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春期,学校进行教学比武活动,一连听了4天共16节青年教师的语文课,深感不安,觉得其中有一些不谐之音,值得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正视。否则,将严重影响新课程的实施,影响新课改的推进,影响新理念的渗透,影响新教法的采用。
一、教师引领不够
一青年教师执教《包公审驴》(北师大五年级教材),组织学生学完生字,便让学生通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说出感受。学生读时,老师静立旁观;学生说时,老师一味地微笑点头,几乎没有什么评价和引导。课后,我们提出质疑时,这位老师却不以为然地说:“新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吗?”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做到九个“尽可能”、四个“不先”,明白四个“不等于”。九个“尽可能”是: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问题尽可能让学生先提;得失尽可能让学生评价;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疑难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检查尽可能让学生自查。四个“不先”是指:学生能讲的教师不先讲;学生能问的教师不先问;学生能读的教师不先读;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先做。教师要明白的四个“不等于”,即放手不等于甩手;自主不等于自流;群言堂不等于亂言堂;因势利导不等于千依百顺。
二、规范学生不力
在这十几节课中,我们多次听到这样的教学语言:“同学们,你喜欢哪段就读哪段”、“你想写哪几个字就写哪几个字”,于是,就有不少学生拣最简单的一读、一背、一写了事。
教师给了学生选择的自由,却没有给予相应的责任。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语文素养”的内容包括:(1)热爱祖国语文;(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3)丰富的语文知识(字、词、句、段、篇);(4)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5)语感(对语言的敏锐感知,语感不是小学界解决的主要问题);(6)思维水平(要求学生不仅有所知,而且要有所思);(7)良好的个性;(8)健全的人格。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就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来加强学生必要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增进学生现代的人文素养。
三、偏离教学目标
一教师在上《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是这样设计教学的:让学生读课文后,按课文所说的,分小组在组内某一个同学身上做实验,探究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表面上看,学生在课上“探究”得热热闹闹,但实际是:一、学生究竟有没有弄明白这个奥秘,不得而知,有可能原本比较明白的,做了这个实验反而变得云里雾里的了。二、就算学生做完实验终于明白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难道学生在课中得到的实验技能是语文课的应负责任吗?回答是否定的。
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不能等同于科学课的探究性学习,两者的教学目标是大相径庭的。提倡学科的融合,并不等于非语文课的内容都可以充塞进语文课。在语文课上,不管使用何种教学手段,都要深入思考:这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为语文服务?是否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体验?偏离这一目标,再热闹的活动,也是无效的。
四、忽视智能培养
在十几节语文课中,几乎无一教师进行文章脉络、层次的理清工作。语文课是要摒弃繁琐的分析,强调探究性学习,强调读中感悟。但是,如果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忽略了对文章结构、行文线索的领会,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低下。学生读起文章来不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自己写起文章来也会结构不清、思路不顺。这是非常需要引起教师们注意的。
教育要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优势智能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优势智能,所谓关注,就是要及早发现,及早培养;不同的学科发展不同的智能,语文课同样负有发展学生智能的责任,特别要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方面抓住机遇,经常培养,不能只教“纯语文”。
五、教法图新怕旧
一位教师上《飞夺卢定桥》(北师大四年级)时,对于课文的时代背景只字未提,导致学生学习课文时,出现了理解偏差。那么对学生不够了解的时代背景,这位教师为什么不作个介绍呢?课后,我们与他交流,才知个中玄机。他说:“如果我讲了,不就是用老办法——传授式教学了吗?”
我们有时总是矫枉过正,该讲的不敢讲。其实无论是接受式学习还是探究式学习,都是一种学习方式,不存在优劣之分。我们在实际教学时,不能死守一法,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实事求是地运用适合学生、文本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六、课堂虚多实少
本次听的低年级语文课比较多。就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特点而言,我们有如下教学建议:1、要认的字,不要对汉字的结构做过细的分析;2、不要过早的把生字从语言环境中提取出来单独认读;3、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人人清;4、转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自主认字,引导学生去发现识字的方法和规律;5、开放教学时空,结合课文内容积累相关词语,结合学生的语言运用积累相关的词语,从课文课堂中识字走向生活中识字;6、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读好课文:重视朗读,保证有读书的时间,体现层次性,每次读要有不同的要求,形式要多样;7、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8、注重词语、句子的积累;9、加强朗读指导。总之,要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
一堂课如果处理好了以下八个“要”与八个“不能”的关系,教学效果一定不差,自然也是一堂合格的课。卡片要做得精美,但不能喧宾夺主;教学情景要创设,但不能牵强附会;课堂提问要设计,但不能没有质量;小组合作要提倡,但不能流于形式;双边活动要开展,但不能滥竽充数;虚的东西要兼顾,但不能没有意义;目标要求要落实,但不能满堂灌;教学效果要求好,但不能忽智视能培养。
[作者单位:南阳市第八小学河南473007]
一、教师引领不够
一青年教师执教《包公审驴》(北师大五年级教材),组织学生学完生字,便让学生通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说出感受。学生读时,老师静立旁观;学生说时,老师一味地微笑点头,几乎没有什么评价和引导。课后,我们提出质疑时,这位老师却不以为然地说:“新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吗?”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做到九个“尽可能”、四个“不先”,明白四个“不等于”。九个“尽可能”是: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问题尽可能让学生先提;得失尽可能让学生评价;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疑难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检查尽可能让学生自查。四个“不先”是指:学生能讲的教师不先讲;学生能问的教师不先问;学生能读的教师不先读;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先做。教师要明白的四个“不等于”,即放手不等于甩手;自主不等于自流;群言堂不等于亂言堂;因势利导不等于千依百顺。
二、规范学生不力
在这十几节课中,我们多次听到这样的教学语言:“同学们,你喜欢哪段就读哪段”、“你想写哪几个字就写哪几个字”,于是,就有不少学生拣最简单的一读、一背、一写了事。
教师给了学生选择的自由,却没有给予相应的责任。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语文素养”的内容包括:(1)热爱祖国语文;(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3)丰富的语文知识(字、词、句、段、篇);(4)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5)语感(对语言的敏锐感知,语感不是小学界解决的主要问题);(6)思维水平(要求学生不仅有所知,而且要有所思);(7)良好的个性;(8)健全的人格。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就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来加强学生必要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增进学生现代的人文素养。
三、偏离教学目标
一教师在上《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是这样设计教学的:让学生读课文后,按课文所说的,分小组在组内某一个同学身上做实验,探究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表面上看,学生在课上“探究”得热热闹闹,但实际是:一、学生究竟有没有弄明白这个奥秘,不得而知,有可能原本比较明白的,做了这个实验反而变得云里雾里的了。二、就算学生做完实验终于明白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难道学生在课中得到的实验技能是语文课的应负责任吗?回答是否定的。
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不能等同于科学课的探究性学习,两者的教学目标是大相径庭的。提倡学科的融合,并不等于非语文课的内容都可以充塞进语文课。在语文课上,不管使用何种教学手段,都要深入思考:这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为语文服务?是否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体验?偏离这一目标,再热闹的活动,也是无效的。
四、忽视智能培养
在十几节语文课中,几乎无一教师进行文章脉络、层次的理清工作。语文课是要摒弃繁琐的分析,强调探究性学习,强调读中感悟。但是,如果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忽略了对文章结构、行文线索的领会,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低下。学生读起文章来不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自己写起文章来也会结构不清、思路不顺。这是非常需要引起教师们注意的。
教育要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优势智能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优势智能,所谓关注,就是要及早发现,及早培养;不同的学科发展不同的智能,语文课同样负有发展学生智能的责任,特别要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方面抓住机遇,经常培养,不能只教“纯语文”。
五、教法图新怕旧
一位教师上《飞夺卢定桥》(北师大四年级)时,对于课文的时代背景只字未提,导致学生学习课文时,出现了理解偏差。那么对学生不够了解的时代背景,这位教师为什么不作个介绍呢?课后,我们与他交流,才知个中玄机。他说:“如果我讲了,不就是用老办法——传授式教学了吗?”
我们有时总是矫枉过正,该讲的不敢讲。其实无论是接受式学习还是探究式学习,都是一种学习方式,不存在优劣之分。我们在实际教学时,不能死守一法,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实事求是地运用适合学生、文本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六、课堂虚多实少
本次听的低年级语文课比较多。就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特点而言,我们有如下教学建议:1、要认的字,不要对汉字的结构做过细的分析;2、不要过早的把生字从语言环境中提取出来单独认读;3、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人人清;4、转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自主认字,引导学生去发现识字的方法和规律;5、开放教学时空,结合课文内容积累相关词语,结合学生的语言运用积累相关的词语,从课文课堂中识字走向生活中识字;6、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读好课文:重视朗读,保证有读书的时间,体现层次性,每次读要有不同的要求,形式要多样;7、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8、注重词语、句子的积累;9、加强朗读指导。总之,要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
一堂课如果处理好了以下八个“要”与八个“不能”的关系,教学效果一定不差,自然也是一堂合格的课。卡片要做得精美,但不能喧宾夺主;教学情景要创设,但不能牵强附会;课堂提问要设计,但不能没有质量;小组合作要提倡,但不能流于形式;双边活动要开展,但不能滥竽充数;虚的东西要兼顾,但不能没有意义;目标要求要落实,但不能满堂灌;教学效果要求好,但不能忽智视能培养。
[作者单位:南阳市第八小学河南47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