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管理学不仅明确地将其他国家机关当作研究对象,而且也把其他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之中。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管理构成当代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研究领域。该领域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管理等主题密切相关。本文以第三部门管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第三部门管理的管理机制,存在的困境及突破,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第三部门管理;困境;突破
1.第三部门的含义
第三部门就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和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之间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2.第三部门的管理机制研究
第三部门的管理机制可以分为外部管理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所谓外部管理机制,是指国家对第三部门的管理机制。具体而言,就是指国家对第三部门的立法管理、资格认证、注册管理、税收管理、财务审计、统计管理等。这些领域的研究在西方国家比较成熟,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也比较规范,但是在我国尚处于较为混乱的初始阶段。
内部管理机制指的是从第三部门的内部结构入手,研究如何建立适合各类非營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机制问题。这部分内容包括了第三部门组织机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内部监督机制、日常管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等。
3.我国第三部门发展面临的困境
(1)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及其模糊,第三部门组织往往是政府行政权力的衍生物,缺乏本应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从政府的角度看,社团应该首先增强能力,完善自身的体制建设,然后才能考虑独立性问题;而从社团的角度看,政府部门应当先放弃对社团的行政干预,然后才能放弃资金支持。这种矛盾的解决只能依靠双方长时间的相互博弈,速度是很缓慢的。
(2)缺乏资金、人才等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现如今,我国第三部门组织中,无论是官办的、半官办的还是纯民间的,绝大部分都反映经费不足。资金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头号因素。而人才不足,是因为我国尚缺乏专门的第三部门专业人才培训机制,而且第三部门吸纳了大量政府淘汰的冗员和离退休人员,妨碍了优秀人才进入。
(3)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部门大发展。
(4)缺乏对第三部门权威、常规性的监督机制。由于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模糊,而且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第三部门在实际运作中不会受到强有力的监督,如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各种违章操作具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增加了社会的交易成本。
(5)公众对第三部门的认同度不高。对于官办性质浓厚的第三部门,公众往往将其作为第二政府对待,而对其实力弱小的草根组织,公众往往对其能力持怀疑态度,从而忽视了他们的存在或坚持对他们进行谨慎的评价。此外,在这个集权化明显的社会中,公众上不能真正体会到第三部门的存在和发展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因此第三部门能否得到深层次认同也就可想而知了。
4.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突破
(1)政府对第三部门的重新定位。我国第三部门与政府关系密切并不是问题的根本。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三部门容易受到政府的控制,丧失独立性,从而染上浓重的官办色彩。政府必须改变对第三部门的定位:第三部门不一定是接受机构精简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场所,而是承接政府部门社会职能的组织;第三部门不应是政府职能转变形式化的工具,而是公民社会中最活跃的公共部门;第三部门的发展不是在向政府夺权,而是在帮助政府治理社会。
(2)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明晰化。保持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西方第三部门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一。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关系应逐步明确以下几点:一是政府应该承担第三部门发展所需的大部分资金,且财政拨款不应以左右第三部门自身运作为条件;二是政府是第三部门发展的监督者,但是监督要依法进行;三是政府不是第三部门的领导者,而是其合作者。
(3)健全第三部门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是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是许多第三部门组织主动依附政府机构的重要原因。因此,健全第三部门相关法律法规是维护其合法性、独立性和组织权益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第三部门自身的复杂性,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4)“官办”社团的改革。逐渐弱化与政府业务主管机构的关系是“官办”社团发展的趋势。随着这个趋势的发展,其原有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等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通过借鉴国外运作模式和国内的草根组织的发展经验,变原来权力集中化、组织行政化的封闭型组织结构为分权化、开放式的组织结构,主动迎接社会选择。
(5)鼓励民间组织的发展。只有自生自发、自下而上兴起的民间组织越来越强大,我国第三部门才能逐渐走向兴盛,我国的国民社会才能走向成熟。这类民间组织的发展将刺激“官办”社团的改革,也将极大活跃我国的公民社会。作为政府机构,要鼓励他们的发展,就应该在注册登记、筹措资金、改进技术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为其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5.总结
本文通过对第三部门的含义概念进行介绍,再对第三部门的管理机制进行梳理,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罗列出第三部门管理在我国发展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地解决措施,有助于更好地解决第三部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戈登·怀特.公民社会、民主化和发展:廓清分析的范围[M]:64.
[2]莱斯特·M.萨拉蒙等.全球公民社会——非盈利部门视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孙健.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4):69-70.
【关键词】第三部门管理;困境;突破
1.第三部门的含义
第三部门就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和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之间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2.第三部门的管理机制研究
第三部门的管理机制可以分为外部管理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所谓外部管理机制,是指国家对第三部门的管理机制。具体而言,就是指国家对第三部门的立法管理、资格认证、注册管理、税收管理、财务审计、统计管理等。这些领域的研究在西方国家比较成熟,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也比较规范,但是在我国尚处于较为混乱的初始阶段。
内部管理机制指的是从第三部门的内部结构入手,研究如何建立适合各类非營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机制问题。这部分内容包括了第三部门组织机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内部监督机制、日常管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等。
3.我国第三部门发展面临的困境
(1)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及其模糊,第三部门组织往往是政府行政权力的衍生物,缺乏本应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从政府的角度看,社团应该首先增强能力,完善自身的体制建设,然后才能考虑独立性问题;而从社团的角度看,政府部门应当先放弃对社团的行政干预,然后才能放弃资金支持。这种矛盾的解决只能依靠双方长时间的相互博弈,速度是很缓慢的。
(2)缺乏资金、人才等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现如今,我国第三部门组织中,无论是官办的、半官办的还是纯民间的,绝大部分都反映经费不足。资金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头号因素。而人才不足,是因为我国尚缺乏专门的第三部门专业人才培训机制,而且第三部门吸纳了大量政府淘汰的冗员和离退休人员,妨碍了优秀人才进入。
(3)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部门大发展。
(4)缺乏对第三部门权威、常规性的监督机制。由于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模糊,而且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第三部门在实际运作中不会受到强有力的监督,如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各种违章操作具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增加了社会的交易成本。
(5)公众对第三部门的认同度不高。对于官办性质浓厚的第三部门,公众往往将其作为第二政府对待,而对其实力弱小的草根组织,公众往往对其能力持怀疑态度,从而忽视了他们的存在或坚持对他们进行谨慎的评价。此外,在这个集权化明显的社会中,公众上不能真正体会到第三部门的存在和发展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因此第三部门能否得到深层次认同也就可想而知了。
4.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突破
(1)政府对第三部门的重新定位。我国第三部门与政府关系密切并不是问题的根本。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三部门容易受到政府的控制,丧失独立性,从而染上浓重的官办色彩。政府必须改变对第三部门的定位:第三部门不一定是接受机构精简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场所,而是承接政府部门社会职能的组织;第三部门不应是政府职能转变形式化的工具,而是公民社会中最活跃的公共部门;第三部门的发展不是在向政府夺权,而是在帮助政府治理社会。
(2)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明晰化。保持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西方第三部门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一。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关系应逐步明确以下几点:一是政府应该承担第三部门发展所需的大部分资金,且财政拨款不应以左右第三部门自身运作为条件;二是政府是第三部门发展的监督者,但是监督要依法进行;三是政府不是第三部门的领导者,而是其合作者。
(3)健全第三部门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是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是许多第三部门组织主动依附政府机构的重要原因。因此,健全第三部门相关法律法规是维护其合法性、独立性和组织权益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第三部门自身的复杂性,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4)“官办”社团的改革。逐渐弱化与政府业务主管机构的关系是“官办”社团发展的趋势。随着这个趋势的发展,其原有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等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通过借鉴国外运作模式和国内的草根组织的发展经验,变原来权力集中化、组织行政化的封闭型组织结构为分权化、开放式的组织结构,主动迎接社会选择。
(5)鼓励民间组织的发展。只有自生自发、自下而上兴起的民间组织越来越强大,我国第三部门才能逐渐走向兴盛,我国的国民社会才能走向成熟。这类民间组织的发展将刺激“官办”社团的改革,也将极大活跃我国的公民社会。作为政府机构,要鼓励他们的发展,就应该在注册登记、筹措资金、改进技术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为其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5.总结
本文通过对第三部门的含义概念进行介绍,再对第三部门的管理机制进行梳理,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罗列出第三部门管理在我国发展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地解决措施,有助于更好地解决第三部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戈登·怀特.公民社会、民主化和发展:廓清分析的范围[M]:64.
[2]莱斯特·M.萨拉蒙等.全球公民社会——非盈利部门视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孙健.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