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依规治班,德规结合”班级管理模式
“依规治班”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扬民主,制定符合班级特点的管理规定(包括违纪违规处罚制度、奖励制度及有效的监督、执行机制),以此来规范和引导班级学生的行为。
“德规结合”就是在“依规治班”的过程中,教师坚持以“师爱”为前提,注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道德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注重在学生轻微违纪时的提醒、警示,以及违纪违规被惩罚后的适时安抚、鼓励,让违纪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树立改正缺点和错误的信心,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情感、道德品质的提升,最终实现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教育目标。
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的角色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无论是“家长式”、“保姆式”还是“警察式”,都主要依靠老师的教育宣讲和严看死守。班主任工作不仅“繁”、“难”、“乱”,而且效率低下,吃力不讨好。
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首先是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缺乏学生的自主参与,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教师与学生处于一种矛盾对立状态。其次是教师对班级管理的价值取向定位不明确、不清晰,没有认识到:班级管理不仅仅是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效率,班级管理的过程本身也是育人的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是学生发展成长的有效平台。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老师包办了该学生做的事,却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教师越位、缺位、师生错位现象严重。它背离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成长,也让教师深陷监督管理学生的事务繁重又低效的泥潭,必须予以转变,实施“依规治班”。
三、“依规治班,德规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依规治班,德规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无需象警察一样严防死守或像猫一样监视,也无需耗时费力地对违纪学生进行调查、取证、处罚。它让学生以《班规》为镜进行自我管理,让教师得以回归到自己的本来位置,做好教师该做的事。
教师的位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引领。
精神引领具有举旗定向的作用。在“依规治班,德规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积极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打造一个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具有良好班风、学风,让每个同学都收获进步、收获幸福的班集体。在选举班委会时,教师应教育引导学生明确班委会是为班级同学服务的,从而避免推选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制定班规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班规的真正目的不是惩罚违纪同学,而是为了打造一个积极健康,有良好班风和学风的班集体,有了这样的班集体每一个同学才能收获进步,收获幸福;在执行班规的过程中,教师反复不断地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及公平、公正执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违纪学生受到处罚对自己失去信心时,教师应及时地给予关怀和鼓励,并引导其他同学给予违纪学生鼓励和帮助,让他感受到班级的温暖,道德的滋润。
2.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在统揽全局把握整体架构的基础上所做出的设计,具有方向性引领作用和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在“依规治班,德规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的顶层设计不可缺失。推选班委会的程序、民主制定班规的程序、班规的执行和监督、对班委会成员的监督等环节,由于学生站位不高,经验不足,教师都应及时予以指导,做好顶层设计,以形成一个“人人都是监督者,人人也都是被监督者”的互相监督的科学完备的制约机制。
3.行为示范。
“教育就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就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在“依规治班,德规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不仅应始终坚持精神引领,更应始终坚持行为示范,做“知行合一”的表率。首先,教师应秉持“平等、尊重”的师生观,让自己成为班集体组织的成员之一,和全体同学一道去维护这个集体,建设这个集体,并在这个集体中和学生一同成长进步。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同学们一道去讨论、出谋划策。在制定的班规中,教师应主动提出对于自己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规定,并让同学明了:老师也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不断获得进步。所以,老师也必须遵守班规,违犯班规,必须接受处罚。教师违纪接受处罚,不是教师尊严的丧失,相反,它正是教师进步、实现生命价值和尊严的过程!是“敬畏法律”的最有效的行为示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在对待他人、对待知识、对待工作、对待困难挫折等各方面都应当做学生的表率,让学生能从教师的行为中获得对“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产生认同,进而去努力践行。
在“依规治班,德规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过去传统的一言堂式的班级管理者转变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被管理者、精神引领者、顶层设计者、行为示范者,真正实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价值和尊严,不再深陷于“监督、防范、调查、取证、处罚”这一繁杂又低效的泥潭,而将更多精力用于研究学生,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上来。在“依规治班,德规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師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而是目标一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紧密团结、共同进步的战友加朋友关系,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教师和学生一样,会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都是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充满幸福的!
“依规治班”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扬民主,制定符合班级特点的管理规定(包括违纪违规处罚制度、奖励制度及有效的监督、执行机制),以此来规范和引导班级学生的行为。
“德规结合”就是在“依规治班”的过程中,教师坚持以“师爱”为前提,注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道德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注重在学生轻微违纪时的提醒、警示,以及违纪违规被惩罚后的适时安抚、鼓励,让违纪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树立改正缺点和错误的信心,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情感、道德品质的提升,最终实现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教育目标。
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的角色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无论是“家长式”、“保姆式”还是“警察式”,都主要依靠老师的教育宣讲和严看死守。班主任工作不仅“繁”、“难”、“乱”,而且效率低下,吃力不讨好。
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首先是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缺乏学生的自主参与,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教师与学生处于一种矛盾对立状态。其次是教师对班级管理的价值取向定位不明确、不清晰,没有认识到:班级管理不仅仅是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效率,班级管理的过程本身也是育人的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是学生发展成长的有效平台。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老师包办了该学生做的事,却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教师越位、缺位、师生错位现象严重。它背离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成长,也让教师深陷监督管理学生的事务繁重又低效的泥潭,必须予以转变,实施“依规治班”。
三、“依规治班,德规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依规治班,德规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无需象警察一样严防死守或像猫一样监视,也无需耗时费力地对违纪学生进行调查、取证、处罚。它让学生以《班规》为镜进行自我管理,让教师得以回归到自己的本来位置,做好教师该做的事。
教师的位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引领。
精神引领具有举旗定向的作用。在“依规治班,德规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积极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打造一个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具有良好班风、学风,让每个同学都收获进步、收获幸福的班集体。在选举班委会时,教师应教育引导学生明确班委会是为班级同学服务的,从而避免推选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制定班规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班规的真正目的不是惩罚违纪同学,而是为了打造一个积极健康,有良好班风和学风的班集体,有了这样的班集体每一个同学才能收获进步,收获幸福;在执行班规的过程中,教师反复不断地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及公平、公正执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违纪学生受到处罚对自己失去信心时,教师应及时地给予关怀和鼓励,并引导其他同学给予违纪学生鼓励和帮助,让他感受到班级的温暖,道德的滋润。
2.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在统揽全局把握整体架构的基础上所做出的设计,具有方向性引领作用和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在“依规治班,德规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的顶层设计不可缺失。推选班委会的程序、民主制定班规的程序、班规的执行和监督、对班委会成员的监督等环节,由于学生站位不高,经验不足,教师都应及时予以指导,做好顶层设计,以形成一个“人人都是监督者,人人也都是被监督者”的互相监督的科学完备的制约机制。
3.行为示范。
“教育就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就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在“依规治班,德规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不仅应始终坚持精神引领,更应始终坚持行为示范,做“知行合一”的表率。首先,教师应秉持“平等、尊重”的师生观,让自己成为班集体组织的成员之一,和全体同学一道去维护这个集体,建设这个集体,并在这个集体中和学生一同成长进步。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同学们一道去讨论、出谋划策。在制定的班规中,教师应主动提出对于自己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规定,并让同学明了:老师也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不断获得进步。所以,老师也必须遵守班规,违犯班规,必须接受处罚。教师违纪接受处罚,不是教师尊严的丧失,相反,它正是教师进步、实现生命价值和尊严的过程!是“敬畏法律”的最有效的行为示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在对待他人、对待知识、对待工作、对待困难挫折等各方面都应当做学生的表率,让学生能从教师的行为中获得对“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产生认同,进而去努力践行。
在“依规治班,德规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过去传统的一言堂式的班级管理者转变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被管理者、精神引领者、顶层设计者、行为示范者,真正实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价值和尊严,不再深陷于“监督、防范、调查、取证、处罚”这一繁杂又低效的泥潭,而将更多精力用于研究学生,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上来。在“依规治班,德规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師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而是目标一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紧密团结、共同进步的战友加朋友关系,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教师和学生一样,会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都是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充满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