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作文,让人头疼”形象地反映了目前作文教学中的尴尬和无奈。学生常常对着作文发呆或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半天才“挤出”一点儿或随手拿起一本作文书,七拼八凑,应付了事。久而久之,不少学生便害怕作文,厌恶作文,一上作文课就头疼。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写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写作。
一、 创设生活情境
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生活空间比较小,接触面比较狭窄,常常碰到学生头脑中写作素材不足,缺乏生活积累的现象。因而作文时往往觉得“无话可说”、“头疼”,从而产生逃避、畏惧的心理。对付这一现象,最好的方法是指导学生挖掘生活源泉,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到生活中去,从不同的角度,拓宽学生积材视野,培养学生的积材能力,引导学生多读、有选择地读课外书,积累优美词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地观察积聚习作素材,才能保证学生习作思路畅通,应用自如。
例如:春天来了,可以带领学生到田野里和小蜜蜂、小蝴蝶做游戏;夏天来了,可以带领学生挽起袖子,卷起裤腿,跳进小河中逮鱼摸蟹;秋天来了,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果园和叔叔阿姨们分享收获的喜悦,爬到大山上去感受秋叶的变化;冬天来了,可以和学生一起在运动场上做游戏……
在每次活动之后,老师常常会意犹未尽地问学生:“刚才,老师只顾自己玩了,没有注意到你们,真遗憾,你们愿意把你们的快乐分点给我吗?”学生当然愿意,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后,学生的感触就丰富丰富起来,于是争先恐后地说给我听,写给我看。这时我便会引导学生说,其实作文就是来自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受。
二、创设场面情境
场面情境的创设,有刻意的创设,也有无意的生成。
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有意地创设场面,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活动时,六(6)班的同学邀请了六(1)班同学进行拔河比赛。比赛前,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比赛时,同学们齐心协力,使出浑身解数,终于赢了;赛后,不等老师布置,学生就兴高采烈地写作文了。在指导学生写体育新闻报道时,六(6)班的同学组织了掰手腕比赛,他们观察入神,很容易地写出了作文。这是教师们为了让学生有内容,有材料可写而刻意创设的情境。
然而,有时无意的情境更能引起学生的惊奇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一个夏天的傍晚,一堂语文课上,突然,天昏地暗,不一会儿便下起倾盆大雨,天地间连成一片雨幕,窗外路上行人一片混乱。这个时候学生的心思已经完全不在课堂上了。本来刚想批评时,忽然脑袋灵光一闪,这不是很好的情境吗?与其花大工夫批评指正,不如顺势引导学生观察写作,我巧妙地引导学生观察雨景。学生高兴极了,或簇拥着来到走廊,或趴在窗沿往外望去,雨后便信笔写下了《好大的雨》、《雨中》等情景作文。这样一次无意的场面生成让学生产生极浓厚的写作兴趣。
三、创设情感情境
小学生的情绪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如果适时地给学生创设一些宣泄情感的情境,学生就容易用语言把他们的情感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情动辞发”的道理。
一个星期一的下午,一只小麻雀飞进教室里,小麻雀一会儿飞东,一会儿撞西,狂躁不已,叫声凄惨。课正上到一关键环节,可这时学生哪里顾得上上课了,眼睛都围着这只小麻雀转了。这可是极好的情境。索性放下书本,立即组织学生观察小麻雀,听听小麻雀的叫声,想想小麻雀为什么会飞到教室里来了,猜猜小麻雀心里在想什么。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便七嘴八舌地回答起来:“小麻雀可能是饿了吧?” “想家了吧?他爸爸妈妈一定着急死了。”“宝贝,别怕,有我在,谁也伤害不了你!”……不久,学生写出了一篇篇充满童趣、爱心的作文,其中,一同学以小麻雀的口吻写的《我好想回家》读了催人泪下。
四、创设想象情境
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他们也最爱写想象作文。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 想象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想象的情境,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切忌以成人的眼光看儿童的世界,因为在儿童的眼里,世界如童话一般,山呀水呀、星星、月亮,周围的一切都是活的,会跑也会飞,会说也会唱……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常给他们创造想象的空间,提高作文兴趣。在教学生对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语言描写必须个性化,必须符合语境,在一次习作课上我特地设置了一幕情景短剧:在紧张而激烈地追逐后,警察抓住了气喘吁吁的惯偷——接下来会怎样呢?让学生展开想象。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沸沸腾腾。大家都在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还谈论自己看过的警匪片。五分钟过去了,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快速地书写着,学生设置的对话妙趣横生。有的说小偷无视警察的威严,公然挑衅,还想动手;有的说小偷看实在不行了,就阿谀奉承,妄想用金钱收买警察;还有的则低声下气,哭哭啼啼,企图用不值钱的眼泪来骗取警察的同情。但,警察不愧是警察,勇敢、正直,毅然决然地把小偷带回警察局。
另外,老师可以播放一些没有说明的音响,让学生通过想象把声音转化为画面,再写下来。例如,播放“自行车铃声、小贩子的吆喝声、人们讨价还价声”,让学生写热闹的街市;播放刺耳的刹车声,让学生进行想象作文。这样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大大提高,同时也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任何一件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能积极地做、认真地做,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厌学变为乐学。作文尤其如此。因此,教师应不遗余力地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乐学作文、乐写作文。
一、 创设生活情境
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生活空间比较小,接触面比较狭窄,常常碰到学生头脑中写作素材不足,缺乏生活积累的现象。因而作文时往往觉得“无话可说”、“头疼”,从而产生逃避、畏惧的心理。对付这一现象,最好的方法是指导学生挖掘生活源泉,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到生活中去,从不同的角度,拓宽学生积材视野,培养学生的积材能力,引导学生多读、有选择地读课外书,积累优美词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地观察积聚习作素材,才能保证学生习作思路畅通,应用自如。
例如:春天来了,可以带领学生到田野里和小蜜蜂、小蝴蝶做游戏;夏天来了,可以带领学生挽起袖子,卷起裤腿,跳进小河中逮鱼摸蟹;秋天来了,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果园和叔叔阿姨们分享收获的喜悦,爬到大山上去感受秋叶的变化;冬天来了,可以和学生一起在运动场上做游戏……
在每次活动之后,老师常常会意犹未尽地问学生:“刚才,老师只顾自己玩了,没有注意到你们,真遗憾,你们愿意把你们的快乐分点给我吗?”学生当然愿意,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后,学生的感触就丰富丰富起来,于是争先恐后地说给我听,写给我看。这时我便会引导学生说,其实作文就是来自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受。
二、创设场面情境
场面情境的创设,有刻意的创设,也有无意的生成。
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有意地创设场面,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活动时,六(6)班的同学邀请了六(1)班同学进行拔河比赛。比赛前,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比赛时,同学们齐心协力,使出浑身解数,终于赢了;赛后,不等老师布置,学生就兴高采烈地写作文了。在指导学生写体育新闻报道时,六(6)班的同学组织了掰手腕比赛,他们观察入神,很容易地写出了作文。这是教师们为了让学生有内容,有材料可写而刻意创设的情境。
然而,有时无意的情境更能引起学生的惊奇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一个夏天的傍晚,一堂语文课上,突然,天昏地暗,不一会儿便下起倾盆大雨,天地间连成一片雨幕,窗外路上行人一片混乱。这个时候学生的心思已经完全不在课堂上了。本来刚想批评时,忽然脑袋灵光一闪,这不是很好的情境吗?与其花大工夫批评指正,不如顺势引导学生观察写作,我巧妙地引导学生观察雨景。学生高兴极了,或簇拥着来到走廊,或趴在窗沿往外望去,雨后便信笔写下了《好大的雨》、《雨中》等情景作文。这样一次无意的场面生成让学生产生极浓厚的写作兴趣。
三、创设情感情境
小学生的情绪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如果适时地给学生创设一些宣泄情感的情境,学生就容易用语言把他们的情感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情动辞发”的道理。
一个星期一的下午,一只小麻雀飞进教室里,小麻雀一会儿飞东,一会儿撞西,狂躁不已,叫声凄惨。课正上到一关键环节,可这时学生哪里顾得上上课了,眼睛都围着这只小麻雀转了。这可是极好的情境。索性放下书本,立即组织学生观察小麻雀,听听小麻雀的叫声,想想小麻雀为什么会飞到教室里来了,猜猜小麻雀心里在想什么。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便七嘴八舌地回答起来:“小麻雀可能是饿了吧?” “想家了吧?他爸爸妈妈一定着急死了。”“宝贝,别怕,有我在,谁也伤害不了你!”……不久,学生写出了一篇篇充满童趣、爱心的作文,其中,一同学以小麻雀的口吻写的《我好想回家》读了催人泪下。
四、创设想象情境
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他们也最爱写想象作文。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 想象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想象的情境,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切忌以成人的眼光看儿童的世界,因为在儿童的眼里,世界如童话一般,山呀水呀、星星、月亮,周围的一切都是活的,会跑也会飞,会说也会唱……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常给他们创造想象的空间,提高作文兴趣。在教学生对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语言描写必须个性化,必须符合语境,在一次习作课上我特地设置了一幕情景短剧:在紧张而激烈地追逐后,警察抓住了气喘吁吁的惯偷——接下来会怎样呢?让学生展开想象。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沸沸腾腾。大家都在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还谈论自己看过的警匪片。五分钟过去了,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快速地书写着,学生设置的对话妙趣横生。有的说小偷无视警察的威严,公然挑衅,还想动手;有的说小偷看实在不行了,就阿谀奉承,妄想用金钱收买警察;还有的则低声下气,哭哭啼啼,企图用不值钱的眼泪来骗取警察的同情。但,警察不愧是警察,勇敢、正直,毅然决然地把小偷带回警察局。
另外,老师可以播放一些没有说明的音响,让学生通过想象把声音转化为画面,再写下来。例如,播放“自行车铃声、小贩子的吆喝声、人们讨价还价声”,让学生写热闹的街市;播放刺耳的刹车声,让学生进行想象作文。这样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大大提高,同时也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任何一件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能积极地做、认真地做,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厌学变为乐学。作文尤其如此。因此,教师应不遗余力地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乐学作文、乐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