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跨越

来源 :财经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为的成功,不仅打破了中国民企难以发展壮大的宿命,更是成为中国民企发展的一个标杆式典范。
  
  新的经济形势下,民企是否只能作为国企的附属而无法独立主导发展?在政策限制、国有资本对峙、跨国巨头威胁下,民企的发展之路又将何去何从?
  
  成为巨人
  
  不久前,《世界经理人》评选出15年来对中国管理影响最大的15人,华为任正非入选。对任正非的评语是:神秘的战略思想家,国际化榜样。
  


  迈出国际化的道路、向世界进发,这一直是无数中国企业的梦想。但是,重重的艰难重重的障碍,使得无数的中国企业甚至是实力强大的国有控股企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折戟沉沙。但是任正非所带领的华为,却能以民营企业之身,成功实现国际化,成为中国企业的标杆,更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之路指明了新的方向。
  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命运,一直是热点性的争论话题。当年郎咸平一篇《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抨击性文章,引发全社会一场关于民企的发展之路、民企的生存空间、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之间对峙矛盾的大讨论,其所带来的振荡至今余音未了。
  对于中国民企的发展定位,冯仑在《跨越历史的河流》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论述:“最近几年,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又逐渐上升,国家已经明确七类产业为国有资本垄断行业,非请莫入……民企的生存空间将被局限在与国有资本绝无冲突或者国有资本主动让出的领域。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只有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跨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自如,持续发展。”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华为的成功与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一般民企所能达到的高度,而且在其所在的领域中,华为更是充分体现出其强大的竞争力,不仅击退诸多资金实力雄厚、政府关系坚实的国有竞争对手,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与思科、爱立信等跨国巨头一决高低。
  
  华为的高度
  
  华为的成功,不仅打破了中国民企难以发展壮大的宿命,更是成为中国民企发展的一个标杆式典范。
  而华为对宿命的跨越绝不是偶然。
  人治转向制度治。在华为发展之初,任正非就已意识到华为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把企业从“人治”转向“制度治”,必须用国际性的标准来严格规范企业的发展。华为开始使用与其他的国际级企业一样的管理和制度,并把“国际化的人与文化”看作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元素。同时,任正非在内部大力推行职业化管理。从1997年开始,华为与HAY合作,用长达3年的时间改革人力资源管理,逐步建立了以绩效体系与薪酬体系为核心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任正非的战略思维中,他要在华为民企的血统下,注入国际化的实质内涵,让华为超过民企的范畴、跨越民企的局限,真正成为一家具有国际性竞争力的大企业。
  对内部价值观整合的跨越。在创立之初,面对着复杂的市场环境,华为以“游击队”的作风取得过不少胜利。但是,这种“游击队”的企业作风也使得管理呈现混乱状态。
  另外,公司员工对公司总体的认识多种多样,精神面貌不尽相同。价值观的不同和企业文化的混乱已经影响到华为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于是,任正非发起起草中国企业第一部基本法——《华为基本法》,尝试在华为建立更统一规范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将华为从“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变。他希望将企业成功的基本原则和要素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将企业家的智慧升华凝结为企业的智慧资产,从而不断传承发展下去。
  经过流程再造后,华为基本革除了作为民企的种种天生缺陷。
  华为的成功发展,不仅得益于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同样得益于任正非建立在对中国市场理解上所采取的本土策略思想,这是一种国际思维与狼性文化的有机整合,而这一点正是体现出华为的差异化特色,也突现出其在面对国有对手、跨国对手的强大竞争力。
  前瞻性的战略合作。突破民企一己之力缺乏资金、资源、战略能力的局限。在任正非头脑中,与世界级企业建立多方的战略资本关系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关键所在,因为这样才可以让华为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获得最直接的支持。通过“先私募引入战略投资者,再整体上市”的基本思路来做大华为、借船出海,一直是华为的第一选择。
  强烈的危机意识。任正非强烈的危机意识,也是使得华为的发展一直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在华为发展最迅速的时候,任正非写下《华为的冬天》,为华为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更为深层次的思考。这种高度的危机感与危机防范意识,正是使得华为能够不断跨越发展中陷阱、避免落入激进错误歧途的指导方针。
  “做事业,做有高度的事业。”这是任正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华为的成功、华为对民企发展宿命的跨越,已经成为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责任编辑:宰守鹏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什么牌子的汽车最好?问一般人这个问题,你通常得到的答案肯定是奔驰或者宝马。如果你接着问,你有吗?没有。你曾经开过吗?没有。那你总该认识一个拥有这个牌子汽车的人吧?还是没有。  请不要奇怪大家为什么会对一个从未接触的品牌抱有如此的信任,因为品牌的核心作用就是“忠诚”。这种忠诚对于企业而言,就是最值钱的资产。    什么牌子的汽车最好?问一般人这个问题,你通常得到的答案肯定是奔驰或者宝马。如果你接着问
期刊
1976年,玛丽亚·古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家公司,并以其独特的色彩领悟力将一个女人发起的事业发展成为一个国际佩饰品牌。  在波罗海宽广的怀抱下长大,玛丽亚·古琦极其擅长灵性的设计,其以灵动的色彩赋予每一套装束以绚丽生命的同时,亦在不经意间彰显出了配饰的高雅品位和独特内涵。  今天的玛丽亚·古琦仍以自然界的各种元素作为设计灵感而著称,产品艺术性强、做工考究,着重传播的是设计背后的品牌理念。  然而
期刊
“金六福独特之处就是既没有品牌的历史,也没有酒厂,我们在一开始就把生产的事情交出去。”    “今年是金六福品牌创立的第11年,也是企业创立的第10年。”坐在京广中心的金六福市场总监方焰颇为得意,对于金六福取得今日的成绩,虽然他一再表示下一步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过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在方焰看来,1998年底的时候才真正开始以金六福品牌形象进入白酒行业,短短几年能取得40多亿的销售额,成绩斐然。而且
期刊
阿尔·里斯(Al Rise):  以每小时25000美元的价格高居美国企业战略咨询业的龙头地位,首创的“定位”理论给他带来了“定位之父”的称号。目前担任美国商业营销协会会长职务,同时经营里斯和里斯(Ries&Ries)咨询公司。      中国企业国际化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各色人等也开出了无数的药方。然而,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与阿尔·里斯聊天时,不难看出他对这个问题的独特思考模式,或
期刊
一、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生命周期,企业也不例外,尽管各个企业行业及经营特点等各方面的不同,但所有企业都会经历一个可以预测的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创立后进入创业起步阶段,产品处于开发与引入期,并开始逐步确立市场份额。在这之后企业进入快速成长期,企业基本形成自己独特的产品系列同时确立一定的市场地位,竞争实力壮大,增长速度加快。第三阶段是成熟期,其特征是增长的减缓
期刊
对抗性竞争往往是企业发展阶段及整个行业特殊阶段的特例,企业更多时候面临的,是开放性竞争。    易中天在《品三国》的书中谈到,当年的曹操如果杀了投靠他的刘备,就没有刘备日后的崛起,势孤的孙吴集团也就无法与曹操抗衡,曹操就可以统一天下。易中天关于曹操杀刘备的评论,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其背后的竞争思维,颇值得关注。    其实,这是一种对于竞争的严重的误读。将企业竞争简单地归结为对抗性的竞争,并以此主导
期刊
粗框眼镜,略现惺忪的双眼,微微卷曲的短发。这样一副形象,让人们很容易从人群中认出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  印象中,罗奇似乎总是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在见到他本人后,这位大名鼎鼎的大摩当家经济学家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仍是如此。  不过,在那副标志性粗框眼镜背后的迷离眼神,丝毫不能掩饰罗奇作为一位学者缜密而清晰异常的思维,尤其是在中美贸易问题上,他一直站在全球
期刊
离开TOM以后,王说自己有了些变化,他豁然想开了——“好的公司和机会,可以让给别人去做嘛!”  自从2006年初辞去TOM集团CEO一职后,王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股强烈的冲动:就是成立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公司,并把它培育成世界级的机构和品牌。  但王蓄谋多年的野心,却被一个突然而至的电话扰乱。  在某个周六的晚上,身在香港的王接到美国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简称德太集团)创始人大卫从美国打来的电话,
期刊
国美的举动,将引来整个行业的仿效,家电行业的厂商之间,家电制造商之间,以及家电连锁之间将出现混沌状态。    继2006年两起大型并购之后,2007年的家电连锁业依然是波涛起伏。  先是苏宁公告称将“募集24亿元资金用于250家连锁店发展,及沈阳物流中心,上海、武汉旗舰店购置”;接着是剩饭重炒“百思买要收购山东三联”;不久传出“国美将募集65亿元资金用于提高运营效率,改善和供应商关系”,而“国美即
期刊
在二十多年的艰辛发展过程中,中国民营企业家们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上演了一处处精彩的“帽子戏法”。    作为“土老帽”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们,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在政治待遇、贷款、税收、购销以及人事管理等各方面一直受到歧视,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家选择了“戴帽”,从而寻求挂靠单位求生存发展——比如挂靠乡镇集体企业,通常称戴“红帽”;比如设法造成合资假象,称为戴“洋帽”。在二十多年的艰辛发展过程中,中国民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