 学生角度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校园文学活动中,学生如何激发自我的参与欲和成功欲?笔者以为,牢记“勤、真”二字箴言即可以做到。
勤——勤读、勤写。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必须每天阅读,养成勤读习惯,获得广泛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
名人成功的经验既能够激发写作热情,还能帮自己树立信心。勤写勤练,积极参加各类文学活动和作文竞赛,在实战中积累经验,享受辛勤劳动和丰收的快乐。
真——真人、真事、真情。学生在作文时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司空见贯的生活,熟悉了解的人物,要去写时,却感到无啥可写。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缺少发现。观察是作者认识生活,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接触的许多事物仔细看,仔细听,仔细分析研究,这就是观察-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外界的事物去感知。学生要学会观察,要观察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喜怒哀乐;观察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观察自然界的雷、电、雨、雪,花、鸟、虫、鱼……要留心观察身边的景物,周围的生活。
哲人云:“愤怒出诗人”,意为真情实感和表达愿望可以产生艺术天才。杰出的作家是这样,中学生亦然。因为感情和欲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只要有了真情实感,就会激起血液循环的亢奋,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内形成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使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于是头脑中储存的许许多多的人、事、物、景以及妙词佳句都会纷纷涌现出来,并有形诸笔端的迫切感,这时就易成文,且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感染力强的好文章。
当然,每个学生各有不同,应根据自己的特点自我激励,参与相应的文学活动,激发写作欲望,培养写作兴趣,那样才能够收到最佳的效果。
在新课程中,语文课本不是教学的惟一依据,只是一种教学媒体;课堂不是语文教学的限定场所,只是提供一种时空。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也就是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活动,反过来说,校园文学活动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语文教育丰富多样的内涵与形式,甚至有时校园文学活动就是语文教育的实践形式。
参考文献
[1] 彭小明、王世龙《论校园文学》
[2] 施向军《开拓校园文学大课堂的尝试》
[3] 黄伟《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发展》
收稿日期:2013-04-08
【关键词】语文素养;以人为本;校园文化;教育观念;培养兴趣
新时期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校园文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欲和成功欲,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具体体现。这里所研究的“校园文学”,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而是围绕着写作目标而开展的校园文学活动,它以写作为中心,向外展开,包括阅读、社会实践、生活体验等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如何激发学生在校园文学活动中积极参与文学活动的欲望,和努力获得文学成功的欲望?笔者试着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去展开研究以期探寻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最终激发学生的欲望,提高激发的效果。
1. 学校角度
学校要确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积极创造净化、美化、静化、绿化的人文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
校园文化不仅具有美化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着隐性教育的作用。积极营造“修德、笃学、励志、尚美”的校风,能够引导学生建立互助、坦诚、友善的同学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人际交往氛围,引导全体师生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奋进。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的精神环境,如同一个无形模型,塑造着人的心灵,其影响是深远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
首先,学校要坚持校园整体文化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一致,浑然一体。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的一部分,但不是孤立的,充分体现出和谐之美,符合建设和谐校园的理念。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辅,精神文化建设为主。倡导师生共同制作校园海报、黑板报,征集校园标语等等,让每一个橱窗、每一块黑板、每一个花圃、每一条标语都成为和谐校园整体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再次,学校要大力支持建设课余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丰富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又可以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既能够增长学生的才干,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师角度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科学研究、观察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尤其要树立新的人才素质观。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教师眼中的“人才”,不应只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而应从多方面来评价。“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抓牢课内外两大阵地。
首先,立足课堂——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它感兴趣,是否爱学、乐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兴趣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强烈欲望,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明显的动力作用。而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往往与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艺术密切相关。
其次,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学活动。比如文学社活动,广播站、电视台校园小记者采访活动,诗歌朗诵会、读书讨论会、文学笔会和校园文学论坛,“文学进校园——与著名作家面对面”的作家文学创作讲座,读书节期间,全校师生读书笔记展示,师生网络写手博客展示,还有组织作文大赛、指导学生发表作品以及与同类学校文学社团的户外联谊活动等,这些活动都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文学活动的参与欲和成功欲。
兴趣和热情被激发了,写作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文学创作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学习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之中的,也就是说,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本,培养起学生的兴趣点,语文教学才会成功。
3. 学生角度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校园文学活动中,学生如何激发自我的参与欲和成功欲?笔者以为,牢记“勤、真”二字箴言即可以做到。
勤——勤读、勤写。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必须每天阅读,养成勤读习惯,获得广泛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
名人成功的经验既能够激发写作热情,还能帮自己树立信心。勤写勤练,积极参加各类文学活动和作文竞赛,在实战中积累经验,享受辛勤劳动和丰收的快乐。
真——真人、真事、真情。学生在作文时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司空见贯的生活,熟悉了解的人物,要去写时,却感到无啥可写。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缺少发现。观察是作者认识生活,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接触的许多事物仔细看,仔细听,仔细分析研究,这就是观察-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外界的事物去感知。学生要学会观察,要观察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喜怒哀乐;观察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观察自然界的雷、电、雨、雪,花、鸟、虫、鱼……要留心观察身边的景物,周围的生活。
哲人云:“愤怒出诗人”,意为真情实感和表达愿望可以产生艺术天才。杰出的作家是这样,中学生亦然。因为感情和欲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只要有了真情实感,就会激起血液循环的亢奋,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内形成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使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于是头脑中储存的许许多多的人、事、物、景以及妙词佳句都会纷纷涌现出来,并有形诸笔端的迫切感,这时就易成文,且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感染力强的好文章。
当然,每个学生各有不同,应根据自己的特点自我激励,参与相应的文学活动,激发写作欲望,培养写作兴趣,那样才能够收到最佳的效果。
在新课程中,语文课本不是教学的惟一依据,只是一种教学媒体;课堂不是语文教学的限定场所,只是提供一种时空。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也就是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活动,反过来说,校园文学活动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语文教育丰富多样的内涵与形式,甚至有时校园文学活动就是语文教育的实践形式。
参考文献
[1] 彭小明、王世龙《论校园文学》
[2] 施向军《开拓校园文学大课堂的尝试》
[3] 黄伟《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发展》
收稿日期:201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