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下,党中央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把激励大众创业创新,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促进农村发展,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15年末,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更是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范围内。创业艰难,农民工创业更难,唯有政府积极提供创业条件,制定政策,改变思路,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宽松的环境,农民工创业的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广,让特殊的“创客”创造特别的精彩。
关键词:农民工 返乡创业 创业服务
“十三五”时期,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解决“短板”地区和群体面临的问题,而广大农村牧区则是“短板”最集中的地区,农牧民增收又是困扰农村牧区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各级政府通过强化服务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助力我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助推农村共圆小康梦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先驱和引领作用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农业同样需要完成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升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大部分是从事现代农业,这些接受了城市熏陶的优秀青壮年返乡创业,将外出务工掌握的市场意识、互联网思维,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现代经营理念和产业发展模式,与家乡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农业产业,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推动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创业形成的集聚效应优化了当地原有的产业结构,使配套和相关产业均得到了协同发展,这为激活农村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增添了强劲动力
返乡创业农民工是连接城市和乡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重要纽带。农民工返乡创业,虽然是农民工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型,但它带动了城乡之间,在市场、资本、信息、技术、管理、人才和理念等方面的密切联动和融合。返乡创业不仅推进了优势资源由城市向农村、由经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逆向流动,也带动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向小城镇集聚,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支撑起城镇化的产业基础。与此同时,发展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能够使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为打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新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推进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和脱贫致富挖掘了新潜力
过去,农民工“打工一人、致富一家”,对于社会仅起到“做加法”的效应,而今,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一方”,则对社会产生“做乘法”的“倍增效应”,形成“一人带动多人就业”的积极局面。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有利于其自身价值的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也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让更多乡亲可以就近就业。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和存量劳动力,也发展了农业,反哺了农村,更带动了农民增收创收,对于加快农村脱贫攻坚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会催生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企业家和新乡贤等,他们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服务体系,助力农民工实现创业梦想
(一)加强沟通,以乡情引导返乡创业
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以及各盟市都密集出台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包括发展农村电商、农业信息化、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等,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由于本地人才具有稳定性强、文化相通、容易融合等特点,吸引在外能人回乡创业能较快地推动本地的经济发展。如何吸引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建设家乡是目前很多农村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一是要营造浓厚氛围。要把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建立与在外能人沟通联系的长效工作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向在外能人宣传介绍家乡的巨大变化,了解其在外创业情况,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以乡情感化吸引在外能人回乡投资创业,形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的生动局面。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建立返乡创业咨询处,负责对现有政策解释说明,为有创业意向的人提供指导。要树立一批返乡创业典型,广泛宣传其创业事迹,组织典型人物现身说法,提高全社会对返乡创业的认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因势利导,找准创业方向和项目
据相关学者调查,农民工创业的初始投资额平均为10.9万元,42%来自于自己的打工积累,58%来源于借贷,可见农民工返鄉创业是有条件、带成本的危险尝试,一旦创业失败,不仅自己多年积攒的积蓄血本无归,还有可能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因此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关键是根据自身条件,利用好农村的特点,找到合适的创业方向和项目。
一是帮助创业者深入挖掘所在农村地区的特色,利用好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开展特色农业项目。如鼓励文化较高的返乡创业人员,开展“定制农业”,根据消费者订单进行种植生产,消费者利用手机查看农产品生产全程,快递环节将新鲜蔬果第一时间送达用户家中。
二是立足于农村现状,顺应政策趋势,把农村电商、农村互联网平台作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最主要渠道。政府要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和企业,实现农村电商项目落地生根。借鉴发达地区,打造新型“淘宝村”,构建网上商城,将个人网商和众多企业组织起来,在线下建立实体展示店,打造覆盖县城、辐射乡镇的24小时物流配送体系,让农户在家中当供货商,形成产业发展集群。
三是鼓励开办家政服务公司,开展维修、月嫂、保姆、清洗、搬家等业务,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家政需求的对接。
(三)多措并举,破解创业融资难问题
一些返乡农民工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商机比较熟悉。对他们来说,资金成为企业初创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而现有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还不能适应小企业融资“少、急、频”的需求特点。针对创业者遇到的资金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政府要出台政策鼓励引导银行业转变传统的信贷理念,把目光从大企业、大项目逐渐转移到农民工的创业项目上来,针对项目特点适时推出涉农信贷产品。把农牧业养殖、农村电商等项目列为信贷重点支持项目。在利用传统互保、联保方式的同时,在创业人员比较集中的村镇,帮助建立村级互助担保合作社,着力破解担保瓶颈,通过银村合作、批量贷款方式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二是旗县区政府应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中小金融服务机构,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创新服务渠道,特别是加快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充分发挥融资租赁融资快、租金支付方式灵活、节约资金等特点,为农民工创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政府要探索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导基金,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民工创业市场,多渠道、多方式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问题。
(四)强化落实,优化创业发展环境
农民工返乡创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服务。各地政府要切实提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战略认识,要把用于鼓励招商引资的特殊政策和服务,也扩展到农民工返乡创业中来,破除种种体制机制障碍,营造顺畅的创业环境,才能使农民工放手大胆创业,真正回得来、留得住、富起来。
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林)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跨地域、跨所有制和跨行业经营。尝试将当地的荒滩、荒地、荒山以拍卖的形式转让给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支持其发展养殖、种植业。
二是精简农民工创业程序。突出对创业项目的准入领域、准入条件及经营场所等体制机制的创新,简化创业登记手续,允许“一址多照” “一照多址”、集群注册,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节约创业者的时间和成本。
三是加大创业培训力度。要结合农民工创业的特点开展相关培训,在项目指导上围绕地区资源优势下功夫,借力现代物流实现本地产品和外地市场的对接。重点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民族医药和特色农畜产品、民族特色旅游业等项目进行开发、培训。加强创业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把有经验和创业资源的企业家、经理人、投资人、返乡创业带头人,充实到创业指导专家团队中,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提供创业辅导。
四是加强创业技术支撑。帮助创业农民工与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相关事业单位参与、支持青年农民创业的积极性,以结成技术帮扶对子或入股参与青年农民创业项目等形式,为青年农民创业提供技术支撑。
五是强化检查监督机制。有关部门要深入实际,做好实地调研工作,认真听取农民工的呼声建议和诉求,有针对性地抓好政策规定的落实兑现,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最大限度地呵护和保护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工安心创业、守法创业保驾护航。
六是建立创业风险保险机制。当农民工创业项目遭受意外灾害时,能得到保险救助,避免因为创业项目失败而使生活陷入困境,切实降低农民工创业风险。
(五)创新思路,拓展创业发展空间
我区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且以传统产业为主,同时互联网和物流业等市场配套不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功能、营销策划等相对滞后,制约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此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展创业空间。
一是持续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引入第三方平台,开发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管理机制,培育电子商务人才。重点针对农特产品电商、农村电商、社区电商、电商扶贫和跨境电商等五大领域,搭建和完善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子商务协会、电商重点企业园区、O2O体验馆、快递物流园、农村电商峰会、网上绿色食品交易会、互联郡(互联会)八个线上线下平台,着力于人才培训孵化、物流仓配建设、社区乡村站点建设、产品开发、产品追溯、渠道馆带建设、品牌建设推广、宽带网络覆盖八项基础工作,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搭建更多的平台。
二是积极发展新型业态。实施“互联网+”计划,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成长,开辟新的创业空间,创造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三是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地域优势,大力开发乡村、乡土、乡韵潜在价值,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培育观光旅游、养老服务等特色產业。
参考文献:
[1]赵日新.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路径的思考[J].中国扶贫,2015,(22).
[2]赖晓军.关于兴国县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的几点思考[J].老区建设,2013,(13).
[3]佚名.农民工返乡创业究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N].齐鲁晚报,2015-07-16.
[4]佚名.农民工返乡:创业梦想如何实现[N].人民政协报,2015-07-06.
[5]田文生.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连锁效应[N].中国青年报,2015-12-17.
关键词:农民工 返乡创业 创业服务
“十三五”时期,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解决“短板”地区和群体面临的问题,而广大农村牧区则是“短板”最集中的地区,农牧民增收又是困扰农村牧区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各级政府通过强化服务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助力我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助推农村共圆小康梦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先驱和引领作用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农业同样需要完成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升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大部分是从事现代农业,这些接受了城市熏陶的优秀青壮年返乡创业,将外出务工掌握的市场意识、互联网思维,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现代经营理念和产业发展模式,与家乡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农业产业,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推动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创业形成的集聚效应优化了当地原有的产业结构,使配套和相关产业均得到了协同发展,这为激活农村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增添了强劲动力
返乡创业农民工是连接城市和乡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重要纽带。农民工返乡创业,虽然是农民工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型,但它带动了城乡之间,在市场、资本、信息、技术、管理、人才和理念等方面的密切联动和融合。返乡创业不仅推进了优势资源由城市向农村、由经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逆向流动,也带动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向小城镇集聚,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支撑起城镇化的产业基础。与此同时,发展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能够使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为打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新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推进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和脱贫致富挖掘了新潜力
过去,农民工“打工一人、致富一家”,对于社会仅起到“做加法”的效应,而今,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一方”,则对社会产生“做乘法”的“倍增效应”,形成“一人带动多人就业”的积极局面。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有利于其自身价值的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也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让更多乡亲可以就近就业。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和存量劳动力,也发展了农业,反哺了农村,更带动了农民增收创收,对于加快农村脱贫攻坚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会催生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企业家和新乡贤等,他们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服务体系,助力农民工实现创业梦想
(一)加强沟通,以乡情引导返乡创业
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以及各盟市都密集出台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包括发展农村电商、农业信息化、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等,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由于本地人才具有稳定性强、文化相通、容易融合等特点,吸引在外能人回乡创业能较快地推动本地的经济发展。如何吸引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建设家乡是目前很多农村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一是要营造浓厚氛围。要把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建立与在外能人沟通联系的长效工作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向在外能人宣传介绍家乡的巨大变化,了解其在外创业情况,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以乡情感化吸引在外能人回乡投资创业,形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的生动局面。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建立返乡创业咨询处,负责对现有政策解释说明,为有创业意向的人提供指导。要树立一批返乡创业典型,广泛宣传其创业事迹,组织典型人物现身说法,提高全社会对返乡创业的认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因势利导,找准创业方向和项目
据相关学者调查,农民工创业的初始投资额平均为10.9万元,42%来自于自己的打工积累,58%来源于借贷,可见农民工返鄉创业是有条件、带成本的危险尝试,一旦创业失败,不仅自己多年积攒的积蓄血本无归,还有可能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因此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关键是根据自身条件,利用好农村的特点,找到合适的创业方向和项目。
一是帮助创业者深入挖掘所在农村地区的特色,利用好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开展特色农业项目。如鼓励文化较高的返乡创业人员,开展“定制农业”,根据消费者订单进行种植生产,消费者利用手机查看农产品生产全程,快递环节将新鲜蔬果第一时间送达用户家中。
二是立足于农村现状,顺应政策趋势,把农村电商、农村互联网平台作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最主要渠道。政府要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和企业,实现农村电商项目落地生根。借鉴发达地区,打造新型“淘宝村”,构建网上商城,将个人网商和众多企业组织起来,在线下建立实体展示店,打造覆盖县城、辐射乡镇的24小时物流配送体系,让农户在家中当供货商,形成产业发展集群。
三是鼓励开办家政服务公司,开展维修、月嫂、保姆、清洗、搬家等业务,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家政需求的对接。
(三)多措并举,破解创业融资难问题
一些返乡农民工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商机比较熟悉。对他们来说,资金成为企业初创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而现有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还不能适应小企业融资“少、急、频”的需求特点。针对创业者遇到的资金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政府要出台政策鼓励引导银行业转变传统的信贷理念,把目光从大企业、大项目逐渐转移到农民工的创业项目上来,针对项目特点适时推出涉农信贷产品。把农牧业养殖、农村电商等项目列为信贷重点支持项目。在利用传统互保、联保方式的同时,在创业人员比较集中的村镇,帮助建立村级互助担保合作社,着力破解担保瓶颈,通过银村合作、批量贷款方式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二是旗县区政府应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中小金融服务机构,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创新服务渠道,特别是加快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充分发挥融资租赁融资快、租金支付方式灵活、节约资金等特点,为农民工创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政府要探索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导基金,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民工创业市场,多渠道、多方式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问题。
(四)强化落实,优化创业发展环境
农民工返乡创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服务。各地政府要切实提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战略认识,要把用于鼓励招商引资的特殊政策和服务,也扩展到农民工返乡创业中来,破除种种体制机制障碍,营造顺畅的创业环境,才能使农民工放手大胆创业,真正回得来、留得住、富起来。
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林)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跨地域、跨所有制和跨行业经营。尝试将当地的荒滩、荒地、荒山以拍卖的形式转让给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支持其发展养殖、种植业。
二是精简农民工创业程序。突出对创业项目的准入领域、准入条件及经营场所等体制机制的创新,简化创业登记手续,允许“一址多照” “一照多址”、集群注册,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节约创业者的时间和成本。
三是加大创业培训力度。要结合农民工创业的特点开展相关培训,在项目指导上围绕地区资源优势下功夫,借力现代物流实现本地产品和外地市场的对接。重点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民族医药和特色农畜产品、民族特色旅游业等项目进行开发、培训。加强创业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把有经验和创业资源的企业家、经理人、投资人、返乡创业带头人,充实到创业指导专家团队中,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提供创业辅导。
四是加强创业技术支撑。帮助创业农民工与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相关事业单位参与、支持青年农民创业的积极性,以结成技术帮扶对子或入股参与青年农民创业项目等形式,为青年农民创业提供技术支撑。
五是强化检查监督机制。有关部门要深入实际,做好实地调研工作,认真听取农民工的呼声建议和诉求,有针对性地抓好政策规定的落实兑现,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最大限度地呵护和保护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工安心创业、守法创业保驾护航。
六是建立创业风险保险机制。当农民工创业项目遭受意外灾害时,能得到保险救助,避免因为创业项目失败而使生活陷入困境,切实降低农民工创业风险。
(五)创新思路,拓展创业发展空间
我区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且以传统产业为主,同时互联网和物流业等市场配套不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功能、营销策划等相对滞后,制约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此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展创业空间。
一是持续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引入第三方平台,开发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管理机制,培育电子商务人才。重点针对农特产品电商、农村电商、社区电商、电商扶贫和跨境电商等五大领域,搭建和完善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子商务协会、电商重点企业园区、O2O体验馆、快递物流园、农村电商峰会、网上绿色食品交易会、互联郡(互联会)八个线上线下平台,着力于人才培训孵化、物流仓配建设、社区乡村站点建设、产品开发、产品追溯、渠道馆带建设、品牌建设推广、宽带网络覆盖八项基础工作,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搭建更多的平台。
二是积极发展新型业态。实施“互联网+”计划,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成长,开辟新的创业空间,创造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三是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地域优势,大力开发乡村、乡土、乡韵潜在价值,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培育观光旅游、养老服务等特色產业。
参考文献:
[1]赵日新.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路径的思考[J].中国扶贫,2015,(22).
[2]赖晓军.关于兴国县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的几点思考[J].老区建设,2013,(13).
[3]佚名.农民工返乡创业究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N].齐鲁晚报,2015-07-16.
[4]佚名.农民工返乡:创业梦想如何实现[N].人民政协报,2015-07-06.
[5]田文生.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连锁效应[N].中国青年报,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