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对妊娠高血压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3712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妊娠高血压引发的大鼠急性肾损伤保护作用并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32只怀孕的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分为四组:正常组、姜黄素组、妊娠高血压(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组和PIH+姜黄素组。PIH组和PIH+姜黄素组大鼠则每天注射26 mol/L的NG-硝基-L-精氨酸甲酯以诱导PIH模型,持续4 d。姜黄素组和PIH+姜黄素组大鼠自第18天起,喂食姜黄素204.8 mol/L(悬浮在2%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中),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公共数据库,分析组胺受体H3(histamine receptor H3,HRH3)在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HCC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基于ULACAN数据库,分析HRH3在肝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基于STRING数据库分析HRH3蛋白互作网络、基因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基于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HRH3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肝组织相比,HRH3在HCC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HRH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Tca-811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的影响及PI3K/AKT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Tca-8113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槲皮素(50μmol/L)处理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添加基质胶)检测细胞迁移(侵袭)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PTEN、AKT、FOXO1以及BCL2L11 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FOXO1、p-FOXO1、AKT、p-AKT、PTEN和BCL2L11蛋白表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s)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的一类疾病,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遗传因素在AID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鉴定了多个遗传变异与AIDs相关,并证实这些变异位点通过不同机制参与疾病的各个过程,包括打破免疫耐受引起疾病发生,影响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等,促进了对AIDs的进一步认识。因此,本文就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病、银屑病、干燥综合征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小鼠高氧肺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10 mg/kg地塞米松)、红景天苷高剂量组(50 mg/kg)和低剂量组(25 m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通过持续3 d暴露于高氧环境中建立高氧肺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湿干重比(W/D)和血氧分压(PaO2),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肺组织TNF-α、IL-1β、IL-6、MDA含量和SOD活力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中药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疾病的特点与肠道菌群的整体调节作用高度吻合,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恢复肠屏障功能、缓解肠道炎症反应等作用机制治疗酒精性肝病。本文综合近年来中药调控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从肠道菌群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以及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恢复肠屏障功能、缓解肠道炎症反应来发挥干预酒精性肝病的作用,以期为中药干预酒精性肝病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之一,可影响心、脑、肾等多个重要脏器的功能,重症可危及生命,由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可占所有死亡的25%。至今,心律失常的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对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临床新的防治策略的研发,而精准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同时作为研究工具,可用于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措施研究的必备材料。所以本文对国内外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包括模型应用的物种特点,制备原理以及模型应用等进行总结和比较,以期为心律失常相关研究及模型选择提供依据。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辐射所致SD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单纯辐射组和照射+葛根素组,每组8只大鼠。单纯辐射组和照射+葛根素组的大鼠接受单剂量12 Gy的辐照,其中照射+葛根素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15 mg/(kg·d)的葛根素,连续7 d。收集空肠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肠道病理形态学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空肠组织中抗原Ki-67(Ki-67 antigen,Ki-67)和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latelet
目的探究牡荆苷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行为学、血清胱抑素-C(Cys-C)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神经递质及多巴胺能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方法32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多芭组、牡荆苷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连续7 d。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美多芭和牡荆苷组分别灌胃美多芭片和牡荆苷,连续干预30 d。爬杆实验和游泳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多巴胺(DA)、二羟基苯乙酸(DOPAC)、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类以认知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但药物治疗仅能改善症状,不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且对中晚期患者疗效欠佳。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AD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作为最早发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方便,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潜能;其分泌因子具有免疫调控和微环境重塑的能力,因此在AD的临床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BM-MSCs治疗AD的研究现状,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胰岛β细胞不可逆损伤而导致的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每日注射外源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患者维持生命的主要方法。胰岛移植是目前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但受到供体严重缺乏以及需要终身免疫抑制等的限制。利用干细胞诱导生成胰岛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是一种旨在恢复胰岛功能,取代外源胰岛素的新型生物疗法。对近年来诱导干细胞分化为胰岛β细胞开展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