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宫内的永和宫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人一物”的特殊记忆:“人”是光绪帝的瑾妃,“物”是与瑾妃有关,为天下所知的“翠玉白菜”。
瑾妃,他他拉氏,光绪十四年(1888年),选为瑾嫔。光绪二十年(1894年),晋瑾妃。以女弟珍妃忤太后,同降为贵人。次年复升为妃。宣统初,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宣统退位后尊为端康皇贵妃。
瑾妃住在哪座后宫呢?清宫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初七日,由内交出黄单,载述瑾嫔住永和宫。
瑾妃也曾光鲜过。她进宫时,由乾清宫总管一名,敬事房首领太监二名,及本宫首领太监,到嫔位家迎接进宫,采仗前引,乐器吹奏,隆重盛大,气派非凡。
瑾妃在永和宫20余年,讲求饮食,以书法自娱,挥毫丹青,观赏盆景。瑾妃50寿辰,特邀梅兰芳等著名京剧演员入宫演戏。瑾妃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病死于永和宫,享年51岁。瑾妃死后不久,冯玉祥兵变,溥仪出宫,她没有受到惊吓,也没有颠簸之苦,平和地结束了人生。
再说“翠玉白菜”。说光绪帝瑾妃,必说翠玉白菜。201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了一项重要的文化物活动,就是从其68万件文物藏品中,根据“历史性、重要性、稀少性、艺术性、人气性”原则,评选出100件文物精品,其中的一件就是“翠玉白菜”,并被收录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精彩100》书中。这件“翠玉白菜”还被列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院宝物之一。
翠玉白菜高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7厘米。它有什么艺术特点呢?主要特点是选材巧,用材巧,雕工巧,寓意巧。这株翠玉白菜,就是利用一块半绿、半白的翠玉为原材,以绿色琢为菜叶,白色琢为菜帮,色彩自然,酷似白菜;叶上又雕琢两点螽(zhong)斯,就是蝗虫类的昆虫——植物上有动物,既形象生动,又寓意多子。翠玉上的雕琢增添了这件翠玉白菜的文化含义。但严格说来,翠玉的材质并非上选,因为材质中有裂璺(wen,裂纹)、斑块,要是用在光亮素雅的壁、镯等装饰玉器上,便是一种瑕疵。但是,巧匠聪明地选用了白菜这个题材,恰如其分地运用了玉料;原材自然色泽的分布,让裂痕藏进弯弯曲曲的叶缘、叶脉之中,而裂璺和斑块也成了区别不同水感的元素,使白菜似乎受过霜寒,翠玉的自然不完美,呈现出艺术的完美。
其实,早在清初就出现了以白菜为造型的雕竹器物。乾隆帝曾为他所拥有的一件和阗玉器“镂霜菘花插”题诗,这里的“菘”,就是白菜。乾隆帝在御制诗中,特别提醒自己,玉匠是以物艺谏,在上位者应勤政,让“民无此色”。而后,白菜成为越来越流行的题材,近年,民间中“白菜”又寓意“摆财”,赋予它新的社会含义,更加受到民众喜爱。
那么,光绪帝瑾妃与翠玉白菜有关系吗?有。
有人说翠玉白菜是瑾妃嫁给光绪帝时,瑾嫔娘家的一件陪嫁品。有证据吗?有。有人列出的一个证据是,这件翠玉白菜就摆在瑾妃居住的永和宫。
这件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宫内的陈设器物。根据参与故宫首次展览工作的那志良先生回忆,原来翠玉白菜与一丛灵芝同种在一个珐琅花盆中,是所谓“宝石盆景”的局部,但当时策展人认为,这样整体感觉不协调,决定拆离,配上木座,就成了如今“翠玉白菜”的样貌。
光绪帝瑾妃曾居住在永和宫,因而人们产生推测,翠玉白菜可能是她的嫁妆。由于是嫁妆,所以这件翠玉白菜有着多元的文化含意:其一,叶青梗白的白菜寓意清白,象征人品纯洁;其二,叶尖上的螽斯、蝗虫则寓意多产,祝福新妇多子;其三,后来人们又把“白菜”谐音为“摆财”,增添财富的观念。总之,翠玉白菜的自然色泽、人为雕琢、象征理念和丰富寓意,获得人们普遍的喜爱,遂成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但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冯明珠院长跟我说:“翠玉白菜”并不是院里藏品中的最佳品,院里藏的玉质白菜也不止一件,但因为既具有“人气性”,又曾摆放在瑾妃居住的永和宫里,所以它受到广泛关注和普遍喜爱,而被列为“精彩100”之一。
(摘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大故宫2》 作者:阎崇年)
瑾妃,他他拉氏,光绪十四年(1888年),选为瑾嫔。光绪二十年(1894年),晋瑾妃。以女弟珍妃忤太后,同降为贵人。次年复升为妃。宣统初,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宣统退位后尊为端康皇贵妃。
瑾妃住在哪座后宫呢?清宫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初七日,由内交出黄单,载述瑾嫔住永和宫。
瑾妃也曾光鲜过。她进宫时,由乾清宫总管一名,敬事房首领太监二名,及本宫首领太监,到嫔位家迎接进宫,采仗前引,乐器吹奏,隆重盛大,气派非凡。
瑾妃在永和宫20余年,讲求饮食,以书法自娱,挥毫丹青,观赏盆景。瑾妃50寿辰,特邀梅兰芳等著名京剧演员入宫演戏。瑾妃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病死于永和宫,享年51岁。瑾妃死后不久,冯玉祥兵变,溥仪出宫,她没有受到惊吓,也没有颠簸之苦,平和地结束了人生。
再说“翠玉白菜”。说光绪帝瑾妃,必说翠玉白菜。201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了一项重要的文化物活动,就是从其68万件文物藏品中,根据“历史性、重要性、稀少性、艺术性、人气性”原则,评选出100件文物精品,其中的一件就是“翠玉白菜”,并被收录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精彩100》书中。这件“翠玉白菜”还被列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院宝物之一。
翠玉白菜高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7厘米。它有什么艺术特点呢?主要特点是选材巧,用材巧,雕工巧,寓意巧。这株翠玉白菜,就是利用一块半绿、半白的翠玉为原材,以绿色琢为菜叶,白色琢为菜帮,色彩自然,酷似白菜;叶上又雕琢两点螽(zhong)斯,就是蝗虫类的昆虫——植物上有动物,既形象生动,又寓意多子。翠玉上的雕琢增添了这件翠玉白菜的文化含义。但严格说来,翠玉的材质并非上选,因为材质中有裂璺(wen,裂纹)、斑块,要是用在光亮素雅的壁、镯等装饰玉器上,便是一种瑕疵。但是,巧匠聪明地选用了白菜这个题材,恰如其分地运用了玉料;原材自然色泽的分布,让裂痕藏进弯弯曲曲的叶缘、叶脉之中,而裂璺和斑块也成了区别不同水感的元素,使白菜似乎受过霜寒,翠玉的自然不完美,呈现出艺术的完美。
其实,早在清初就出现了以白菜为造型的雕竹器物。乾隆帝曾为他所拥有的一件和阗玉器“镂霜菘花插”题诗,这里的“菘”,就是白菜。乾隆帝在御制诗中,特别提醒自己,玉匠是以物艺谏,在上位者应勤政,让“民无此色”。而后,白菜成为越来越流行的题材,近年,民间中“白菜”又寓意“摆财”,赋予它新的社会含义,更加受到民众喜爱。
那么,光绪帝瑾妃与翠玉白菜有关系吗?有。
有人说翠玉白菜是瑾妃嫁给光绪帝时,瑾嫔娘家的一件陪嫁品。有证据吗?有。有人列出的一个证据是,这件翠玉白菜就摆在瑾妃居住的永和宫。
这件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宫内的陈设器物。根据参与故宫首次展览工作的那志良先生回忆,原来翠玉白菜与一丛灵芝同种在一个珐琅花盆中,是所谓“宝石盆景”的局部,但当时策展人认为,这样整体感觉不协调,决定拆离,配上木座,就成了如今“翠玉白菜”的样貌。
光绪帝瑾妃曾居住在永和宫,因而人们产生推测,翠玉白菜可能是她的嫁妆。由于是嫁妆,所以这件翠玉白菜有着多元的文化含意:其一,叶青梗白的白菜寓意清白,象征人品纯洁;其二,叶尖上的螽斯、蝗虫则寓意多产,祝福新妇多子;其三,后来人们又把“白菜”谐音为“摆财”,增添财富的观念。总之,翠玉白菜的自然色泽、人为雕琢、象征理念和丰富寓意,获得人们普遍的喜爱,遂成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但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冯明珠院长跟我说:“翠玉白菜”并不是院里藏品中的最佳品,院里藏的玉质白菜也不止一件,但因为既具有“人气性”,又曾摆放在瑾妃居住的永和宫里,所以它受到广泛关注和普遍喜爱,而被列为“精彩100”之一。
(摘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大故宫2》 作者:阎崇年)