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是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它的内涵包括人类物质文明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北美因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原因,较早引发了遗产保护的意识.在其制定和施行政策法规的过程中,进行了早期的探索并遇到了不同的困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北美遗产保护的一大特色是人类学思想理论的介入和指导.从"文化救险"到多元文化乃至立法理念的确立,人类学思想都在其间扮演了重要角色.遗产保护不仅是一种文化策略,而且是从事人类文明研究和指向未来的事业.北美地区在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探索与得失值得思考、研究和镜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是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它的内涵包括人类物质文明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北美因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原因,较早引发了遗产保护的意识.在其制定和施行政策法规的过程中,进行了早期的探索并遇到了不同的困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北美遗产保护的一大特色是人类学思想理论的介入和指导.从"文化救险"到多元文化乃至立法理念的确立,人类学思想都在其间扮演了重要角色.遗产保护不仅是一种文化策略,而且是从事人类文明研究和指向未来的事业.北美地区在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探索与得失值得思考、研究和镜鉴.
其他文献
革命历史题材舞剧是中国当代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进军舞》开启了中国当代舞剧的序幕,以20世纪50年代的《五朵红云》《蝶恋花》、20世纪60年代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20世纪90年代的《星海·黄河》《傲雪花红》支撑起中国当代舞剧的伟岸骨骼.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红梅赞》《天边的红云》《风雨红棉》一路飘“红”、培根铸魂,在当前更有《永不消逝的电波》《骑兵》体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绝美的艺术品质——革命历史题材的舞剧在为我们的明天凝神聚力,也将在明天的我们中刻骨铭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一线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一些共同的困惑,譬如同一领域的知识分散在不同学段,怎样才能完整地掌握知识的精髓,怎样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教师来说,主题单元教学能够使其从整体出发看待和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其中,立足学情、加强沟通交流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细节.对于学生来说,通过主题单元形式的学习能够更加容易把握数学的本质,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培养思考方式,提升核心素养.
在非洲社会文化中,美在神灵世界发挥着重要功能,面具舞、雕像或占卜盘之类引人瞩目的物品,都可以用来荣耀和抚慰神灵,取悦和吸引祖先,引诱和安抚灵魂.审美和实用功能并不相互排斥,众多案例令人信服地表明,一件物品的审美性可能是它发挥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在其他情况下,艺术表现形式唯有丑陋才有效果.在非洲视觉艺术中,有三个主要的语境需要有意为之的丑陋:展现恶行、营造视觉恐怖和制造幽默氛围.
延安电影团是中国纪录电影的重要源头之一,1938—1946年,延安电影团在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拍摄了多部纪录片及电影、图片资料,是中国电影的红色源流.与此同时,它在纪录电影理论的方法创设、电影人共同体的形成与延续、电影工作者的专业训练,以及推动"人民电影"事业发展、普及基层电影放映等领域,都为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中国民族志电影生产与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与国内外其他的纪录电影源流相汇合,共同建构了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学科体系.
海女文化在历史传统、社会环境及自然资源中形成,将世代传承至今的习俗、认知、态度、技术等贯穿交织于自身的生活整体,是地域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女文化在时代发展过程中,面对近代化带来的过度开发和资源环境的破坏,海女们意识到这种传统生活方式岌岌可危.在传统与近代化的张力之间,海女选择保持原初的潜水方式,这种选择源于她们通过世代传承下来的身体技能经验,以及对海洋资源环境的感知和认识.对于技术的进步与革新,海女则通过共同管理,制定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制度,来维系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再循环,达到人与自然的共生.
人生一个甲子如弹指一挥间.回顾30余年的学术经历,就音乐人类学领域而言,大致可以给自己这样一个定位:一位“半路出家”的“局外人”①.rn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父亲洛地不愿听从祖父学习理工,年轻时喜欢词曲文史,最终成为文辞戏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已呈现出融合之势,美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形而上的抽象思辨,对具体的实证性事实阐释缺乏足够的解释力,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侧重分析文化的基本运作机制、制度与传统,通过实证研究而加以归纳,二者可以形成有效互补.审美人类学与艺术人类学的区别在于前者关注人类与他的环境的和谐性关系,艺术人类学比较注重艺术创作和传承中的物质性材料和改造材料的技术.审美活动以人的身体为基础,艺术人类学更多的侧重于应用研究和文化遗产的理论阐释等方面.审美人类学的问题域是当代美学和人文学科的前沿问题.艺术人类学擅长田野调查和案例研
艺术乡建作为中国乡村建设的新近模式,并非单向度的艺术实验,也远不止乡村问题,而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社会实践.它既基于中国百年之痛,同时又提供着审美修复与重建的可能,它改变着人们对于乡村的感知,并且日益构建出乡村新的美学景观.这种景观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场,它将分别主要指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怀旧""乡愁"与"乌托邦"三种时间向度的纵横编织以及叠合,在历史的回旋往复中衍化出新生的多重身体,并且将审美革命、审美资本、审美治理、时尚与趣味、悲剧美学、审美教育等社会和美学的当代问题激活出来,成为当代
八音,是古代对吹打乐器的统称,也泛指音乐,该乐器制作材质可分为金、石、竹、匏、土、革、丝、木八种.在广西壮族地区流行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也称"八音",它是以唢呐为主奏,加上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一种演出形式,是广西民间风俗和喜庆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壮族八音的乐器可分为吹奏类和打击类.吹奏类以唢呐为主、无孔笛为辅.
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后结构主义符号理论影响下将物视为社会文化附属的观点开始受到质疑.而以阿尔弗雷德·盖尔、蒂姆·英戈尔德等学者为代表的人类学研究,回归到手艺的物质性,在对手艺制作过程进行论述基础上深刻地探讨了手艺的本质.这些研究将手艺定义为一种具有能动性、穿透性的力量,指出手艺实际上承载并塑造了世界,由此突破了在符号理论长期影响下的"物质文化"研究范式,对近现代西方主客二元论展开了有力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