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青少年 吸毒 抗逆力 保护因素
青少年期是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期,在面对来至不同方面的压力和诱惑中,容易因为处理不当,而形成危害自身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吸毒就是其中的一种。以往对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研究侧重探讨不良生活环境对青少年吸毒的负面影响,少有学者从抗逆力保护因素的角度关注在吸毒环境中成长却不受毒品影响的青少年为什么能健康成长,甚至发展出相应的成长优势。
人们普遍将抗逆力定义为对环境中风险因素的抵抗,或者是对压力和逆境的克服,以及即使面对风险还有一个相对好的结果。这一好的结果的获得是由于个体所拥有或形成的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在互动中所取得的制衡。本研究以个案访谈的方式,对与吸毒青少年处于相似成长环境的适应良好的青少年进行研究,尝试揭示涉毒高危情境中能保护青少年不受毒品侵害的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种保护因素。
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式选取研究对象,即选取的访谈对象在其中学阶段的亲朋好友或左邻右舍的同龄人中有吸毒行为者,而该青少年自身并未受到吸毒的不良影响且出现了适应良好的结果。根据该研究目的,本研究选取某本科院校在校本科生15名,其中男生14名,女生1名,访谈对象的年龄为19~22岁。根据研究目的,笔者预先与访谈对象进行初步接触,征得访谈对象的同意,并让受访者对所访谈的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正式访谈时采用回顾性访谈,以受访者青少年期的生活经历、学习状况、情感支持、主观感受等作为主要的分析资料。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一)内在保护因素分析
内在保护因素是使个体产生良好适应的内部因素,能让处于危机中的青少年理性对待问题,发挥自身潜能,应对各种危险情境和挑战。
1.正确的是非观。是非观是人们关于正确与错误的基本的看法和观点,根据中国一贯的传统,是非观主要表现为道德问题(善恶问题)而非知识问题(真假问题)。。青少年的是非观会以青少年自身当时所拥有的知识和所经历的生活经验对事件进行思考与判断,形成对错取舍。
Case8:不理解(厌恶的表情)她为什么会对K粉上瘾。
Case9:在初高中阶段出现的同学违纪行为是一种幼稚的表现,因为自律是自己的事情,如果自己都管不好自己的话,那出社会后一定会出事情的。
Case10:当时看到他们吸毒觉得很没意思(鄙视),不想看他们,觉得他们很恐怖,很可怕,不愿接触他们。
2.理性解决问题。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面对许多来自不同方面的困境和矛盾,理性解决问题,能避免正面冲突,化解成长中的风险,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增加面对生命中各种困难和挑战的信心。
Case2.因为我知道我母亲是一个易怒的人,我也懂得她是过了气头就没事的人,因此,在她气头上的时候,我都会在一旁安静地听她训导,等她训导完,气消了后,再慢慢和她沟通。因为她在气头上是不好沟通的。
Case4:对课堂上的违纪行为很反感,看不顺眼,有时会和同学一起去制止,实在制止不了就會找老师来帮忙。
理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青少年合理看待问题,寻找合适的问题解决途径有关。
Case3:从小我就知道自己不够优秀,所以我会和自己处于同一水平的人比较,如果有一方面比他好,就会觉得自己成功了,信心也有了。我觉得自己的成绩总能从刚入校时的排名靠后到最后能赶到中上水平,和这个是有关的。
Case7:中学阶段,我们班上有时会有同学与老师发生冲突,我想他们原本可能想向老师倾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采用的方法不对,结果却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冲突。
3.乐观的心态。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是个人对未来事件的积极期望,表现为一种积极的解释风格和应对方式。访谈中我们发现,青少年的乐观不仅表现为积极的乐观特质,即青少年个体秉持积极的应对方式,乐观地解读不利事件因素,并对其赋予一定积极的意义,如:
Case1:谁也不想有那么多挫折,但是既然遇见了也没办法,你就当是积累人生经历。像高三时招飞,因为一个自己无法改变的原因没能去成,当时心里有些难受,但是宿舍有个同学成功了,想想自己以后会有个做机长的舍友也很不错,自己也就没那么难受了。
Case7:生活中的挫折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看我们怎么去对待它。
同时,青少年的乐观心态也会表现为回避、幻想、忍耐等消极应对方式。在本访谈中,访谈对象采用容忍、回避等应对方式,对那些超出自身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进行主动舍弃。如:
Case2:我这个人遇见事情基本上睡一觉就过去了。
Case11:我这个人遇事比较看的开,过几天就会自己好起来的。
4.积极的归因。归因是指个体所认为的导致逆境的原因以及愿意承担责任、改善后果的情况。对事件进行积极归因的人,能在不利的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影响作用于自己身上的事件,并会在社会交往、学业等方面表现积极。
Case6:我平时考试成绩基本上是全班前三名,是因为我比其他同学勤奋,别人还没上教室时,我已经上去(学习)了。
Case11:我不认可那些与老师发生冲突的同学,有什么问题可以私底下说,不应该直接顶撞老师,毕竟他们(老师)也是为我们好。
5.主动寻求帮助。积极的求助态度及求助意愿可有效降低青少年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有助于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发展与维持。本研究中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会通过多种渠道寻求帮助,父母、教师和亲密的朋友是其比较倾向的求助对象。在向教师求助时,他们更倾向于向自己擅长科目的教师求助,如:
Case8:遇到困难,偶尔会向父母求助,一般喜欢和班主任以外的老师交流,比如英语、物理老师,因为我这两门科目学的比较好。 Case15:对于自己个人难以解决的事情,我会主动寻找比我懂、比我优秀的人的帮助。
青少年在向外界求助的过程中会由于敏感、个体间的沟通障碍甚至担心情感和关系亲密度被披露而阻碍青少年向外界表达自己求助的需求,但他们仍然能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求助的目的,解决其遇到的困扰和障碍。
Case5:学习上遇到不会的,一般不会求助其他同学,但会偷偷地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然后模仿人家。(问: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我平时玩游戏比别人厉害,所以遇到困难时不会向其他人求助。)
6.对潜在危险的规避。对潜在危险的规避是青少年认识到潜在危险后的一种主动“退让”,是通过后天培养起来的一种以认知能力为基础的思辨能力,青少年这种能力的发展既来源于知识、也有来源于经验以及社会良俗对人、事的评价。
Case2:上学期间,基本不会与那些有不良行为的人接触,不想去招惹他们。(主要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因)
Case6:看见他们吸食(K粉)的时候感觉很舒服,曾经也想去尝试一下,但之前老师讲过这是毒品,再加上见他们吸食后在那里摇呀、跳呀,我不喜欢这种状态,就没有去尝试了,也不去想这个(吸毒)了。
Case13:有次周末和几个同学一起去KTV唱歌,期间有同学拿出K粉来玩,还叫我去试一下,因为我家乡那边毒品比较泛滥,我知道毒品的危害,我觉得没必要去尝试。
(二)外在保护因素
外在保护因素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社区或同伴)所拥有能促进个体战胜逆境、适应环境的因素。
1.家庭支持。家庭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对青少年的引导、支持和持续性关注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和延缓了青少年被毒品侵害的可能。
父母给青少年树立规则和教育引导是家庭提供给青少年常见的保护措施。
Case4:父母平时会给我立规矩,比如生活费的问题,我向他们要生活费的时候,他们都会给我,但不能超过他们的规定。
Case13:父母会和我说生活中的不良社会现象,并提醒我不要学他们(不良现象)。
父母对青少年本人和其所结交朋友的持续关注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依附关系。
Case1:父母会主动了解我的学习和生活,对我所交的朋友会特别要求,不能去接触那些品行不好的同学,多与那些学习成绩和品行好的同学交流。如果有朋友来我家,他们会主动和我朋友聊天,了解他们的情况。
Case7:外出时会主动告知父母去向,途中父母也会和我联系,特别是晚上外出时,父母会督促我早些回家。记得有一次玩到夜里两点多才回家,回家后发现父母还没休息,一直在等我。
家庭支持还表现为当青少年与其父母的关系陷入困境时,家庭其他成员主动介入,化解青少年与其父母的矛盾,不让外界危险因素有可乘之机。
Case9:叛逆期的时候和父亲有过一次剧烈的争吵,差不多是不可调和的那种,后来是伯父伯母来开导我,让我理解了父亲的难处。
当青少年与家庭建立强有力的情感关联时,青少年对家庭的依附感和归属感能降低外界不良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2.学校支持。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青少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严格的学校管理、教师的持续关注以及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保护角色。
学校严格的管理為青少年的成长树立了规范,也减少了青少年直接暴露在缺乏成人引导的社会环境中的几率。
Case10:初中的时候学校管理严格,周六、周日如果你不回家,老师是不会让你离开学校的,即使你有假条也不会给你出去的。
Case13:初中时我们带到学校的手机都要交给班主任,周末才有机会拿出了看看。
Case14:因为学校是半封闭式的,只有在周末才能外出,因此平时在学校的时间相对多些。
教师对在校期间青少年的积极关注和鼓励,能激发青少年个体对自身及他人的正向感知,使其对自己抱有更大的期望。
Case1:初中班主任和高中班主任对我都很好,会紧紧盯着我的成绩,学习下降时会主动找我了解情况。
Case15:初二时换了一个班主任,他(她)对我很好,当时我成绩很差,新班主任经常鼓励我,关心我,我觉得不能辜负他(她)的期望,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上了高中。
而校园内同伴的榜样示范作用能激发青少年向善的欲望,友善的同伴关系能为困难中的青少年提供克服困难的信心。
Case1:当时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引体向上能做50多个,大家觉得他很了不起,大家都跟着去练引体向上,我最多的时候能做到40多个。
Case7:我平时与同学们的关系比较好,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都会主动给我提供帮助。
3.社会的支持。在本研究中,并未见青少年提及直接的社会支持。这可能与参与研究的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与社会的直接接触不多,对身边存在的常态性社会支持缺乏深刻的感知,虽然他们多是以见习生和旁观者的姿态观察和理解身边的社会事件,但我们也发现毒品对其所生活社区和亲朋好友的伤害,极大地引发了他们对毒品的情感排斥,不自觉中起到了对青少年的保护作用。
Case13:有次周末和几个同学一起去KTV唱歌,期间有同学拿出K粉来玩,还叫我去试一下,因为我家乡那边毒品比较泛滥,我知道毒品的危害,我觉得没必要去尝试。
Case15:我有个亲戚吸毒,但是我们一直都不知道他吸毒的事情,直到有一次他在我家吃饭时,毒瘾犯了,我们七八个人才把他控制住,从那时起,我对吸毒是很抵触的。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中相对特殊的时期:初一、高一阶段由于面临生活、学习环境的转折和重新适应,容易使青少年产生焦虑、不安的混乱状态,再加上亲子冲突及厌学行为在青少年期的高发,使青少年不得不面对这些压力和困难,如果他们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又缺乏有效的处理方法,就容易通过非法药物或其他非法行为来逃避或降低压力和困境带来的紧张、焦虑和压抑的情绪。而青少年越早滥用成瘾物质,就越容易导致成瘾行为,戒除也会越困难。因此,当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诱发吸毒的风险因素现实存在时,强化青少年抵御吸毒的保护因素,可以平衡、缓冲、补偿风险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培养青少年内在保护因素
1.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吸毒是越轨行为,是与主流社会是非观格格不入的行为。青少年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以及对身边吸毒行为的高容忍都会引发青少年发生吸毒行为。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积极引导,首先要以构建青少年的敬畏之心为基础,强调人不能将个人的欲望当成人生的唯一目的,更不能为实现个人欲望而践踏法律法规和社会良俗。其次要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是非观教育,青少年的是非观是通过后天教育确立并发展起来的,在针对青少年开展的是非观教育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式的宣传中,而应以青少年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唤醒青少年内心的“善”,并通过青少年自身的努力实现对“善”的坚守。
2.提升青少年获取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青少年都具有良性发展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一方面是由于青少年自身内在保护因素的主导,另一方面也由于外在保护因素的激发,即青少年获得的良好外在保护因素能激发青少年自身良性发展的潜能。因此,积极寻求并有效获取外在保护资源,实现外在保护因素转变为可利用的外在支持,需要青少年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和主流群体,以期获得可接近和可利用的外在保护资源,通过提升青少年对外在保护资源的选择能力和优化能力,获得对自身成长有价值的帮助,减轻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无助及由此衍生的青少年对成瘾物质的滥用与依赖。
(二)激活青少年外在保护因素
1.提供緊密依附的家庭关系。青少年与家庭的依附是指他们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心理和情感的联系。有研究表明青少年药物滥用行为与家庭依附关系存在高度的负相关,父母越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亲子关系越好,青少年出现药物滥用之类的越轨行为的概率就越低。因此,家庭应为青少年提供情绪支持、价值指引和合理约束等以强化青少年对家庭的依附。即使当父母无法为青少年提供此类依附支持时,家庭其他成员也应主动弥补这项功能,在青少年内心传递家庭成员之间共享的信念系统,共同对抗不期而遇的危机事件。
2.构建包容性的校园环境。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育环境与校园氛围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以知识传递为导向而忽视对青少年其他素质评价的教育氛围不仅影响着青少年对自身的合理感知,也扼杀了青少年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学校对在校青少年的评价标准,改变原有唯知识传递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校园环境,全面、客观地评价青少年,杜绝标签性评价,增加青少年在班级中的认同感和接纳感,促进青少年在班级中和谐发展,避免青少年在缺乏成人监督和引导的情况下过早进入社会,降低被成瘾物质影响的几率。
3.主动提供社会保护资源。青少年时期是成瘾物质起始和维持的重要时期,青少年越早开始使用成瘾物质,就越容易导致上瘾行为,然而,青少年时期所须面对的各种激荡内心的挣扎和截然不同的人生挑战,在缺乏外界有效支持和引导下,极易被不良环境因素裹挟而引发越轨行为,尝试性地使用毒品就是青少年常见的越轨行为。因此,积极为青少年提供毒品及相关知识教育就成了青少年抵制毒品诱惑的首要保护因素,青少年通过教育适时获得毒品相关知识、拒毒技能及禁毒智慧,提升青少年抵御毒品诱惑的能力;其次,教育部门要联合医疗卫生部门针对青少年开展非惩戒性的随机毒品检测工作,及早发现滥用毒品的青少年,联合家庭、学校与社会组织及时介入,阻止青少年由尝试性毒品使用发展为成瘾性毒品使用;最后,教育部门可联合共青团及相关组织在社区免费为青少年提供兴趣培养和基本生活技能培养,特别是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和高中升大学的假期对青少年开展适应性训练和基本技能培训,减轻青少年进入新环境后的无助感,增强应对新生活的能力。
当然,青少年吸毒抗逆力的内、外保护因素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各种内在保护因素和外在保护因素共同作用并产生叠加效果,才能抵御毒品对青少年的诱惑和伤害。
青少年期是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期,在面对来至不同方面的压力和诱惑中,容易因为处理不当,而形成危害自身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吸毒就是其中的一种。以往对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研究侧重探讨不良生活环境对青少年吸毒的负面影响,少有学者从抗逆力保护因素的角度关注在吸毒环境中成长却不受毒品影响的青少年为什么能健康成长,甚至发展出相应的成长优势。
人们普遍将抗逆力定义为对环境中风险因素的抵抗,或者是对压力和逆境的克服,以及即使面对风险还有一个相对好的结果。这一好的结果的获得是由于个体所拥有或形成的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在互动中所取得的制衡。本研究以个案访谈的方式,对与吸毒青少年处于相似成长环境的适应良好的青少年进行研究,尝试揭示涉毒高危情境中能保护青少年不受毒品侵害的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种保护因素。
一、研究设计
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式选取研究对象,即选取的访谈对象在其中学阶段的亲朋好友或左邻右舍的同龄人中有吸毒行为者,而该青少年自身并未受到吸毒的不良影响且出现了适应良好的结果。根据该研究目的,本研究选取某本科院校在校本科生15名,其中男生14名,女生1名,访谈对象的年龄为19~22岁。根据研究目的,笔者预先与访谈对象进行初步接触,征得访谈对象的同意,并让受访者对所访谈的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正式访谈时采用回顾性访谈,以受访者青少年期的生活经历、学习状况、情感支持、主观感受等作为主要的分析资料。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青少年吸毒抗逆力保护因素分析
(一)内在保护因素分析
内在保护因素是使个体产生良好适应的内部因素,能让处于危机中的青少年理性对待问题,发挥自身潜能,应对各种危险情境和挑战。
1.正确的是非观。是非观是人们关于正确与错误的基本的看法和观点,根据中国一贯的传统,是非观主要表现为道德问题(善恶问题)而非知识问题(真假问题)。。青少年的是非观会以青少年自身当时所拥有的知识和所经历的生活经验对事件进行思考与判断,形成对错取舍。
Case8:不理解(厌恶的表情)她为什么会对K粉上瘾。
Case9:在初高中阶段出现的同学违纪行为是一种幼稚的表现,因为自律是自己的事情,如果自己都管不好自己的话,那出社会后一定会出事情的。
Case10:当时看到他们吸毒觉得很没意思(鄙视),不想看他们,觉得他们很恐怖,很可怕,不愿接触他们。
2.理性解决问题。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面对许多来自不同方面的困境和矛盾,理性解决问题,能避免正面冲突,化解成长中的风险,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增加面对生命中各种困难和挑战的信心。
Case2.因为我知道我母亲是一个易怒的人,我也懂得她是过了气头就没事的人,因此,在她气头上的时候,我都会在一旁安静地听她训导,等她训导完,气消了后,再慢慢和她沟通。因为她在气头上是不好沟通的。
Case4:对课堂上的违纪行为很反感,看不顺眼,有时会和同学一起去制止,实在制止不了就會找老师来帮忙。
理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青少年合理看待问题,寻找合适的问题解决途径有关。
Case3:从小我就知道自己不够优秀,所以我会和自己处于同一水平的人比较,如果有一方面比他好,就会觉得自己成功了,信心也有了。我觉得自己的成绩总能从刚入校时的排名靠后到最后能赶到中上水平,和这个是有关的。
Case7:中学阶段,我们班上有时会有同学与老师发生冲突,我想他们原本可能想向老师倾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采用的方法不对,结果却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冲突。
3.乐观的心态。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是个人对未来事件的积极期望,表现为一种积极的解释风格和应对方式。访谈中我们发现,青少年的乐观不仅表现为积极的乐观特质,即青少年个体秉持积极的应对方式,乐观地解读不利事件因素,并对其赋予一定积极的意义,如:
Case1:谁也不想有那么多挫折,但是既然遇见了也没办法,你就当是积累人生经历。像高三时招飞,因为一个自己无法改变的原因没能去成,当时心里有些难受,但是宿舍有个同学成功了,想想自己以后会有个做机长的舍友也很不错,自己也就没那么难受了。
Case7:生活中的挫折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看我们怎么去对待它。
同时,青少年的乐观心态也会表现为回避、幻想、忍耐等消极应对方式。在本访谈中,访谈对象采用容忍、回避等应对方式,对那些超出自身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进行主动舍弃。如:
Case2:我这个人遇见事情基本上睡一觉就过去了。
Case11:我这个人遇事比较看的开,过几天就会自己好起来的。
4.积极的归因。归因是指个体所认为的导致逆境的原因以及愿意承担责任、改善后果的情况。对事件进行积极归因的人,能在不利的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影响作用于自己身上的事件,并会在社会交往、学业等方面表现积极。
Case6:我平时考试成绩基本上是全班前三名,是因为我比其他同学勤奋,别人还没上教室时,我已经上去(学习)了。
Case11:我不认可那些与老师发生冲突的同学,有什么问题可以私底下说,不应该直接顶撞老师,毕竟他们(老师)也是为我们好。
5.主动寻求帮助。积极的求助态度及求助意愿可有效降低青少年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有助于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发展与维持。本研究中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会通过多种渠道寻求帮助,父母、教师和亲密的朋友是其比较倾向的求助对象。在向教师求助时,他们更倾向于向自己擅长科目的教师求助,如:
Case8:遇到困难,偶尔会向父母求助,一般喜欢和班主任以外的老师交流,比如英语、物理老师,因为我这两门科目学的比较好。 Case15:对于自己个人难以解决的事情,我会主动寻找比我懂、比我优秀的人的帮助。
青少年在向外界求助的过程中会由于敏感、个体间的沟通障碍甚至担心情感和关系亲密度被披露而阻碍青少年向外界表达自己求助的需求,但他们仍然能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求助的目的,解决其遇到的困扰和障碍。
Case5:学习上遇到不会的,一般不会求助其他同学,但会偷偷地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然后模仿人家。(问: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我平时玩游戏比别人厉害,所以遇到困难时不会向其他人求助。)
6.对潜在危险的规避。对潜在危险的规避是青少年认识到潜在危险后的一种主动“退让”,是通过后天培养起来的一种以认知能力为基础的思辨能力,青少年这种能力的发展既来源于知识、也有来源于经验以及社会良俗对人、事的评价。
Case2:上学期间,基本不会与那些有不良行为的人接触,不想去招惹他们。(主要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因)
Case6:看见他们吸食(K粉)的时候感觉很舒服,曾经也想去尝试一下,但之前老师讲过这是毒品,再加上见他们吸食后在那里摇呀、跳呀,我不喜欢这种状态,就没有去尝试了,也不去想这个(吸毒)了。
Case13:有次周末和几个同学一起去KTV唱歌,期间有同学拿出K粉来玩,还叫我去试一下,因为我家乡那边毒品比较泛滥,我知道毒品的危害,我觉得没必要去尝试。
(二)外在保护因素
外在保护因素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社区或同伴)所拥有能促进个体战胜逆境、适应环境的因素。
1.家庭支持。家庭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对青少年的引导、支持和持续性关注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和延缓了青少年被毒品侵害的可能。
父母给青少年树立规则和教育引导是家庭提供给青少年常见的保护措施。
Case4:父母平时会给我立规矩,比如生活费的问题,我向他们要生活费的时候,他们都会给我,但不能超过他们的规定。
Case13:父母会和我说生活中的不良社会现象,并提醒我不要学他们(不良现象)。
父母对青少年本人和其所结交朋友的持续关注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依附关系。
Case1:父母会主动了解我的学习和生活,对我所交的朋友会特别要求,不能去接触那些品行不好的同学,多与那些学习成绩和品行好的同学交流。如果有朋友来我家,他们会主动和我朋友聊天,了解他们的情况。
Case7:外出时会主动告知父母去向,途中父母也会和我联系,特别是晚上外出时,父母会督促我早些回家。记得有一次玩到夜里两点多才回家,回家后发现父母还没休息,一直在等我。
家庭支持还表现为当青少年与其父母的关系陷入困境时,家庭其他成员主动介入,化解青少年与其父母的矛盾,不让外界危险因素有可乘之机。
Case9:叛逆期的时候和父亲有过一次剧烈的争吵,差不多是不可调和的那种,后来是伯父伯母来开导我,让我理解了父亲的难处。
当青少年与家庭建立强有力的情感关联时,青少年对家庭的依附感和归属感能降低外界不良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2.学校支持。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青少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严格的学校管理、教师的持续关注以及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保护角色。
学校严格的管理為青少年的成长树立了规范,也减少了青少年直接暴露在缺乏成人引导的社会环境中的几率。
Case10:初中的时候学校管理严格,周六、周日如果你不回家,老师是不会让你离开学校的,即使你有假条也不会给你出去的。
Case13:初中时我们带到学校的手机都要交给班主任,周末才有机会拿出了看看。
Case14:因为学校是半封闭式的,只有在周末才能外出,因此平时在学校的时间相对多些。
教师对在校期间青少年的积极关注和鼓励,能激发青少年个体对自身及他人的正向感知,使其对自己抱有更大的期望。
Case1:初中班主任和高中班主任对我都很好,会紧紧盯着我的成绩,学习下降时会主动找我了解情况。
Case15:初二时换了一个班主任,他(她)对我很好,当时我成绩很差,新班主任经常鼓励我,关心我,我觉得不能辜负他(她)的期望,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上了高中。
而校园内同伴的榜样示范作用能激发青少年向善的欲望,友善的同伴关系能为困难中的青少年提供克服困难的信心。
Case1:当时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引体向上能做50多个,大家觉得他很了不起,大家都跟着去练引体向上,我最多的时候能做到40多个。
Case7:我平时与同学们的关系比较好,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都会主动给我提供帮助。
3.社会的支持。在本研究中,并未见青少年提及直接的社会支持。这可能与参与研究的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与社会的直接接触不多,对身边存在的常态性社会支持缺乏深刻的感知,虽然他们多是以见习生和旁观者的姿态观察和理解身边的社会事件,但我们也发现毒品对其所生活社区和亲朋好友的伤害,极大地引发了他们对毒品的情感排斥,不自觉中起到了对青少年的保护作用。
Case13:有次周末和几个同学一起去KTV唱歌,期间有同学拿出K粉来玩,还叫我去试一下,因为我家乡那边毒品比较泛滥,我知道毒品的危害,我觉得没必要去尝试。
Case15:我有个亲戚吸毒,但是我们一直都不知道他吸毒的事情,直到有一次他在我家吃饭时,毒瘾犯了,我们七八个人才把他控制住,从那时起,我对吸毒是很抵触的。
三、提升青少年吸毒抗逆力保护因素的路径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中相对特殊的时期:初一、高一阶段由于面临生活、学习环境的转折和重新适应,容易使青少年产生焦虑、不安的混乱状态,再加上亲子冲突及厌学行为在青少年期的高发,使青少年不得不面对这些压力和困难,如果他们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又缺乏有效的处理方法,就容易通过非法药物或其他非法行为来逃避或降低压力和困境带来的紧张、焦虑和压抑的情绪。而青少年越早滥用成瘾物质,就越容易导致成瘾行为,戒除也会越困难。因此,当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诱发吸毒的风险因素现实存在时,强化青少年抵御吸毒的保护因素,可以平衡、缓冲、补偿风险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培养青少年内在保护因素
1.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吸毒是越轨行为,是与主流社会是非观格格不入的行为。青少年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以及对身边吸毒行为的高容忍都会引发青少年发生吸毒行为。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积极引导,首先要以构建青少年的敬畏之心为基础,强调人不能将个人的欲望当成人生的唯一目的,更不能为实现个人欲望而践踏法律法规和社会良俗。其次要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是非观教育,青少年的是非观是通过后天教育确立并发展起来的,在针对青少年开展的是非观教育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式的宣传中,而应以青少年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唤醒青少年内心的“善”,并通过青少年自身的努力实现对“善”的坚守。
2.提升青少年获取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青少年都具有良性发展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一方面是由于青少年自身内在保护因素的主导,另一方面也由于外在保护因素的激发,即青少年获得的良好外在保护因素能激发青少年自身良性发展的潜能。因此,积极寻求并有效获取外在保护资源,实现外在保护因素转变为可利用的外在支持,需要青少年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和主流群体,以期获得可接近和可利用的外在保护资源,通过提升青少年对外在保护资源的选择能力和优化能力,获得对自身成长有价值的帮助,减轻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无助及由此衍生的青少年对成瘾物质的滥用与依赖。
(二)激活青少年外在保护因素
1.提供緊密依附的家庭关系。青少年与家庭的依附是指他们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心理和情感的联系。有研究表明青少年药物滥用行为与家庭依附关系存在高度的负相关,父母越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亲子关系越好,青少年出现药物滥用之类的越轨行为的概率就越低。因此,家庭应为青少年提供情绪支持、价值指引和合理约束等以强化青少年对家庭的依附。即使当父母无法为青少年提供此类依附支持时,家庭其他成员也应主动弥补这项功能,在青少年内心传递家庭成员之间共享的信念系统,共同对抗不期而遇的危机事件。
2.构建包容性的校园环境。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育环境与校园氛围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以知识传递为导向而忽视对青少年其他素质评价的教育氛围不仅影响着青少年对自身的合理感知,也扼杀了青少年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学校对在校青少年的评价标准,改变原有唯知识传递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校园环境,全面、客观地评价青少年,杜绝标签性评价,增加青少年在班级中的认同感和接纳感,促进青少年在班级中和谐发展,避免青少年在缺乏成人监督和引导的情况下过早进入社会,降低被成瘾物质影响的几率。
3.主动提供社会保护资源。青少年时期是成瘾物质起始和维持的重要时期,青少年越早开始使用成瘾物质,就越容易导致上瘾行为,然而,青少年时期所须面对的各种激荡内心的挣扎和截然不同的人生挑战,在缺乏外界有效支持和引导下,极易被不良环境因素裹挟而引发越轨行为,尝试性地使用毒品就是青少年常见的越轨行为。因此,积极为青少年提供毒品及相关知识教育就成了青少年抵制毒品诱惑的首要保护因素,青少年通过教育适时获得毒品相关知识、拒毒技能及禁毒智慧,提升青少年抵御毒品诱惑的能力;其次,教育部门要联合医疗卫生部门针对青少年开展非惩戒性的随机毒品检测工作,及早发现滥用毒品的青少年,联合家庭、学校与社会组织及时介入,阻止青少年由尝试性毒品使用发展为成瘾性毒品使用;最后,教育部门可联合共青团及相关组织在社区免费为青少年提供兴趣培养和基本生活技能培养,特别是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和高中升大学的假期对青少年开展适应性训练和基本技能培训,减轻青少年进入新环境后的无助感,增强应对新生活的能力。
当然,青少年吸毒抗逆力的内、外保护因素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各种内在保护因素和外在保护因素共同作用并产生叠加效果,才能抵御毒品对青少年的诱惑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