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多年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其实我一直在重复做着同一件事,让身边的孩子快乐!只有让孩子快乐、对绘画感兴趣才能起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基础上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潜力、动力,也是我们教学的最大目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并非想成为艺术家而学习美术,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作品完成后得到的肯定与鼓励,是其学习的最大动力。
关键词:兴趣 耐心 临摹 范画
一、兴趣教学是基础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美国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也认为在保证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足够的参与时间基础上提供多种参与形式的服务,以开放的观念和形式,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情境,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质,使孩子获得终身受益的知识并能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新课改就是使美术教学朝着情景教学的模式方向进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变成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上来。无疑,我们的美术教学同样需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问幼儿园的孩子们谁会画画,孩子们都举手说自己会画画。到了小学同样的问题,举手的人少了一半,到了初中还是同样的问题,举手的人寥寥无几。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在慢慢的减退,可能与我们的教学方法有关,也可能与我们的教学手段有关,孩子的作品得不到肯定与鼓励,慢慢失去了兴趣。因此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既要充实我们的业务基础,又要学会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学会欣赏学生、表扬学生,当孩子们发挥自己能动性了,我们的教学就变得轻松愉快,而且效果也会更好。要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也对美术老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耐心教学是关键
“耐心、爱心、真心、专心、童心”是我们从事多年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五条标准,可以理解为真心实意的耐心教学,无私奉献的爱心付出,专心、专业的教学态度,充满童心地和学生相处。我一直相信,只有孩子喜欢的教师才会喜欢这个教师的课,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微笑是给学生的最好礼物。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母亲,孩子从上幼儿园就不太听话,到了小学、初中学习也不太好,家长经常被学校老师叫去谈话,谈话内容无疑是你的孩子表现不好,照这样下去肯定是考不上重点大学等等。作为家长的她,心里也非常的难过。然而,在面对孩子时,都是以鼓励的语气对孩子说:“妈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而且这次老师把我叫去,说你最近表现不错,如果在稍微用一点劲儿就会进步更大!”把打骂教育变为安慰教育,鼓励性的话语,欣赏性的眼光给了孩子无比的信心与动力。后来这位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在一封信里他这样写到“妈妈,只有你最欣赏我!”。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母亲的耐心、爱心在孩子一生中起的作用有多大!作为老师,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出发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呢?专心我们的教学态度不用说,因为那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素质。现在的教学过程,不是你是老师他是学生,而是要和学生做亦师亦友,老师除教学外还要在生活中做他的朋友,关心她、爱护她,从她的角度去理解她。如果没有一颗和他一样的心灵,有代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三、临摹教学是途径
小时候我们好多孩子学画画,都是照着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图案样本在旁边描摹,其实这就是最早的临摹训练,对于一个初学的孩子来说,临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很多古代的艺术大师,学画期间都是从临摹开始的。在孩子的绘画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和难点,要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除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还要通过临摹范画的办法直接感受、体验范画中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以及形式技巧。在临摹时要注重方式的多样性,具体而言,应注重四结合:
1)临摹与写生相结合:学生的临摹是为了解决写生中的疑惑和不足之处,不能以临摹代替写生。否则,会造成学生不照着别人的作品就画不出来。临摹一定要遵循写生——临摹——在写生——在临摹——熟练写生的规律。
2)对临与背临相结合:对临就是将临摹品放置在一旁,让学生对表现手法、形式、构图等完全照实绘制,临得越像越好。背临则是放下临摹品,凭记忆背着默画出来,然后再与范画对照,进行修正。重在研究造型的规律和结构的认知,完美地表现造型中的各种具体因素以及整体与局部、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3)长期练习与短期练习相结合:临摹不是复制,为研究物体及物体之间的大比例、大明暗、大关系,我们通常进行短期练习,时间一般控制在1小时左右,比如头像明暗调子练习;但初学者不能总是停留在大关系和大效果上,要继续提高,要学会深入,必须进行长期练习,时间一般6小时以上,对画面形体结构、虚实表现手法、整体与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
4)整体临摹与分解临摹相结合:在学生临摹整体对象的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对临摹对象的各部分进行臨摹的教学方法。其作用是让学生了解整体与局部关系,降低临摹难度,消除学生临摹的畏惧感,达到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
当然,临摹只是绘画的一种辅助方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目的是学习先辈大师们的绘画方法和技巧,而不是复制他们的画。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绘画阶段,能更多更好的掌握前人所创造的艺术成果,得到更多的营养,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将所临摹学习的各种技法运用到实际写生、创作中去。
总之,美术教学应该是让美术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及专业应用社会方面的教学,更注重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发展思维的社会人,强化素质教育。而美术中的兴趣教学,这种以激起学生情趣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重参与、重感悟、重实践,使学生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必将促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也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建构及培养,更符合素质教育的特点,更能体现时代的教学理念,更能达成较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于小冬《于小冬讲速写》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2、邵伟尧《素描基础训练》广西美术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3、高柏年刑小刚《色彩静物教学临摹范本》知识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
关键词:兴趣 耐心 临摹 范画
一、兴趣教学是基础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美国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也认为在保证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足够的参与时间基础上提供多种参与形式的服务,以开放的观念和形式,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情境,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质,使孩子获得终身受益的知识并能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新课改就是使美术教学朝着情景教学的模式方向进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变成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上来。无疑,我们的美术教学同样需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问幼儿园的孩子们谁会画画,孩子们都举手说自己会画画。到了小学同样的问题,举手的人少了一半,到了初中还是同样的问题,举手的人寥寥无几。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在慢慢的减退,可能与我们的教学方法有关,也可能与我们的教学手段有关,孩子的作品得不到肯定与鼓励,慢慢失去了兴趣。因此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既要充实我们的业务基础,又要学会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学会欣赏学生、表扬学生,当孩子们发挥自己能动性了,我们的教学就变得轻松愉快,而且效果也会更好。要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也对美术老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耐心教学是关键
“耐心、爱心、真心、专心、童心”是我们从事多年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五条标准,可以理解为真心实意的耐心教学,无私奉献的爱心付出,专心、专业的教学态度,充满童心地和学生相处。我一直相信,只有孩子喜欢的教师才会喜欢这个教师的课,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微笑是给学生的最好礼物。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母亲,孩子从上幼儿园就不太听话,到了小学、初中学习也不太好,家长经常被学校老师叫去谈话,谈话内容无疑是你的孩子表现不好,照这样下去肯定是考不上重点大学等等。作为家长的她,心里也非常的难过。然而,在面对孩子时,都是以鼓励的语气对孩子说:“妈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而且这次老师把我叫去,说你最近表现不错,如果在稍微用一点劲儿就会进步更大!”把打骂教育变为安慰教育,鼓励性的话语,欣赏性的眼光给了孩子无比的信心与动力。后来这位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在一封信里他这样写到“妈妈,只有你最欣赏我!”。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母亲的耐心、爱心在孩子一生中起的作用有多大!作为老师,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出发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呢?专心我们的教学态度不用说,因为那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素质。现在的教学过程,不是你是老师他是学生,而是要和学生做亦师亦友,老师除教学外还要在生活中做他的朋友,关心她、爱护她,从她的角度去理解她。如果没有一颗和他一样的心灵,有代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三、临摹教学是途径
小时候我们好多孩子学画画,都是照着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图案样本在旁边描摹,其实这就是最早的临摹训练,对于一个初学的孩子来说,临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很多古代的艺术大师,学画期间都是从临摹开始的。在孩子的绘画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和难点,要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除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还要通过临摹范画的办法直接感受、体验范画中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以及形式技巧。在临摹时要注重方式的多样性,具体而言,应注重四结合:
1)临摹与写生相结合:学生的临摹是为了解决写生中的疑惑和不足之处,不能以临摹代替写生。否则,会造成学生不照着别人的作品就画不出来。临摹一定要遵循写生——临摹——在写生——在临摹——熟练写生的规律。
2)对临与背临相结合:对临就是将临摹品放置在一旁,让学生对表现手法、形式、构图等完全照实绘制,临得越像越好。背临则是放下临摹品,凭记忆背着默画出来,然后再与范画对照,进行修正。重在研究造型的规律和结构的认知,完美地表现造型中的各种具体因素以及整体与局部、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3)长期练习与短期练习相结合:临摹不是复制,为研究物体及物体之间的大比例、大明暗、大关系,我们通常进行短期练习,时间一般控制在1小时左右,比如头像明暗调子练习;但初学者不能总是停留在大关系和大效果上,要继续提高,要学会深入,必须进行长期练习,时间一般6小时以上,对画面形体结构、虚实表现手法、整体与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
4)整体临摹与分解临摹相结合:在学生临摹整体对象的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对临摹对象的各部分进行臨摹的教学方法。其作用是让学生了解整体与局部关系,降低临摹难度,消除学生临摹的畏惧感,达到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
当然,临摹只是绘画的一种辅助方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目的是学习先辈大师们的绘画方法和技巧,而不是复制他们的画。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绘画阶段,能更多更好的掌握前人所创造的艺术成果,得到更多的营养,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将所临摹学习的各种技法运用到实际写生、创作中去。
总之,美术教学应该是让美术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及专业应用社会方面的教学,更注重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发展思维的社会人,强化素质教育。而美术中的兴趣教学,这种以激起学生情趣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重参与、重感悟、重实践,使学生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必将促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也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建构及培养,更符合素质教育的特点,更能体现时代的教学理念,更能达成较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于小冬《于小冬讲速写》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2、邵伟尧《素描基础训练》广西美术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3、高柏年刑小刚《色彩静物教学临摹范本》知识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