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资金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筹资风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有高校财务管理较为混乱、筹资意识转变力度不够、资金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益较低、资金筹集渠道比较单一等。必须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监督监管、优化筹资结构、坚持科学理财、严格绩效管理,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高校管理;筹资风险;防范;研究
一、高校筹资风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高校财务管理较为混乱。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收支的不平衡,调控力度不够,导致了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现象比较严重,更别谈有效地筹集资金了。由于高校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对财务管理的监督监管也不到位,必然导致了财务管理人员的不够重视,高校财务管理混乱就是必然的结果。加上当前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只重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资金注入,造成高校资金的流动不畅,对现金调控不力,不能实现高校预期的发展目标。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扭转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的现状,在投资与筹资上相互协调,兼顾高校各方面的共同推进,促进高校实现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2.筹资意识转变力度不够。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项目失败、筹资不力等原因,使得高校发展资金不能很快地投入并产生效益,给高校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导致高校陷入了资金困境。我国高校的许多管理者对资金项目认识不够,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对筹集资金的重视不够,必然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急需的地方,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加上筹资渠道单一、方式简单等影响,必然导致了盲目筹资、筹资不力、资金发挥作用不理想等现象。更有甚者,有的高校主管者等、靠、要思想严重,在筹资方式只考虑筹资成本,忽视筹资风险,不愿意利用企业等社会资金联合办学。
3.高校资金结构不够优化。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资金结构不尽合理,不够优化,主要表现在投入基础设施的资金比较多,投入其他方面的资金比较少,必然就造成了高校的发展不平衡,有顾此失彼的现象。此外,我国高校在筹集资金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很大。高校管理者必须认真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切实转变思想意识,高度重视,加大对高校筹集资金的指导力度,善于结合自身的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综合分析与研究,确定科学的筹资结构,选择适当的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进一步降低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有效地筹集高校所需的资金。只有充分地考虑到高校资金结构合理与优化的问题,才能做到合理地安排、使用所筹集的资金,进而缓解高校的资金压力,为高校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效益。
4.高校资金使用效益较低。一般情况下,高校筹集资金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效益。从资金的使用效益上来看,我国高校的效率普遍较低,效果不尽人意。高校效益的高低并不取决于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其为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素质的高低。由于对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必然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5.资金筹集渠道比较单一。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资金筹集渠道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通过其他途径所筹集来的资金几乎寥寥无几。政府财政拨款每年基本上持平,变化不会太大,一些高校纷纷把筹集资金的重点转向以其成本低、数额大、时间短的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基本上成为了当前我国高校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面对银行贷款的还款压力和贷款利息,几乎所有高校都束手无策。高校应当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观念,尽最大努力在合理范围内扩大筹资范围,进一步拓展筹资渠道,以求筹集到更多资金,把筹资风险降到最低,促进我国高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高校筹资风险的防范研究
1.完善体制机制。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则是一项比较科学、业务技能要求高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运行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实现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和筹集资金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势在必行,要严格按照统一的财务管理和资金制度规定,按照财、权、物相分开的原则,通过健全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明确高校管理者、财务部门及有关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做到权、责、利相统一,坚持高校收支纳入财务预算管理,严禁学校收入“一条线”运行,防止和避免高校财力资源分散、流失与浪费。并把有效资金筹集、组织管理、财务预算等工作列入综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
2.强化监督监管。加强监督监管可以确保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和筹集资金的严肃性,实效性和连续性。从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和资金筹集的实际情况看,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着执行不力,情况不容乐观,这些主要都是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造成了监督监管不够到位。要强化高校财务管理与资金筹集,就必须加快建立管理监督制约机制,要根据上级的有关政策及规定,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抓紧制定出适合高校财务管理与资金筹集的相关执行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内部监督制约潜力,切实加大财务与资金调控力度,做到财务管理、决策与执行和资金使用都通过认真组织科学论证与集体讨论,增加资金筹集的透明与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3.优化筹资结构。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资金结构不够优化,投资比例不尽合理,资金所发挥的效益必然比较有限。我国高校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量比较大,投入其他高校发展方面的资金量比较少,必然造成了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不平衡的现象。由于我国高校在筹集资金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性不强,随意性比较大,加上一些高校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没有真正转变,筹资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必然造成了对高校筹资工作的重视不够。要进一步优化高校高校筹集资金的结构,就必须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综合掌握、分析与研究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确定科学的筹资结构,选择切实有效的筹资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地筹集资金,最大限度地降低筹资成本与风险,并做到合理安排,充分使用,全面发挥资金的作用,进一步缓解高校发展所需资金的压力,进而促进高校全面健康发展。
4.坚持科学理财。做好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资金筹集工作,科学管理,依法理财至关重要,也对保证高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对高校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认清形势,准确定位,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做到依法筹集资金,科学管理资金,尽量使资金的运作科学合理。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资金筹集监督制约机制,认真把高校资金筹集纳入监督管理范围,在资金筹集中加强监督,在监督管理中加快资金筹集,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高校资金的落实情况,做到合理调配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资金筹集风险。
5.严格绩效管理。由于高校财务管理和资金筹集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相关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着不足与漏洞。必须加快建立高校财务管理与资金筹集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创新绩效管理理念和激励相关人员,进一步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绩效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主动参与财务管理与资金筹集的积极创造性,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的监督制约新机制,使财务管理与资金筹集产生最佳的效益。对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必要的表扬与奖励,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工作目标考核重要指标、评先选优及晋职晋级的主要依据。反之则通报批评或处罚,直至追究相关责任。
参考文献
[1]陈艳.构建我国高校筹资保障机制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
[2]王淑霞,苏永玲.高校办学筹资渠道的探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5
[3]黄辉,章新蓉.试论高校筹资风险及其防范[J].经济师.2004
【关键词】 高校管理;筹资风险;防范;研究
一、高校筹资风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高校财务管理较为混乱。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收支的不平衡,调控力度不够,导致了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现象比较严重,更别谈有效地筹集资金了。由于高校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对财务管理的监督监管也不到位,必然导致了财务管理人员的不够重视,高校财务管理混乱就是必然的结果。加上当前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只重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资金注入,造成高校资金的流动不畅,对现金调控不力,不能实现高校预期的发展目标。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扭转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的现状,在投资与筹资上相互协调,兼顾高校各方面的共同推进,促进高校实现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2.筹资意识转变力度不够。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项目失败、筹资不力等原因,使得高校发展资金不能很快地投入并产生效益,给高校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导致高校陷入了资金困境。我国高校的许多管理者对资金项目认识不够,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对筹集资金的重视不够,必然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急需的地方,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加上筹资渠道单一、方式简单等影响,必然导致了盲目筹资、筹资不力、资金发挥作用不理想等现象。更有甚者,有的高校主管者等、靠、要思想严重,在筹资方式只考虑筹资成本,忽视筹资风险,不愿意利用企业等社会资金联合办学。
3.高校资金结构不够优化。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资金结构不尽合理,不够优化,主要表现在投入基础设施的资金比较多,投入其他方面的资金比较少,必然就造成了高校的发展不平衡,有顾此失彼的现象。此外,我国高校在筹集资金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很大。高校管理者必须认真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切实转变思想意识,高度重视,加大对高校筹集资金的指导力度,善于结合自身的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综合分析与研究,确定科学的筹资结构,选择适当的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进一步降低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有效地筹集高校所需的资金。只有充分地考虑到高校资金结构合理与优化的问题,才能做到合理地安排、使用所筹集的资金,进而缓解高校的资金压力,为高校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效益。
4.高校资金使用效益较低。一般情况下,高校筹集资金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效益。从资金的使用效益上来看,我国高校的效率普遍较低,效果不尽人意。高校效益的高低并不取决于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其为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素质的高低。由于对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必然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5.资金筹集渠道比较单一。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资金筹集渠道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通过其他途径所筹集来的资金几乎寥寥无几。政府财政拨款每年基本上持平,变化不会太大,一些高校纷纷把筹集资金的重点转向以其成本低、数额大、时间短的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基本上成为了当前我国高校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面对银行贷款的还款压力和贷款利息,几乎所有高校都束手无策。高校应当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观念,尽最大努力在合理范围内扩大筹资范围,进一步拓展筹资渠道,以求筹集到更多资金,把筹资风险降到最低,促进我国高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高校筹资风险的防范研究
1.完善体制机制。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则是一项比较科学、业务技能要求高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运行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实现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和筹集资金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势在必行,要严格按照统一的财务管理和资金制度规定,按照财、权、物相分开的原则,通过健全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明确高校管理者、财务部门及有关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做到权、责、利相统一,坚持高校收支纳入财务预算管理,严禁学校收入“一条线”运行,防止和避免高校财力资源分散、流失与浪费。并把有效资金筹集、组织管理、财务预算等工作列入综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
2.强化监督监管。加强监督监管可以确保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和筹集资金的严肃性,实效性和连续性。从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和资金筹集的实际情况看,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着执行不力,情况不容乐观,这些主要都是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造成了监督监管不够到位。要强化高校财务管理与资金筹集,就必须加快建立管理监督制约机制,要根据上级的有关政策及规定,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抓紧制定出适合高校财务管理与资金筹集的相关执行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内部监督制约潜力,切实加大财务与资金调控力度,做到财务管理、决策与执行和资金使用都通过认真组织科学论证与集体讨论,增加资金筹集的透明与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3.优化筹资结构。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资金结构不够优化,投资比例不尽合理,资金所发挥的效益必然比较有限。我国高校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量比较大,投入其他高校发展方面的资金量比较少,必然造成了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不平衡的现象。由于我国高校在筹集资金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性不强,随意性比较大,加上一些高校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没有真正转变,筹资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必然造成了对高校筹资工作的重视不够。要进一步优化高校高校筹集资金的结构,就必须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综合掌握、分析与研究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确定科学的筹资结构,选择切实有效的筹资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地筹集资金,最大限度地降低筹资成本与风险,并做到合理安排,充分使用,全面发挥资金的作用,进一步缓解高校发展所需资金的压力,进而促进高校全面健康发展。
4.坚持科学理财。做好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资金筹集工作,科学管理,依法理财至关重要,也对保证高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对高校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认清形势,准确定位,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做到依法筹集资金,科学管理资金,尽量使资金的运作科学合理。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资金筹集监督制约机制,认真把高校资金筹集纳入监督管理范围,在资金筹集中加强监督,在监督管理中加快资金筹集,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高校资金的落实情况,做到合理调配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资金筹集风险。
5.严格绩效管理。由于高校财务管理和资金筹集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相关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着不足与漏洞。必须加快建立高校财务管理与资金筹集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创新绩效管理理念和激励相关人员,进一步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绩效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主动参与财务管理与资金筹集的积极创造性,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的监督制约新机制,使财务管理与资金筹集产生最佳的效益。对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必要的表扬与奖励,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工作目标考核重要指标、评先选优及晋职晋级的主要依据。反之则通报批评或处罚,直至追究相关责任。
参考文献
[1]陈艳.构建我国高校筹资保障机制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
[2]王淑霞,苏永玲.高校办学筹资渠道的探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5
[3]黄辉,章新蓉.试论高校筹资风险及其防范[J].经济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