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锺鼎文;诗美;意象主义;艺术次序;审美思维
摘 要: 锺鼎文对诗歌最独特的贡献在对雕字琢句的审美。他的潜伏着的文思,苞放着意蕴与奇妙的诗才;而形象的联想、艺术形式的生动,也往往使读者沉入美感的艺术世界。
中图分类号: I2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35(2010)02016800
An Analysis of Zhong Dingwen's Poems
LIN Mingli(Building No. 12, Anji Road, Zuoying District, Gaoxiong TaiwanChina)
Key words: Zhong Dingwen; aesthetics in poetry; imagism; artistic order; aesthetic thinking
Abstract: The most unique contribution of Zhong Dingwen to poetry is his aesthetic diction. His potential thinking is abundant with implication and talents. The imagination of images and vividness of artistic form tend to bring readersinto beautiful artistic world.
台湾著名诗人钟鼎文(1914─),安徽省舒城县人。父亲是律师,母亲持家务;1933年,父母在老家遭土匪杀害,其时正留学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攻读哲学,惊闻噩耗,至为悲恸。回国后任教于国民党南京中央军校,继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并主编《天下日报》。抗战后任《广西日报》总编等职。1949年抵达台湾,曾任《自立晚报》总主笔,创刊《新诗周刊》,开启台湾的新诗运动,任《联合报》主笔长达35年。
1954年与覃子豪、余光中、夏菁、邓禹平等人共创“蓝星诗社”,主编《蓝星季刊》等。他发起组建“世界诗人大会”,并任“世界艺术文化学苑”主席。诗作曾在英、美、菲、德、巴等国获得多项奖励,是台湾诗歌运动最重要的推动者。着有诗集《桥》《行吟者》《山河诗抄》《白色的花束》《雨季》等和《现代诗往何处去》等专书。曾获众多殊荣及荣誉博士学位、中国名誉桂冠诗人奖,其传记刊于英、美的世界名人录。
锺鼎文被广大的读者誉为当代诗界泰斗,他超逸温雅,圣洁高远;迄今依旧保存着其特有的风采。事实上,他已经用其独特的意象主义①
写作证明了这一点;但他最独特的贡献还在对雕字琢句的审美。他的潜伏着的文思,苞放着意蕴与奇妙的诗才;而形象的联想、艺术形式的生动,也往往使读者沉入美感的艺术世界。因此,理解锺鼎文诗的奥秘,既要把握社会历史的视角,也须重视时代的自然审美情怀。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锺鼎文诗论的价值凸显。
诗的深层结构的发现
锺鼎文的诗,以清心优雅的姿态寻找饱满的精神内在,以洒脱的心态发现生活的实感经验,进而激励出现代诗的生命新美学。我认为,可以从心理学和社会学两种不同的思考模式来解释锺鼎文的诗美论点。
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以这首《风雨黄山行》为例,诗人并不描述黄山的奇松、云海、怪石或温泉的现象及其客观法则,而是透过诗人的潜在次序,霎时间直联及自己内心隐秘的经验及
情感等转化为可见的、有深层意蕴的意象。在自我观照与诗人心灵的交融中,凝成高洁的思维,以建构一种对自然的看法或图像,去接近并引导出诗的艺术次序,而创作出佳篇来:
迎面的山风、飒飒,
迎面的山雨、蒙蒙,
迎面的山色,掺着曙色,
如梦的幽昧,苍翠而朦胧;
三十六峰,还在睡眠中。
冒着迎面的山雨,
顶着迎面的山风,
我在风雨的山岬间独步,
忽觉得这盘曲的山路,
通向米芾的画图中……
这首诗闪现着感性与诗意的光辉,不难看出,含有这样的旨趣:霎时的诗人在山岬间独步沉思,细雨轻柔,却遮掩不了翠峰老林的寂寞。此时, 诗人在静睡的树下,欣喜而灵动,会悟了不曾神会过的生命意趣;也许是勾廓加皱的松树姿态,也许是沉着临风的怪石,也许是不自觉地走入水墨点染中的微笑。在这样的氛围,总诱得诗人禁不住停下脚步,每走一小段就想把光阴掷回历史。而生命的自然威力,彷佛直入空灵之境;在净化的灵魂中,深藏着一颗虔诚的慧心,也引起了许多有趣的记忆。人间的纷纭烦忧,早已随风自然流转,在诗人面前掠过,只剩下书画家米芾笔势豪迈的想象,置身其间的诗魂绵邈低回,与诗人留恋往返的踪迹了。
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锺鼎文喜欢旅游,与大自然作近距离接触;他向来反对为写诗而写诗,为艺术而艺术。这就是说,诗人应胸次高远,要有社会责任感,有坚韧的意志和丰富的情感;而悲天悯人的襟怀则是诗人不趋炎附势的升华。因此,作者寄予诗人无限想象和期冀的、高于现实世界的理想境地,其所形成对自然景物的特殊情感反应,始终是作者心理反映的主题。《桥》就是一首以审美视野面对上海的苏州河,直抒胸臆的心理描写,再度展示了作者才情横溢,不易体察的爱国澄怀:
在宽阔的灰白色的天后宫桥下,
疲倦了的苏州河在流着......
在我们寂寞的生命下
疲倦了的时间在流着......
日子是水一般地流去、流去,
问不了哪些是欢乐,哪些是苦恼:
剩下的,是这坚固的生命
立在时间的上面,如像是桥。
如像桥,在水面上映着阴影,
我们的生命,也有着黯淡的魂灵;
这生命底影啊,浮在时间的河流上,
随着河流的动荡而不住地变形。
让时间带去我们的往日底恋吧,
让时间带去我们的欢乐与苦恼吧……
在时间的上面,是这悠久的生命
立着,凭空地立着;如像是桥。
苏州河源于江苏太湖,向东经江苏省后经上海市,在外白渡桥处汇入黄浦江。在上海市政府大力整治下,已发展为观光河。沿途游船路线,主打“文化记忆之河”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沉醉的诗人寻出往日底恋的悲感,此外,在沉思中,重复将时间的河流动荡,筑成一座静默的长桥,不知是喜是忧。
但诗人在想什么呢?虽然在绵延无尽的人生道上,惟有坚实的桥,才能得以畅行无阻;才能跨越时空,缅怀前人点滴奋斗累积而成的历史轨迹,使后人对于生命的起伏不定,能够少走一些紊杂茫昧的岐路。
诗人的人生已度过了多少的曲折?经历了多少的转变?都在时空想像的反复之中,正从一点一滴的回忆流露出来,使所有的忆往看来新颖,更有一种无可言喻的诗意。瞧,那谢晋元抗日,奉命率部死守上海四行昌仓库的英迹,莫不令人敬佩,广为传颂。看看天后宫桥下那苏州河的故事,是不是充满了古典的情致?能在生活之中创造不同的感受,以思考构筑学习的高塔,对于思绪的开展来说,也能收到崭新的生活美学的效果;甚或是诗人最重要的是,它陪伴着诗人渡过许多历史记忆。这静定的永恒,存于瞬息万变的现实人生;而诗人却兀自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屹立不摇,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如一位经历过风风雨雨,仍随时负笈于道上的行者。
诗是剎那间的美的感动
诗的极致是把握情景交融的同时又领悟到它深层的意蕴;景到情到,自然气韵悠然。写诗超过80年的锺鼎文是个早慧的诗人,也是爱国诗人。
与夫人向荃是青梅竹马,鹣鲽情深,故事更是充满传奇,誉为美谈。然而,3年前,其挚爱的夫人病逝,诗人悲伤地写下《送亡妻骨灰回故乡入土》一诗;字字真情尽现;其中,
君若天上有灵请与我旧盟重温
君若地下有知应知我守誓不逾
让天地为之动容,草木皆悲。这首《留言》写尽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纤毫毕现地引领着读者进入其精神视野,有着撼动人心的绝美力量:
让我将我不朽的爱,留给世界。
将我难忘的恨,带进坟茔。
一片浮云飘过大海,是我的生命,
一片微风吹过花丛,是我的感情。
我祈祷的手将变作树,伸向穹苍,
我含泪的眼将变作星,俯瞰大地。
亲爱的母亲、亲爱的故乡,我太困倦了,
让我回到你们的怀抱里久久地安息吧。
走过近百年的岁月,作者情感的基础架构,在当代诗歌中,具有锋芒的审美思维,也显现出其超凡脱俗的襟怀。诗人在回首中,不期然地想起了以前,自我意识的光亮中,时而弥望、凝寂,时而默唤、含泪。纵然敲过云窗多遍,有否把一切的归乡情梦都斟满,直到静谧如井。然而,踏月的马啼,如飘过一朵朵悠闲而去的晚云,只剩微风轻轻地吹……诗人总会在那脱尽尘埃的夜晚,轻轻地记起祖国家乡的名字。
读完此诗,我底眼睛竟瞬间漾成水云。彷佛中,一生以爱来涵融生命中的悲欢离合的诗人,又攀上黄山山巅,一如真正的行者,在黎明前,依然把腰杆挺直,洒脱自在,时间却停在鸡鸣的晨光。在我心中,锺鼎文的诗,有一种把天地万物纳入胸怀的大气魄,把情感与理性在想象空间里全方位展现,有生活美学的禅味,终将历久弥新。他像只极轻盈的、优美的丹顶鹤,正盘旋飞舞在偌大的宇宙中……
责任编辑:凤文学
摘 要: 锺鼎文对诗歌最独特的贡献在对雕字琢句的审美。他的潜伏着的文思,苞放着意蕴与奇妙的诗才;而形象的联想、艺术形式的生动,也往往使读者沉入美感的艺术世界。
中图分类号: I2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35(2010)02016800
An Analysis of Zhong Dingwen's Poems
LIN Mingli(Building No. 12, Anji Road, Zuoying District, Gaoxiong TaiwanChina)
Key words: Zhong Dingwen; aesthetics in poetry; imagism; artistic order; aesthetic thinking
Abstract: The most unique contribution of Zhong Dingwen to poetry is his aesthetic diction. His potential thinking is abundant with implication and talents. The imagination of images and vividness of artistic form tend to bring readersinto beautiful artistic world.
台湾著名诗人钟鼎文(1914─),安徽省舒城县人。父亲是律师,母亲持家务;1933年,父母在老家遭土匪杀害,其时正留学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攻读哲学,惊闻噩耗,至为悲恸。回国后任教于国民党南京中央军校,继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并主编《天下日报》。抗战后任《广西日报》总编等职。1949年抵达台湾,曾任《自立晚报》总主笔,创刊《新诗周刊》,开启台湾的新诗运动,任《联合报》主笔长达35年。
1954年与覃子豪、余光中、夏菁、邓禹平等人共创“蓝星诗社”,主编《蓝星季刊》等。他发起组建“世界诗人大会”,并任“世界艺术文化学苑”主席。诗作曾在英、美、菲、德、巴等国获得多项奖励,是台湾诗歌运动最重要的推动者。着有诗集《桥》《行吟者》《山河诗抄》《白色的花束》《雨季》等和《现代诗往何处去》等专书。曾获众多殊荣及荣誉博士学位、中国名誉桂冠诗人奖,其传记刊于英、美的世界名人录。
锺鼎文被广大的读者誉为当代诗界泰斗,他超逸温雅,圣洁高远;迄今依旧保存着其特有的风采。事实上,他已经用其独特的意象主义①
写作证明了这一点;但他最独特的贡献还在对雕字琢句的审美。他的潜伏着的文思,苞放着意蕴与奇妙的诗才;而形象的联想、艺术形式的生动,也往往使读者沉入美感的艺术世界。因此,理解锺鼎文诗的奥秘,既要把握社会历史的视角,也须重视时代的自然审美情怀。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锺鼎文诗论的价值凸显。
诗的深层结构的发现
锺鼎文的诗,以清心优雅的姿态寻找饱满的精神内在,以洒脱的心态发现生活的实感经验,进而激励出现代诗的生命新美学。我认为,可以从心理学和社会学两种不同的思考模式来解释锺鼎文的诗美论点。
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以这首《风雨黄山行》为例,诗人并不描述黄山的奇松、云海、怪石或温泉的现象及其客观法则,而是透过诗人的潜在次序,霎时间直联及自己内心隐秘的经验及
情感等转化为可见的、有深层意蕴的意象。在自我观照与诗人心灵的交融中,凝成高洁的思维,以建构一种对自然的看法或图像,去接近并引导出诗的艺术次序,而创作出佳篇来:
迎面的山风、飒飒,
迎面的山雨、蒙蒙,
迎面的山色,掺着曙色,
如梦的幽昧,苍翠而朦胧;
三十六峰,还在睡眠中。
冒着迎面的山雨,
顶着迎面的山风,
我在风雨的山岬间独步,
忽觉得这盘曲的山路,
通向米芾的画图中……
这首诗闪现着感性与诗意的光辉,不难看出,含有这样的旨趣:霎时的诗人在山岬间独步沉思,细雨轻柔,却遮掩不了翠峰老林的寂寞。此时, 诗人在静睡的树下,欣喜而灵动,会悟了不曾神会过的生命意趣;也许是勾廓加皱的松树姿态,也许是沉着临风的怪石,也许是不自觉地走入水墨点染中的微笑。在这样的氛围,总诱得诗人禁不住停下脚步,每走一小段就想把光阴掷回历史。而生命的自然威力,彷佛直入空灵之境;在净化的灵魂中,深藏着一颗虔诚的慧心,也引起了许多有趣的记忆。人间的纷纭烦忧,早已随风自然流转,在诗人面前掠过,只剩下书画家米芾笔势豪迈的想象,置身其间的诗魂绵邈低回,与诗人留恋往返的踪迹了。
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锺鼎文喜欢旅游,与大自然作近距离接触;他向来反对为写诗而写诗,为艺术而艺术。这就是说,诗人应胸次高远,要有社会责任感,有坚韧的意志和丰富的情感;而悲天悯人的襟怀则是诗人不趋炎附势的升华。因此,作者寄予诗人无限想象和期冀的、高于现实世界的理想境地,其所形成对自然景物的特殊情感反应,始终是作者心理反映的主题。《桥》就是一首以审美视野面对上海的苏州河,直抒胸臆的心理描写,再度展示了作者才情横溢,不易体察的爱国澄怀:
在宽阔的灰白色的天后宫桥下,
疲倦了的苏州河在流着......
在我们寂寞的生命下
疲倦了的时间在流着......
日子是水一般地流去、流去,
问不了哪些是欢乐,哪些是苦恼:
剩下的,是这坚固的生命
立在时间的上面,如像是桥。
如像桥,在水面上映着阴影,
我们的生命,也有着黯淡的魂灵;
这生命底影啊,浮在时间的河流上,
随着河流的动荡而不住地变形。
让时间带去我们的往日底恋吧,
让时间带去我们的欢乐与苦恼吧……
在时间的上面,是这悠久的生命
立着,凭空地立着;如像是桥。
苏州河源于江苏太湖,向东经江苏省后经上海市,在外白渡桥处汇入黄浦江。在上海市政府大力整治下,已发展为观光河。沿途游船路线,主打“文化记忆之河”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沉醉的诗人寻出往日底恋的悲感,此外,在沉思中,重复将时间的河流动荡,筑成一座静默的长桥,不知是喜是忧。
但诗人在想什么呢?虽然在绵延无尽的人生道上,惟有坚实的桥,才能得以畅行无阻;才能跨越时空,缅怀前人点滴奋斗累积而成的历史轨迹,使后人对于生命的起伏不定,能够少走一些紊杂茫昧的岐路。
诗人的人生已度过了多少的曲折?经历了多少的转变?都在时空想像的反复之中,正从一点一滴的回忆流露出来,使所有的忆往看来新颖,更有一种无可言喻的诗意。瞧,那谢晋元抗日,奉命率部死守上海四行昌仓库的英迹,莫不令人敬佩,广为传颂。看看天后宫桥下那苏州河的故事,是不是充满了古典的情致?能在生活之中创造不同的感受,以思考构筑学习的高塔,对于思绪的开展来说,也能收到崭新的生活美学的效果;甚或是诗人最重要的是,它陪伴着诗人渡过许多历史记忆。这静定的永恒,存于瞬息万变的现实人生;而诗人却兀自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屹立不摇,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如一位经历过风风雨雨,仍随时负笈于道上的行者。
诗是剎那间的美的感动
诗的极致是把握情景交融的同时又领悟到它深层的意蕴;景到情到,自然气韵悠然。写诗超过80年的锺鼎文是个早慧的诗人,也是爱国诗人。
与夫人向荃是青梅竹马,鹣鲽情深,故事更是充满传奇,誉为美谈。然而,3年前,其挚爱的夫人病逝,诗人悲伤地写下《送亡妻骨灰回故乡入土》一诗;字字真情尽现;其中,
君若天上有灵请与我旧盟重温
君若地下有知应知我守誓不逾
让天地为之动容,草木皆悲。这首《留言》写尽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纤毫毕现地引领着读者进入其精神视野,有着撼动人心的绝美力量:
让我将我不朽的爱,留给世界。
将我难忘的恨,带进坟茔。
一片浮云飘过大海,是我的生命,
一片微风吹过花丛,是我的感情。
我祈祷的手将变作树,伸向穹苍,
我含泪的眼将变作星,俯瞰大地。
亲爱的母亲、亲爱的故乡,我太困倦了,
让我回到你们的怀抱里久久地安息吧。
走过近百年的岁月,作者情感的基础架构,在当代诗歌中,具有锋芒的审美思维,也显现出其超凡脱俗的襟怀。诗人在回首中,不期然地想起了以前,自我意识的光亮中,时而弥望、凝寂,时而默唤、含泪。纵然敲过云窗多遍,有否把一切的归乡情梦都斟满,直到静谧如井。然而,踏月的马啼,如飘过一朵朵悠闲而去的晚云,只剩微风轻轻地吹……诗人总会在那脱尽尘埃的夜晚,轻轻地记起祖国家乡的名字。
读完此诗,我底眼睛竟瞬间漾成水云。彷佛中,一生以爱来涵融生命中的悲欢离合的诗人,又攀上黄山山巅,一如真正的行者,在黎明前,依然把腰杆挺直,洒脱自在,时间却停在鸡鸣的晨光。在我心中,锺鼎文的诗,有一种把天地万物纳入胸怀的大气魄,把情感与理性在想象空间里全方位展现,有生活美学的禅味,终将历久弥新。他像只极轻盈的、优美的丹顶鹤,正盘旋飞舞在偌大的宇宙中……
责任编辑:凤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