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效率视角下影响农民幸福感的因素分析

来源 :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h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发展和公共政策的重要目标.本文采用2014、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地调整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农地调整对农民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特征以及年份效应后结果依然稳健,且个人、家庭与社会特征对农民幸福感存在差异化影响.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社会公平感、家庭收入在农地调整与农民幸福感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且农民对社会公平的诉求更为强烈.因此,应在确保农地产权稳定前提下,充分发挥农地适度调整的积极效应,提高农业经济效率,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契机,营造公平公正社会环境,推进农民幸福感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奋斗史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能够做到正确审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正确解决不同发展时期出现的各种社会难题,不断走出困境取得成功,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来指导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坚持、运用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不懈探索和奋斗的必然结果,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鲁迅在《呐喊》编集中为各篇小说“补记”了篇末日期,“双十节”是贯穿始终的隐形线索.《呐喊》各篇作品发表的五四新文化语境,使得小说家的辛亥、民初体验处在被五四挤压乃至覆盖的状态.鲁迅由张勋复辟事件激活了自民国元年便已开篇的“头发的故事”,并将其扩展为《呐喊》的整体脉络.由“感今”而触发的“怀旧”一开始便是《呐喊》的写作动力,与“时事”相重叠的“历史”则构成了《呐喊》单篇文本的生成机制.在《呐喊》的出版过程与版本变迁中,鲁迅借助现代出版印刷媒介实施其艺术构想.印刷字体的细微差异既揭示了小说家将围绕“头发的故事
作为具有自觉生态意识的生态文学文类大致发轫于18世纪的西方启蒙运动时期,是西方新兴工业技术革命催生的新型文学产儿,并伴随人与非人类世界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持续恶化而日渐兴盛.它通过描写非人类自然世界及物种之间的关系,探究人之肉身和精神对自然生态的依存并反映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复杂纠葛,深挖生态危机的历史文化根源,开展对阴冷的启蒙现代性和张狂的工业技术文明的全面批判、深刻反思、执着纠偏,探寻走出生态危机的文化路径.其体裁庞杂多样,风格诡谲多变,非人类自然世界总是其关注的焦点,对人类与非人类自然世界间的永续和谐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不断解放思想,重塑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年锐意创新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模式和治国理政经验.本文基于系统整体视角,提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制-规范-认知”三维制度环境的分析框架,通过对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权的数量变迁趋势、高频词变化特征等进行分析,将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演化历程划分为以精简事权为主的迅速推进期、以规范事权为主的间断过渡期、以事权类别调整为主的重心转变期、以“放管服”结合为主的系统改革期四个阶段,并根据三维制度环境分析框架阐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要建设“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乡愁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以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乡村地方依恋和个体流动性指标,并将其与地方社区的流动性数据相匹配,检验了农民流动性与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民的流动性是导致乡村地方依恋流失的原因之一,且这一发现是稳健的.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收入公平感是重要的中介变量,即农民流动性通过削弱收入公平感导致对乡村地方依恋的流失.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性别、政治身份、教育水平等会在不同程度上抵消流动性对乡村地方依恋的影
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是新时代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提升全民数字技能的必然要求.数字素养不仅包含人们在数字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字技能,而且包括数字思维、数字价值观等.新时代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主要就是提升大学生正确认知和获取数据信息的能力,通过数据进行交流、沟通、分析、评价的能力,以及保护数字安全、解决数字问题的能力和树立正确的数字价值观等.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必须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理念,顺应时代要求,全面加强大学生数
数字科技正以前所未有之速度影响着全球产业格局变化,数字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也快速推动了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深圳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经历了单核—多核心—团块集聚的时空演化历程.数字赋能下的文化产业分布具有去中心化、高密度集聚的新特征,并倾向于在发达城市中心形成更高层次的连绵发展与块状集聚.在线消费、数字消费驱动网络文化企业与消费市场高度比邻;平台主导的生产组织模式消弭了数字文化供—需关系对成本运输的选址偏好;文化产业数字化激发了长尾经济的发展,引发更多市场主体青睐于彼此间协同集聚.此外,基于内容生产与技术创新
期刊
借鉴布迪厄"符号权力"理论、杜赞奇"文化权力网络"理论、格尔茨"道德互动"理论,以"衣冠禽兽"成语为实验文本,解释法律与语言道德互动的共时表象与历时脉络,求证法律语言与纯粹语言学之间的本质区别,说明法律语言并非纯粹的"符号系统"和"普遍交往",而是一种象征性权力工具,进而主张道德羼入既是法律与语言互动的前提,也是促使法律语义发生歧变、改写的动因和扭力.
为更好地开展研究生教育研究,有必要厘清国内外研究进展,呈现当前研究热点,展望未来研究趋势.本文以1998-2019年国内外核心数据库收录的有关研究生教育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V为主要研究工具,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热点及趋势进行空间可视化计量分析.包含以下内容:一、研究进展:1.主题阶段:国内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国外体现了更高的研究热情与高度关注;2.研究领域:国内集中于高等教育、比较教育,国外则具有跨学科、多领域特点;3.研究机构:国内以高等教育见长,国外则较为均衡;4.文献共被引:国内外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