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羚羊木雕》和《散步》这两课都暗暗透露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散步》中全家人都在围绕男孩转,因为男孩是家中的“小皇帝”,是大人们的希望,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而《羚羊木雕》中的“我”是女孩,则是大人的出气筒,综合这两篇课文不难发现,“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透露较重。如果“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下一代人头脑中形成,那就很难改变了,更不利于终身教育。
关键词:亲情重男轻女封建思想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查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反映家庭生活,很适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容易为学生接受。因为“青少年的许多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读这个单元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同学们会感到亲切有趣,容易触发联想,诱发写作欲望”①。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再次以家庭生活为题材,“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引起我们的共鸣”②。笔者有幸使用过这两套教村,使用第一套教村时认为这很适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感悟到家庭和“血浓于水”的亲情重要性,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也适应新课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精神。在今年使用后一套教科书时,发现《羚羊木雕》和《散步》这两课除上述有利之处外,还发现文中透露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散步》中全家人都在围绕“男孩”转,因为男孩是家中的“小皇帝”,是大人们的希望,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而《羚羊木雕》中的“我”是女孩,则是大人的出氣筒。
下面我们来逐篇浅析这种思想。
模怀戚先生的《散步》一文“写一家三代深沉的爱。③”他在从好友美国汉学家柯你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自己也感言: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④。笔者认为这“深沉”表现在“老”对“少”的态度上,“尊老”也轻于“爱幼”。请看原文摘要:“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这里,如果依母亲自己的想法,肯定不去散步的,然而“我”说的话,她能不听吗?在母亲的心中,“我”是她的儿子,是家庭的主心骨,家里的事“我”说了算,此其一。在散步途中发生了分歧时,“我”在中间、母亲在上、儿子在下。应该是“一切都取决于我”,然而当“我”决定走大路时,母亲又“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可见祖辈对孙辈是何等的爱,并且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爱,也许孙子是家中宝贝吧。而妻子“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为什么不可以征求一下妻子的意见就武断地作出决定?我想大概妻子是女的,在家庭中没有发言权,只能顺从“我”和儿子的决定吧,这足见女人的地位之轻。此其二。此时的“我”从“尊老”这个角度讲,应按母亲的决定 “走大路”去做,这样对母亲有利,可还是依从了儿子的要求。看来“尊老”是假,“爱幼”才是真,因为男孩是家中的“小皇帝”,是大人们的希望。
学法指导:教师对展示交流的四个板块进行规律总结、学法指导----四步阅读法:
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研读——结合文本分析人物
精读——关键句段感悟提升
课文总结:莫怀戚先生犹如一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平凡的一个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语言优美凝练、细节动人,景物描写富含意蕴,值得借鉴。
主题升华: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老师也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一幅对联,你能为之补上横批吗?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这篇散文文笔精美,可以当作诗来读。在我们就要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吟诵文中最后一段。作业布置:完成《学案》“学后反思”部分。
《羚羊木雕》中的“我”因“自作主张”把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却遭到妈妈无情的责骂,爸爸还用“不可抗拒”语气说“……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不能自作主张”来教训“我”。奶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也没有起作用,妈妈还是逼“我”去取回了那只羚羊木雕。在取回来的路上“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我”最后发出感慨:“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笔者这次在教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讨论课后问题:“‘我对朋友反悔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时,同学们发言非常激烈,有孩子说:“要是‘我’是男孩,父母就不会逼‘我’取回羚羊木雕,因为男孩在家里做什么事都可以自作主长,而女孩是不能的。”“只要父母不顺心,就骂女孩,拿女孩做出气筒”。“哥哥、弟弟做错了事,也会得到父母的原谅,姐姐、妹妹有时做好事都要遭到责骂”等等。张祖训先生揭示的“千百年来,孩子对父母,对师长惟命听从,似乎成为我国的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5而在生活中,大多数做父母的在对待孩子时,男孩女孩是有差别的,重男轻女的现象随处可见。文章是以“亲情”为主题的第五单元的第2篇,所写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情感体验,蕴籍较深的文章。文章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与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切矛盾,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的友情,含蓄批评了父母轻义重财的行为,告诫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小而言之是一个家庭如何达成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沟通交流,以和为美;大而言之,只有家庭的和美才会有社会的和美,国家的和美。文章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人物间的对话,从对话中折射出了对话双方所秉承的原则和规范,这种原则和规范的挖掘,必然建立在对对话的深入品读之上,在有情感涵咏的朗读中加深感悟。文章因为贴近学生,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肯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需要圈点、勾画,需要与他人对话、交流,这时可以一种既规范又开放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说话训练,积累一定的语言素材,锻炼一下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在说话中,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拓展思维。
中国人受二千多年封建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思想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这种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旦形成了要想改变就很困难。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实施“计划生育”工程,为了改变“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还提出“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等口号。通过各级党政机关的努力,多方面的宣传,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很多人都改变了生育观念,但还有一部分人未得到改变,特别是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人,这种观念相当强烈。
参考文献:
①摘自《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单元说明》.第2页;
②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说明》;
③摘自《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课文说明》;第6页;
关键词:亲情重男轻女封建思想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查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反映家庭生活,很适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容易为学生接受。因为“青少年的许多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读这个单元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同学们会感到亲切有趣,容易触发联想,诱发写作欲望”①。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再次以家庭生活为题材,“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引起我们的共鸣”②。笔者有幸使用过这两套教村,使用第一套教村时认为这很适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感悟到家庭和“血浓于水”的亲情重要性,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也适应新课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精神。在今年使用后一套教科书时,发现《羚羊木雕》和《散步》这两课除上述有利之处外,还发现文中透露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散步》中全家人都在围绕“男孩”转,因为男孩是家中的“小皇帝”,是大人们的希望,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而《羚羊木雕》中的“我”是女孩,则是大人的出氣筒。
下面我们来逐篇浅析这种思想。
模怀戚先生的《散步》一文“写一家三代深沉的爱。③”他在从好友美国汉学家柯你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自己也感言: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④。笔者认为这“深沉”表现在“老”对“少”的态度上,“尊老”也轻于“爱幼”。请看原文摘要:“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这里,如果依母亲自己的想法,肯定不去散步的,然而“我”说的话,她能不听吗?在母亲的心中,“我”是她的儿子,是家庭的主心骨,家里的事“我”说了算,此其一。在散步途中发生了分歧时,“我”在中间、母亲在上、儿子在下。应该是“一切都取决于我”,然而当“我”决定走大路时,母亲又“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可见祖辈对孙辈是何等的爱,并且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爱,也许孙子是家中宝贝吧。而妻子“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为什么不可以征求一下妻子的意见就武断地作出决定?我想大概妻子是女的,在家庭中没有发言权,只能顺从“我”和儿子的决定吧,这足见女人的地位之轻。此其二。此时的“我”从“尊老”这个角度讲,应按母亲的决定 “走大路”去做,这样对母亲有利,可还是依从了儿子的要求。看来“尊老”是假,“爱幼”才是真,因为男孩是家中的“小皇帝”,是大人们的希望。
学法指导:教师对展示交流的四个板块进行规律总结、学法指导----四步阅读法:
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研读——结合文本分析人物
精读——关键句段感悟提升
课文总结:莫怀戚先生犹如一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平凡的一个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语言优美凝练、细节动人,景物描写富含意蕴,值得借鉴。
主题升华: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老师也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一幅对联,你能为之补上横批吗?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这篇散文文笔精美,可以当作诗来读。在我们就要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吟诵文中最后一段。作业布置:完成《学案》“学后反思”部分。
《羚羊木雕》中的“我”因“自作主张”把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却遭到妈妈无情的责骂,爸爸还用“不可抗拒”语气说“……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不能自作主张”来教训“我”。奶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也没有起作用,妈妈还是逼“我”去取回了那只羚羊木雕。在取回来的路上“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我”最后发出感慨:“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笔者这次在教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讨论课后问题:“‘我对朋友反悔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时,同学们发言非常激烈,有孩子说:“要是‘我’是男孩,父母就不会逼‘我’取回羚羊木雕,因为男孩在家里做什么事都可以自作主长,而女孩是不能的。”“只要父母不顺心,就骂女孩,拿女孩做出气筒”。“哥哥、弟弟做错了事,也会得到父母的原谅,姐姐、妹妹有时做好事都要遭到责骂”等等。张祖训先生揭示的“千百年来,孩子对父母,对师长惟命听从,似乎成为我国的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5而在生活中,大多数做父母的在对待孩子时,男孩女孩是有差别的,重男轻女的现象随处可见。文章是以“亲情”为主题的第五单元的第2篇,所写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情感体验,蕴籍较深的文章。文章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与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切矛盾,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的友情,含蓄批评了父母轻义重财的行为,告诫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小而言之是一个家庭如何达成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沟通交流,以和为美;大而言之,只有家庭的和美才会有社会的和美,国家的和美。文章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人物间的对话,从对话中折射出了对话双方所秉承的原则和规范,这种原则和规范的挖掘,必然建立在对对话的深入品读之上,在有情感涵咏的朗读中加深感悟。文章因为贴近学生,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肯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需要圈点、勾画,需要与他人对话、交流,这时可以一种既规范又开放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说话训练,积累一定的语言素材,锻炼一下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在说话中,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拓展思维。
中国人受二千多年封建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思想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这种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旦形成了要想改变就很困难。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实施“计划生育”工程,为了改变“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还提出“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等口号。通过各级党政机关的努力,多方面的宣传,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很多人都改变了生育观念,但还有一部分人未得到改变,特别是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人,这种观念相当强烈。
参考文献:
①摘自《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单元说明》.第2页;
②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说明》;
③摘自《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课文说明》;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