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组工作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具有服务人群广、服务效果明显、服务效率高等众多优势,得到业内外的广泛认可。本文通过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减压小组实践研究,分析飞行技术大学生小组社会工作的成效与局限,旨在加快推进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小组社会工作发展进程。
关键词 飞行技术专业 大学生 小组社会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小组社会工作嵌入飞行大学生管理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2016-64)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黄步庭,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党务秘书,助理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070
飞行技术專业大学生(以下简称飞行大学生)的大学时光是其成长为民航飞行员最为重要的阶段,飞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现阶段,各高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是覆盖的学生群体和人数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需求。小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三大传统方法之一,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具有服务人群广、服务效果明显、服务效率高等众多优势,得到业内外的广泛认可。业内部分人士针对普通高校进行了小组工作的相关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针对飞行大学生小组社会工作的研究尚属空白。
一、飞行大学生减压小组开展情况
(一)小组工作类型
小组工作是社工以小组的形式协助具有某一类特质的群体达到个人取向、人际取向等共同目标的专业实践活动。
小组工作根据形成方式和工作性质不同,分为自然小组、治疗小组、任务小组三种类型。其中常用的是治疗小组,治疗小组包括成长性小组等五种类型。
根据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减压、人际沟通等主题成长小组活动较为合适。本次实践研究选取的是减压小组。
(二)飞行大学生压力源分析
本研究对飞行大学生,飞行技术专业教师、学管干部关于飞行大学生压力源的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教师认为有压力学生比例小于四分之一的占调查教师总数的36%,比例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占36%,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的占14%,大于四分之三的占14%。根据统计结果来看,大部分飞行大学生存在压力。
如图1所示,飞行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从大到小依次是:老师和学校的压力、学业的压力、同辈群体的压力、亲人的压力、自身的压力、异性交往的压力。
飞行大学生不同阶段压力不同,其中飞行训练阶段最大,高教返校后最小。
(三)小组构成
根据针对飞行大学生《需求评估表》分析结果,飞行大学生在学业、职业训练、师生关系、朋辈相处等方面存在压力。本次减压小组经过各班报名情况,选取6名学生作为组员,其中大二学生1名,大一不同层次班级学生5名。2名社工分别为飞行技术专业辅导员,社会工作硕士专业毕业,具有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
(四)小组活动目标
一是使组员正确认识自己面对的压力的类型和压力源。
二是使组员学习正确减压和释放压力的技巧。
三是引导组员寻找压力与学习、生活的平衡点,化压力为动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四是引导组员通过相应的减压技巧举一反三,化解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压力,从而提高组员的综合素质。
(五)小组活动方案
本次小组活动共开展5次,在3周左右完成。主题如下:第一次为组员相互认识,建立小组契约。第二次为增强凝聚力,活跃气氛,认识压力。第三次为角色扮演,分享学习生活中主要的压力源。第四次为学习释放压力的办法。第五次为回顾小组过程,安抚离别情绪。
(六)小组结果评估分析
本研究在小组伊始,组织6名组员填写《需求评估表》,经过五次小组活动后,组织组员填写《结果评估表》,两个表格内容完全一致,便于前后测对比分析,统计结果见图2。上方折线为首次的需求评估情况,下方折线为小组活动结束后的结果评估情况。同一项目,折点越高代表此项压力越大,折点越低,此项压力越小。
如图2所示,结果评估中,各项压力情况均低于需求评估。其中,“你觉得老师(导员)对你的要求高吗?”、“你遇到困难会主动找朋友解决吗?”、“你经常协助教师(导员)工作吗?”、 “你经常参加非强制要求的集体活动吗?”、“你经常情绪低落吗?”、“你对自己满意吗?”等选项差异较为明显。
结果显示,组员在与老师沟通方面得到了改善,能够较好地理解老师的要求,主动协助老师工作。组员能够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找朋友解决,人际交往方面能力得到提升。组员能够积极融入到集体中,增强了自信心,紧张情绪得到缓解。相关改变也得到了飞行技术专业教师和学管干部的任可,所有教师均表示根据实际情况,愿意推荐有压力的学生参加类似的活动。
二、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小组工作成效
笔者对本次小组活动进行全面评估分析,结合笔者近年来小组工作的相关经验,笔者认为飞行大学生小组工作的成效如下:
第一,完成小组既定目标,促进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同主题的小组活动侧重点不同,取得的成效也不尽相同。作为普适性较强的成长小组,均可以增强飞行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促进飞行大学生互帮互助。改变他们自我中心主义,帮助他们换位思考,从而促进团队共同进步。飞行大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能够提升沟通能力,活动后能够较好地与老师、同辈群体相处。增强飞行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享与反思。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习生活,乃至机组成员沟通的重要保证。
第二,营造良好的飞行大学生成长环境,改善飞行大学生同辈群体关系。沟通是同辈群体的润滑剂,通过系列小组活动,飞行大学生能够用合理的方式,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他们也会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对同辈群体的了解,增进同辈群体彼此间的感情。 第三,发掘并缓解小组中个体的困境。小组过程中,社工会遇到特殊的组员,比如挑战权威者、权力竞争者,抗拒小组活动者、沉默者、中途离场者等。一般情况下,主带社工维持小组继续进行,辅助社工及时控制场面,控制特殊对象的情绪及行为,根据特殊组员的状态决定后续安排。小组之后,应该以个别辅导的方式对其进行帮助。一般飞行大学生的问题不仅仅是其个体的问题,问题的背后很可能是其微观系统出现问题,所以应及时有效地与其老师、家人、同辈群体沟通,优化个体微观系统,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必要时转介相关专业机构。
第四,增强社工实务能力,不断改善飞行大学生小组工作方法。社工通过理论研究、实践、分享、总结、反思、督导等环节,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小组过程中,注重非语言交流在飞行大学生小组工作中的作用。在组员走神及出现其他轻微的不良行为时,工作人员通过眼神、肢体接触等方式对飞行大学生进行引导,在不影响到他人及小组进程的情况下,促进其恢复到小组过程中。小组社会工作通过不断积累调整,逐渐成熟。
第五,推进社会工作在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管理中的融入进程。一是社工(辅导员)通过社会工作可以更准确深入地了解飞行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二是通过小组工作,辅导员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多维度交流,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管工作。三是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与其他两种方法相辅相成,小组工作在飞行大学生管理中得到运用推广,必然会引入其他两种方法,从而整体最近社会工作在飞行大学生管理中的融入进程。
三、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小组社会工作局限与建议
(一)小组工作的局限
第一,小组工作无法应对个体问题和突发情况。
第二,小组工作无法应对组员间的差异。
第三,小组工作成效在小组结束后难以持续。
(二)建议
第一,开展配套性服务项目。小组活动中及小组结束后需要开展其他配套服务项目,比如:针对飞行大学生的微观系统进行社会工作咨询,发现并消除其中的问题根源。飞行大学生咨询、飞行大学生心理辅导、飞行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行为教育培训班等也可以作为补充飞行大学生小组工作的有效方式。建立小组组员档案,增加一对一咨询谈话环节。在小组正式开始前,对组员进行需求问卷的同时,进行适应性评估。小组活动设计环节要尽可能地避免组员的敏感问题。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束要分别对组员和社工进行咨询。可以促进活动及时反馈,也是促进组员和社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小组工作要得到相关老师和学管干部的支持,及时和他们进行沟通,了解飞行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尽可能确保每一位组员通过小组活动获得提升。要根据中期评估情况,及时调整小组活动方案。
第二,注重小组成员的差异问题。充分考虑组员的接受程度和完成能力,根据小组组员的需求评估和小组主题制定小组目标与活动方案。确保绝大多数组员能够通过努力完成。应根据中期评估情况,合理调整小组目标。小组活动方案执行过程中要注意设计余量,既要保证顺利完成小组目标,又要使活动尽可能充实。
第三,激发飞行大学生同辈群体的持续性影响。小组结束时,社工应建议组员们定期进行相关的活动交流讨论。告知并协助教师和学管干部营造良好的学校成长氛围。社工在小组工作结束后,应当继续跟进飞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际等方面,并定期与组员进行沟通,确保成效持久。关于频率方面,笔者认为飞行大学生每个月能参加一次主題活动较为理想。
四、展望
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小组社会工作成效显著,在具体的小组活动及组员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针对局限提出了三条改善建议。笔者希望同业内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社会工作在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管理的应用与创新,促进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建设民航强国储备强大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陈心洁.小组工作的理论与实务——附案例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5.
[2]徐虹、平昭.某航空公司民航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职业与健康.2013(8).
[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6.
[4]黄步庭.浅析大学生小组工作的局限.读天下.2016(10).
[5]张威.社会工作咨询(未发表自编教学讲义). 2013.
关键词 飞行技术专业 大学生 小组社会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小组社会工作嵌入飞行大学生管理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2016-64)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黄步庭,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党务秘书,助理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070
飞行技术專业大学生(以下简称飞行大学生)的大学时光是其成长为民航飞行员最为重要的阶段,飞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现阶段,各高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是覆盖的学生群体和人数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需求。小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三大传统方法之一,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具有服务人群广、服务效果明显、服务效率高等众多优势,得到业内外的广泛认可。业内部分人士针对普通高校进行了小组工作的相关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针对飞行大学生小组社会工作的研究尚属空白。
一、飞行大学生减压小组开展情况
(一)小组工作类型
小组工作是社工以小组的形式协助具有某一类特质的群体达到个人取向、人际取向等共同目标的专业实践活动。
小组工作根据形成方式和工作性质不同,分为自然小组、治疗小组、任务小组三种类型。其中常用的是治疗小组,治疗小组包括成长性小组等五种类型。
根据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减压、人际沟通等主题成长小组活动较为合适。本次实践研究选取的是减压小组。
(二)飞行大学生压力源分析
本研究对飞行大学生,飞行技术专业教师、学管干部关于飞行大学生压力源的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教师认为有压力学生比例小于四分之一的占调查教师总数的36%,比例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占36%,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的占14%,大于四分之三的占14%。根据统计结果来看,大部分飞行大学生存在压力。
如图1所示,飞行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从大到小依次是:老师和学校的压力、学业的压力、同辈群体的压力、亲人的压力、自身的压力、异性交往的压力。
飞行大学生不同阶段压力不同,其中飞行训练阶段最大,高教返校后最小。
(三)小组构成
根据针对飞行大学生《需求评估表》分析结果,飞行大学生在学业、职业训练、师生关系、朋辈相处等方面存在压力。本次减压小组经过各班报名情况,选取6名学生作为组员,其中大二学生1名,大一不同层次班级学生5名。2名社工分别为飞行技术专业辅导员,社会工作硕士专业毕业,具有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
(四)小组活动目标
一是使组员正确认识自己面对的压力的类型和压力源。
二是使组员学习正确减压和释放压力的技巧。
三是引导组员寻找压力与学习、生活的平衡点,化压力为动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四是引导组员通过相应的减压技巧举一反三,化解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压力,从而提高组员的综合素质。
(五)小组活动方案
本次小组活动共开展5次,在3周左右完成。主题如下:第一次为组员相互认识,建立小组契约。第二次为增强凝聚力,活跃气氛,认识压力。第三次为角色扮演,分享学习生活中主要的压力源。第四次为学习释放压力的办法。第五次为回顾小组过程,安抚离别情绪。
(六)小组结果评估分析
本研究在小组伊始,组织6名组员填写《需求评估表》,经过五次小组活动后,组织组员填写《结果评估表》,两个表格内容完全一致,便于前后测对比分析,统计结果见图2。上方折线为首次的需求评估情况,下方折线为小组活动结束后的结果评估情况。同一项目,折点越高代表此项压力越大,折点越低,此项压力越小。
如图2所示,结果评估中,各项压力情况均低于需求评估。其中,“你觉得老师(导员)对你的要求高吗?”、“你遇到困难会主动找朋友解决吗?”、“你经常协助教师(导员)工作吗?”、 “你经常参加非强制要求的集体活动吗?”、“你经常情绪低落吗?”、“你对自己满意吗?”等选项差异较为明显。
结果显示,组员在与老师沟通方面得到了改善,能够较好地理解老师的要求,主动协助老师工作。组员能够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找朋友解决,人际交往方面能力得到提升。组员能够积极融入到集体中,增强了自信心,紧张情绪得到缓解。相关改变也得到了飞行技术专业教师和学管干部的任可,所有教师均表示根据实际情况,愿意推荐有压力的学生参加类似的活动。
二、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小组工作成效
笔者对本次小组活动进行全面评估分析,结合笔者近年来小组工作的相关经验,笔者认为飞行大学生小组工作的成效如下:
第一,完成小组既定目标,促进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同主题的小组活动侧重点不同,取得的成效也不尽相同。作为普适性较强的成长小组,均可以增强飞行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促进飞行大学生互帮互助。改变他们自我中心主义,帮助他们换位思考,从而促进团队共同进步。飞行大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能够提升沟通能力,活动后能够较好地与老师、同辈群体相处。增强飞行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享与反思。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习生活,乃至机组成员沟通的重要保证。
第二,营造良好的飞行大学生成长环境,改善飞行大学生同辈群体关系。沟通是同辈群体的润滑剂,通过系列小组活动,飞行大学生能够用合理的方式,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他们也会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对同辈群体的了解,增进同辈群体彼此间的感情。 第三,发掘并缓解小组中个体的困境。小组过程中,社工会遇到特殊的组员,比如挑战权威者、权力竞争者,抗拒小组活动者、沉默者、中途离场者等。一般情况下,主带社工维持小组继续进行,辅助社工及时控制场面,控制特殊对象的情绪及行为,根据特殊组员的状态决定后续安排。小组之后,应该以个别辅导的方式对其进行帮助。一般飞行大学生的问题不仅仅是其个体的问题,问题的背后很可能是其微观系统出现问题,所以应及时有效地与其老师、家人、同辈群体沟通,优化个体微观系统,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必要时转介相关专业机构。
第四,增强社工实务能力,不断改善飞行大学生小组工作方法。社工通过理论研究、实践、分享、总结、反思、督导等环节,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小组过程中,注重非语言交流在飞行大学生小组工作中的作用。在组员走神及出现其他轻微的不良行为时,工作人员通过眼神、肢体接触等方式对飞行大学生进行引导,在不影响到他人及小组进程的情况下,促进其恢复到小组过程中。小组社会工作通过不断积累调整,逐渐成熟。
第五,推进社会工作在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管理中的融入进程。一是社工(辅导员)通过社会工作可以更准确深入地了解飞行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二是通过小组工作,辅导员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多维度交流,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管工作。三是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与其他两种方法相辅相成,小组工作在飞行大学生管理中得到运用推广,必然会引入其他两种方法,从而整体最近社会工作在飞行大学生管理中的融入进程。
三、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小组社会工作局限与建议
(一)小组工作的局限
第一,小组工作无法应对个体问题和突发情况。
第二,小组工作无法应对组员间的差异。
第三,小组工作成效在小组结束后难以持续。
(二)建议
第一,开展配套性服务项目。小组活动中及小组结束后需要开展其他配套服务项目,比如:针对飞行大学生的微观系统进行社会工作咨询,发现并消除其中的问题根源。飞行大学生咨询、飞行大学生心理辅导、飞行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行为教育培训班等也可以作为补充飞行大学生小组工作的有效方式。建立小组组员档案,增加一对一咨询谈话环节。在小组正式开始前,对组员进行需求问卷的同时,进行适应性评估。小组活动设计环节要尽可能地避免组员的敏感问题。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束要分别对组员和社工进行咨询。可以促进活动及时反馈,也是促进组员和社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小组工作要得到相关老师和学管干部的支持,及时和他们进行沟通,了解飞行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尽可能确保每一位组员通过小组活动获得提升。要根据中期评估情况,及时调整小组活动方案。
第二,注重小组成员的差异问题。充分考虑组员的接受程度和完成能力,根据小组组员的需求评估和小组主题制定小组目标与活动方案。确保绝大多数组员能够通过努力完成。应根据中期评估情况,合理调整小组目标。小组活动方案执行过程中要注意设计余量,既要保证顺利完成小组目标,又要使活动尽可能充实。
第三,激发飞行大学生同辈群体的持续性影响。小组结束时,社工应建议组员们定期进行相关的活动交流讨论。告知并协助教师和学管干部营造良好的学校成长氛围。社工在小组工作结束后,应当继续跟进飞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际等方面,并定期与组员进行沟通,确保成效持久。关于频率方面,笔者认为飞行大学生每个月能参加一次主題活动较为理想。
四、展望
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小组社会工作成效显著,在具体的小组活动及组员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针对局限提出了三条改善建议。笔者希望同业内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社会工作在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管理的应用与创新,促进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建设民航强国储备强大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陈心洁.小组工作的理论与实务——附案例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5.
[2]徐虹、平昭.某航空公司民航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职业与健康.2013(8).
[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6.
[4]黄步庭.浅析大学生小组工作的局限.读天下.2016(10).
[5]张威.社会工作咨询(未发表自编教学讲义).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