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对高寒林区的薇菜幼苗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对薇菜人工繁育过程中的培养基质进行筛选与优化,从13组培养基质中确定筛选出9号(黑色田土90%+苔藓10%)为最佳培养基质。同时通过对幼苗进行分苗移栽试验得出,薇菜幼苗长至3~4cm时,分株移栽到营养钵中进行培养较为适宜,成活率达到92%,且幼苗长势良好。
关键词:高寒林区;薇菜;人工繁育
薇菜,又名紫萁(Osmunda japonica),是紫萁科(Osmundaceae)紫萁属(Osmunda L.)孢子植物。东北薇菜为桂皮紫萁(Osmunda cinnamomea L.Var asiatica Femald),或称分株紫萁,俗称牛毛广。薇菜嫩茎叶可食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名贵的山珍食品[1]。小兴安岭地区薇菜野生资源丰富,广泛分布在伊春市汤旺河林业局、新青、红星、五营等多个林业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野生森林食品的认可及出口贸易的增加,薇菜野生资源破坏较为严重。为了更好的保护薇菜野生资源,使其经济利用不受野生资源的限制,笔者近年来开展了薇菜人工栽培实验,对人工播孢及培养基质及培养条件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论述。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采集孢子
试验所用薇菜孢子采摘于黑龙江省伊春市新春林业局。每年五月底六月初为孢子成熟期,在孢子囊转变为褐色未弹孢时,将孢子囊摘下放置于纸袋中自然干燥两天。待孢子囊开裂,释放绿色粉末状的孢子时,收集孢子置4℃冰箱中保存备用[2]。
1.1.2培养基质
选用13种培养基质进行对比实验。详见表1。首先用1-4号培养基质,从草炭土、腐殖土、黑色田土中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最适基质。在对培养基质进行灭菌处理和不做灭菌处理情况下,孢子生长情况差别,同时对草炭土、腐殖土、黑色田土三种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根据1至4号培养基质实验情况,设计5至13号培养基质,进一步选出最佳培养基质。
1.2实验方法
1.2.1孢子繁殖
播孢实验在实验室里进行,将孢子播种于54*28*5.3cm播种盘内,控制培养条件为温度25~28℃,相对湿度80%~90%,光照2000lx,记录孢子萌发、原叶体出现的时间。孢子播种60天时,选取长势良好的5盘统计原叶体的生长数量,分析比较平均值。
1.2.2营养钵分株移栽
由于薇菜孢子细小,孢子体幼苗生长密度较大,当长出3个叶片后,生长较为迅速,需要进行分株移栽到营养钵(6*10cm)中。将孢子体幼苗按三组进行分类,A组:苗长2cm以下,有的根茎粘连原叶体,取2至4株分为一丛;B组:苗长3~4cm,1~2株分为一丛;C组:苗长4cm以上,单株移植。分离过程注意尽量不要伤到纤细的根,然后栽种于装有黑色田土的营养钵中。在水中添加适量的叶面肥进行根部浇灌,注意移植后一周内不要对孢子体幼苗喷灌式浇水施肥,以防幼苗倒伏。控制培养条件为温度25~28℃,相对湿度80%~90%,光照2000lx。移植60天后,对移栽成活率进行分组统计,观察记录生长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各培养基质孢子生长情况
播孢后,孢子在1至4种培养基质上的孢子生长情况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2号培养基质中孢子萌发的最快,仅需要4天,其次是4号培养基质,需要5天,1号和3号培养基质萌发时间较长;孢子播种26天之后2号培养基质中有原叶体发生,随后数天4号、1号、3号培养基质产生原叶体;播种后60天对原叶体的数量以盘为单位进行统计,以原叶体数量由多到少对四种培养基质进行排序,依次是2号、4号、3号、1号。
综合分析,2号培养基质孢子生长情况最好,其次是4号培养基质;1号培养基质长势稍差;3号为做了灭菌处理的培养基质,播种孢子两天后,出现杂菌污染,影响了孢子萌发和原叶体生长,所以长势最差。由于2号含腐殖土的和4号含黑色田土的培养基质孢子生长情况差别不大,且腐殖土比黑色田土运输成本大,所以选取黑色田土为最适培养基质,设计5至12号培养基质做进一步实验。孢子生长萌发情况见图1。
由图1可知,9种培养基质中薇菜孢子萌发时间相差不大,其中9号最快。按原叶体发生时间由快到慢排序:9>8=12>10>11>13>5=6>7;培养基质对原叶体数量影响较大,按由多到少排序为9>10>8>12>13>11>7>5>6。综合分析,9号培養基质孢子生情况最好,为最佳培养基质。
2.3营养钵分株移栽生长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A组成活率较低,长势较差;C组成活率为86%,次于B组92%,但长势较好,分析原因在于C组苗高于其它组,在喷水施肥过程中易发生倒伏,造成幼苗枯萎死亡。综合分析,宜在幼苗苗长3~4cm时对其进行移栽,成活率较高,长势较好。
3.结果与讨论
1 薇菜孢子采集后,需置于冰箱保存。15之内为最佳播种时间,15天之后孢子活性下降,不利于孢子萌发及生长。
2 薇菜有性繁殖对培养基质的要求较高,本文筛选出9号(黑色田土90%+苔藓10%)为最佳培养基质。黑色田土营养丰富,添加苔藓使质地疏松,不易发生板结现象。
3 薇菜幼苗长至3~4cm时,分株移栽到营养钵中进行培养较为适宜,成活率达到92%,且幼苗长势良好。
参考文献:
[1]罗世家. 影响薇菜生长主要环境因子分析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19(8-10)
[2]刘瑞林,佟立君,宋海峰,朴名浩.薇菜孢子育苗技术研究.中国林副特产,2006.6(18.38)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财政厅科技攻关项目“高寒林区薇菜人工繁育与栽培技术的研究”(编号2016-3)
作者简介:
王丹丽(1983-),女,硕士学位,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食品。
关键词:高寒林区;薇菜;人工繁育
薇菜,又名紫萁(Osmunda japonica),是紫萁科(Osmundaceae)紫萁属(Osmunda L.)孢子植物。东北薇菜为桂皮紫萁(Osmunda cinnamomea L.Var asiatica Femald),或称分株紫萁,俗称牛毛广。薇菜嫩茎叶可食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名贵的山珍食品[1]。小兴安岭地区薇菜野生资源丰富,广泛分布在伊春市汤旺河林业局、新青、红星、五营等多个林业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野生森林食品的认可及出口贸易的增加,薇菜野生资源破坏较为严重。为了更好的保护薇菜野生资源,使其经济利用不受野生资源的限制,笔者近年来开展了薇菜人工栽培实验,对人工播孢及培养基质及培养条件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论述。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采集孢子
试验所用薇菜孢子采摘于黑龙江省伊春市新春林业局。每年五月底六月初为孢子成熟期,在孢子囊转变为褐色未弹孢时,将孢子囊摘下放置于纸袋中自然干燥两天。待孢子囊开裂,释放绿色粉末状的孢子时,收集孢子置4℃冰箱中保存备用[2]。
1.1.2培养基质
选用13种培养基质进行对比实验。详见表1。首先用1-4号培养基质,从草炭土、腐殖土、黑色田土中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最适基质。在对培养基质进行灭菌处理和不做灭菌处理情况下,孢子生长情况差别,同时对草炭土、腐殖土、黑色田土三种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根据1至4号培养基质实验情况,设计5至13号培养基质,进一步选出最佳培养基质。
1.2实验方法
1.2.1孢子繁殖
播孢实验在实验室里进行,将孢子播种于54*28*5.3cm播种盘内,控制培养条件为温度25~28℃,相对湿度80%~90%,光照2000lx,记录孢子萌发、原叶体出现的时间。孢子播种60天时,选取长势良好的5盘统计原叶体的生长数量,分析比较平均值。
1.2.2营养钵分株移栽
由于薇菜孢子细小,孢子体幼苗生长密度较大,当长出3个叶片后,生长较为迅速,需要进行分株移栽到营养钵(6*10cm)中。将孢子体幼苗按三组进行分类,A组:苗长2cm以下,有的根茎粘连原叶体,取2至4株分为一丛;B组:苗长3~4cm,1~2株分为一丛;C组:苗长4cm以上,单株移植。分离过程注意尽量不要伤到纤细的根,然后栽种于装有黑色田土的营养钵中。在水中添加适量的叶面肥进行根部浇灌,注意移植后一周内不要对孢子体幼苗喷灌式浇水施肥,以防幼苗倒伏。控制培养条件为温度25~28℃,相对湿度80%~90%,光照2000lx。移植60天后,对移栽成活率进行分组统计,观察记录生长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各培养基质孢子生长情况
播孢后,孢子在1至4种培养基质上的孢子生长情况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2号培养基质中孢子萌发的最快,仅需要4天,其次是4号培养基质,需要5天,1号和3号培养基质萌发时间较长;孢子播种26天之后2号培养基质中有原叶体发生,随后数天4号、1号、3号培养基质产生原叶体;播种后60天对原叶体的数量以盘为单位进行统计,以原叶体数量由多到少对四种培养基质进行排序,依次是2号、4号、3号、1号。
综合分析,2号培养基质孢子生长情况最好,其次是4号培养基质;1号培养基质长势稍差;3号为做了灭菌处理的培养基质,播种孢子两天后,出现杂菌污染,影响了孢子萌发和原叶体生长,所以长势最差。由于2号含腐殖土的和4号含黑色田土的培养基质孢子生长情况差别不大,且腐殖土比黑色田土运输成本大,所以选取黑色田土为最适培养基质,设计5至12号培养基质做进一步实验。孢子生长萌发情况见图1。
由图1可知,9种培养基质中薇菜孢子萌发时间相差不大,其中9号最快。按原叶体发生时间由快到慢排序:9>8=12>10>11>13>5=6>7;培养基质对原叶体数量影响较大,按由多到少排序为9>10>8>12>13>11>7>5>6。综合分析,9号培養基质孢子生情况最好,为最佳培养基质。
2.3营养钵分株移栽生长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A组成活率较低,长势较差;C组成活率为86%,次于B组92%,但长势较好,分析原因在于C组苗高于其它组,在喷水施肥过程中易发生倒伏,造成幼苗枯萎死亡。综合分析,宜在幼苗苗长3~4cm时对其进行移栽,成活率较高,长势较好。
3.结果与讨论
1 薇菜孢子采集后,需置于冰箱保存。15之内为最佳播种时间,15天之后孢子活性下降,不利于孢子萌发及生长。
2 薇菜有性繁殖对培养基质的要求较高,本文筛选出9号(黑色田土90%+苔藓10%)为最佳培养基质。黑色田土营养丰富,添加苔藓使质地疏松,不易发生板结现象。
3 薇菜幼苗长至3~4cm时,分株移栽到营养钵中进行培养较为适宜,成活率达到92%,且幼苗长势良好。
参考文献:
[1]罗世家. 影响薇菜生长主要环境因子分析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19(8-10)
[2]刘瑞林,佟立君,宋海峰,朴名浩.薇菜孢子育苗技术研究.中国林副特产,2006.6(18.38)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财政厅科技攻关项目“高寒林区薇菜人工繁育与栽培技术的研究”(编号2016-3)
作者简介:
王丹丽(1983-),女,硕士学位,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