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群众舞蹈是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代表着时代文化的发展,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在当代中国文化的整体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键词:文化 群众 舞蹈 特点 发展随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群众舞蹈活动蓬勃发展,人民群众通过舞蹈形式抒发他们对自然、时代、生活的赞美颂扬及质朴的民族情感。群众舞蹈的普及发展对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对发展我国文化事业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它已成为我国艺术事业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劲旅。群众舞蹈作为一门兼容并蓄、紧跟时代步伐的艺术,对于推动社会文化发展、促进个体完善,以及增强社会凝聚力、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群众舞蹈的逐渐普及
艺术为生活服务,无论何种文化最初的产生都是为丰富人们的生活。在物质生活不断完善的同时,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当一种艺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时候,它便会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
时代的不同所赋予的文化特色也就不尽相同。群众舞蹈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产生与发展彰显了它所处时代的特色,表现了时代的特征。在人类艺术历史上,只有能够表达所处时代特点的艺术作品,才有生命力。
群众舞蹈的产生与发展表现了时代特色,引领了时代文化的风尚。舞蹈艺术在当今时代的发展,正是舞蹈艺术的全民参与的具体表现。但群众舞蹈的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要求作品的主题要简单、直接;作品的功能要怡情、娱乐性强。只有结合自身特点,寓教于乐,把时代文化的精髓吸收并蕴含于艺术创作中,才能推动群众舞蹈艺术的逐渐普及。
二、舞蹈创作的主题要贴近生活
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所以一切艺术的创作都离不开生活。群众舞蹈作为一种群体性艺术活动,更应该在创作的时候注重生活。这就要求舞蹈创作者要善于观察群众生活,逐步积累丰侯的自生活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加工,筛选出典型的、普遍性强的“材料”,并对它们有了真正的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之后,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
舞蹈的魅力来自生活,只有贴近生活、充满情感并给人以愉悦的舞蹈,才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不论何种舞蹈,都是源自生活,都是情感的表达方式和生活的娱乐方式。群众舞蹈的根在民间,在社会生活当中。只有走进生活才能不断找到灵感。
三、舞蹈要弘扬时代的主旋律
舞蹈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审美需求和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分别表现着不同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乐趣,反映着他们的社会关系、精神和意志、理想和愿望。舞蹈承载着民族的兴衰、时代的变迁,形象地描绘着各民族、各地域的习俗民风。它不仅记录了历史、传播了民风习俗,还潜移默化地在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中培养了和本民族血肉相连的民族感情和历史的自豪感。
如云南白族的《打歌》,参与这种广场民间歌舞活动的人们边舞边唱:“古时候的天地现在还有,古时候的日月现在还明,古时候的山河现在还在。”古时候我国汉族的“龙”、傣族的“孔雀”、蒙古族的“海青鸟”、彝族的“虎”等原始图腾崇拜物都在群众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得以流传。从“龙舞”、“孔雀舞”等舞蹈中,人们既能学习到丰厚的历史知识,又能体会到原始文化的韵味;既能领略到民族的风骨、精神,又能感受到时代对心灵的震撼。彝族在《打歌》时唱道:“不打歌,不唱歌,会把祖先忘记掉。”人类就是通过这种歌舞的形式教育、维系、传承和发展着本民族的民风习俗和文化特色。
面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面对国际文化竞争的日趋激烈。我们在强调地域的风格、特色,强调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必须着眼于当今时代审美的需要,应以创作出真正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征(包括地域文化特征)的作品来显现中国人的灵魂,特别是显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灵魂。
四、舞蹈追求美的享受
好的舞蹈美得令人陶醉,无论是舞蹈的欣赏者或是舞蹈的表演者,无不陶醉于舞蹈的美之中。美,是所有艺术的最本质的特征。舞蹈也必须讲求美,以美的动作、美的线条、美的造型、美的画面、美的旋律、美的服装,创造出美的形象,表现出美的情操和美的生活内容,去触动人们的心灵,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陶冶人们的道德品质,激励人们的生活热情,鼓舞人们的革命意志。
好的舞蹈可以印象人的一生。因此,我们应该让群众舞蹈通过具体的、直观的四肢体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人的素质及人的思想境界、政治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达到健美肢体、美化心灵、陶冶性情和团结群体的功能,最终满足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舞蹈表现生命之美,群众舞蹈反映人民生活,表现人类生命的情感、意念,娱人的同时自娱。
所有舞蹈都离不开“情感”的表达,情感是舞蹈的灵魂。这个情感是由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方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的情感在心中荡漾时,便用语言来形容,当语言不足以表达时,便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以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情感。所以说,舞蹈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是人“感于物而动”的结果。舞蹈是表现人的炽热情感的艺术形式——这正是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古代学者对于舞蹈起因所做的解释。
仅以东北地区群众最喜欢跳的秧歌舞为例,它的渊源已经相当久远了,在它存在的漫长岁月里,社会的变迁有如阴晴雨雪,随着日出日落早已消失在历史尘埃里,而秧歌舞却仍象白山黑水一样,一如既往地永恒和新鲜,其道理便在于生命生生不息。
故,群众舞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键词:文化 群众 舞蹈 特点 发展随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群众舞蹈活动蓬勃发展,人民群众通过舞蹈形式抒发他们对自然、时代、生活的赞美颂扬及质朴的民族情感。群众舞蹈的普及发展对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对发展我国文化事业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它已成为我国艺术事业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劲旅。群众舞蹈作为一门兼容并蓄、紧跟时代步伐的艺术,对于推动社会文化发展、促进个体完善,以及增强社会凝聚力、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群众舞蹈的逐渐普及
艺术为生活服务,无论何种文化最初的产生都是为丰富人们的生活。在物质生活不断完善的同时,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当一种艺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时候,它便会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
时代的不同所赋予的文化特色也就不尽相同。群众舞蹈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产生与发展彰显了它所处时代的特色,表现了时代的特征。在人类艺术历史上,只有能够表达所处时代特点的艺术作品,才有生命力。
群众舞蹈的产生与发展表现了时代特色,引领了时代文化的风尚。舞蹈艺术在当今时代的发展,正是舞蹈艺术的全民参与的具体表现。但群众舞蹈的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要求作品的主题要简单、直接;作品的功能要怡情、娱乐性强。只有结合自身特点,寓教于乐,把时代文化的精髓吸收并蕴含于艺术创作中,才能推动群众舞蹈艺术的逐渐普及。
二、舞蹈创作的主题要贴近生活
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所以一切艺术的创作都离不开生活。群众舞蹈作为一种群体性艺术活动,更应该在创作的时候注重生活。这就要求舞蹈创作者要善于观察群众生活,逐步积累丰侯的自生活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加工,筛选出典型的、普遍性强的“材料”,并对它们有了真正的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之后,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
舞蹈的魅力来自生活,只有贴近生活、充满情感并给人以愉悦的舞蹈,才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不论何种舞蹈,都是源自生活,都是情感的表达方式和生活的娱乐方式。群众舞蹈的根在民间,在社会生活当中。只有走进生活才能不断找到灵感。
三、舞蹈要弘扬时代的主旋律
舞蹈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审美需求和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分别表现着不同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乐趣,反映着他们的社会关系、精神和意志、理想和愿望。舞蹈承载着民族的兴衰、时代的变迁,形象地描绘着各民族、各地域的习俗民风。它不仅记录了历史、传播了民风习俗,还潜移默化地在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中培养了和本民族血肉相连的民族感情和历史的自豪感。
如云南白族的《打歌》,参与这种广场民间歌舞活动的人们边舞边唱:“古时候的天地现在还有,古时候的日月现在还明,古时候的山河现在还在。”古时候我国汉族的“龙”、傣族的“孔雀”、蒙古族的“海青鸟”、彝族的“虎”等原始图腾崇拜物都在群众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得以流传。从“龙舞”、“孔雀舞”等舞蹈中,人们既能学习到丰厚的历史知识,又能体会到原始文化的韵味;既能领略到民族的风骨、精神,又能感受到时代对心灵的震撼。彝族在《打歌》时唱道:“不打歌,不唱歌,会把祖先忘记掉。”人类就是通过这种歌舞的形式教育、维系、传承和发展着本民族的民风习俗和文化特色。
面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面对国际文化竞争的日趋激烈。我们在强调地域的风格、特色,强调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必须着眼于当今时代审美的需要,应以创作出真正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征(包括地域文化特征)的作品来显现中国人的灵魂,特别是显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灵魂。
四、舞蹈追求美的享受
好的舞蹈美得令人陶醉,无论是舞蹈的欣赏者或是舞蹈的表演者,无不陶醉于舞蹈的美之中。美,是所有艺术的最本质的特征。舞蹈也必须讲求美,以美的动作、美的线条、美的造型、美的画面、美的旋律、美的服装,创造出美的形象,表现出美的情操和美的生活内容,去触动人们的心灵,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陶冶人们的道德品质,激励人们的生活热情,鼓舞人们的革命意志。
好的舞蹈可以印象人的一生。因此,我们应该让群众舞蹈通过具体的、直观的四肢体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人的素质及人的思想境界、政治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达到健美肢体、美化心灵、陶冶性情和团结群体的功能,最终满足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舞蹈表现生命之美,群众舞蹈反映人民生活,表现人类生命的情感、意念,娱人的同时自娱。
所有舞蹈都离不开“情感”的表达,情感是舞蹈的灵魂。这个情感是由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方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的情感在心中荡漾时,便用语言来形容,当语言不足以表达时,便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以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情感。所以说,舞蹈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是人“感于物而动”的结果。舞蹈是表现人的炽热情感的艺术形式——这正是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古代学者对于舞蹈起因所做的解释。
仅以东北地区群众最喜欢跳的秧歌舞为例,它的渊源已经相当久远了,在它存在的漫长岁月里,社会的变迁有如阴晴雨雪,随着日出日落早已消失在历史尘埃里,而秧歌舞却仍象白山黑水一样,一如既往地永恒和新鲜,其道理便在于生命生生不息。
故,群众舞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