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德树人是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文化气质是历史教学的崇高追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责任。本文试图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探索“文化本位”的历史教学形态,以期不断延展历史教育愿景、丰厚历史教育层次,实现历史教学的育人目标。
一、“文化本位”的历史教学形态
历史学着眼于从人类历史演变的进程中探讨文化的整体发展过程,而文化的发展过程又体现了人们对于卓越与超越的不断追求,正是这种不断突破自我的生命境界,推动了文明的不断进化、历史的不断发展、人的不断完善。因此,以历史为研习对象的历史学科自然就继承了文化的气魄和崇高使命。
中学历史课程承担着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新时代下应该大有作为。历史教师应善于借助历史学科优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深沉的文化力量,提升学科气质,发挥学科功能,回归“文化本位”,以文化塑造历史教育新常态。
何为“文化本位”的历史教学?笔者认为,“文化本位”的历史教学是以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文化传承为责任、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突出文化意涵和人文旨趣,注重人的健全与发展,实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相融合、学科核心素养涵养与文化化人相结合的历史教学形态。具体来说,“文化本位”的历史教学是重归文化传统和历史本源、坚持育人本质的历史教学;是求真务实、不断增进历史智识与人格修养的历史教学;是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教学;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同时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的历史教学;是不断张扬历史学科人文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感和认同感,涵养家国情怀的历史教学。
二、“文化本位”的歷史教学内容要点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弘扬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打造“文化课堂”?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塑造“文化本位”的历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融合:
(一)“修己安人”——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追求
弘扬仁爱律己、自强不息的人格品德,向上向善、见贤思齐,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坚韧豁达、奋发图强,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断拓展自树树人的生命境界。
(二)“社群本位”——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追求
强调推己及人、由近及远,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天下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扶危济困、关爱社群、关心社会。培育集体意识、社群意识,弘扬大爱,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的良好风尚。
(三)“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追求
弘扬天下为先、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强调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关注国家发展,关心民间疾苦。形成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家国强盛的良性互动,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生理想。
(四)“天下大同”——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的处世理想追求
以睦邻为贵,强调以中庸之道取代文明冲突,心存富而不骄、强而好礼的观念,倡导国家间和平共处、民族间相互依存,引导学生形成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态度。强调知天命、畏天命,引导学生存心养性、敬畏天道、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文化本位”的历史教学落实
文化之精义在于导向人格之崇高、生命之成长、文明之演进、世界之进步。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以革新历史教学、推动“应试本位”向“文化本位”的转变?如何实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相融合、学科核心素养涵养与文化化人相结合?笔者结合从教以来的实践与感悟,谈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批判反思——明确以人为本的教学立意
一、“文化本位”的历史教学形态
历史学着眼于从人类历史演变的进程中探讨文化的整体发展过程,而文化的发展过程又体现了人们对于卓越与超越的不断追求,正是这种不断突破自我的生命境界,推动了文明的不断进化、历史的不断发展、人的不断完善。因此,以历史为研习对象的历史学科自然就继承了文化的气魄和崇高使命。
中学历史课程承担着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新时代下应该大有作为。历史教师应善于借助历史学科优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深沉的文化力量,提升学科气质,发挥学科功能,回归“文化本位”,以文化塑造历史教育新常态。
何为“文化本位”的历史教学?笔者认为,“文化本位”的历史教学是以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文化传承为责任、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突出文化意涵和人文旨趣,注重人的健全与发展,实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相融合、学科核心素养涵养与文化化人相结合的历史教学形态。具体来说,“文化本位”的历史教学是重归文化传统和历史本源、坚持育人本质的历史教学;是求真务实、不断增进历史智识与人格修养的历史教学;是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教学;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同时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的历史教学;是不断张扬历史学科人文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感和认同感,涵养家国情怀的历史教学。
二、“文化本位”的歷史教学内容要点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弘扬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打造“文化课堂”?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塑造“文化本位”的历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融合:
(一)“修己安人”——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追求
弘扬仁爱律己、自强不息的人格品德,向上向善、见贤思齐,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坚韧豁达、奋发图强,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断拓展自树树人的生命境界。
(二)“社群本位”——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追求
强调推己及人、由近及远,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天下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扶危济困、关爱社群、关心社会。培育集体意识、社群意识,弘扬大爱,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的良好风尚。
(三)“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追求
弘扬天下为先、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强调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关注国家发展,关心民间疾苦。形成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家国强盛的良性互动,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生理想。
(四)“天下大同”——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的处世理想追求
以睦邻为贵,强调以中庸之道取代文明冲突,心存富而不骄、强而好礼的观念,倡导国家间和平共处、民族间相互依存,引导学生形成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态度。强调知天命、畏天命,引导学生存心养性、敬畏天道、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文化本位”的历史教学落实
文化之精义在于导向人格之崇高、生命之成长、文明之演进、世界之进步。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以革新历史教学、推动“应试本位”向“文化本位”的转变?如何实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相融合、学科核心素养涵养与文化化人相结合?笔者结合从教以来的实践与感悟,谈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批判反思——明确以人为本的教学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