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ajiang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大桥下面》描绘了两位青年个体户高志华、秦楠之间的曲折爱情,折射出这一时期城市个体劳动者的生活悲欢。
  片中女主角秦楠是返城知青,以摆缝纫摊为生;高志华是修自行车的个体户。
  此时,全国有1700多万返城知青。许多人没有工作,形成了庞大的待业青年群体。帮他们解决困难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条例,批准有城市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等个体劳动。允许从事个体经济,解决了许多待业青年的生计问题。
  摗?高志华、秦楠正是在这一政策出台后,开始从事个体经营的青年人。但此时,在很多人眼里,个体户并不是一种职业,他们仍然是“待业青年”,是一群没有铁饭碗的人。
  片中高志华母子俩一段争执,展示了人们看待“铁饭碗”和“个体户”的不同态度。
  高母:不管怎么样,小秦是个体户。
  高志华:您也看不起个体户,我不就是个个体户吗?
  高母:两个都是个体户,将来怎么办,你能保证个体户政策就不变啦?
  摗?个体户不享有国营单位的各种福利,他们常常被看作城市中的“另类居民”。
  李路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没有正式工作,没有福利,没人证明你的合法性。
  1983年,全国已经有147万个体从业者。他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
  李路路:那时候私营经济比例很小,重要的资源、机会都控制在国家手里。个人没有单位,很难生存。
  摗?“铁饭碗”好在哪里?我们向前追溯,1957年拍摄的纪录片《鞍钢的女工们》,记录了鞍山钢铁公司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生活(图1)。
  
  


  (1)“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大军
  
  此前一年,完成了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这一时期纪录片表现的重要主题。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中国的工人全部转化为国家职工,女性纷纷走出家庭,走上工作岗位。1949年到1957年的8年间,全国女职工总数从60万增加到328万,“双职工家庭”是城市中普遍的家庭结构。
  庞大的公有制体制,造就了庞大的国家职工队伍。成为其中的一员,也就捧上了“铁饭碗”,代表着拥有了一份永久的工作,可以一干到老,然后领取退休工资(图2)。
  
  


  (2) 把“螺丝钉”的生老病死包下来是一个多大的包袱
  
  职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螺丝钉。他们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付出劳动的同时,也得到单位全面的关怀。白天一块儿干活儿的伙伴,晚上又一块儿在夜校学习。
  在计划经济年代,“铁饭碗”是城市人生活的唯一依靠。无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国营工厂,职工的一切保障都由单位包揽。
  李路路:你需要的一切:钱、养老、福利等等,都由单位包下来。很多人在一个单位开始工作直到退休。单位不是一个单纯的工作组织,而是国家的延伸。
  但是,当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时,单位制度成为发展的瓶颈。1982年,由蒋子龙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赤橙黄绿青蓝紫》上映。同样在一家国营钢铁厂,我们看到的却不是火热的生产建设场面(图3)。
  
  


  (3) 缺乏激励机制是“铁饭碗”的弊病之一(电视剧《赤橙黄绿青蓝紫》剧照)
  
  人浮于事的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工厂里比比皆是。1978年,美国记者马修斯也看到类似的情景。他在文章中写道:中国工人把他们的工作看成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机会。工厂管理人员对于工人阶级中的成员不敢压制。桂林丝厂有2500名工人,从来没有解雇过一个人。
  单位依据1982年国家制定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来约束职工行为:“对违反纪律的职工,以思想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罚款一般不能高于月工资的20%;表现优异的职工,给予记功、嘉奖和授予光荣称号。
  李路路:你在一个单位工作,第一年学徒工,挣16元,第二年18元,第三年22元,第四年34元,第五年转正。各个单位都一样。
  影片结尾,作为一部宣传改革的电影,厂领导以改革者的面貌出现,影片的结尾是光明的,但同时也是妥协的。
  在现实中,市场化的大潮即将到来,一场关乎人们饭碗的巨变正在酝酿之中。
  拍摄于1996年的纪录片《许姐的夏天》,讲述了下岗女工许玉玲找工作的经历。片子拍摄时,许姐36岁,已经有两年时间没上班了。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许姐小心地回避着“下岗女工”4个字。
  李伦(中央电视台编导):下岗是竞争和淘汰的产物,一个人被淘汰了,她的心境是可以想象的。
  在许姐下岗的这一年,全国国有企业亏损数量超过一半。曾给职工带来坚实福利待遇的组织结构,成为国有企业举步维艰的包袱。国家开始鼓励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破产,转制。从1993年起,像许姐一样,一批又一批国有企业职工,告别了自己长期工作的岗位。他们中大多数人已过而立之年,女性的比例接近60%。媒体对他们的称呼是“下岗待业职工”。
  许姐下岗两年来,一直没有找到新的工作。每天奔波求职,不断面对用人单位的挑选,让习惯了工厂上班生活的许姐感到尴尬,无所适从(图4)。
  
  


  (4) 下岗之后的思考与选择
  
  纪录片中,有不少许姐找工作被拒绝的场景。
  李伦:他们的工作挺难找的,大批的下岗女工,那样的年龄。在拍摄过程中,她表现得沉默和孤独。
  许姐:其实,北京真是挺好的。
  李伦:她说那句话时有些让人心酸,她为这个城市的成长付出过。许多像许姐这样的下岗职工,离开了原单位,生计无着,必须独立地面对社会竞争。
  记者:你还记得你第一天上班的时候吗?
  许姐:正赶上1979年8月1日建军节,厂里给退伍军人演电影,我们也一起看。
  李伦:她充满了对往日的留恋,但那已是过去。
  记者:现在要是厂子再恢复了,还愿意回去吗?
  许姐:不愿意去了。
  李伦:她回答的那么坚定,是经过思考的,她也不满意过去的状况。
  
  为增强竞争力,许姐参加了北京市劳动局主办的下岗人员技能培训班,她数不清自己参加过多少次了。
  1995年4月,国家开始实施再就业工程,许多城市建立起下岗职工培训班,多数由当地劳动部门、妇联或工会组织,免费培训下岗职工学习各种技术(图5)。
  
  


  (5)“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纪录片中没有交代是许姐的证书起了作用,还是她的执着打动了餐馆老板。餐馆老板决定试用许姐做会计。但许姐未能和丈夫达成一致,因为这是一家个体餐馆。
  李伦:她老公没有下岗,还在那个体系中,所以他老公还保持着那种尊严。而许姐知道尊严可能是虚假的,对自己已经没有意义了,她要用自己的方式换来尊严。
  片子的结尾,许姐最终选择了这家个体餐厅。没有单位树荫的庇护,许姐和很多下岗工人一样,学会了正视社会、正视自己。
  1996年,为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整。
  1999年,招收下岗职工的企业,将获得减税;从事社区居民服务的下岗职工,同样享受免税。
  2001年,全国96%的下岗职工被纳入再就业服务体系,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他们中的大部分成功实现再就业。
  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数量减少一半,利润增长14倍,基本实现扭亏。
  拍摄于1997年的纪录片《泰福祥日记》中有一幕:河北省张家口市泰福祥商场的一次全体职工大会上,职工们被告知:商场要开始体制改革。
  改革方案鼓励职工买断商场商品的经营权,买断人就成为经营者。其余的工人再向经营者投资入股,凡投资入股的工人每人每月工资200元,不投资入股的工人,每人每月发放基本工资100元。
  纪录片导演郑永志用镜头记录下了这家国有商场股份制改革的过程,这部纪录片也成为我们了解国企改制的一个蓝本。
  拍摄这部纪录片的3年前,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国企改制的试点,国企改革的目标是让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改制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意味着竞争的出现,习惯了捧着铁饭碗、收入旱涝保收的商场职工,忐忑中盘算着自己的未来。
  蓝羽绒服:给100块钱我就回家,我也不要那100块钱了。人家包了,你知道挣了多少。
  绿大衣:说赔了就是赔了,说赚了就是赚了,对不对?
  白羽绒服:人家买断商品了,人家不先还债,凭什么先都给你?
  郑永志:他们担心的不光是拿多少钱,更多的是担心自己身份的变化,我还算不算人民商场的人。
  李路路:从有保障转向竞争。这意味着没有保障了,竞争就意味着有成功者有失败者。
  郑永志:要么你买断工龄,给的钱也不多,20年可能就几千块钱。再有就是你留在这个商场工作,像刘玉娥一样,拿一部分钱承包,承包人民商场任何一个组都可以。
  职工甲:我琢磨着没钱借钱,也要自己干。
  职工乙:我确实想干,可我一个人带着孩子,没那么多资金,没办法。
  职工丙:想让大伙跟你一块承包吧,人家不愿意,万一人家投进去产不出来呢,谁给你背着?
  入股还是不入股,这是一道选择题,泰福祥的职工必须给出自己的答案。编导选择了两个身份不同的职工:商场经理刘玉娥和营业员权丽英进行跟踪拍摄。
  宣布改革方案的当晚,两个家庭不约而同在饭桌上召开了家庭会议。刘玉娥想入股承包泰福祥,但买断商场就意味着巨额的资金投入、不可预知的经营风险。
  
  刘玉娥:我一直是做纺织品销售,觉得要干也能干。现在市场这么疲软,我心里没底,也不知道包好还是不包好。
  刘玉娥丈夫:光靠咱们家,哪儿有那么多钱?
  刘玉娥弟:你要真想包就得贷款,咱们合起来,把我的房子押上。
  郑永志:刘玉娥要承包商场,她也有自己的盘算。她想我承包了,能挣多少钱?万一亏损了怎么办?她有心理压力(图6)。
  
  


  (6) 承包不承包?这是个问题
  
  同一个晚上,权丽英家里的讨论也没有明确答案。
  权丽英:真要承包,就得交钱。
  权丽英丈夫:看交多少,交五千就上,交一万不行。
  权丽英:交一万就不上了,交一万怎么了?
  权丽英丈夫:去哪儿掏那一万块钱?两个人的工资才多少(图7)?
  
  


  (7) 在风险和利益之间寻找平衡
  
  在缴纳了第一个月的柜台租金3万元后,刘玉娥与副经理张凤英成为泰福祥商场的股东。承包了商场的刘玉娥,变成自负盈亏的投资者,她必须承担可能的经营风险。下一步,她们要把柜台转租给职工经营。但以什么样的价格转租,她们心里也没底。
  经过慎重的考虑和反复讨论,最终商场的各个柜台及卫生、安保等环节的工作岗位,都落实了工作人员,商场的划时代改革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
  刘玉娥:我静下心来想什么,想挣钱。上班时一律不许聊天,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我可不跟你讲客气了,你要再给我晃悠,我就开了你。
  一个月后,营业员权丽英离开了泰福祥,到另外一家商场当起了小老板(图8)。
  
  


  (8) 敢吃螃蟹的人才知道螃蟹的滋味
  
  片子结尾时,泰福祥的营业额有了大幅度提高,职工收入也增加了。和泰福祥一样,更多的国企也在经历着阵痛。
  改革,必然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经历痛楚,对生活在传统单位的多数人来说,摆脱对单位的依赖,完成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需要一个转变过程。
  在改革的进程中,单位的一些功能渐渐剥离,开始轻装前进。但原本属于单位提供的社会保障,成为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2004年的纪录片《人在单位》中,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思考。
  片中记录了社区中的各种生活场景,上海市宏储社区的居民生活中的许多欢乐,都来自于他们生活其中的社区。这里的社区组织志愿者为居民服务,替代了一些原本属于政府部门的职能。一些曾属于传统单位的俱乐部,是一些企业、公司员工及社区居民经常光顾的地方,大家聚集在这里,像是一个温馨、快乐的大家庭。
  原来单位提供给职工的福利待遇,正向社区转移。伴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捧铁饭碗的单位人也正在向社会人转变。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正有赖于城市经济改革的继续深化与完善。
  1997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始在全国逐步建立,三年后,78%的贫困人口进入保障范围。
  1998年,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陆续启动,它们和“低保”制度合称为城市居民的三条保障线。
  2004年,我国基本建立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2007年,城市非从业人员,被纳入医疗保险的保障体系,城市全面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其他文献
器官移植的昂贵费用,让很多病人失去了最后的机会。如果适合移植的器官数量再多一些,而且可以随时取用,很多在生命线边缘挣扎的人,将有可能重获新生。  一个被称为“养猪专业户”的科学家,正在打造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这个神话将给那些绝望的生命带来希望。    1987年3月,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曾养志,像往常一样在猪场观察小猪的生长情况,这时,他收到来自西双版纳基地养猪场工作人员的电话。  曾养志:电话告诉我
期刊
一个小学文化的农民,用废品站淘来的材料,造出33个机器人!  一时间,他成了名人,媒体竞相报道。从此,他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现实却让他屡屡碰壁。为此他患上了抑郁症,再不能做机器人了……    离北京7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马务村的村庄,村子虽小,却声名远播,经常有各路媒体记者在这里出入,更有许多国外知名电视台的主持人、记者坐着飞机,不远千里来到这个小村庄。    33个孩子同一个爹    这村里可没
期刊
湿地是地球之肾在生态系统中举足轻重。可中国北部的一些重要湿地有的被排干了水改造成农田有的日益干涸变为荒地。    从靠近北极的西伯利亚向南延伸,一直到中国东部的平原,有一条全球最大的鹤类迁徙路线,是地球上鹤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每年的秋天,成群的白鹤从西伯利亚起飞,飞往江西的鄱阳湖过冬。来年春天,它们再返回西伯利亚,繁衍后代。在5000多公里的迁徙中,湿地是它们休息、觅食的地方。现在,这条
期刊
王树增 研究军事历史的纪实文学作家。为了探寻长征的原貌,他花费六年时间收集整理资料,并且数度重走长征路,终于写成著名历史纪实文学作品《长征》。    遵义会议的召开,是红色革命的必然需要和结果。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不久,中央红军官兵已经对博古和李德的指挥产生了严重质疑。比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闻天曾经对伍修权(李德的翻译)说:“如果再这样打下去,我们有胜利的希望吗?”  广昌战役时,张闻天就指出,
期刊
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东南部,土层下面的沉积带埋藏着地球不同历史时期的许多生命信息。  2006年夏天,新疆准格尔盆地的五彩湾来了一群人。他们是中外联合科考队的队员,来到这里寻找一个洪荒年代的秘密,关于恐龙和鸟,这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动物之间的联系(图1)。      (1)在沙海里寻找鸟类的起源    早在100多年前,一个叫赫胥黎的著名科学家首次提出,鸟是从恐龙演化而来。  在那之后100多年,这
期刊
2008年的3月29日,湖南长沙的刘珊和夏军就要举行婚礼了。但这对新人不抓紧时间筹备婚礼,却冒雨到机场去接大连来的客人。什么贵宾让他们如此期待呢?    刘珊和夏军迎接的客人终于出现了。两人同时喊道:认出来了,认出来了!  出乎人们意料,这两位客人是来自大连的盲人按摩师文世鹏和他的导盲犬沙沙。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两年前,22岁的女孩刘珊与26岁的夏军开始谈恋爱。由于两人性格差异较大,
期刊
公元1018年,神秘的黄金面具和它年轻的主人,被一同深埋于地下。直到23年前,考古人员偶然的发现,一段黄金面具的历史传奇,出现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     一、惊现奢华古墓    1986年6月,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的一个小山村的水库施工现场,推土机的声音轰轰不断。突然,施工停了下来。  锡木德(通辽市博物馆副馆长):推土机直推到墓室的墓门上。墓门是大青砖,还有壁画,壁画是红颜色。他们觉得这不是一
期刊
临夏盆地是个多山的地方。在山里,人们经常看到一种人工挖掘的洞。洞打在红土层里,洞里有很多白石头似的东西,当地人称作龙骨。龙骨是一种中药,这些山洞就是老乡挖龙骨留下来的。临夏盆地的和政县搭拉乡,有一位老乡叫赵勇昌,以前就是挖龙骨的。他说,大雨过后,是挖龙骨的最好时机。  赵勇昌:有的地方滑坡了,大雨、洪水一冲,露出很多龙骨,国家当药材收购,老百姓就挖呗,卖给药材公司。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派专
期刊
亲爱的朋友们:   我在你们美丽的国家生活了5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为反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而斗争的年轻共产党员。那是在1930年-1935年。   我结识了理查德·佐尔格,他是我的老师和我的榜样。 杰出的革命新闻记者艾格尼斯·史沫特莱,是我的朋友.  我也见过伟大的中国作家鲁迅,他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衷心祝愿中国人民在为我们的目标:和平,大家有工作,大家有文化并过上体面的生活的奋斗中取
期刊
她只有二十几岁,却有20年的病龄,是什么样的病症让她如此痛苦,她的病能治好吗?     主持人:在人们的印象中,得了乙肝,这个病就会终生与你相伴,再也无法将它从你身体上根除。乙肝是一个什么样的病症,为什么它那么难以治疗?它究竟能不能被治愈?  看着眼前健康的小雪,怎么也不会想到她曾经是一位二十年的病人!小雪得的是什么病,一病就是二十多年呢?那是小雪刚刚六岁的时候,一天她的妈妈急匆匆带着她去医院做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