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题词:“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把内蒙古的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联结在一起,指明了新时代内蒙古发展的前进方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内蒙古发展思想,按照光辉题词的要求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战略,立足于共圆伟大中国梦,谋划建设亮丽内蒙古。
关键词:中国梦 十九大精神 亮丽内蒙古
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欣然题词:“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伟大领袖为内蒙古题词,这是内蒙古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个光辉题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内蒙古发展思想的高度凝练,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的精髓要义。
我们感恩党中央的关怀,感谢伟大领袖的关爱,就要带着深厚感情,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光辉题词,深入领会光辉题词的丰富内涵,深刻把握光辉题词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内蒙古发展思想指引的方向前进,把光辉题词落实到建设亮丽内蒙古的伟大实践中去。
光辉题词是高高飘扬的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内蒙古工作、始终关切内蒙古发展、始终关怀内蒙古各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光辉题词首次把内蒙古的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联结在一起,指明了新时代内蒙古发展的前进方向,确立了新时代内蒙古发展的新目标、新方略和新举措。共圆伟大中国梦,就是内蒙古2500万各族人民同全国31个省区市56个民族13亿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亮丽内蒙古,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光辉题词深刻昭示了新时代内蒙古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光荣使命,是新时代指引建设亮丽内蒙古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力量。共圆伟大中国梦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历史担当,建设亮丽内蒙古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实现光荣使命的实践过程,是新时代内蒙古发展的奋斗目标。光辉题词承载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蒙古继往开来、再谱新篇的殷切期望,表达了内蒙古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为祖国担当、为梦想奋斗的坚强决心。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里,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习近平内蒙古发展思想,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族人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全国一样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相比,与建设亮丽内蒙古的奋斗目标相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比,内蒙古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光辉题词,犹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为新时代内蒙古发展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光辉题词的要求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战略,立足于共圆伟大中国梦,谋划建设亮丽内蒙古。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内蒙古发展思想,根据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各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好内蒙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共圆伟大中国梦。
共圆伟大中国梦是光荣使命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率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中国梦”概念:“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他特别强调:“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1840年以来,我们持续奋斗,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大家都能感到,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共圆伟大中国梦,是伟大领袖对内蒙古的殷切期望,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内蒙古2500万各族人民的光荣使命。建设亮丽内蒙古,是我们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共圆伟大中国梦,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用“四个伟大”统揽建设亮丽内蒙古的伟大实践。共圆伟大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始终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高举伟大旗帜建设亮丽内蒙古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指引我们前进的伟大旗帜,是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是习近平内蒙古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建设亮丽内蒙古的根本遵循。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守望相助”的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守”,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始终坚持“望”,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始终坚持“相助”,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这是习近平内蒙古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是我们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在指导思想上要以共圆伟大中国梦为总任务,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内蒙古为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思路,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在工作实践中要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更加自觉地维护伟大领袖习近平的核心地位和权威,更加自觉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更加自觉地维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保证各族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我区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各族人民创造建设亮丽内蒙古的历史伟业。
要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内蒙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要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自治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区和以德治区相结合,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各族人民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在创新引领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设亮丽内蒙古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推动经济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五个结合”,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这是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迫切要求;是解决好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诸多问题的迫切要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破”“立”“降”为重点,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坚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这个主攻方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落实到每个企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企业深度融合,夯实增强内蒙古经济质量优势的微观基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驱动,是建设内蒙古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如果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是民生领域的短板,那么,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则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弱项。要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紧紧围绕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经营效益组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依靠科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内蒙古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要强化标准制度,用法治化、市场化手段监管企业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强化优胜劣汰机制,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敏、竞争公平有序、企业有进有出,使市场活起来,质量提起来。
在优先发展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的根本举措。内蒙古土地肥沃、草原广袤、气候条件良好,草原文化深厚,草原畜牧业历史悠久,农牧业特色鲜明,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生产还大有潜力可挖,但农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生产方式比较粗放。内蒙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尤其表现在农村牧区发展滞后、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有较好基础,也有不少难题,需要下很大功夫去解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坚持质量兴农兴牧、绿色兴农兴牧,准确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生态宜居是方向,乡风文明是标志,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的。农村牧区产业兴旺直接决定农牧民生活富裕,必须把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始终抓牢抓实。建设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旅游业,促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建设现代农牧业生产体系,就要加强农牧业物质技术装备,推动各类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降低农牧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建设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就要培养新农牧民,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牧场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牧户和现代农牧业发展有机衔接。
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者必须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互支撐,协同构建、协调推进,才能形成集约化的现代农牧业经济体系,否则仍然是粗放型的传统农牧业经济。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土地草场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土地草场“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深化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牧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是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制度保证。 在加强保护中建设美丽内蒙古
美丽内蒙古是亮丽内蒙古的底色和特色,草原是内蒙古的名片,是全区各族人民生存发展的依托,各族人民与草原是生命共同体。建设亮丽内蒙古,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必须努力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内蒙古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探索出很多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做法,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转变,走到了“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建设美丽内蒙古,要积极探索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不仅要增加经济资产、减少财政负债,也要增加生态资产、减少环境负债,两方面都要搞离任审计、搞责任终身追究,都要研究建立相应的财税制度。
只有保护恢复绿色草原,才能使绿色草原变成金山银山。建设美丽内蒙古,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敬畏草原、顺应草原、保护草原,保护好以草原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草原以宁静、和谐、美丽。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制度和政策导向,把内蒙古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成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以支撑绿色发展。
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水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绿草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草场、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现代畜牧业,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保护和建设好草原,把保护基本草原和保护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严格保护耕地和草场,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实行轮作休耕和禁牧休牧轮牧,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在充分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建设亮丽内蒙古,必须始终把各族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朝着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由民生“五有”拓展为民生“七有”,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决心和恒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全面落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等七项战略举措,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民生“七有”中,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高各族人民收入水平是最大的民生。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奋斗目标。2011年国务院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就明确要求,到2015年我区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不但未能实现这个目标要求,而且差距更大了。兑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承诺是异常艰巨的任务。产业兴旺是收入增加的来源,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入,关键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集约化的现代农牧业。以往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摆脱农牧业粗放型发展方式。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也要靠产城融合发展。产业兴旺是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前提。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牧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各族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作者系内蒙古党建研究会副会长 )
责任编辑:张莉莉
关键词:中国梦 十九大精神 亮丽内蒙古
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欣然题词:“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伟大领袖为内蒙古题词,这是内蒙古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个光辉题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内蒙古发展思想的高度凝练,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的精髓要义。
我们感恩党中央的关怀,感谢伟大领袖的关爱,就要带着深厚感情,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光辉题词,深入领会光辉题词的丰富内涵,深刻把握光辉题词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内蒙古发展思想指引的方向前进,把光辉题词落实到建设亮丽内蒙古的伟大实践中去。
光辉题词是高高飘扬的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内蒙古工作、始终关切内蒙古发展、始终关怀内蒙古各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光辉题词首次把内蒙古的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联结在一起,指明了新时代内蒙古发展的前进方向,确立了新时代内蒙古发展的新目标、新方略和新举措。共圆伟大中国梦,就是内蒙古2500万各族人民同全国31个省区市56个民族13亿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亮丽内蒙古,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光辉题词深刻昭示了新时代内蒙古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光荣使命,是新时代指引建设亮丽内蒙古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力量。共圆伟大中国梦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历史担当,建设亮丽内蒙古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实现光荣使命的实践过程,是新时代内蒙古发展的奋斗目标。光辉题词承载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蒙古继往开来、再谱新篇的殷切期望,表达了内蒙古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为祖国担当、为梦想奋斗的坚强决心。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里,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习近平内蒙古发展思想,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族人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全国一样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相比,与建设亮丽内蒙古的奋斗目标相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比,内蒙古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光辉题词,犹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为新时代内蒙古发展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光辉题词的要求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战略,立足于共圆伟大中国梦,谋划建设亮丽内蒙古。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内蒙古发展思想,根据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各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好内蒙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共圆伟大中国梦。
共圆伟大中国梦是光荣使命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率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中国梦”概念:“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他特别强调:“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1840年以来,我们持续奋斗,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大家都能感到,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共圆伟大中国梦,是伟大领袖对内蒙古的殷切期望,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内蒙古2500万各族人民的光荣使命。建设亮丽内蒙古,是我们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共圆伟大中国梦,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用“四个伟大”统揽建设亮丽内蒙古的伟大实践。共圆伟大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始终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高举伟大旗帜建设亮丽内蒙古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指引我们前进的伟大旗帜,是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是习近平内蒙古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建设亮丽内蒙古的根本遵循。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守望相助”的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守”,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始终坚持“望”,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始终坚持“相助”,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这是习近平内蒙古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是我们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在指导思想上要以共圆伟大中国梦为总任务,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内蒙古为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思路,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在工作实践中要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更加自觉地维护伟大领袖习近平的核心地位和权威,更加自觉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更加自觉地维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保证各族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我区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各族人民创造建设亮丽内蒙古的历史伟业。
要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内蒙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要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自治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区和以德治区相结合,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各族人民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在创新引领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设亮丽内蒙古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推动经济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五个结合”,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这是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迫切要求;是解决好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诸多问题的迫切要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破”“立”“降”为重点,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坚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这个主攻方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落实到每个企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企业深度融合,夯实增强内蒙古经济质量优势的微观基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驱动,是建设内蒙古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如果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是民生领域的短板,那么,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则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弱项。要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紧紧围绕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经营效益组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依靠科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内蒙古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要强化标准制度,用法治化、市场化手段监管企业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强化优胜劣汰机制,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敏、竞争公平有序、企业有进有出,使市场活起来,质量提起来。
在优先发展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的根本举措。内蒙古土地肥沃、草原广袤、气候条件良好,草原文化深厚,草原畜牧业历史悠久,农牧业特色鲜明,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生产还大有潜力可挖,但农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生产方式比较粗放。内蒙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尤其表现在农村牧区发展滞后、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有较好基础,也有不少难题,需要下很大功夫去解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坚持质量兴农兴牧、绿色兴农兴牧,准确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生态宜居是方向,乡风文明是标志,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的。农村牧区产业兴旺直接决定农牧民生活富裕,必须把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始终抓牢抓实。建设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旅游业,促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建设现代农牧业生产体系,就要加强农牧业物质技术装备,推动各类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降低农牧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建设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就要培养新农牧民,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牧场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牧户和现代农牧业发展有机衔接。
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者必须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互支撐,协同构建、协调推进,才能形成集约化的现代农牧业经济体系,否则仍然是粗放型的传统农牧业经济。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土地草场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土地草场“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深化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牧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是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制度保证。 在加强保护中建设美丽内蒙古
美丽内蒙古是亮丽内蒙古的底色和特色,草原是内蒙古的名片,是全区各族人民生存发展的依托,各族人民与草原是生命共同体。建设亮丽内蒙古,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必须努力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内蒙古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探索出很多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做法,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转变,走到了“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建设美丽内蒙古,要积极探索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不仅要增加经济资产、减少财政负债,也要增加生态资产、减少环境负债,两方面都要搞离任审计、搞责任终身追究,都要研究建立相应的财税制度。
只有保护恢复绿色草原,才能使绿色草原变成金山银山。建设美丽内蒙古,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敬畏草原、顺应草原、保护草原,保护好以草原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草原以宁静、和谐、美丽。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制度和政策导向,把内蒙古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成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以支撑绿色发展。
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水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绿草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草场、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现代畜牧业,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保护和建设好草原,把保护基本草原和保护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严格保护耕地和草场,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实行轮作休耕和禁牧休牧轮牧,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在充分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建设亮丽内蒙古,必须始终把各族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朝着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由民生“五有”拓展为民生“七有”,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决心和恒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全面落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等七项战略举措,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民生“七有”中,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高各族人民收入水平是最大的民生。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奋斗目标。2011年国务院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就明确要求,到2015年我区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不但未能实现这个目标要求,而且差距更大了。兑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承诺是异常艰巨的任务。产业兴旺是收入增加的来源,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入,关键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集约化的现代农牧业。以往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摆脱农牧业粗放型发展方式。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也要靠产城融合发展。产业兴旺是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前提。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牧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各族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作者系内蒙古党建研究会副会长 )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