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篇非常通俗的小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因此我们看到的教学设计都会围绕以下这些问题:杜十娘为什么不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为什么只肯拿出一百五十两银子?最后为什么要抱着百宝箱自沉?当然,这些问题如果拿到课堂上来讨论,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也会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将教学作上述设计,一步步地抛出这几个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鉴赏杜十娘的人物形象,从而理解在她身上蕴藏的灿烂的女性光辉。但是,这样毕竟有些肤浅了,完全停留在表层,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如果想让学生更全面真实地理解人物,从而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必须对设计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
一、从“李甲”着手分析中国古代女性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所有的目光都围绕着“杜十娘”来进行,大家往往忽略了小说中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 “李甲”。在所有材料中,都对李甲进行了鄙视和唾弃,对他的做法表示不齿。但是如果深入思考的话,就会发现,李甲的做法事实上并不构成法律和道德上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看似荒谬的问题:“到底李甲犯了什么错?”随着讨论的激化,我们明确:虽然李甲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悲剧的发生,但在那样一个男权社会中,杜十娘这样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女性是不可能获得她所想要的幸福的。通过对李甲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杜十娘的悲剧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男权社会不可避免的悲剧。李甲确实不敢反抗封建家庭,胆小懦弱。但是,在那样一个家庭势力庞大的背景下,又有谁能够有勇气冲破家庭的束缚呢?《孔雀东南飞》中不违母命的焦仲卿不敢,《霍小玉传》中背信弃义的李益也不敢。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求李甲成为一个勇敢的斗士呢?
对于李甲来说,如果他要娶十娘为妾,这不仅仅要面对家庭的压力,同时还有社会的压力,在明朝有关婚姻的法律中明文规定:“凡官吏娶乐人为妻妾者,杖六十;若官员子孙娶者,罚以如之。”因此孙富用来威胁李甲的话一点儿没错,在我们看来李甲不敢违抗强权,背叛了十娘,可在他的家人以及世人看来,他迷恋十娘美色才是失足浪子,而他后来的举措才是“浪子回头”。
这样,作为个人的悲剧其实就上升为这个社会上女性的共同悲剧,如果不明确这个道理,就无法真正深入到这个故事的悲剧本质。
二、悲剧的普遍性
从表面上看,李甲和杜十娘的悲剧是爱情悲剧,但换个角度思考一下:他对十娘有爱情吗?我们可以看一下小说中的几处细节:
当十娘“久有从良之志,有心向他”时,他如何反应?
当柳遇春不了解十娘,规劝他时,他如何反应?
当十娘试探他“妾终身之事,当如何也”时,他如何反应?
当十娘问他对自己从良之后有何规划时,他如何反应?
当十娘万念俱灰,临别梳妆时,“微窥公子”,他又作何反应?
在我们心目中,十娘有情有义,有勇有谋,乃一“千古奇女子”,但在李甲眼中呢?孙富问他歌者何人,他又是怎么回答?他的回答居然是“北京名姬杜十娘”啊!
即使十娘赎了身,在他眼中仍旧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妓女,在孙富眼中也是如此,他们认为十娘甚至可以当成商品,可以“买来”,自然也可以“卖去”,从未把十娘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而这正是十娘孜孜以求的。李甲、孙富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当时所有男子的缩影罢了,“李甲”也好,“孙富”也罢,这只不过是一个个生硬冰冷的符号,无论是赵钱孙李、甲乙丙丁、富贵贫穷,处在那个时代的男人,都不可能把女人当成“人”来看待。《会真记》中的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并没有遭到社会的谴责;《苏三起解》中的王公子,在苏三为他吃了那么多苦甚至送了性命之后却又重新娶妻,似乎也并无愧意。于是我们明白了,归根结底,在封建社会里,始终是男尊女卑,女人没有独立的地位。
而在这样一个男权社会中,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从来都不缺少“弃妇”的形象,几乎每一个“负心汉”背后都会有一个“死心眼”的“痴情女子”,这些女子无一例外都是悲剧的结局,正如冯梦龙所说:“妇人之随夫,如花之附于枝,枝若无花,逢春再发;花若离枝,不可复合。”
妇女地位低下,不允许有追求爱情的权利,而她们一旦企图摆脱这样的地位,脱离固有的轨道,必然导致悲剧的发生。她们只能把这样美好的愿望寄托在神话当中,而即使是神仙,也未必能够遂心,牛郎织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悲剧的独特性和时代性
杜十娘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也是一个时代悲剧,但是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1.杜十娘的百宝箱
杜十娘的最后一张王牌就是“百宝箱”,这意味着她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意识。她虽然沉沦在社会最底层,但希望通过百宝箱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正是因为有了百宝箱,她才有可能主动地选择自己的命运,这在以往时代的女性身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在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个和杜十娘身份极其相似的女子形象,而在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唐朝,那个可怜的女子惟一能够做的不过是“老大嫁作商人妇”,仍旧摆脱不了社会最底层的命运,而且“商人重利轻别离”,这使得她夜夜以泪洗面,因此女子地位的低下很大程度上在于男权社会里女性没有经济地位。
但是,在资本主义刚刚萌芽的明代,金钱的力量和封建势力比起来仍旧是微不足道的。我们看到杜十娘企图用金钱和封建势力作抗争,毫无争议地失败了,而孙富让李甲在一千两银子和杜十娘的感情之间作出选择,表面上金钱获得了胜利,但实际上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孙富上来就说,以千两之银欲买十娘,李甲会不会这样“欣欣然有喜色”?因此,表面上孙富用金钱扼杀了爱情,但实际上是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取得了胜利。
2.“虽然日逐笙歌乐,常羡荆钗与布裙。”
杜十娘追求的不仅仅是短暂的爱情,甚至不仅仅是稳定的婚姻,更多的是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和人格尊严。这就是杜十娘为什么步步试探,先是不对李甲说自己有积蓄,然后看到李甲实在走投无路,也只肯拿出一百五十两银子的缘故。杜十娘虽然生活在明代,但她的思想几乎已经达到了现代女性的高度,就好像舒婷的《致橡树》里所说:“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这种女性的独立、自尊、坚强,是难能可贵、令人仰望的。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情感需求得不到实现,往往把对爱情的渴望作为惟一的信仰,所以我们看到的故事往往都是女性不惜冲破重重阻碍来追求爱情,这正是因为她们什么都没有,所以可以不顾一切地以对爱情的追逐来实现自己的意义。而婚姻的稳定也是女子向往的生活。杜十娘的做法更接近卓文君,“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因此,她的沉江绝不仅仅意味着爱情理想的幻灭,更多的是因为对追求的毁灭以及对这个社会的绝望。我们看到她在沉江之前对孙富和李甲的痛斥,句式整齐,掷地有声,这象征着女性在斗争过程中取得的精神上的胜利。
因此,《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曲男权社会中赞美女性的诗篇,却也是对这个社会的讽刺和批判;这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剧,却美到极致,从残酷的现实中开出最璀璨的花朵。
十娘用她的纵身一跃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思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自我意识在逐渐苏醒。从刘兰芝的无声反抗到杜十娘掷地有声的痛斥是一种前进,从琵琶女的逆来顺受到杜十娘的努力抗争更是一种前进。只是,她们没有办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无论她们的身份如何,总是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而这仅仅因为她们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渴求。
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对前仆后继孜孜追求真挚爱情、渴望自由的女性们感到由衷的敬佩。
(作者单位:沈阳市东北育才
学校高中部)
一、从“李甲”着手分析中国古代女性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所有的目光都围绕着“杜十娘”来进行,大家往往忽略了小说中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 “李甲”。在所有材料中,都对李甲进行了鄙视和唾弃,对他的做法表示不齿。但是如果深入思考的话,就会发现,李甲的做法事实上并不构成法律和道德上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看似荒谬的问题:“到底李甲犯了什么错?”随着讨论的激化,我们明确:虽然李甲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悲剧的发生,但在那样一个男权社会中,杜十娘这样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女性是不可能获得她所想要的幸福的。通过对李甲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杜十娘的悲剧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男权社会不可避免的悲剧。李甲确实不敢反抗封建家庭,胆小懦弱。但是,在那样一个家庭势力庞大的背景下,又有谁能够有勇气冲破家庭的束缚呢?《孔雀东南飞》中不违母命的焦仲卿不敢,《霍小玉传》中背信弃义的李益也不敢。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求李甲成为一个勇敢的斗士呢?
对于李甲来说,如果他要娶十娘为妾,这不仅仅要面对家庭的压力,同时还有社会的压力,在明朝有关婚姻的法律中明文规定:“凡官吏娶乐人为妻妾者,杖六十;若官员子孙娶者,罚以如之。”因此孙富用来威胁李甲的话一点儿没错,在我们看来李甲不敢违抗强权,背叛了十娘,可在他的家人以及世人看来,他迷恋十娘美色才是失足浪子,而他后来的举措才是“浪子回头”。
这样,作为个人的悲剧其实就上升为这个社会上女性的共同悲剧,如果不明确这个道理,就无法真正深入到这个故事的悲剧本质。
二、悲剧的普遍性
从表面上看,李甲和杜十娘的悲剧是爱情悲剧,但换个角度思考一下:他对十娘有爱情吗?我们可以看一下小说中的几处细节:
当十娘“久有从良之志,有心向他”时,他如何反应?
当柳遇春不了解十娘,规劝他时,他如何反应?
当十娘试探他“妾终身之事,当如何也”时,他如何反应?
当十娘问他对自己从良之后有何规划时,他如何反应?
当十娘万念俱灰,临别梳妆时,“微窥公子”,他又作何反应?
在我们心目中,十娘有情有义,有勇有谋,乃一“千古奇女子”,但在李甲眼中呢?孙富问他歌者何人,他又是怎么回答?他的回答居然是“北京名姬杜十娘”啊!
即使十娘赎了身,在他眼中仍旧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妓女,在孙富眼中也是如此,他们认为十娘甚至可以当成商品,可以“买来”,自然也可以“卖去”,从未把十娘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而这正是十娘孜孜以求的。李甲、孙富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当时所有男子的缩影罢了,“李甲”也好,“孙富”也罢,这只不过是一个个生硬冰冷的符号,无论是赵钱孙李、甲乙丙丁、富贵贫穷,处在那个时代的男人,都不可能把女人当成“人”来看待。《会真记》中的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并没有遭到社会的谴责;《苏三起解》中的王公子,在苏三为他吃了那么多苦甚至送了性命之后却又重新娶妻,似乎也并无愧意。于是我们明白了,归根结底,在封建社会里,始终是男尊女卑,女人没有独立的地位。
而在这样一个男权社会中,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从来都不缺少“弃妇”的形象,几乎每一个“负心汉”背后都会有一个“死心眼”的“痴情女子”,这些女子无一例外都是悲剧的结局,正如冯梦龙所说:“妇人之随夫,如花之附于枝,枝若无花,逢春再发;花若离枝,不可复合。”
妇女地位低下,不允许有追求爱情的权利,而她们一旦企图摆脱这样的地位,脱离固有的轨道,必然导致悲剧的发生。她们只能把这样美好的愿望寄托在神话当中,而即使是神仙,也未必能够遂心,牛郎织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悲剧的独特性和时代性
杜十娘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也是一个时代悲剧,但是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1.杜十娘的百宝箱
杜十娘的最后一张王牌就是“百宝箱”,这意味着她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意识。她虽然沉沦在社会最底层,但希望通过百宝箱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正是因为有了百宝箱,她才有可能主动地选择自己的命运,这在以往时代的女性身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在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个和杜十娘身份极其相似的女子形象,而在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唐朝,那个可怜的女子惟一能够做的不过是“老大嫁作商人妇”,仍旧摆脱不了社会最底层的命运,而且“商人重利轻别离”,这使得她夜夜以泪洗面,因此女子地位的低下很大程度上在于男权社会里女性没有经济地位。
但是,在资本主义刚刚萌芽的明代,金钱的力量和封建势力比起来仍旧是微不足道的。我们看到杜十娘企图用金钱和封建势力作抗争,毫无争议地失败了,而孙富让李甲在一千两银子和杜十娘的感情之间作出选择,表面上金钱获得了胜利,但实际上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孙富上来就说,以千两之银欲买十娘,李甲会不会这样“欣欣然有喜色”?因此,表面上孙富用金钱扼杀了爱情,但实际上是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取得了胜利。
2.“虽然日逐笙歌乐,常羡荆钗与布裙。”
杜十娘追求的不仅仅是短暂的爱情,甚至不仅仅是稳定的婚姻,更多的是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和人格尊严。这就是杜十娘为什么步步试探,先是不对李甲说自己有积蓄,然后看到李甲实在走投无路,也只肯拿出一百五十两银子的缘故。杜十娘虽然生活在明代,但她的思想几乎已经达到了现代女性的高度,就好像舒婷的《致橡树》里所说:“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这种女性的独立、自尊、坚强,是难能可贵、令人仰望的。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情感需求得不到实现,往往把对爱情的渴望作为惟一的信仰,所以我们看到的故事往往都是女性不惜冲破重重阻碍来追求爱情,这正是因为她们什么都没有,所以可以不顾一切地以对爱情的追逐来实现自己的意义。而婚姻的稳定也是女子向往的生活。杜十娘的做法更接近卓文君,“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因此,她的沉江绝不仅仅意味着爱情理想的幻灭,更多的是因为对追求的毁灭以及对这个社会的绝望。我们看到她在沉江之前对孙富和李甲的痛斥,句式整齐,掷地有声,这象征着女性在斗争过程中取得的精神上的胜利。
因此,《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曲男权社会中赞美女性的诗篇,却也是对这个社会的讽刺和批判;这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剧,却美到极致,从残酷的现实中开出最璀璨的花朵。
十娘用她的纵身一跃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思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自我意识在逐渐苏醒。从刘兰芝的无声反抗到杜十娘掷地有声的痛斥是一种前进,从琵琶女的逆来顺受到杜十娘的努力抗争更是一种前进。只是,她们没有办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无论她们的身份如何,总是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而这仅仅因为她们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渴求。
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对前仆后继孜孜追求真挚爱情、渴望自由的女性们感到由衷的敬佩。
(作者单位:沈阳市东北育才
学校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