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变教案为学案,转变教师的备课方式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过于重视传授式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中,为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我采用了“导学自主·三步一课循环”教学法尝试进行教学。
编制导学案是教师备课的集中表现。
(一)导学案的性质
“学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教材、学情深入研究后,精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是教师备课成果的体现。
(二)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1.“导学”原则
“导”,即开导、引导、指导。学案作为导学的载体,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导是为了学生的学,为学生的学习搭桥铺路。
2.针对性及分层原则
针对学生能力差异,学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等来设计问题,实施分层诱导,即:对后进生创设低台阶、高密度的问题情境,层层递进以逐渐触及问题的实质;对中等生采取高台阶、跳跃式诱导;对优等生则蜻蜓点水,仅点拨关键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发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3.系统性原则
学案的编写还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知识内容设计的学案要尽可能的建立一个“感知——深化——运用(巩固)”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即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
(三)导学案的作用
导学案是自主学习的方案,是课堂交流的载体,是学后反思的工具,是教师导学的依据,是教师备课的成果,是教师导学的文本体现。
(四)导学案的内容
每课时导学案的内容包括: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问题探究”、“典例分析”、“目标检测”、“总结反思”“作业布置”。
以学案为载体,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
二.变课堂为学堂,转变教师上课方式
教师要准确把握“导学自主·三步一课”循环课堂模式的操作程序。
第一步:课上教师导引着学。
每节课后十分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完成本节课课堂检测。下发新学案(也可提前下发),进入下节课导引阶段。
第二步:课下学生自主地学。
导学案是自主学习理念,改变学习方式的平台。自学的质量是保证三步一课有效实施的关键。以学案为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规划自我学习,体验学习过程,感受探究乐趣,归纳总结方法,自我检验应用。全体学生要依据学案独立、自主完成导学案。
第三步:课上师生、生生间互动着学。
课上互学,是落实合作学习理念的操作方法。进入上课状态后,教师或课代表分配分组展示活动任务,小组内讨论交流,分工合作,学生板书讨论的主要内容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全班不同组进行交流,师生交流,纠错、质疑,主要交流知识要点和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认知水平。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思路,实现教学相长。
开展课堂讨论是将合作学习理念落到实处的重要的、有效的方式。上课开始,学生进入讨论交流阶段,教师巡视全班,检查自学情况,并提出要求:(1)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2)组内释疑解难,组内同学交换问题,并进行解答;(3)收集问题,交流方法,确定主要展示人。展示人按事先分配的内容,展示小组和自主学习成果,回答其他人的质疑,如果遇到较难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点拨、引导。
三步之间的关系是:导学是前提,自学是关键,互学是核心。
三.变听课为展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指结合学科的特点,通过多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是小组或团队。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课堂展示为学生架设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平台。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导学自主教学目标是将观察权、思考权、发言权、动手权、总结权下放给学生,也就是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学习的责任交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是自我经历,而不是教师给予;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
因此,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每个环节尽量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引导,点拨,解惑。把主角让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只有充分展示,才能有效互学。只有有效互学,才能落实合作学习。通过学案自学,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掌握了课堂教学的结构和重点,并知晓自己存在的疑点。通过个体发言、同学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指导、点拨、解答学生的疑难、调控课堂氛围、对学生进行评价。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过于重视传授式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中,为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我采用了“导学自主·三步一课循环”教学法尝试进行教学。
编制导学案是教师备课的集中表现。
(一)导学案的性质
“学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教材、学情深入研究后,精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是教师备课成果的体现。
(二)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1.“导学”原则
“导”,即开导、引导、指导。学案作为导学的载体,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导是为了学生的学,为学生的学习搭桥铺路。
2.针对性及分层原则
针对学生能力差异,学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等来设计问题,实施分层诱导,即:对后进生创设低台阶、高密度的问题情境,层层递进以逐渐触及问题的实质;对中等生采取高台阶、跳跃式诱导;对优等生则蜻蜓点水,仅点拨关键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发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3.系统性原则
学案的编写还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知识内容设计的学案要尽可能的建立一个“感知——深化——运用(巩固)”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即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
(三)导学案的作用
导学案是自主学习的方案,是课堂交流的载体,是学后反思的工具,是教师导学的依据,是教师备课的成果,是教师导学的文本体现。
(四)导学案的内容
每课时导学案的内容包括: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问题探究”、“典例分析”、“目标检测”、“总结反思”“作业布置”。
以学案为载体,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
二.变课堂为学堂,转变教师上课方式
教师要准确把握“导学自主·三步一课”循环课堂模式的操作程序。
第一步:课上教师导引着学。
每节课后十分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完成本节课课堂检测。下发新学案(也可提前下发),进入下节课导引阶段。
第二步:课下学生自主地学。
导学案是自主学习理念,改变学习方式的平台。自学的质量是保证三步一课有效实施的关键。以学案为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规划自我学习,体验学习过程,感受探究乐趣,归纳总结方法,自我检验应用。全体学生要依据学案独立、自主完成导学案。
第三步:课上师生、生生间互动着学。
课上互学,是落实合作学习理念的操作方法。进入上课状态后,教师或课代表分配分组展示活动任务,小组内讨论交流,分工合作,学生板书讨论的主要内容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全班不同组进行交流,师生交流,纠错、质疑,主要交流知识要点和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认知水平。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思路,实现教学相长。
开展课堂讨论是将合作学习理念落到实处的重要的、有效的方式。上课开始,学生进入讨论交流阶段,教师巡视全班,检查自学情况,并提出要求:(1)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2)组内释疑解难,组内同学交换问题,并进行解答;(3)收集问题,交流方法,确定主要展示人。展示人按事先分配的内容,展示小组和自主学习成果,回答其他人的质疑,如果遇到较难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点拨、引导。
三步之间的关系是:导学是前提,自学是关键,互学是核心。
三.变听课为展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指结合学科的特点,通过多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是小组或团队。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课堂展示为学生架设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平台。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导学自主教学目标是将观察权、思考权、发言权、动手权、总结权下放给学生,也就是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学习的责任交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是自我经历,而不是教师给予;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
因此,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每个环节尽量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引导,点拨,解惑。把主角让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只有充分展示,才能有效互学。只有有效互学,才能落实合作学习。通过学案自学,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掌握了课堂教学的结构和重点,并知晓自己存在的疑点。通过个体发言、同学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指导、点拨、解答学生的疑难、调控课堂氛围、对学生进行评价。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