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荏苒,花开花落。毕业季悄然到来,空气里到处弥散着送别的味道。青春是一段跌跌撞撞的旅行,朝夕相处的同学情、同桌情和室友情,到了分离之際,想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那么你会用什么方式作为毕业分别的纪念呢?互相写同学录、拍美美的毕业照抑或是……惜别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古代有才的诗人词人们送别友人所作也别有一番情味,一起来品读吧!
唱骊歌送别篇: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读:
这首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所作,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后两句是劝酒词: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表现了词人强烈真挚的惜别之情。
超链接:
这首诗写到了渭城,即原来的咸阳故城,所以,这首诗又叫《渭城曲》。诗中还写到阳关,阳关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塞,在玉门关的南边,南为阳,所以叫阳关。唐朝人到西域去,一定要经过阳关,这首诗又叫《阳关曲》。自诗人王维写了这首送别的好诗以后,唐人告别时,就唱这首歌。唱一遍觉得绵绵情意还没有充分表达,于是就再唱一遍,觉得还不够味,再重复唱一遍,此后这首歌曲就被称为《阳关三叠》。
折柳送别篇:
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赏读:
春风中一株株杨柳树,沿着御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没有却只字未提,更衬托出了诗人送别的深情。
超链接: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长亭送别篇: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赏读:
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离京南下时与情人长亭送别的情景。品读全词,浓浓的不舍和伤感之情扑面而来,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催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像是一首带有戏剧性的剧曲。作者想象离开情人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令人颇为动容。
超链接:
秦汉时期在驿站路上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来长亭成为人们郊游休息和分别相送之地。经过历代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饮酒送别篇: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赏读:
眼泪湿了衣服,脸上胭脂妆容化开。四叠阳关唱了几千遍,但是还不足以形容自己内心对妹妹的万种离情。词开头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难分难舍的情感。临别之际,词人由于极度伤感,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还告慰姊妹们,东莱并不像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信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在一起。由此可以看出不仅仅表现了离情别绪,更表现了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超链接:
送别时为什么要喝酒呢?主人请要走的人喝酒,因为酒这东西有一种振奋作用,本来两个人告别心情就压抑,喝点酒可以高兴一点,消解一些离别之愁。
喝酒送别的诗人有很多,我们看李白在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一个酒店里写的诗: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风吹柳花就是杨柳飘絮,已是春末夏初之际。吴姬,一个江南姑娘。压酒,唐代的酒要把酒糟压掉才能喝,劝客人尝尝。南京的一帮年轻人来送我,欲行,是指将要走的人,不行,是指留下来的人,大家都举杯,喝干杯中酒。最后两句是,请你问问滔滔东流的长江,我们离别的情意,跟这长江水相比,谁为更长?
近期,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潮,诗词带着它特有的魅力时隔千年再次引领了风潮。“诗言志,歌咏言。”古诗词是中国经典文化,是诗人词人们最重要的抒情言志方式。细细品读古诗词,体会古诗词里的送别情,感受别样的毕业季离别情怀。
唱骊歌送别篇: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读:
这首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所作,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后两句是劝酒词: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表现了词人强烈真挚的惜别之情。
超链接:
这首诗写到了渭城,即原来的咸阳故城,所以,这首诗又叫《渭城曲》。诗中还写到阳关,阳关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塞,在玉门关的南边,南为阳,所以叫阳关。唐朝人到西域去,一定要经过阳关,这首诗又叫《阳关曲》。自诗人王维写了这首送别的好诗以后,唐人告别时,就唱这首歌。唱一遍觉得绵绵情意还没有充分表达,于是就再唱一遍,觉得还不够味,再重复唱一遍,此后这首歌曲就被称为《阳关三叠》。
折柳送别篇:
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赏读:
春风中一株株杨柳树,沿着御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没有却只字未提,更衬托出了诗人送别的深情。
超链接: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长亭送别篇: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赏读:
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离京南下时与情人长亭送别的情景。品读全词,浓浓的不舍和伤感之情扑面而来,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催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像是一首带有戏剧性的剧曲。作者想象离开情人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令人颇为动容。
超链接:
秦汉时期在驿站路上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来长亭成为人们郊游休息和分别相送之地。经过历代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饮酒送别篇: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赏读:
眼泪湿了衣服,脸上胭脂妆容化开。四叠阳关唱了几千遍,但是还不足以形容自己内心对妹妹的万种离情。词开头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难分难舍的情感。临别之际,词人由于极度伤感,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还告慰姊妹们,东莱并不像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信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在一起。由此可以看出不仅仅表现了离情别绪,更表现了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超链接:
送别时为什么要喝酒呢?主人请要走的人喝酒,因为酒这东西有一种振奋作用,本来两个人告别心情就压抑,喝点酒可以高兴一点,消解一些离别之愁。
喝酒送别的诗人有很多,我们看李白在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一个酒店里写的诗: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风吹柳花就是杨柳飘絮,已是春末夏初之际。吴姬,一个江南姑娘。压酒,唐代的酒要把酒糟压掉才能喝,劝客人尝尝。南京的一帮年轻人来送我,欲行,是指将要走的人,不行,是指留下来的人,大家都举杯,喝干杯中酒。最后两句是,请你问问滔滔东流的长江,我们离别的情意,跟这长江水相比,谁为更长?
近期,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潮,诗词带着它特有的魅力时隔千年再次引领了风潮。“诗言志,歌咏言。”古诗词是中国经典文化,是诗人词人们最重要的抒情言志方式。细细品读古诗词,体会古诗词里的送别情,感受别样的毕业季离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